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井閲讀附答案

井閲讀附答案

導語:井水在鍋蓋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馬座、白羊座,都沒超過一口井的尺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井閲讀附答案,歡迎借鑑!

井閲讀附答案

①井是村莊的珠寶罐。井裏不光藏着水,還藏着一片鍋蓋大的星空和動盪的月亮。

②井的石壁認識村莊的每一隻水桶,桶撞在石頭上,像用肩膀撞一個童年的夥伴,叮噹,洋鐵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們的年輪。

③那些遠方的人,見到炊煙像見到村莊的鬍子,而叫作村莊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地方還有一條河,井的周圍是人住的房子。在黑夜,房子像一羣熊在看守井。沒人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會塌。

④井為村莊積攢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十尺之下的井裏總有這麼多水,灌溉了爺爺和孫子。人飲水,水進入人體,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裏挑回來。村裏人有一種類似的相貌,這實為井的`表情。

⑤ 井用環形石頭圍攏水。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這麼多,現在還這麼多。村裏人喝掉了成千上萬噸的水,水不增不減。多少人喝夠了井水悄然走了,降生面貌陌生的 孩子來喝井裏的水。井安然,不喜不憂,在日光下只露出半個臉井只露半個臉,另半個被井幫擋着輕搖緩動。井裏沒有船,井水怎麼會不斷搖動?這説明井水是活 的,在井裏輾轉,在月光下睡不着覺,井水有空就動一動。

⑥村民每家都有財寶罐,不大,放在隱祕的地方箱子、牆夾層,甚至豬圈裏,而全村的財寶罐只有這口井。它是白銀的水罐,是傳説中越吃越有的神話。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⑦ 水井看不到朝暾浮於東山樑,早霞燒爛了山頂的灌木卻燒不進井裏。太陽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時光,它和水相視,互道珍重。入夜,井用水篩子把星斗篩一遍,每天 都篩一遍。前半夜篩大星,後半夜篩小星。天亮前篩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井水在鍋蓋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馬座、白羊座,都沒超過一口井的尺寸。

⑧ 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圓,是為井口而圓。最圓的月亮只是想蓋在井上,金黃的圓餅剛好當井蓋,但月亮一直蓋不準,天太高了。倘若蓋不準,白瞎了這麼白嫩的一個 月亮。太陽圓、月亮圓、穀粒圓、高粱米圓,大凡自然之物都圓。河牀的曲線,鳥飛的弧線,自然的軌跡都圓。人做事不圓,世道用困頓迫使他圓。圓的神祕還在井 口,人從這一個圓裏汲水,水桶也圓。人做事傾向於方,喜歡轉折頓挫,以方為正。大自然無所謂正與不正,只有迂迴流暢。自然沒有對錯、是非、好壞。道法自然 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甘於卑下。

⑨大姑娘、小媳婦是井台的風景。大姑娘挑水走,人看不見水桶,只見她腰肢。女人的細 腰隨小白手擺動,扁擔顫顫悠悠。井邊是信息集散地,冒着人間煙火,有巧笑倩與美目盼,孩子們圍着井奔跑。村裏人沒有宗教信仰,井幾乎成了他們的教堂。但沒 人在井邊懺悔,井也代表不了上帝寬恕人的罪孽。但井裏有水,水潔塵去污,與小米相逢化作米湯,井水可煎藥除病。井一無所有,只有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 指的是井與河流,土是指耕地。對樹和莊稼來説,井是鑲在大地的鑽石。鳥不知井裏有什麼,但見人一桶一桶舀出水來,以為奇蹟。春天,井水漂浮桃花瓣。入井私 奔的桃花,讓幽深的水遭遇了愛情。花瓣經受了井水的涼,冰肌玉骨啊。從井裏看天,天圓而藍,雲彩只有一朵。天陰也只陰一小塊,下雨只下一小片。井裏好,石 頭層層疊疊護衞這口井,井是一個城。

⑩井是白銀的水罐,井水變成人的血。井無水,村莊就無炊煙、無喧譁、無小孩與雞犬亂竄。莊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讓莊稼變成糧食。人不離鄉,是捨不得這口井。家能搬,井搬不了。井太沉,十駕馬車拉不走一口井,井是鄉土沉靜的風景。

(選自《讀者》2012年第20期)

1.為什麼説井是村莊的珠寶罐?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兩個句子。(4分)

(1)井的石壁認識村莊的每一隻水桶,桶撞在石頭上,像用肩膀撞一個童年的夥伴,叮噹,洋鐵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們的年輪。(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甘於卑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閲讀全文,分析最後一段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賞析第⑨段的語言特色,並舉例説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賦予了井哪些深刻的內涵?請結合全文作簡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井滋潤村莊的自然萬物。②井哺育了村莊的人們。③井安了全村人的心。④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⑤井洗滌了人們的心靈。

2.(1)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井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井與村莊人的密切關係,突出了井的重要作用。

(2)運用類比(或比喻)手法,小中見大。井的不大不小,不盈不竭,默默無聞,甘於卑下的生存特點其實也就是自然的運轉規律,它啟示我們,做人要不卑不亢,恰到好處,甘於平凡,從容淡定。(中庸或順其自然均可)

3.內容上:總結全文,突出強調了井的重要作用;點明主旨,表達人們對故鄉的眷念。

結構上:照應文章開頭,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嚴謹。

4.① 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如比喻句:井是鑲在大地的鑽石, 井是一個城;擬人句:水潔塵去污,與小米相逢化作米湯, 鳥不知井裏有什麼, 入井私奔的桃花,讓幽深的水遭遇了愛情, 花瓣經受了井水的涼,冰肌玉骨啊等。賦予水井以生命、活力、情感,使文章表達得形象生動。

②語言質樸自然但不乏雅緻。多用短句,明白質樸。如 大姑娘、小媳婦是井台的風景。扁擔顫顫悠悠的描寫,樸實卻細緻生動;又如從井裏看天,下雨只下一小片等。雅緻體現在井邊有巧笑倩與美目盼,化用《詩經》中的句子,語言顯得典雅。

5.①井是村莊的標誌,有村莊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

②井藴含着一種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井裏不光藏着水,還藏着一片星空和月亮。)

③井詮釋着做人的態度:不卑不亢,恰到好處;甘於平凡,從容淡定。

④井是一塊心靈淨土,它能潔塵去污,讓心靈得到棲息。

⑤井是一種鄉土情結,人們不願搬遷是因為捨不得這口井,井是鄉土沉靜的風景。

標籤: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kyzv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