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信息化教學設計(通用5篇)

信息化教學設計(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信息化教學設計(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信息化教學設計(通用5篇)

信息化教學設計1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電氣專業教學部的朱先威,今天我參賽的課題是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作業。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在我國大中城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時至今日,地鐵,已為生活增添了一份律動,是一種温暖也是一種陪伴。

因此,我本次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的課題是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作業。我將從教學設計依據,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説明。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一:課程標準。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主要培養企業所需的技能型服務型人才。熟練掌握崗位技能知識,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我將在教學中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熱心,細心,才能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中,收貨乘客的放心,安心和開心,用心服務,一路心隨行。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二:教材分析

我所採用的教材是全國職業教育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規劃教材《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管理》第一版,我所授課的章節是7、1節售檢票作業。用時4課時,2節web教室理論課,2節實訓室實操課。本章節是該教材的重點教學項目,是學生應掌握的重要崗位技能。主要由以下學習內容組成:售檢票作業內容,售檢票作業標準及程序。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三:學情分析

我所授課的班級是13運管1班,通過我的觀察瞭解,這是一羣活潑開朗,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孩子們。我將從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徵,媒體操作能力,知識結構進行分析。

個性心理特徵:學生具有自己的頭腦,性格和行為認知規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感知,觀察,分析,思考,我會尊重其個性發展,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其自主探究學習。

媒體操作能力: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媒體操作能力,能夠熟練使用搜索,下載,討論等功能。但他們在有用信息的獲取和信息的整理加工方面仍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知識結構:學生已經學習了《城市軌道交通概論》《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城市軌道交通服務禮儀》等專業課程。這些背景知識結構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教學設計依據分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及素材:圖片視頻展示:形象直觀,激發學生興趣。

網絡探究學習:採用wps輕辦公功能,提前將學習資源傳輸到網絡,供學生下載學習。

PPT課件:清晰、直觀。

仿真軟件:由於學生人數及設備耗資等問題,無法保證學生一人一套,硬件實訓也會造成設備的損耗,仿真軟件優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是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情景模擬:模仿售檢票環境,激發學生興趣,在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的理解與應用。在相應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主探究學習,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自我評價,仿真操作等

教與學是相互的,總的來説:做中教,做中學的職教理念貫穿其中教學設計依據,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分析與確定之後,我的教學活動過程如下。正式授課之前,我會將相關知識使用Wps輕辦公平台傳輸給學生,供學生下載學習。設計意圖:學生以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進行積極主動和協作式的學習,並可在wps設置討論組,可進行提問並答疑。教學活動過程第一環節:

一、新課導入

通過播放《北京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乘客使用指南》的視頻導入新課視頻採用的是卡通人物的設計為乘客介紹了設備的操作,使用及單程票儲值票的購買發售,形象直觀,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為本章節重難點的學習奠下一定基礎。視頻的觀摩學習優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是學生可以避免直接接觸設備因失誤造成設備的損耗。複習回顧:

1、請説出車票哪些類型?

2、自動售檢票系統AFC的終端設備有哪些?

信息技術的運用:視頻。

設計意圖:利用播放視頻,形象直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呈現學習任務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分析,我將分為以下兩個任務:

任務一:售檢票作業內容。

任務二:售檢票作業的標準及程序。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

設計意圖:在"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的主線下,使學生能夠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學習策略與技能。

(二)任務完成過程

1、查閲資料,獲取相關信息。

2、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問題進行提問,討論並總結。教師予以引導。

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師生交互學習,協作學習。

設計意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夠交換想法,意見,實現協作學習,避免了受單一思維的限制。

3、講授(PPT課件展示)

(1)售檢票作業內容

(2)圖片教學。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圖片。

設計意圖:解決了傳統理論課上無實物設備的問題。使學生對設備及操作步驟有了相對直觀的感受,為實際操作提供了基礎。

(三)效果檢測(實踐操作)

地點:AFC系統實訓室。

方式:教師先示範,學生觀摩學習後實際操作。

設備: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機,半自動售票機及仿真軟件形式:兩人一組(一人乘客,一人站務員),情景模擬。

任務:

1、自動售票機作業:單程票購買,儲值票充值。

2、半自動售檢票機票務作業辦理:

單程票發售。

儲值票發售,充值,退卡。

車票分析。

車票抵消。

測評:測評表(自評和互評)。

教學總結及評價。

信息化教學運用技術:仿真軟件及終端設備。

設計意圖:理論聯繫實際,深化理論知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信息技術應用:網絡傳輸評價。

設計意圖:師生通過評價表可以瞭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以及綜合評價。

信息化教學設計2

教學主題:行進間直線運球(複習)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一、教材分析

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是《體育與健康》中確定的籃球教材的教學內容之一。這是籃球運動中運用較為廣泛而且常見的一種突破技術,它方法簡單實用,具有動作迅速、隱蔽突然的特點。在高中年級學生已能較自如地在移動中控制好球的基礎上,嘗試安排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把其作為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可提高學生控制球能力和手腳的協調配合,對於其它技戰術的學習與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該項籃球技術學習,讓學生在學練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快樂體育、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二、學生分析

參加籃球選項教學班的學生大多數都有一定的籃球基礎,對籃球的興趣也較濃厚,學生比較活躍,具有較強的模仿、自學以及自控能力,又具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班級的體育骨幹能力較強,同學之間團結合作,集體榮譽感較強。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動作原理及其實用價值。

2、通過學習初步掌握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使每個學生都能做到過3個連續的障礙。

3、在遊戲中體驗成功感,並能在遊戲中嘗試運用所學技能,增強學好籃球的自信心。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移動學習,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

通過播放比較精彩的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識。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受到啟發。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三步上籃的基礎動作留在學生的腦海裏。在此過程中,學生還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動作。

課前:在多媒體的支持下觀看——NBA比賽,將比賽中的基本技術和方法與自己掌握的技術對比,通過對比糾正自己的錯誤動作。課中:抓住特點,圖文互補,以視頻中的正確動作為根本形成主觀映像,貫穿行進間運球和換手的時機的教學。首先由前面設置的障礙為原因引出問題,“我該怎麼辦?”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並讓學生試着找出解決的方法,並結合視頻中的`動作設計自己的動作,從而體會到遇到有障礙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同時,根據正確的技術動作修正自己設計的動作,引導學生找出本技術中的關鍵點,“換手的時機”。以徹底的瞭解和掌握直線運球過障礙變向換手的基本技術。課後:主題昇華。用精彩的比賽讓學生體會期中的快樂。

六、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環節:

如:導入、講授、複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開始上課→講述籃球→幻燈片的播放→籃球視頻的播放→共享文件給學生→教師示範→學生示範→學生闡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學生點評→教師點評→下課。

引出主題導入新課。

師生相互問好。

講述籃球。

幻燈片和籃球視頻的播放。

共享文件。

教師示範動作。

教師點評。

教師總結本單元的學習成果。

下課。

全體起立,全體坐下。

思考與學習。

學生示範動作。

學生闡述思路和想法。

學生間相互點評。

教師點評。

教師總結本單元的知識。

ppt和視頻播放。

欣賞作品。

觀察、欣賞優秀的學生動作。

觀看多媒體。

幻燈片和籃球視頻的講解。

1、〖導入〗同學們想不想學習籃球技能,讓自己在球場上可以叱吒風雨?那麼下面我就帶領你們走進籃球是世界。

2、任務一:教師講解籃球的基本知識,籃球的基本技能。

3、任務二:通過幻燈片和籃球視頻講述三步上籃的知識。

4、任務三:教師示範正確的技能動作。

5、任務四:學生們自己練習。

觀看幻燈片和視頻。

實踐練習。

ppt的播放。

設計評價。

1、請動作好的同學説出想法,動作的變化?

2、要求其他同學從思考、觀察、示範等不同角度進行簡單的評價,表達動作的思路,相互評價。

3、課堂小結。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到了那些知識,有沒有在腦海中掌握了這個技能?

4、總結本課的收穫。

5、佈置作業。

思考:如果障礙很靈活,我們該如何辦?

考慮用一些假動作來“欺騙”障礙,以達到自己過障礙的目的。

七、教學特色

本課我採用逆向思維教學方法,通過分組比賽——發現問題—完整動作—分解動作—慢速訓練—快速練習的教學步驟,啟發學生思維,在知其然之前先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高度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針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提出問題——回答問題—解決問題。如“遇到當對手堵截前進路線時,無法突破並丟了球,造成這些的原因是什麼?“什麼情況下運用這一技術?“變向時與換手後拍球的部位相同嗎?“這一連貫動作有何目的?“怎樣才能做到“突破時隱蔽、快速、連貫?”“除了今天學的變向運球,還知道哪些變向運球。從而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讓學生藉助已知去探索未知,達成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信息化教學設計3

一、職業教育信息化政策導向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2010年7月公佈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把“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單獨列為一個章節,針對基礎設施、教育資源、信息系統三個方面做出具體的要求。在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針對信息化教育印發一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這個規劃的頒佈,可以説將信息化教育推到一個時代的浪尖,成為信息化教育的綱領性文件。2012年的5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從而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改革的目的,即落實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提升職業教育的電子政務能力、數字化校園以及人才信息素質的培養。通過國家相關文件的出台,我們不難看出國家對於職業教育信息化設計的重視,教育部也不斷出台新的文件對於信息化職業教育進行革新和保障。對於我國而言,職業教育的信息化推廣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國家、各相關教育部門、職業院校、教師等多方聯手,共同開啟我國教育事業的信息化時代。

二、信息化教學的特點

1、符合國家教育的素質要求

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一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模式符合國家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學生為主”的人文精神追求是信息化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在職業教育中,充分地調動各種人力資源、信息資源進行教學指導,充分讓學生體會到自身在多媒體信息化教學中的核心地位。

2、多種教學模式的配合

信息化職業教育課堂不僅僅侷限於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而是將教學目標分散化組合成多種活動單元,通過活動化的信息教學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以“任務”進行學習、以“目標”進行探索,形成多種信息化的職業教育模式,例如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資源分享式學習等。注重因材施教,對於特殊的學生進行特殊的對待,調動學生的信息化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3、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轉變角色

在信息化職業教育中,教師處於被動的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地位。教師要合理地轉化自己的角色,由課堂的指揮者變為課堂的觀察指導者,在信息化的職業教育課堂中,善於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應機而變,掌握好整個信息化職業教育的整體性,這個整體性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進度、課程標準、教學資源、活動類型、教育評價等方方面面。教師在課堂中要協調組織,而不是一味地講課,進行自我知識“表演”。教師還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信息化職業素質,拓展自我視野。

4、教師與學生要有一定的信息意識

在信息化職業教育的時代,教師與學生都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意識,能夠順應時代變化,接受新的知識革新和技術變化,教師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例如,Office辦公室軟件技術、網頁IE瀏覽、電子郵箱的使用等。

5、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指將職業教學目標與各種多媒體信息設備結合起來,進行多媒體的信息展示,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將職業教育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創新、新穎、有趣的環境中體會到知識的樂趣。對於教學目標和信息化多媒體技術而言,兩種的結合並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包容關係,在進行信息化環境整合時就已經將多媒體設備進行了優良整合,在這個工程中不可避免地進行了職業教學知識的傳輸,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活動的啟發者和控制者已經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本人。學生通過自身對於信息化教學的理解,自主地選擇職業教育知識。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職業教育的完美結合,不僅優化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案,而且對於信息化教學設計有着推動性的作用。

三、信息化教學和教學設計理念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通過網絡和多媒體對於職業教育進行輔助化的教學方式。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在於教學,一切都是為教學服務,不論是網絡化的推廣還是多媒體的靈活運用,都是為教學創造便利,如果信息化教學脱離了教學本身,那麼它就毫無意義可言;對於信息化教學設計來説,其重點內容就是信息化的推廣,與傳統的教師口教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信息化的教學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解放教師的職業固定,讓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角色轉變,由指揮者變為引導者,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指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採用以“探究、合作、自主”為主要的課堂學習方式。當代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充分發揮了多媒體平台在教育中作用,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目標,教師轉變了以前的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充當指引者、統籌者、分析者、審閲者的角色,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行探知自己喜歡的知識,教師再加以引導指揮,在無形中將知識進行內化,改變了枯燥的教育教學模式。這種創新式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使學生學會了自主合作學習,可以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社會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當然這種創新型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也改變了傳統的課本就是世界的弊端,使得學生有更多的精力瞭解課外知識,從課外汲取課本上根本學習不到的知識,也可以因材施教,因能力施教,使每個學生個體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提高。

四、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發展策略

1、以學生為課堂主體

在信息化職業教育發展的今天,課堂角色已經充分地轉變,學生已經成為職業教育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充當指導者的角色。因此信息化教學計劃應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合理安排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化設計情景,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於課堂,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

2、轉變教師教學模式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將“終身教育”奉為信念這是首要的準則,其次是職業教育工作者應該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在教育教學模式上多下功夫、花費精力和時間,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死氣沉沉的氣氛充分活躍起來,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育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學識完善,多進行職業教育專業知識的進修,開拓多元化職業教育知識角度的視野,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創新。最後,高職院校及院校老師還應該通過各種類型的職業教育展示比賽做好信息化職業教學的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網絡職業教育學習氛圍,讓高職學生體會到網絡職業教育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3、加強學校師資力量

要使信息化更好地融入到職業教育教學構建中,高職院校就要加大對信息化設備和資源的投入,及時更新職業教育教學的信息庫和資源庫,使學生能夠及時地補充最新的資源和訊息,使教師能夠更好地豐富專業職業教育知識。同時高職院校也要加強對於職業教育工作人員的培訓,只有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實踐素質能力增強,才能使信息化的教學更好地融入職業教育教學之中,才能轉變固有的傳統思維模式。

4、優化教學方案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教學課堂,教師應該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組織多種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將學習的內容與信息化設備配合使用,通過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求職慾望。教學方案的優化,不僅可以改變枯燥無味的課堂氛圍,而且還可以將學生帶入信息化的課堂,通過多媒體設備瞭解更多的職業教育知識,增強學習的興趣感。

5、完善學習評價體系

信息技術設計環境下的職業教育教學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的互評體系。在評價主體改變上進行完善,要有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形成階段性和總結性評價體系。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計劃的評價體系完善,不僅能夠使學生和教師有階段性的目標和總結,還可以促進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五、結束語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化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教學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現代教育發展的今天,將信息化教學與職業教育教學相結合,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和技術,將教學模式多元化,探索出一條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新道路,為以後職業教育事業做出不可忽視的貢獻。當然信息化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教學的構建中並不是很完善,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和高職院校多方聯動共同優化和完善,盡職盡責,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

信息化教學設計4

一、設計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學生在教學中探索和教師點撥相結合,達到探究性學習的最大成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採取探究、討論、答疑、實踐等手段,始終貫穿探究性協作學習的精神,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輔相成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與知識、技能。

理論依據:

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以教師啟發式學習和探究性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思想,教師作為主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有所啟迪,並協助學生順利開展探究性協作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發現問題,體現探究性協作學習在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以及在實踐中獲得真實情感體驗的優勢。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個體學習的主動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語文課程既要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也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情感體驗對語文素養的提高,在鼓勵學生探究性協作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以此收穫一定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自學與合作學習並重,根據教授教學內容及學生特徵分析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

二、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

依據新課標以及培養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們將根據以下四個維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

知識與技能;

1、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帶着現代思辨的觀念審讀作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增加學生的文言積累,提高學生閲讀和賞析文言文的能力。

4、熟悉掌握字詞句,歸納總結。

(1)通假字“屬”、“憑”;

(2)一詞多義:固、適、逝、苛、雖;

(3)詞類適用:東、西、侶、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後置)、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5、學會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寫景主體或敍事、議論內容來歸納整合,寫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過程與方法:

1、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2、小組團隊合作探究,培養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過程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調動學生的情緒,增加情感體驗,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體驗作者情感。

2、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3、通過課堂協作、討論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從而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處世觀。

信息素養:

一、通過利用互聯網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信息檢索、識別和運用的能力。

二、利用教學環境與資源分析。

三、設計師生活動,確定教學模式與教學過程。

四、教學設計過程。

信息化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禮儀修養顯個人魅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一單元第一課《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中第二節課的內容。這節課緊扣“個人禮儀”為中心,主要講了個人禮儀的基本要求,個人禮儀藴含的道德意義以及怎樣養成良好的個人禮儀習慣等知識。這節課的內容是第一課的一個重點,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學好本課,有利於引導學生養成文明禮儀的習慣,提高禮儀素養,為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個人禮儀的基本要求,理解個人禮儀藴含的道德意義,養成文明禮儀習慣。

情感目標:尊重自己和他人,提高個人禮儀修養水準,做講文明、有禮儀的人。

能力目標:自覺踐行禮儀規範,維護自己的文明形象,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個人禮儀藴含的道德意義。

個人禮儀習慣養成

教學難點:個人禮儀藴含的道德意義。

二、【學情分析及學法】

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應在學校做好就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那麼,德育教育就應該放在首位。而中職學生大多數文化基礎差,學習主動性不強,注意力較難集中,不能被動接受枯燥理論説教;再加之受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影響,現在學生對文明禮儀的意識越來越淡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將內容簡單灌輸給學生,必須從學生實際入手,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小組競賽,合作協同形式,組織學生討論並佈置任務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使學生從感情上接受,並變成自覺行動,才能達到德育課的學習目的。

三、【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及自主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四、【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我在課前做好了多媒體課件,安排了情景劇的排練,並佈置每小組派代表準備作自我介紹。學生預習課文並查閲有關個人禮儀的資料,蒐集有關公共場所違背文明禮儀的圖片和常用文明用語等相應資源,發佈到校園網上“德育之窗”。

五、【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介紹一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這節課我一共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即激趣導入、探索新知、引思明理、學以致用、課堂小結。

(一)激趣導入

播放PPT課件,將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標準儀態的圖片展示出來,同時播放不雅姿態,進行對比。讓學生直觀、真切地瞭解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以加深印象,激發求知慾,幫助學生規範自己的舉止,為導入新課做好鋪墊。

(二)探索新知

案例一多媒體展示老布什競選演講材料。(設計意圖:我校每月舉行一次演講比賽,讓學生觀看了解,對自己今後參加演講有幫助和提高。)

材料分析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看了這些材料,同學們有何想法?學生積極思考,發表個人意見。(設計意圖:利用經典案例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不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而且很快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通過材料分析,讓學生理解並掌握教材關於個人禮儀的基本要求,並分析問題:為什麼個人禮儀打造良好“第一印象”,學生閲讀、思考、討論並回答。

互動在線一分鐘專業演講比賽,將事先設計好的表格發放給每個同學評價打分。(設計意圖:既鍛鍊了上台同學膽量,又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個人禮儀問題進行分析、點評,強調個人禮儀打造良好“第一印象”,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指出學生的優勢和不足,進行點評小結。)

榜樣力量展示彭女士出訪的部分新聞報道及圖片,讓學生分組討論,並説説為什麼彭女士會贏得好評如潮,這又説明什麼?(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的個人形象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個人形象可以提升整體素質,同時讓學生明白個人禮儀的重要性。儀容之美包括儀容的自然美,修飾美和內在美三個層次,提高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並引出本課重點和難點。)

播放材料,引導探究問題,學生討論、分析、列舉,和老師一起歸納、概括個人禮儀藴含的道德意義。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講解這一內容時,注意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啟發他們思考與討論,讓學生明白行為心表,言為心聲,文明無大事,細節彰顯道德,從而落實到行動上,規範自己的言行。

播放課前學生收集的相關違背文明禮儀要求的圖片,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的一些不文明行為,讓許多平時不以為然的小事和小節,放在大家的共同討論中就被放大了,正確與錯誤產生強烈的對比,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從而教育學生,應學會自尊自愛、加強自律、約束自己的言行。並引發學生心靈震撼,昇華感情。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小組競賽(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文明用語,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檢查了課前作業。)

互動在線學生表演禮貌情景劇(設計意圖:通過表演既鍛鍊了上台同學,又加深了學生對禮儀知識的運用,對其儀容、儀表、儀態也是一個很好的檢驗和提升。並且懂得文明禮儀習慣應從小事做起,從日常行為開始,突出本課重點。)

三、引思明理

提問:1、2、3、(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在無人監督之下,能自覺遵守行為準則的人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只有內心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懂得尊重別人,才會自覺按社會公德行事。要提高個人禮儀修養水準,就要養成文明禮儀習慣,就必須自尊自愛、自律自強,鞏固重點和難點。)

四、學以致用

播放周思敏《現代禮儀知識》視頻,讓學生邊看邊練,相互指出每位同學在儀容儀表上的優點和不足。(設計意圖: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找出自己在個人禮儀修養方面的不足,完成課後作業①。)

五、課堂小結

1、運用“盤點收穫”的方式進行課堂小結。(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協作,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代表發言鍛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又在知、信、行、三個方面進行了盤點,符合德育教育理念。)

2、課後作業

①行為訓練:儀態訓練、坐姿訓練,走姿訓練、站姿訓練。

②觀察學校演講選手的儀容儀表,分別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課後討論。(設計意圖: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規範學生的言行,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學習的快樂。)

六、【板書設計】

板書就像是一份微型教案,應簡明扼要地將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方便他們理清知識結構。

禮儀修養顯個人魅力

七、【教學後記】

1、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本節內容通過讓學生表演和自己收集素材等方式,把要學的東西和學生實際聯繫在一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實現了知、信、行的統一。

2、在課堂上,周思敏《現代禮儀知識》視頻不能全部觀看完,所以由班主任老師在課後組織觀看。德育教學工作應全體配合,常抓不懈,德育教師的工作任重道遠!

標籤: 教學 通用 信息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x32q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