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蒹葭》有感

讀《蒹葭》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蒹葭》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蒹葭》有感

讀《蒹葭》有感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題記

江上迷霧朦朧,岸邊蘆葦心神盪漾,在微醺中又不免生出點點愁緒。有一人划着小舟,向着道路險阻的上游前行,夢中伊人的倩影近在咫尺,可恍惚間卻在前方消失不見。

“去哪兒了?”那人疑惑着,四下張望,殊不知自己在不覺中停下了手中的槳。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又被衝到下游,但慶幸的是,他在水中綠洲上再次看見了那朦朧的背影。可美麗的煙火,只有一瞬,他的意中人再次消失在朦朧江霧中

如此反覆,永不停歇,就像是場永無止境的追尋,可欲而不可得。

不知為何,每次讀起《蒹葭》,總會有一絲淡淡的感傷縈繞在我心頭。那人明明與“伊人”只有一線之隔,但似乎總與她之間有着一道無形的鴻溝,迄今仍無法跨越。求而不得的悲苦,在字裏行間中隱隱可尋。

人生不正如此嗎?

不是所有人都含着金鑰匙出生,求風得風,求雨得雨,甚至不用求就都有人送到身旁。大多數人都是划着屬於自己的小舟,在時間長河中逆行。

長河雖長,仍有盡頭。你若隨波逐流,小舟很快便會到達終點,最終留給你的僅是路上走馬觀花的風景;但一葉逆行的小舟,卻可以助你追尋自己心中那求之不得的“伊人”你的人間理想。

她一身素衣,烏髮垂落在腰間。

她執一柄素傘,背對着你站在水中綠洲上。

她雖然看似飄忽不定,但她其實一直就在長河之源,雪山之巔。

甚至,她就是你自己。

面對這場限定的遊戲,面對自己的人間理想,那人曾興奮過,曾迷惘過,曾失落過,曾怒吼過,但卻從未懈怠過。

溯,逆流而上,逆水而行。

這終是一場孤獨的自我救贖。

但是

“我會用一生去追尋你。”

讀《蒹葭》有感2

你的人生中應該有這樣一段時光,你捧着《蒹葭》或紙質版、或電子版,輕聲誦讀“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或許你會閉上雙眼,細細品味。或許你會抬頭,注視着遠方,目光,卻是放空的。亦或許,你會將它讀給你的愛人聽。那時,在你眼裏,所謂的伊人,是頭頂月,眼前人,而《蒹葭》所內涵的,也是對愛情的期盼。

我也曾單純的認為,《蒹葭》所詠的,是情,是愛,是對佳人的求而不得。可如今,在簡短的一堂《傳統文學修養》課之後,我卻願意相信《蒹葭》所描繪的,更多的是,人生的追求。

你的人生中,總會有那麼一個瞬間,你擁有極其強烈的念頭,我想、我希望、我渴求。

那是你的追求。

千人千面,同一片天地也會在不同的人眼中呈現不同的霧靄/流嵐、虹霓。

所以,你所渴求的,所希望的,所期盼的,所追求的,統統只是你自己的。

你自己的人生島上,你會見到你所追求的,宛如詩中的伊人,她在水中央,她與你,隔着湍急的水流,隔着亂石,隔着雜草,抑或是,隔着時光。

你不停的奔跑,向着她的方向,你粗聲喘息,你眼中溢滿渴求,你奔跑帶起的風吹亂你的頭髮,或許會有突然的雨迷亂你的'眼睛。你會摔倒,或許會有尖利的石頭劃破你的皮膚,鮮紅色的血自傷口滲出,你聞到空氣中淡淡的血腥氣。

你忽略疼痛,你眼睛裏早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你或許會覺得累,你會想,我好疲憊。

你眼前的景象開始模糊,你好像看不清伊人的面容了。

走馬燈一樣的,往事浮現在你眼前。

你出生時父母激動的臉,你咿呀學語時稚嫩的臉,你蹣跚學步時母親攙扶的手,你開始上幼兒園了,你很不願意離開媽媽。爸爸送你去上小學了,你不怎麼喜歡學習,可你很想要一朵小紅花,你想要一張獎狀。你初三時,想考入重點高中。你高三時,想和那個他考同一所大學……你想,你喜歡,你期盼。

皆是你所追求。

你加快了步伐,你蹚過水流,繞過亂石,踩過雜草。

最終,你和“伊人”抱個滿懷。

明月照亮了天涯,最後誰又得到了蒹葭?滿目風光彷彿在回答你,是那個“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你。

讀《蒹葭》有感3

今天,我讀了《蒹葭》這一首詩,這一首詩講的內容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路阻且長,朔遊從之,宛在水中央”。這一首詩翻譯過來便是,蒹葭十分繁茂,水露在蒹葭上結一片霜,一個美人,好像在水的另一邊,沿着河流往上,遇到很多困難險阻,沿着河流往上走,美人好像在水中央。説一個人要不停的堅持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不忘初心,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希望和喜歡的事物,我們便會去不停的追求這一個美好的事物。就像詩中的主人公一樣去追求自己所喜歡的事物,從而踏上征程。但是我們所喜歡所希望的事物往往不是在我們的面前,而是在很遠的地方,就像詩中寫的一樣“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好像在水的另外一邊。我們要去追求這樣的一個美好的事物,就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與困難,就像詩中“溯洄從之,路阻且長”在我們去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美好的事物的時候,只要我們克服困難,便很有可能成功,即使到了最後沒有成功心中有美好的東西的境界也是很好的,讓人高興的。

我們要不停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怕困難,不放棄。像革命先輩一樣,堅韌不拔,英勇前進,才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像我們在生活中做事的時候,如果我們放棄了,不敢面對困難,忘記初心,一會做這一會做那,那麼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們只有不忘初心,不怕困難,才可以做好一件事,半途而廢只有造成唯一的結果—失敗。

讀了《蒹葭》這一首詩之後,再想想之前先輩們所留下來的經驗,我知道了要做好一件事,要不忘初心,堅持下去並勇於面對困難,我們才可以把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

讀《蒹葭》有感4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説實話。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整個人都呆住了。怎麼會有這麼好聽的歌呢?不在於歌曲旋律的婉轉,而是歌詞所營造的意境讓當時還是少女的我心神搖盪。於是,讀了一本小説《在水一方》,從此,我便一頭栽進了瓊瑤阿姨構建的幻境裏迷迷瞪瞪了好幾年。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讀《詩經》。隨手一翻,映入眼簾的是一首名為《蒹葭》的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突然之間,我恍然大悟,原來被我當作女神在心中頂禮膜拜多年的瓊瑤阿姨,也只不過是個翻譯者。

喜歡《蒹葭》,是因為每次讀到它總能讓我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霜天葦地,秋水伊人。一個絕美的女子在颯颯秋風中默默佇立在水邊。河對岸的少年痴痴凝望,無奈山高水長,可望卻不可及。雖然詩中的伊人和少年都面目模糊,雖然無從知道最後是否能抱得美人歸。但是詩中所表現出的那種受盡挫折的苦惱和求之不得的懊喪,卻能引起我無限的遐想。思之如狂,卻若即若離,在“得”與“不得”之間是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追求。

有人説,少年讀《蒹葭》,愛它的婉轉美好;青年讀《蒹葭》,愛她的憾而不傷;中年讀《蒹葭》,愛她的詩意狂放;老年讀《蒹葭》,愛它的淡然荼蘼。這話想來是很有道理的。我十幾歲時讀《蒹葭》,滿腦子都是媚眼如絲的絕世佳人和鮮衣怒馬的翩翩少年,感慨的不過是愛情的高深莫測與顛沛流離。現在,我已過不惑之年,再讀它,已能感受到其中沉溺而不得的情感,以及人生無處不在的失去與無悔。正如我們曾經擁有的不懂珍惜,求之不得的,卻總是耿耿於懷。而《蒹葭》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行走在人世間,世事的紛雜也許早已耗盡了我們對理想追求的熱情。是在歲月靜好中漸生華髮,還是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拼盡全力,用執着為平淡的生命增添一抹亮色?我願是後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詩歌中,絕世獨立的佳人已在水邊,等待了千年;河對岸,痴情執着的青葱少年也上下求索,追尋了千年。縱然,這是一場註定徒勞無功的追逐,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兩情阻隔,卻堅定地追尋,一定會成為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時光。

標籤: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pnn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