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面積》教學反思

《面積》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面積》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面積》教學反思

《面積》教學反思1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這一單元真的是難學的不得了嗎?對於我們班的大部分孩子來説真的是比登天都難。

線上學習這一單元時,每節課我都會以直播名校課堂教學視頻的形式帶領孩子們一起學習,20多分鐘的視頻課都至少在40分鐘以上才能完成,不好理解的,我都會一一講解,練習題都會讓孩子們先做再看視頻講解;每天下午都會通過直播作業講評把每一道習題分析透、講透,還通過連麥的方式找部分孩子講解,感覺已經講的夠慢夠細了。

復學後,我沒有急着往後講新課而是複習已學知識,結果發現複習《面積》這一單元時,孩子們好像沒學過,他們把面積和周長完全搞混了。這可怎麼辦?只能重新學了。

我把這一單元分成三節課來複習,《面積的意義》和《常用的面積單位》做為第一課時,通過舉例的方法讓孩子們明白什麼是面積,然後讓孩子們舉出身邊實例並正確表述什麼是它們的面積,通過反覆動手摸一摸、説一説,孩子們理解了面積的含義,然後結合邊長1米、1分米、1釐米的正方形,讓孩子們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並結合身邊實例讓孩子們感知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約有多大。通過鞏固練習讓孩子們會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會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感覺講的很細,孩子回答問題也很積極,回答的很好,可是通過課堂測試讓我大失所望,有部分孩子該填面積單位的卻仍填成長度單位,該填長度單位的卻寫面積單位,只好耐心的再次解釋長度與面積的不同,讓孩子們明白麪積要帶面積單位,長度要帶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做為一課時,通過在長方形中鋪滿小正方形,通過數一數的方法得到長方形的面積,然後通過擺一行、擺一列的簡便方法,使孩子們明白長方形的面積等於一行小正方形的個數乘一列小正方形的個數,通過觀察的方法孩子們理解長方形的長就是一行小正方形的個數,長方形的寬就是一列小正方形的個數,很容易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ⅹ寬”,順理成章的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邊長ⅹ邊長”,有了這些公式做保障,開始鞏固練習,最基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孩子們能正確計算,但是還是少數孩子單位頻頻帶錯,總是把面積單位寫成長度單位,還有極少數孩子計算面積時算成了周長。我又開始一點一點強調,逐個過關,發現問題逐個擊破。從最簡單的計算面積,到面積、周長都要計算,然後上升到在長方形中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求最大正方形的面積和剩餘圖形的面積,一點一點分析,放手讓孩子們獨立完成,真正體驗了舉步維艱,如大浪淘沙一個一個輔導,最終還是有幾個頑固不化的孩子,着實令我頭痛。學習《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和《用面積解決實際問題——鋪地磚問題》做為一課時學習,從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引出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孩子們很輕鬆的學會,但是在進行單位換算時,一部分孩子有點迷,不知道應該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我先讓孩子們比較單位,哪個是高級單位、哪個是低級單位,然後分析是該乘進率還是該除以進率,在理解的基礎上孩子們能輕鬆的掌握。鋪地磚問題是個難點,好多孩子學不會,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孩子們不理解題意,複習這個知識點是,我花費精力在教孩子們讀題、分析題意,讓孩子們頭腦中逐漸形成:先求總面積,在求一塊方磚的面積(如果一塊方磚的面積已經給出就不用求了),再把單位變相同,最後用總面積除以每塊方磚的面積就得出所需方磚的塊數。多數孩子學會了這種方法,但是當給出方磚的面積,還是有部分孩子仍盲目求方磚的面積。

我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給孩子們複習講解這單元內容,但孩子們還是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搞得我很無語,但是又不能撒手不管,只能把孩子們容易犯的錯誤強調強調再強調,節節小測試,堅持周測,發現問題及時指出,把功夫下在平時,希望孩子們快點走出《面積》的迷宮,能認真審題,細心分析,冷靜做題,真正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面積》教學反思2

圓是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後一個平面圖形,學生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曲線圖形,不論是學習內容的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

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來説,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打下基礎。

一、感受圓的周長與面積的不同

本課開始,我先讓學生比較圓的周長與圓的面積有什麼不同,接着結合回憶平行四邊形的探究方法,引導學生髮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面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二、學具演示,激發探究

通過以前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探究圓的面積。探究之前,我問學生:如何計算圓的面積?學生有點不知所措。現在回想起來,我不應該一上來就問如何計算圓的面積,而應該先讓學生猜測圓的面積可能與什麼有關,當學生猜測出圓的面積可能與圓的半徑有關係時,這樣的引入可能更有利於學生解答出我的問題。接下來我讓學生把自己手中的小圖片分成若干小扇形,從8等份、16等份再到32等份,學生把扇形拼起來,從一個不規則圖形,到近似的一個長方形。再讓學生在這個長方形中找到圓的周長,找到圓的半徑。最後得到長方形的長就等於圓的周長的一半,而它的寬就是圓的半徑,最終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遺憾的是學生自己製作的學具操作起來很不方便,既耽誤時間,又不規範,如果能統一配置學具那會更利於操作。)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值得反思的是,我總是抱着一節課應該解決一個知識點的想法,所以為了趕時間,我總是更多的關注舉手發言的優等生,而很少注意學困生,沒給他們留有足夠思考時間,這是我今後課堂教學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

三、分層練習,體驗運用價值

結合課本中的例題,我設計了基礎練習、提高練習兩個層次,從兩個不同的層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第一,基礎練習鞏固計算公式的運用,強調規範的書寫格式;第二,提高練習收集了身邊的實際內容,讓這節課所學的內容聯繫生活,得到靈活運用。在每一道練習題的設置上,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我注重了每個練習的指導側重點。但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我沒能做到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今後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這一節課中,我總覺得操作學具時間短,我有點操之過急,只是讓學生草草地操作,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教具操作來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雖有碰撞,但總覺得不夠。在以後這一類的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探索時間,使學生的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同題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另外,在細節的設計還要精心安排。

《面積》教學反思3

《圓的面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級的教材。圓是小學階段最後的一個平面圖形,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認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認識,不論是學習內容的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

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係。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來説,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打下基礎。

一.明確概念 圓的面積是在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周長和麪積是圓的兩個基本概念,學生必須明確區分。=πrh=r,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圓的面積,從而推導出S=πS=π×r×r =πr2。

此時,讓學生觀察思考,利用手中的16等份的圖形紙片,拼一拼,還能拼成哪些圖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並根據拼成的圖形,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當然,還能拼成三角形,梯形,長方形等,這裏課件沒有一一演示,而是留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創新。正如《畫》談“馬一角”的文字,“看似未曾着墨處,煙波浩渺滿日前。”結合學生拼成的圖形並推導,採用不完全歸納法,發現都推導出S=πr2 ,通過實驗操作,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不但使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而且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形結合的內在美,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面積》教學反思4

本課教學我覺得體現這樣一些特點:

1、重視情境的創設。無論是導入課題還是感知面積或者是體驗面積單位都力求從情境中來到情境中去。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結果學生測量出的結果有些不一樣,我提問“怎麼比較呢?問題出在哪兒?”學生稍作思考後,有的説硬幣大小不一樣,有的説畫的格子不一樣等等,體驗到沒有統一的面積單位不便於交流,從而自然地導出面積單位。

2、學生學習過程。感知面積的內涵之後,讓學生通過“觀察、重疊、數格子”等方法比較面積,在面積單位教學過程中通過類推、冥想、比較、測量,使學生建立了各個面積單位的表象,形成正確的感性認識,獲得了教學的最大效益。

3、在人人蔘與的操作活動中體會面積概念,體驗數學化的過程。數學學習的對象是兒童體驗着或能夠體驗的。在學習之前,兒童已經體驗了許多數學,因此最有效的教學是積極喚醒兒童的體驗,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將這些體驗“數學化”。

作業反饋:此次作業學生很有興趣,完成得也比較理想。只是他們在表述面積時,時常忘記用上面積單位。

《面積》教學反思5

圓也是最常見的平面圖形,它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俗話説“温故而知新”,在學習新知之前,引導學生回憶以前探究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引導學生髮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方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一、動手操作,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學生透過操作學具,把抽象思維物化為動作形象思維,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透過觀察、討論、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使學生始終參與到如何把圓轉化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拓展到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動中來。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潛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得到了提高。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資料立體呈現

透過學生的操作,教師再運用Flash動畫演示、幻燈片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這樣教學重點得以突出,教學難點得到分散。透過計算機的聲、光、色、形,綜合表現潛力,圖像的翻滾、閃爍、重複、定格、色彩變化及聲響效果等能給學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運用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用心性、主動性、創造性。

三、分層練習,體驗運用價值

結合課本中的例題,設計了基礎練習、提高練習、綜合練習三個層次,從三個不一樣的層應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檢測。第一,基礎練習鞏固計算公式的運用,強調規範的書寫格式;第二,提高練習收集了身邊的實際資料,讓這節課所學的資料聯繫生活,得到靈活運用;第三,綜合練習既聯繫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已知圓周長,先求半徑,再求圓的面積),又鍛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潛力。在每一道練習題的設置上,都有不一樣的目的性,教師注重了每個練習的指導側重點。總之教學中教師能夠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主動地探求知識,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教學。

《面積》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面積的認識,這一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而面積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積”的含義,我從生活入手,讓學生觀察桌子的面和數學書的封面,説説哪個的面比較大?哪個的面比較小?感知物體的面有大有小,接着讓學生找身邊物體的面並比較它們的大小,通過物體面的大小比較揭示物體表面的面積。我出示了面積大小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學生觀察,説説哪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小?僅憑直觀有的學生説是正方形面積大?有的説長方形的面積大?有的説相等?我説有的時候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接着利用多媒體出示課本62頁同學們探究的過程,讓學生通過拼擺和比較,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加深了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充分為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空間,讓學生去親身感受、親自動手、親自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如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讓學生比一比數學書表面和練習本表面、教師手掌面和學生手掌面、兩個圖形的面的大小,然後通過對比較過程的小結來理解面積的含義。

第二,及時地去發現並認可學生思維中閃亮的火花,靈活處理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課堂生成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值得深思和改進之處:

1、關於圖形知識的引入,為學習圖形面積而引入圖形面積,未能體現出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這需要教師從現實生活中去尋找有關實例。

2、有關環節中的問題設計,是否真正留給了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值得考慮。

《面積》教學反思7

圓也是最常見的平面圖形,它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俗話説“温故而知新”,在學習新知之前,引導學生回憶以前探究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引導學生髮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面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一、動手操作,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學生通過操作學具,把抽象思維物化為動作形象思維,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觀察、討論、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使學生始終參與到如何把圓轉化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拓展到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動中來。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內容立體呈現

通過學生的操作,教師再運用Flash動畫演示、幻燈片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這樣教學重點得以突出,教學難點得到分散。通過計算機的聲、光、色、形,綜合表現能力,圖像的翻滾、閃爍、重複、定格、色彩變化及聲響效果等能給學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運用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三、分層練習,體驗運用價值

結合課本中的例題,設計了基礎練習、提高練習、綜合練習三個層次,從三個不同的層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第一,基礎練習鞏固計算公式的運用,強調規範的書寫格式;第二,提高練習收集了身邊的實際內容,讓這節課所學的內容聯繫生活,得到靈活運用;第三,綜合練習既聯繫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已知圓周長,先求半徑,再求圓的面積),又鍛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每一道練習題的設置上,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教師注重了每個練習的指導側重點。總之教學中教師能夠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主動地探求知識,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教學

《面積》教學反思8

一、優點

1、大膽猜測,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就以圓的半徑為邊,畫一正方形,讓學生大膽猜測,圓的面積大約是半徑平方的幾倍。一下子就把學生的相關知識調度到直覺情境中來。有的學生説“圓的面積比半徑平方的4倍少”;還有的學生説“我估計,圓的面積在半徑平方的3倍和4倍之間”。學生大膽的直覺判斷和合情合理,這個環節的設計,既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形面積的和半徑的關係,同時也是為學生把圓形轉化成直線圖形指明瞭方向:既然圓形面積和半徑有關,在轉化時,就要圍着半徑和直徑來展開。

2、化靜為動,化曲為直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這節課的亮點,傳統的教學設計往往是教師直接帶領學生將圓沿半徑剪開,分成若干面積相等的小扇形,再拼成近似長方形,藉助長方形來推導圓的面積。而為什麼要沿着半徑剪開,用其他方法行嗎?這是孩子心中很自然的困惑。

所以,本節課就以“圓的面積究竟怎樣計算呢?”為突破口,精心組織了三個層次的再創造活動:

(1)化曲為直——合作嘗試

(2)動手操作——比較深化;

(3)合理想象——滲透極限。

運用多媒體演示,學生操作學具,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發現轉化前後的區別於聯繫,讓學生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由扶到放,由現象到本質的引導,又使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化的學習過程,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同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

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樣重要,儘管小學數學沒有開闢專門章節介紹一些現代數學思想方法,但結合有關內容向學生滲透,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的着眼點並不是單純的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而是在探索過程中滲透極限(從16等分到32等分)、轉化(把圓形轉化成近似長方形)等數學思想,潤物細無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通過這節課,讓學生進一步學會數學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在凸顯新的教學理念的同時,又增加了數學課堂的厚度,這也正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

二、不足

1、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學生的不同的思維非常有價值,而作為老師,只課堂上抓住了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給與肯定,沒有給與更高層面的指導。

2、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內容的加大,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間上有點緊張,還應讓學生多點時間去思考,去發現,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穫,細節的設計還要精心安排。

《面積》教學反思9

1、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面積這個概念,我是從“面”的概念入手,通過塗色比賽後動,製造衝突,發現樹葉表面大小不同,結識什麼是“面”,面的大小的比較:結合實例讓學生通過摸一摸、觀察,使學生明白了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物體表面的面積,通過身邊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

2、本單元屬於圖形與幾何的範疇,我注重了滲透了學習圖形與幾何的方法,就是轉化思想和守恆的經驗,如,我在結合典型事例牙膏盒讓學生知道它有六個面,每個面的大小就是每個面的面積,六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整個牙膏盒的面積,於是我把這個牙膏盒拆開,讓它轉化為一個平面,同學們會感受到原來這個牙膏盒的面積原來是這樣的。又如,我選擇橘子這個實物的目的,一方面是讓學生感知面積不一定都是平面的,橘子的面積是一個球面的面積,另一方面我讓學生想象如果我們剝開橘子皮,分成一片一片的,它又轉化為在一個平面上,這時候我提問所有橘子片兒的面積合起來,和原來整個橘子的面積,大小有沒有改變?這樣潛移默化的滲透了面積守恆的原理。轉化思想,和守恆原理,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3、動手操做和和合作探究是本單元重要的學習方式,所以,我將本班課桌擺放成小組形式,在研究用什麼圖形作面積單位時,為同學們準備了人手一份的學具,在動手拼擺的過程中,同學們發現了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的合理性。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4、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也有許多小失誤,比如第一個塗色比賽本來預測着,面積小的組應該先塗完,結果有一個同學塗的太慢了,另一組面積大的都塗完了。還是應該選一個同學到到黑板前板演,給他單獨一個小圖形,這樣學生們會發現自己的圖畫面大,這樣的比賽不合理,從而引出“面”的概念。還有教學過程中,有的同學精神不集中,不積極思考,我反思自己的語言是否缺乏趣味性,沒能吸引住孩子們。還有用完的教具應提醒學生及時收起來。所以還有許都需要完善的細節,下次有待改善吧!

《面積》教學反思10

1、讓教學內容活起來。

我在教學土地面積單位時,由於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我不是直接告訴學生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頃,而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生動形象有趣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他們感到數學好玩,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這節課我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測量學校的操場,看夠不夠1公頃,讓學生體會1公頃有多大。讓學生在玩中學會了新知。

2、讓“情境教學”走進課堂。

這部分知識相對枯燥,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更能心因學生生動高效的參與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學生必然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他們體驗到生活中存在着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和成果,體驗到自己成為學習主人的樂趣。

不足之處:

雖然知道了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但到實際應用時卻用不好,不知道換算單位名稱,在以後教學中要及時強調。

《面積》教學反思11

本課採用課件形式,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富於啟發地清晰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律,再加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和老師的點撥解説、提問,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

一、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形成正確的幾何概念,掌握圖形的特徵及內在聯繫,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學。

如揭示圓的面積定義,。基本建立了圓的面積概念。又如運用計算機顯示由圓到近似長方形的圖像的變換過程,揭示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的科學美,並充分體現構圖美和動態美的特點,它能刺激學生,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祕的慾望,有助於解除學生視聽疲勞,提高學習效率。計算機的輔助教學促進了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

二、把數學虛擬實驗引入幾何的教學中,以研究的方式學習圓的面積,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通過剪切、平移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拼合成與它面積相等底等高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時,課件提供的虛擬實驗,使它們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完整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不僅概括歸納出面積計算方法,感悟到轉化的思想在幾何學

習中的妙用。而且學生在抽象、概括、歸納推理過程中接受嚴密的邏輯思維訓練,形成一種學習幾何知識的方法,產生一種自我嘗試,主動探究,樂於發現的需要、動機和能力。從而順利的想到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也可以這樣推導。

教學中先動畫展示等分圓的過程,再演示出拼合成長方形的過程,通過幾組類似的實驗,等分的份數遞增,拼成的圖形越來越接近於長方形,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和觀察、比較得出這樣的事實,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的半徑,長相等於圓周長的一半,圓面積的推導過程就完整的展示出來。對於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正確地掌握公式,並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學量的加大,對於圓的面積公式還應讓學生多點時間去思考,去推導。細節的設計還要精心安排。這是今後教學應該改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標籤: 教學 面積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9r8zg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