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3篇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3篇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1

教學時間

1課時(40分鐘)

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有關知識,會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本節課也通過學生拼擺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來觀察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係,進而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學生總結長方形面積公式也比較容易。因此,本節課應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小組合作共同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滲透“實驗---發現----驗證” 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2.通過學生親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掌握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

三、知識與技能

1.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理解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正確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應用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讓學生自主探究,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並理解長方形所含的平方釐米數正好等於長方形長所含的釐米數與寬所含的釐米數的乘積。

教學資源

(1)教學課件(2)每人15個邊長1釐米的卡片、每2人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張表格。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比較,發現並驗證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養成勇於探索和實踐的良好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應用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學習形式:

小組學習。

教學準備:

課件、卡紙、小正方形紙片、米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老師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你能幫我解決嗎?我請裝修工人重新粉刷了一堵長方形牆壁的這個面(邊播放幻燈片邊講),工錢是每平方米5元,你能不能幫我算出牆壁粉刷完後,我應該付給裝修工人多少錢?

要算出一共要給裝修工人多少錢?必須要知道什麼?長方形的面積能用計算的方法求得嗎?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問題情境的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慾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研究"有用"的數學。]

二、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利用擺、拼的方法探究長方形面積與長、寬的關係。

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現在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桌面上的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拼1個長方形,面積大小由你們來確定。看看能不能在你們設計的長方形中有所發現。如果老師給的卡紙不能滿足你的需要,你也可以在桌面上擺,然後彙報。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2、取3張有代表性的長方形拼圖展示,並彙報拼圖過程。

3、探究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

老師沿着第一個長方形的長、寬各畫一條線段,以每行擺正方形的個數引出"長"的長度,以擺的行數引出"寬"的長度。突出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第二個要求學生説第一排擺了幾個,長是幾,擺了三排,寬是幾,擺了幾個幾,面積是幾。第三個圖則直接讓學生説出長、寬各是多少,面積是多少。(按照學生回答板書)

長寬面積

( )分米( )分米( )平方分米

( )分米( )分米( )平方分米

( )分米( )分米( )平方分米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任意設計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其長與寬的關係。滲透研究結果的普遍性。教師在長與寬各畫線段,完成了由面到線的轉變,這是推導長方形計算方法的重要依據。]

從展示的三個圖形以及列表的數據中,你們能有什麼發現呢?(小組交流)(補充完整板書:長×寬=長方形面積)

4、檢驗探究成果

①還沒有展示的小組,檢驗你們所擺的長方形是否也有同樣的普遍性。

②在每格是1平方釐米的小方格紙上任意畫一個長方形,標出它的長和寬。然後列式計算你畫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後再用數方格的方法檢驗你的計算方法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驗證,令學生對自己的研究成果深信不疑,並感受到這種方法的優越性。]

5、請大家翻開課本比較我們探究的計算辦法與課本的是否一樣。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6、假如我想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什麼條件?

三、鞏固練習,發展提高

(一)基本訓練

1、完成書本98頁做一做

2、迴應課前的數學問題:給出長方形牆壁的長與寬,計算要付的工錢。(課件出示)

3、口答長方形長、寬、面積:8×3、4×6

課件演示由8×3的長方形轉變成4×6的長方形的過程。

4、比較8×3、4×6兩個長方形,你有什麼發現?

(二)實際應用

5、學校準備在校園修建一個36平方米的長方形噴水池,現在請你當設計師,確定這個噴水池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看能設計出多少種方案。你喜歡哪種設計方案?為什麼?

6、屏幕出示一塊碎玻璃板。知道面積是54平方分米,寬是6分米,求長是多少?

[設計意圖:有梯度的練習,既鞏固了新知識,又超越了教材內容,拓寬了知識面,挖掘了學生的自主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個性和能力。聯繫實際生活的練習,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到的知識的作用與價值,感受到數學是有用的,把生活與數學聯繫在一起。]

四、引導學生進行小結與質疑

有什麼收穫,提出不懂的問題,學了新知識後有什麼新想法?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思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操作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寬所含單位數相等”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問: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你們會用什麼方法求平面圖形的面積?

如果有一個很大的足球場,要求它的面積,也用這種方法去量,還行嗎?對,這種方法太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簡便的方法呢?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激疑:

猜想:請同學們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什麼有關呢?

三、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形的面積與長有關。

①教師演示:用兩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問:這個長方形的成、寬、面積各是多少?

②出示圖形: 問:這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與

上一個長方形比,它的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

③出示圖形: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什麼變

化?寬變了嗎?

④啟發學生髮現:通過這組長方形的變化,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麼有關?

小結:長方形的寬沒有變,長髮生了變化,面積也隨着變化,這説明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有關。

2、認識長方形的面積與寬有關。

① ①教師演示:出示由4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問:它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

② ②

出示8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什麼沒有變?

③ ③

再出示12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再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長有沒有變?

④問:從這組長方形的變化中,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麼有關?

小結:長方形的長沒有變,寬發生了變化,面積也隨着發生了變化,這説明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寬也有關係。

3、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係。

①學生操作:用12個邊長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擺長方形。先想一想:擺之前應該先做什麼?擺時應注意什麼?

請4個同學上台擺在黑板上,其餘的分小組進行,能擺多少種不同的長方形都擺出來。

②小組進行交流,看看有多少鐘擺法。

③填表:説出所擺的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填入表中。

④觀察表格: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

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同桌互相説一説。

⑤討論,共同理解:長方形所含的面積數,正好等於長和寬所含釐米數的乘積。

4、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

指出:今後我們只要量出了長方形的長和寬,用“長× 寬”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四、閲讀教材第97頁——98頁,在書上填出相應的內容。

五、轉化應用:

1、 1、完成98頁的“做一做”。

2、 2、有一塊長方形的草坪(如圖),中間有一個小長方形的花壇,求草坪的面積。

六、總結:

3、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是通過哪些方法探討出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

4、 2、要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七、作業:

練習二十六:1——3題。

板書設計: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r48x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