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彙編六篇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彙編六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彙編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會認“壓”等4個生字,會寫“垂”等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物是怎樣變化的,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有條件的可製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景象的課件。

2。生字詞卡片。

第 一 課 時

聯繫生活,揭示課題

夏天的午後,常常會出現雷雨的現象,你能説説雷雨時的景象嗎?

(老師肯定學生的體驗後,揭示課題,看課文是怎樣寫雷雨的)

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默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老師巡視,有重點地對讀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認讀詞語卡片。(黑沉沉、亂擺、迎面撲來、彩虹、蜘蛛、蟬、越來越響、垂、壓)

3。生字組詞,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帶有生字的詞語和句子。

a。壓──壓下來;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

b。亂──亂擺;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c。垂──垂下來;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d。虹──彩虹;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4。同桌相互聽讀課文,一人讀一段,在讀中鞏固識字,學習新詞。

朗讀感悟,理清文脈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老師引讀。(雷雨前:滿天的烏雲……樹上的葉子……忽然一陣大風……譁,譁,譁,雨下起來了……

雨停了……)

3。讓學生找一找,課文哪幾個段落寫雷雨前的景象,哪幾個段落寫雷雨時的景象,哪幾個段落寫雷雨後的景象,分別在書上做記號。

4。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語調分別讀好這三個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5。分組朗讀,老師隨機指導。

第 二 課 時

默讀課文

一邊讀一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後的景象。

分段讀議

1。雷雨前:指名朗讀,讀後説説,雷雨前,我們看到了什麼景象?

老師小結歸納:烏雲──大風──閃電──雷聲。

2。雷雨中:指名朗讀,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雷雨時的景象。

老師小結歸納:雨聲和雷聲從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氣清新

3。雷雨後:齊聲朗讀,感受雨後的美景。

填詞比較詞句

1。雷雨前: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來。一隻蜘蛛從網上_________下來,逃走了。蟬一聲也不叫。

2。雷雨後:一條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蟬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網上。

比較“壓”“掛”“垂”“坐”四個字的用法,體會這四個字用得確切之處。

鞏固識字

1。出示本課生字和要求會寫的字,指名、集體認讀。

2。同桌交流記字方法,學生向同學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課堂練習

1。指導寫生字。

2。完成課後習題“讀讀抄抄”。

課外延伸

1。留心觀察天氣變化,寫一篇觀察日記。

2。拓展閲讀《夏天》。

夏 天

夏天的午後,太陽像一個大火球。

柳葉打着卷兒,花兒低着頭,湖水也烤熱了。小魚該不會煮熟吧!啊,別急別急!蜻蜓飛來了,飛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轉圈,報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風來了,雲黑了,打閃了,雷公公跑來啦!譁,譁,譁,大雨快活地下了起來。

下了一陣雨,風去了,雲散了,閃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陽又出來了,天邊掛起了一道彩虹。

柳葉、花兒滴着水珠,像剛洗完澡,多幹淨,多精神。湖裏,小魚擺着尾巴游得多高興。

湖邊,有人乘涼,有人散步。石拱橋上走着一隊小學生。湖水像一面鏡子,照着天,照着橋,照着那隊過橋的小學生。啊!他們多像一羣小鳥飛過雨後的彩虹。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概述

《 秋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純淨的詩篇。在這首詩中,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複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畫面清靜,悠遠,朦朧。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 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本詩語言流暢、優美,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享受。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能成誦。感知課文內容,能説出文中描繪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徵的景物。

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通過描繪畫面、品味語言、仿寫詩歌來體會詩歌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秋天,讚美秋天,熱愛秋天,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的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揣摩詩歌的清麗意象和準確生動的語言。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我校是一所城鎮中學,學生對 學習語文較感興趣,但學生大都來自農村,語感較差,語文素質參差不齊。

2、通過平時的觀察、瞭解,我感到自己所任教的七年級兩班學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詞彙,具有初步朗讀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生具體的學習寫景的抒情詩歌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朗讀全詩。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創設情境、以讀促悟、先扶後放、“雙主”教學法。創設有利 於調動學生情感的多媒體情境,在大量的語文“讀”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活動。

2、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法

本節課信息技術成為創設情境、描繪圖畫、品味語言的工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信息,從而徹底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工具。

3、根據教學本課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以下的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聯想想像法。 (3)比較閲讀法。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課前教師下載製作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教室裏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2、教學媒體選擇分析表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人新課

1、媒體播放美麗的秋景圖畫。

2、導語: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 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3、媒體出示作者照片及簡介: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二)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配樂範讀音頻。學生勾畫字詞並感知語言節奏。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2、學生試着配樂朗讀。要求讀出感情。

3、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學生輕聲的自由朗讀。請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速、節奏、停頓等。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加以評價,並正音

4、學生齊讀全詩。。

5.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那麼這首詩是悲秋的還是喜秋的呢?

(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後,形成了一定的能力,這種能力如果能被他們自己清晰地意識到,就能進一步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一環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 示自己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出示思考題:

a.為什麼説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討論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 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3、、圖畫描繪:出示詩歌所描繪的三幅圖景的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b、展示課件圖片,學生根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畫面。

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這份喜悦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瀰漫着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載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 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悦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裏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4、研讀賞析,品味語言

a.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由遠及近的順序。

b.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並説説你的感受。(播放課件)

例:優美語句賞析,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裏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遊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閒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嗎?

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閒的心情。

5、互動釋疑:學生提問,小組全班相互解決

(四)教師小結,課外拓展

1、教師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閒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閒、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①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比較閲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把評價的側重點放在學生的課堂表現上,圍繞學生主動學習及課堂的表現來進行形成性評價;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評價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便於掌握和應用。本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評價內容:課堂表現評價、學習效果評價

2.評價方式:自評、小組評、教師評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學生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表現給予肯定,也是一種自信心的表露。

小組評價:是指小組間的互相評價,具有促進小組合作的作用。

教師評價:這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以及小組完成的作品進行一個全面的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八、幫助和總結

説明教師以何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相應的不同幫助和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幫助。

在學習結束後,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可以佈置一些思考或練習題以強化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鏈接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記敍的要素,品味語言,感悟文章意藴。

3、激發學生愛的情感,培養理解和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蠟燭的特殊意義。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查閲資料,瞭解二戰中蘇聯紅軍解放南斯拉夫的情況。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戰地通訊,寫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婦人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喜燭,點在了一位蘇聯紅軍戰士的墳頭。文章讚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鬥的友誼,歌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學習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婦人對蘇聯戰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們有一個兒子上初中三年級。家裏只有一間房子,約十五六平方米,擺一張雙人牀,一張單人牀,一張學生桌,家裏就塞滿了。爸爸身體不好,經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着震動,兒子寫作業思路就會被打亂,為了兒子的學習,爸爸嗓子一癢就趕緊躲出去,每天晚飯後兒子要寫作業了,爸爸就躲出去,這幾乎成了一種規律、一種習慣。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有一天,兒子臨近期末考試,在温暖寧靜的小屋裏不知不覺學習到夜深。作業剛做完,忽然隱約聽到窗外的咳嗽聲,他從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個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潔白,成了個雪人,兒子像一下子被電擊着了,淚流滿面的跑出去……無聲的雪花蓋住了這對擁抱的父子。這是一個普通的親情故事,但令我們感動。還有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給我們震撼。今天我們學習的《蠟燭》一課,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並出示學習目標。

2、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3、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4、投影思考題:

1、複述課文情節,説説課文表現了什麼主題。

2、自由朗讀課文,説説老婦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5、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達到:

⑴ 跨越國界,情同母子,戰鬥的友誼。

⑵ 老婦人渴望解放、和平,對蘇聯紅軍烈士滿懷敬意,奉獻愛意。表現出深沉、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三、研讀賞析

教師導學:這篇文章非常感人,給我們留下難忘的印象。那麼,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讀課文,思考問題。

投影思考題:

1、找出令你感動的情節、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動的原因。

2、試分析蠟燭有什麼特殊意義。

學生默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預期達到:

1、題材感人,重點描寫老婦人掩埋蘇聯烈士的過程,突出蠟燭、燭光。

感人的原因:環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的意義。

2、蠟燭的珍貴意義:

老婦人珍藏了45年的結婚的喜燭一直捨不得用,現在,把它們拿出來點在烈士的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特殊的環境裏,燭光顯出了特殊的意義。

四、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説一句話,她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通過動作來表現的,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第四、五兩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有哪些心理,回答問題。

投影思考題:

1、老婦人為什麼不説話,她心裏是怎樣想的?

2、老婦人為什麼對他們深深一鞠躬?她心裏是怎麼想的?

學生齊讀或分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藴,啟發學生就文句提出一個個問題推想。只要學生的思路打開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昇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六、佈置作業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並且用上研讀與練習中的字詞,300字左右即可。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並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誇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

一、揭題,導入 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麼意思嗎?

3、請説一説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麼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繫起來的呢?(學生説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説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麼説?(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麼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麼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別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適 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 千里黃雲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揚州。 北風吹雁雪紛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遠影碧空盡, 莫愁前路無知己, 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 天下誰人不識君! 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麼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 深情厚誼 汪倫

踏歌聲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地位作用和總目標】

《觀潮》一課是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閲讀課文。這篇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段,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本課的特點,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我設計了本課的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以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從多種角度體會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意詞“觀”的不同用法。

(3)學習作者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4)掌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技巧。

2.能力目標:

(1)給課文分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2)通過本課學習,訓練學生按事物本身發展變化的順序有次序地觀察,有條理地敍述,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善於傾聽、善於交往,養成良好的協作品質。

(4)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3.情感目標:

(1)能通過網絡瞭解、收集、整理錢塘江大潮的相關信息,讓學生獲得分析、處理信息的技能。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網絡進行交往、合作的技能。

(4)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描繪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比熱愛之情。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可分為二個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自古有名。

第二段(第2--6自然段)按時間順序寫“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後”的整個經過。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的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自制CAI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

2.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具體描寫潮來時的樣子和聲音的。

3.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學對象分析】

由於本課面對的學生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學生年齡小,對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感知少,本課所介紹的自然現象又比較複雜,地域性、空間性強,因此,學生很難掌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自學總結能力,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在教

學中,我力求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自制CAI課件,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想象,幫助學生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導-扶-放"的教學方法,導學“潮來之前”這一段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再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大潮到來時那驚心動魄的情景,側耳傾聽大潮到來時那震聾發聵的聲音,引導學生自學“潮來之時”這段內容,最後進行總結引深,幫助學生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仔細觀察、合作交流,動手勾、畫、圈、點,動腦積極思考,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使課堂務實、有效,從而突破了課文的重點、難點。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有的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形象的聲音及完整的情節,在課堂教學中施展出獨特的魅力,對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其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根據大綱的要求及小學生的特點,針對本課的特點、重點和難點,同時結合教師教的需要和學生學的需要,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語文課上得生動、有趣、高效。我把多媒體計算機引入課堂,自制CAI課件,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多種優越功能,達到創設良好教學情境,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還採用了激趣導入法、情景教學法、自學討論法、指導分析朗讀法、板書總結法等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法的運用中,突出自讀自悟,以“讀”貫穿始終,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如: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同桌互讀等,也可以列提綱讀、感情朗讀、邊讀邊畫或抓重點讀。在引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突出合作學習。主要採用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種合作方式,讓學生在全作中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共同探究,以更全面、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不僅培

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產協作能力,也真正作到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力爭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穫。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並在自讀、自悟及創造性想象的基礎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韻,陶治學生的情趣, 自主、多元地訓練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媒體設計】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遵循教學原則、教學規律,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的教學媒體運用主要以多媒體計算機和CAI課件為主,多媒體計算機和CAI課件的運用貫穿整堂課的始終,讓學生通過看大潮到來時的情景、聽大潮到來時的聲音,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教學過程流程圖及簡要説明】

1. 流程圖的簡要説明:

2.教學過程流程圖:

【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一、啟發談話,質疑激趣:

1.板書“奇觀”,分析“觀”的意思,“奇觀”呢?你們親眼見過奇觀嗎? 農曆的八月十八是我國錢塘江的觀潮日,這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今天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觀賞那著稱“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2.板題:觀潮

比較:“奇觀”和“觀潮”

二、初讀感知,理清層次

1.自讀,思考: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3)追問:課文那幾部分分別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

2.自學,彙報。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排的。而《識字5》是由五條關於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本課的諺語通俗易懂,給人的啟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學習目標

(一)認識“移、謀”等10個生字。會寫“斤、折”等8個生字。

(二)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有積累諺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讀中感悟5條諺語所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一)教師的準備:課件、生字卡、一把一次性筷子

(二)學生的準備:1.認真預習課文。(畫出生字,把課文讀通順,想想自己知道了什麼?)2.用卡紙畫好、剪好邊框,以備製作諺語卡。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温故而知新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四個單元的課文了,從中,我們學到了許多新知識,也懂得了不少道理。今天,我們將進入第五單元的學習。第五單元的課文又是講什麼的呢?請翻開語文書第83頁,讀一讀單元導語,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彙報)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識字5》。《識字5》收集了幾條關於團結合作的諺語。(板書:諺語)

3.簡單介紹諺語。(課件出示:諺語是在羣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深刻的道理。)

4.複習舊知: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下學期已經學過了一些關於氣象方面的諺語,你們還記得嗎?

課件出示: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

朝看太陽辨西東,夜望北斗知北南。

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飛天將暖,燕子南歸氣轉寒。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過渡:諺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藴含了非常豐富的知識和道理,你們想學習更多的諺語嗎?那趕快來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讀課文。(師提出要求:認真讀,注意把字音讀準,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拼讀。)

2.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3.聽錄音朗讀,體會讀書的節奏。

4.齊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

過渡:同學們真棒!一次比一次讀得好!請把書本放下。看,生字寶寶帶着他的好朋友排好隊來迎接我們了,快跟他們打聲招呼吧!(課件出示生字詞)

1.自由拼讀生字詞。

2.説説在讀音上,你發現了什麼?(指名彙報在讀音上要注意的地方。)並相

機利用開火車的方式重點讀一讀容易讀錯的生字。(如:柴、折、搓、繩)

3.如果沒有了拼音寶寶的幫助,你還能把生字讀準確嗎?(自由讀、指名讀、開8豎列火車讀)

4.同學們真厲害!這麼快就能認識這些生字,想必一定有什麼很好的記字方法。誰來説説你用什麼方法記住了哪個生字?(指名彙報)

5.師小結:通過這麼多小朋友想出的各種各樣的識字方法,我們記字就容易多了!真是“人多計謀廣”。(卡片同時出示:人多計謀廣)

6.遊戲鞏固生字:踩地雷

四、再讀課文,體會諺語的意思

過渡:生字寶寶玩累了,回到了諺語裏,誰來把你喜歡的諺語讀給大家聽聽?

1.指名讀。

2.齊讀課文。

3.真是團結力量大,(板書:貼卡片──團結力量大)同學們讀得多好,聲音多響亮啊!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的腦海裏浮現了一幅幅畫面。你覺得課文裏哪一句話送給他們最合適了?

4.課件出示諺語相關的圖畫:

(1)柴多火燒得旺的畫面。(柴多火焰高。)

(2)大片樹林。(講解有關植樹防止風沙的故事。)(樹多成林不怕風。)

(3)出示“搓繩”的畫面。(線多搓繩挑千斤。)

(4)眾人抗洪、抗震圖。(人心齊,泰山移。)

(5)百花齊放的情境圖。問:春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百花盛開的季節)(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5.實驗:請一個小朋友到講台上折一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觀察,筷子怎麼了?(筷子輕輕就被折斷了)請班上最大力的同學折一把筷子,其他小朋友觀察,筷子有什麼變化?(他使勁折筷子,筷子沒有折斷。)從這個實驗,你懂得了什麼?(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難折斷。團結力量大。)

五、書寫生字

1.出示“斤”與“折”。

2.觀察兩個生字,你發現了什麼?

3.師範寫“斤”。提示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撇要平,第二撇是豎撇,橫要右伸,豎要垂直。

4.師範寫“折”,把“斤”的寫法引申到“折”字。提示要注意的地方:字體左窄右寬。

5.學生先認真觀察田字格里的範字,再動筆書寫。

六、實踐活動──做諺語卡

同學們在課前已經繪製好的卡片裏寫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諺語,以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作業

1.認真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選做:製作一張諺語卡,把它送給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板書設計:

識字5(諺語)

團結力量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ovjyr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