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案例反思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案例反思

1、引導探究過程比方法更重要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案例反思

上完這堂課我在反問自己通過這一堂課我希望學生掌握什麼?如果單純是學會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那麼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教學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就可以做到,但是這樣的話,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一個容器,他今後再學習類似知識仍然需要老師的灌裝,學生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和提升;而現代的教學更注重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既然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關注不是請個別優秀的學生的回答來代替所有的學生,既然安排了學生的操作和觀察,就應當將設計出的內容用透,使學生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本節課上,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得出過程應當充滿着學生的智慧。在設計時,我是把通過探究活動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希望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但是在這個環節我沒有很好的把知識做透做實,比較急於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公式出現,作為一名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所要做的,不是要告訴學生什麼,而是聽聽學生髮現了什麼,通過數方格填表格的活動做好學生學習的激發者,當然這樣的過程絕對不是為了把學習單上的內容填完整、彙報,要的是多問學生一個為什麼?為什麼在佈滿方格紙的圖形中你這麼填,你是怎麼數的?到最後一個只出現了行和列的長方形你又是怎麼得出他們的面積的?通過這樣的數的方法你發現了什麼?感悟到“長×寬”的算理,促進對數學的理解,從而引導推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其實探究“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個結論並不很難,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比較容易發現,關鍵是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的過程。

2、設計練習的層次性應和教學內容相呼應

本節課的練習部分我設計的是以文字選擇題的內容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我們從圖形推導出公式有一些跨度。其實在ABCD四個選項中已經將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納入其中,如果這個地方我安排給出幾個長方形請學生用學到的方法驗證,利用學生呈現的錯誤資源進行校對,然後再到文字的敍述題,這樣更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學生更記憶猶新,也能大大提高文字題的效率。

事實上,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經歷,都能獲得經驗。學習過程是一種經歷。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們去鍛鍊……相信我們的孩子會閃爍出“智慧的火花”。

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麪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在研究這一內容時,讓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在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和麪積計算公式的來源,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的地方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1.我在分析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確定教學起點,並確定本課認知的關鍵環節在於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推導過程。在開課時,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動畫激情、設疑,導入新課比較自然,達到承上啟下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同時我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空間與時間,讓學生在發現、驗證、操作的過程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質疑、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在在親身感悟中獲得知識,在實驗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2.數學活動要有利於學生的數學理解。

數學課要有“數學味”,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長方形面積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公式、會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通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自己探索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感悟到“長×寬”的算理,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本節課中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讓學生動手操作,利用擺一擺,從直觀到抽象,交流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力求通過讓學生“做”數學,逐步達

成使學生既知道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又要在大腦中建立起為什麼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寬”和“邊長×邊長”的表象,較好地獲得對計算方法的理解,併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鋪墊。從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及課後對學生的提問和訪談看,學生能較好地舉例解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目標達成度較好。在這節課中,我還運用了遷移。利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將長方形漸變為正方形,從而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利用學生已有的舊知,進行合理的猜想,從而為新知的形成創立了條件。

3.我設計幾道練習題,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有效的處理了課堂的生成資源。當學生的回答超出了自己的預設時,老師如果能有效的處理好它,將成為課堂的一個亮點,反之則會成為其中的敗筆。在這個課上,當我問到“你是用什麼方法得到所選擇圖形的面積的?”時,班長沒有按照我的要求通過擺小方格的方法來得到所選長方形的面積,而是直接説他是用長×寬得到的,這時我沒有讓他坐下,而是肯定了他的做法,並馬上説“有沒有同學用擺方格或數格子[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的方法來驗證一下班長的結果是不是正確的呀”這裏就有學生舉手回答,結果和班長的結果是一樣的,當完成了所有圖形的彙報後,總結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時,我又反饋到剛才班長一開始説的長×寬方法,説“現在班長的方法可不可以成為全班的方法啦?這個方法既簡單又方便,只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我們就能馬上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通過這樣的處理,有效的處理好了課堂的生成,使之成為課堂中的一個亮點。

反思自己的教學流程,我發現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操作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擺方格求面積時,速度慢,擺的圖形不美觀,學生操作的時間比較長。這是我在教學設計中的疏忽,在學生教學準備方面考慮不周到。課後我想,如果換成同桌2人合作,學生操作會得心應手,時間也會節省很多,效果會更好一些。

2.在中間鋪一行一列得出面積時,處理得不夠好,當個別人用了這種方法後,就急於希望全體學生都會用。在這個環節中,如果我在學生出現這種方法後及時追問“為什麼你這樣擺就可以知道它的面積了?”“你明白他的想法了嗎?”把個別同學的思考方法與大家分享,讓其餘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個想象的過程,有一個從形象到半形象的過渡過程,一定會對接下來抽象出計算方法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話更符合學生對問題思維的規律,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另外,在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有些時候還是‘引’得太多,不能大膽地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顯得對學生有束手束腳的感覺。

3.課堂提問還需進行錘鍊。還需做到簡潔明瞭,提高學生興趣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得出時,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現長方形的計算方法。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舞台,學生交流了發現計算長方形面積與長方形長和寬之間的關係,並引導學生髮現了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最好方法,但是課並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長×寬是否對於所有的長方形都適用?讓學生在驗證過程中,做到了學生人人蔘與教學過程,每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並採用了不同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裏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教學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我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最後一個拓展練習,讓學生自己選擇素材,通過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並讓學生靈活的選擇計算方法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7py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