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蘇教版《肌肉》教學設計(通用5篇)

蘇教版《肌肉》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肌肉》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教版《肌肉》教學設計(通用5篇)

《肌肉》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藉助於直接摸、看圖片等多種方法瞭解人體肌肉的分佈;

2、能夠藉助於手臂活動模型瞭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體內大約有600多塊肌肉,約佔體重的40%左右;知道人體內有三類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與功能;

2、知道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實現的;

3、瞭解手臂是如何運動的,附着在骨頭上的肌肉總是成對在一起工作,一個收縮,另一個就舒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自己製作手臂活動模型,激發學生對人體運動研究的興趣;

2、通過多種活動體驗到人體肌肉在運動中的重要作用;

3、瞭解人體內的骨骼、肌肉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夠完成各種運動,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瞭解骨骼運動由骨骼肌引起

教學難點:

製作手臂活動模型

教學準備:

1.課前去菜場購買一個完整的雞翅膀解剖後供學生觀察模擬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

2.人體肌肉的教學掛圖;

3.手臂活動模型;

4.人體肌肉的相關電教資料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你們有沒有手和腳被凍麻的經歷?那個時候你能拿住東西、做出你想做的動作嗎?為什麼?

2.講述:僅靠骨骼還不能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要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必須有肌肉的參與。(揭示課題:肌肉)

二、瞭解肌肉的分佈及類型

1.提問:我們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學生交流。

3.利用電教資料介紹:肌肉的類型。

人體內有三類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種肌肉的特點。

4.觀察人體肌肉掛圖,瞭解人體的骨骼肌分為頭頸肌、軀幹肌、四肢肌。

5.小結:我們的身體上有600多塊肌肉,肌肉約佔體重的40%。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而實現的。

6.活動:摸摸自己的身體,哪裏的肌肉最多?哪裏的肌肉最少?

三、觀察體驗: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動:肌肉在運動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個曬衣服的彈性夾子,在2分鐘內以儘可能快的速度來回夾緊、鬆開夾子。數一數在肌肉疲勞之前你能夾幾下。

(2)休息一會兒,然後重複第1步的動作。

(3)思考、預測:如果你用另一隻手重複第1步和第2步的動作,那麼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呢?檢驗一下你的預測。

2.預測: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動體驗:

(1)站直後向前彎腰。用手摸後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覺肌肉有什麼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隻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後部,感覺肌肉有什麼不同?再把手翻過來使勁壓,胳膊各部分有什麼感覺?

4.學生交流體驗。

5.教師相機出示手臂活動模型,並觀察教學插圖,講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6.學生閲讀資料。

7.利用視頻觀察解剖好的雞翅膀,模擬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結:手臂上的肌肉通過收縮或者變短、變厚來完成它們的工作。當收到來自於神經系統的指令後,肌肉細胞會收縮。因為肌肉細胞只能夠收縮而不能夠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須成對地工作。當一塊肌肉收縮時,與它成對工作的那一塊肌肉會恢復到原來的長度。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與研究,你有哪些收穫?對人體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遊戲:誰是木頭人?

討論:當我們不運動時,身體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業:

(1)做一個手臂活動的模型;

(2)選用其他材料做一個其他的人體運動模型。

五、教學反思

《肌肉》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發展幼兒走,跳,爬等大肌肉動作,。

2,讓幼兒知道了解新年吃餃子,吃湯圓,放鞭炮等活動。

3,讓幼兒體會過新年的樂趣,學會體貼,關心家裏人。

活動準備

小籃子,餃子,湯圓,鞭炮的圖片,各種卡紙(小橋,石頭,山洞)

活動過程

引入:

看圖片猜節日,通過紅燈籠,放鞭炮等圖片讓幼兒猜出我們很快要過新年了。

過程:

1,創設情境,講一個小兔過新年的故事:

入冬了,屋子外面好冷好冷啊,還經常下雪,大地好像穿上了一件白色的大棉襖。小兔乖乖覺得一點都不冷,因為今天是她最喜歡的新年,它可開心了。他今天要去看望它的奶奶。奶奶家離乖乖家很遠。她要輕輕地走過一條小橋,跳過石頭,爬過山洞,才能到奶奶家呢。哦!乖乖孩想起來,奶奶最喜歡吃餃子和湯圓了。於是乖乖就拿上媽媽買的籃子裝上2個餃子和一個湯圓,準備向奶奶家出發了。它剛剛打開門,隔壁的大哥哥過來叫"乖乖,今天學好大啊。我們去對雪人吧。"乖乖這是很想去和哥哥堆雪人,但是它還要給奶奶送好吃的呢。怎麼辦呢?哎!有辦法了,它想到了小班的小朋友們了。小朋友我們可不可以幫幫小兔呢?

2,體會故事內容,提問問題。

3,根據故事中的內容講解任務--帶上"1個湯圓,兩個餃子"去找兔子的奶奶。

4,通過故事情境向幼兒提出"走小橋,跳,爬山洞"的動作發展要求。

5,分析小兔的做法對不對,讓幼兒提出一些方法幫助小兔改正錯誤。

結束:

兔子媽媽回來知道乖乖沒有去看望外婆後,她很生氣,她教育乖乖一定要好好愛奶奶。於是帶上乖乖去接奶奶了。我們小盆友到外面看看他們回來了好不好啊。

《肌肉》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身體的肢體活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組合結構也會有不同。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做出上肢結構形態的觀察記錄,並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2、能查閲資料,瞭解有關上肢結構的知識,能夠對照資料完善並糾正自己對人體結構的認識。

3、能夠將動態的身體活動過程分解為若干動作分別進行細緻有目的的觀察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獨立思考得基礎上,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願意合作交流。

2、能夠正確對待觀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結果,善於在反覆觀察、研究中完善認識。

二、教學重點:

瞭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用觀察記錄的方式記錄下每一段學習中對研究議題的想法與思考過程。

四、教學準備:

人體基本結構圖、骨骼模型等。

五、活動過程:

(一)引入:我們的的裏有一個支架,這就是骨骼。骨骼支撐着我們的身體,保護着我們的內臟器官,使我們能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骨骼能獨立運動嗎?有哪些組織與骨骼協調工作呢?

(二)觀察上肢的運動

1、拿重物:學生體驗一側手臂完成拿起啞鈴動作。感受肌肉在運動中的變化和作用;

嘗試使用不同的觀察方法來了解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時都在用力、肌肉變化不同。

觀察方法及觀察目的

分解觀察上肢運動,降低觀察難度。

藉助對上肢活動的感受,瞭解骨骼關節與肌肉的關係。

2、記錄我們的觀察

用圖文記錄觀察所得,強調將學生觀察到的事實、體驗到的感受,通過圖畫、文字真實的表現出來。

交流

與相關資料比對(完善自己的認識)

(是重要的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記錄,學生把自己對於上肢骨骼、關節和肌肉在活動中的關係,直觀表現出來。

3、觀察與骨骼、關節和肌肉相似的物體

對骨骼、肌肉、關節認識的拓展,利用現代機械上的類似構造,直觀地表現三者的功能特點。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

再次明確三者關係,並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課的延伸。

參加體育鍛煉和我們的骨骼、肌肉、關節的關係。

(四)作業

《肌肉》教學設計4

設計意圖:

1、幼兒午睡醒來,幫助幼兒活動手指,鍛鍊幼兒小肌肉;

2、併為午點準備安靜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手指,喜歡有一雙能幹的手。

2、促進小肌肉的發展

3、説兒歌配動作,使手口協調。

活動準備:

1.自制紙手指套若干、小紅花12朵;

2.瞭解手指遊戲的作用。

活動過程:

一、認識手指:

1、師問:"小朋友一隻手有幾個手指?""五個手指一樣嗎?"

2、比一比手指的長短、粗細。

3、小朋友有名字,手指也有名字,請小朋友記住手指的名字。讓幼兒指着手指記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

4、出示手指套,每個幼兒一個指套,玩"手指戴帽遊戲。教師説指名,幼兒將指套套在該指上,或幼兒任意自套自報指名。

5、請小朋友一起做學過的手指遊戲。

二、引起説兒歌的興趣:

1、手指很能幹,能做各種動作。教師演示兒歌中的手指動作。食指拇指碰碰,讓幼兒看看像什麼動物的嘴,(小雞)。做食指中指併攏分開(像剪刀)。捏個拳頭敲敲(像榔頭)。做翹起拇指(是讚揚)。

2、幼兒模仿兒歌中的動作。

三、手指遊戲:

1、教師邊做動作邊完整地念兒歌一遍。

2、帶領幼兒學念兒歌,逐漸配上相應的動作,達到手口協調。

3、給幼兒看手指遊戲圖片,幫助幼兒掌握遊戲。

附兒歌:

手指謠

食指拇指碰碰,

做只小雞叫叫:

嘰,嘰,嘰!

食指中指併攏,

做把剪刀玩玩:

嚓,嚓,嚓!

五個手指捏捏,

做個鎯頭敲敲,

咚,咚,咚!

伸出拇指翹翹,

誇你戴上紅花:

好,好,好!

活動延伸:

1.把幼兒分成甲乙丙三組,先請全體小朋友再做一遍遊戲;在進行分組活動如下:

甲:食指拇指碰碰,

做只小雞叫叫:

嘰,嘰,嘰!

乙:食指中指併攏,

做把剪刀玩玩:

嚓,嚓,嚓!

丙:五個手指捏捏,

做個鎯頭敲敲,

咚,咚,咚!

齊:伸出拇指翹翹,

誇你戴上紅花:

好,好,好!

2、表揚幼兒學得快,做得棒。並獎勵幼兒小紅花。

3、請幼兒回家後表演給家人看,並要求幼兒早上醒來自己做一遍今天新學的手指遊戲。

《肌肉》教學設計5

製作意圖:

小班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不靈活,手眼協調能力差,他們對顏色及常見圖形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不能按某一特徵進行分類(如按顏色、形狀)及按一定規律進行排序。為了發展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及分類、排序能力,製作了此遊戲材料。

教育價值:

1.發展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提高手眼動作的協調性。

2.能按顏色、形狀進行分類。

3.提高觀察能力,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規律並進行排序。

選用材料:

大可樂瓶,呢絨繩,紅、綠、藍色踏踏迷,紅、綠、粉色墊板,及時帖,大透明膠條,皺紋紙。

製作方法:

1、兩個大可樂瓶剪去瓶口,把瓶身對接用大透明膠條粘牢瓶底向上,然後瓶身用及時帖裝飾好,在瓶身的上半部分粘好五官,在瓶身的下半部分粘好用皺紋紙做的百褶裙,最好在娃娃頭頂粘上壓好摸並穿好五根呢絨繩的五角星即可。

2.紅、綠、藍色踏踏迷,紅、綠、粉色墊板分別剪出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用打孔機打好孔。

適用年齡:

小班室內活動

操作方法:

1、能力弱的幼兒按圖形,不分顏色進行穿接。

2、能力較強的幼兒按圖形、顏色分別進行分類穿接。

3、能力強的幼兒在完成以上的操作後,教師引導他們按一定的順序進行穿接。(如按圓形的紅綠、紅綠規律穿接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qq02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