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雨巷 >

《雨巷》導學案附答案

《雨巷》導學案附答案

《雨巷》導學案附答案

【學習目標】

1.體會詩歌的音樂性、韻律感,能有感情的朗誦這首詩歌。

2. 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徵意味。

3.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4. 通過誦讀、分析和欣賞,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分析詩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用方法與學法指導

1、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追求與詩人的心靈對話。

2、展開聯想和想象,力求化虛為實,領略詩歌意境。

【預習案】

一、知識鏈接:

1、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法國象徵派影響。1928年開始創作現代派詩歌。著有詩集《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影響,意向朦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後期(抗戰爆發後)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情感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積極,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殘損的手掌.》。

2、作品

《雨巷》最初發表在1928年《小説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聖陶説《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詩獲得“ 雨巷詩人”的稱號。

3、補充

丁香:花開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輕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較短容易凋謝,形狀像結,被賦予結釦、愁結的象徵意。

二、自主學習:

1、字詞識記

雨巷( ) 巷( )道 撐( )着 彷( )徨 ( ) 寂寥( ) 彳( )亍( ) 惆( )悵( ) 悽婉( ) 頹( )圮( )

2、用“/”劃分下面一節詩的節奏,標出韻腳,體會其音樂性,並有感情地誦讀全詩。(注意感情基調)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3、讀完《雨巷》,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麼?試談談。

【探究案】

徜徉《雨巷》,品味精讀

一.鑑賞形象:

1、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悽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試找一下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説説你對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

2、“丁香一樣”的姑娘有怎樣的形象特徵?依照《雨巷》一詩的情境,展開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形象。

3、本詩含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於“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麼看法?

二、欣賞語言

1、你最喜歡《雨巷》中的哪幾句詩,為什麼?

3、第一節用的是“我希望逢着”,最後一節用的是“我希望飄過”,詩人為什麼這樣安排?

【訓練案】

一、基礎訓練

1、下列加點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彷徨(páng huáng) 頹圮(tuí qǐ ) B、寂寥(jìliáo) 朦朧( méng lóng )

C、哀怨(āi yuàn) 彳亍(chì chù) D、惆悵(chóu chàng)憧憬(chōng jǐng )

2、下列詩句書寫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默默彳亍着,冷漠,悽清,又惆悵。

B、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進這雨巷。

C、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

D、在雨的哀曲裏,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

3、下面是關於“新詩”的一些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現代詩歌的主流是“新詩”。

B、“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詩體。

C、“新詩”打破了近體詩嚴格的格律束縛,創造了很多新樣式,語言上運用現代白話。

D、“新詩”不必講究格律,不必講究押韻。

二、能力提升題

1、讀徐志摩的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完成1~3題。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温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①、作者以涼風吹拂下的顫動的水蓮花作比,是為了突出其________的風致,進而刻畫女郎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態。

②、“那一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一句中,“蜜甜”和“憂愁”矛盾嗎?請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後,詩人用“沙揚娜拉”(日語,意謂“再見”)作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白居易的詩以語言淺近著稱,意境顯露,但這首《花非花》,卻頗有些朦朧味兒,詩中表達了對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學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來談談《花非花》的朦朧之美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預習案】

二、1、xiàng hàng chēng pánghuáng liáo chìchù chóuchàng wǎn tuípǐ

2、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3、這首詩憂鬱、哀怨,很美麗,有很朦朧,整首詩有着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

【探究案】

一、1、丁香、雨巷、油紙傘、籬牆

雨巷: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裏,這裏遠離塵囂,遠離熱鬧,你的腳下,踩着幽暗的`、濕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氣,透着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空寂的,破敗的。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祕、迷濛,具有隱蔽和遮擋的作用。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花的顏色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淨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徵着美麗、高潔。另外一方面啊,我們剛剛講了,丁香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着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來象徵愁怨。

籬牆:破敗、荒涼

2、看到油紙傘我們會想起斷橋,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旖旎傳説,想起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想起少女玲瓏的舞姿,想起輕柔纏綿的歌曲。“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淅淅瀝瀝的春雨滴落在油紙上,想起寂寥的音響,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髮披肩的女子從頹圮的籬牆邊裊裊走來,攜着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着一懷焉然極致的心事,有歎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悽然。我們彷彿置身於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種幽深空濛、迷離縹緲的意境美。

3、“姑娘”當然是有象徵意義的。那麼“姑娘”象徵什麼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詩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

標籤: 雨巷 學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xiang/wk9ox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