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艾青的綠教學設計

艾青的綠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艾青的綠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艾青的綠教學設計

艾青的綠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擠、叉”2個生字,會寫“瓶、擠”等4個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3、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4、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會整理資料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2、瞭解作者所描繪的“綠二。

教學難點在品讀課文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課件出示2】(出示春天圖)這是一幅由各種綠色繪製而成的圖畫,知道畫中畫的是什麼季節嗎?它給你們帶來什麼感覺?

2、師小結:我們剛從冰雪中走來,看到這生機勃勃的綠實在賞心悦目。綠是春天的象徵,還是希望的象徵。詩人艾青就寫了一首詩《綠》,就讓我們跟着他一起走進春天綠意盎然的畫卷中吧!

3、板書課題:(板書:10綠)

4、全班齊讀課題。

5、這篇文章的作者,你瞭解他嗎?(艾青)

艾青(191012316;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1928年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學院繪畫系。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大堰河一我的保姆》發表後引起轟動,一舉成名。抗日戰爭爆發後,艾青在漢口、重慶等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任《文藝陣地》編委、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等職。1941年赴延安,任《詩刊》主編。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走進“綠”的世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把課文朗讀一遍。自學生字詞語。

2、檢查生字詞語:

(1)讀準字音。【出示課件4】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着節拍整齊集中墨綠、嫩綠、淡綠、粉綠。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注意讀準翹舌音“叉”,後鼻音“瓶氣。

(2)理解詞義。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3)重點指導:

【出祕件5】

交叉:方向不同的幾條線或條狀物互相穿過。

節拍:是衡量節奏的單位,在音樂中,有一定強弱分別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時間重複出現。

指揮:指導演奏的人。

整齊:有秩序,協調一致。

重疊:同樣的東西層層堆疊,互相覆蓋。

(4)指導書寫。

大家讀準了字音,瞭解了字義。請把要寫的字在課堂本上每個字寫一個,一定要看準每個字的筆畫,端正、工整地把每一個字寫好,注意寫字的姿勢。

教師重點指導“瓶、擠”

“瓶”左右結構,注意右邊的"瓦”,注意筆畫的穿插避讓,橫折彎鈎不要寫得太長。説主要內容,一是“擠”左窄右寬,注意右邊的上面是“文",不是“攵)

3、指名説説本課的主要內容。

【出示課件7】

這首詩表現的“綠”,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詩人的感覺:風一吹,就隨着節拍整齊地飄動在一起。

三、梳理內容,明確結構

1、學生分組討論,給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第一段(1-3小節):寫到處都是“綠氣

第二段(412316;5小節):具體介紹“綠”的靜態和動態。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出示課件9】

1、總結:這節課我們跟隨着作者徜徉在綠色的海洋,看到了各種綠色,感受到綠的奇妙,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語3遍。

(2)課下朗讀課文,並背誦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2、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着節拍整齊集中墨綠嫩綠淡綠粉綠擠在一起。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春天有各種各樣的綠,這些綠給作者什麼感覺?下面我們跟着詩人艾青的腳步來到綠色的春天,體會春的美妙。

二、誦文,感悟體會

1、聽着錄音(最好配有音樂)輕聲朗讀全文,邊讀邊思:春姑娘用巧手為我們調出了哪些綠色?

2、板書:黑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同時貼出色卡)

3、感受綠的多:是不是隻有這些“綠”?你還知道有哪些綠?(瞭解省略號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節:【出示課件14】

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處是綠的……

難怪作者説(出示第二節),【出示課件15】到哪兒去找這麼多的綠:

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

綠得發黑,綠得出奇;

自己輕聲朗。指名讀。全班齊讀。

5、感受綠的美:這各種各樣的綠,卻綠得發黑,綠得出奇?知道“出”是什麼意思嗎?(不同尋常)

(板書:綠得發亮、綠得出奇)

6、齊讀第一、二小節。

7、這麼多的綠集中在一起,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朗讀課文三、四、五小節。

(1)輕聲地、自由讀三、四、五小節。

(2)你覺得哪個小節寫得最有趣,挑選你最喜歡的一節再仔細讀讀。

隨機:第三小節:

(1)出示説話練習。【出示課件16】這一環節是本課時的重點部分。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引領學生自主解讀文本,從字裏行間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説一説:

風中的是綠色。

雨中的是綠色。

陽光下的也是綠色。

(學生挑選其中一個交流)

(2)指名讀,全班齊讀。

第四節:

(1)【出示課件17]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所有的綠集中起來,擠在一起,重疊在一起,靜靜地交叉在一起。”(板書:擠、重疊、交叉)

(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第五節:

(1)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着節拍飄動?(板書:按着節拍飄動)

預設:這是因為,一陣風吹來,使所有的物體都隨風擺動。

預設:這是作者看到風吹過後,春天的景物隨風擺動,那麼和諧,整齊劃一。

(2)出示説話練習。【出示課件18】

説一説:

一陣風吹來,小草,柳條,樹枝。

(3)指讀,師範讀,全班讀。

2、拓展運用,讀寫訓練【出示課件19、20、21】

1、拓展運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綠色,你見過“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嗎?

2、閲讀鏈接

讀一讀“閲讀鏈接”,説一説:艾青筆下的綠給我們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間,宗璞筆下的“綠”,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預設:宗璞筆下的綠是一種撲面而來的綠,滿眼都是綠。

預設:宗璞筆下的綠是一種靜態的綠,艾青筆下的綠是有動態感的。

3、學生交流,句式訓練

春天到了,校園裏。公園裏。田野裏。

4、試背課文。

艾青的綠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11個生字:倒、到、處、找、淺、淡、刮、擠、指、揮”,認識“立刀旁”;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描寫“到、刮、淺、淡”。

2、朗讀課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背誦課文。瞭解作者所描繪的“綠”。

3、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重點和難點

1、識記本課11個生字。

2、能聯繫學生已有經驗,説説“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做到聲音響亮,態度大方,表達清楚。

3、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教學準備

圖片、各種綠色的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配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手持春天圖)這是一幅由各種綠色繪製而成的圖畫,知道畫中畫的是什麼季節嗎?它給你們帶來什麼感覺?

2、師小結:我們剛從冰雪中走來,看到這生機勃勃的綠實在賞欣悦目。綠是春天的象徵,還是希望的象徵。詩人艾青就寫了一首詩《綠》,就讓我們跟着他一起走進春天綠意盎然的畫卷中吧!

3、板書課題:7、綠

4、全班齊讀課題。

説明: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而本文內容抽象,較難理解。通過讓學生欣賞綠意盎然的春之圖,幫助他們理解綠就是春天的象徵,從而迅速拉近他們與課文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2、指名分小節讀課文。

教學生字“倒”、“到”、“按”,注意讀音。

3、學習其餘生字:“刮、找、擠、指、揮、淡、淺、處”

(1)在小組中自學生字:在組長的帶領下先讀準這些生字的字音,再説説你能用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2)抽讀生字字音。

(3)出示生字“刮、找、擠、指、揮”。

這些生字都是表示動作的詞,我們一起來做“我説你做”遊戲。

(4)出示“淡、淺”

①通過觀察,你發現這兩個字有什麼相似之處?

②書空“淺”的右半部分。

③説説它們的的反義詞?(淡——濃淺——深)

(5)出示“處”

①它和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很相似?(外)

②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如“外”伸長手臂“處處處”。

説明:

識字教學是本環節中的重點,因本文生字數量較多,可根據每個生字的不同的重點難點,分成幾塊進行教學。“倒、到、按”的`重點在讀音上,可結合學生分小節讀文時隨機教授。“刮、找、擠、指、揮”都是動詞,可以通過“我説你做”的遊戲來幫助學生理解字義。“淡、淺”都有“三點水”,巧的是連它們的反義詞“濃,深”也都有“三點水”,教師可以對此進行歸納。“處”則可以通過給“外”編順口溜的方法來進行識記。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識記每個生字,還對學生進行了識字的學法指導,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

三、誦讀課文,感悟體會

1、聽着錄音(最好配有音樂)輕聲朗讀全文,邊讀邊思:春姑娘用巧手為我們調出了哪些綠色?

2、板:黑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同時貼出色卡)

3、感受綠的多:是不是隻有這些“綠”?你還知道有哪些綠?(瞭解省略號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節:難怪作者説(出示第一段),自己輕聲讀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5、感受綠的美:這各種各樣的綠,卻綠得發亮,綠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麼意思嗎?

6、齊讀第一、二小節。

7、這麼多的綠集中在一起,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讀讀課文三、四、五小節。

(1)輕聲地、自由讀三、四、五小節。

(2)你覺得哪小節寫得最有趣,挑選你最喜歡一節再仔細讀讀。

隨機:第三小節:

(1)出示文中插圖和説話練習。

説一説:

風中的是綠色。

雨中的是綠色。

陽光下的也是綠色。

(學生看圖,挑選其中一個交流)

(2)指名讀,全班讀。

第四節:

(1)出示文中插圖,幫助學生理解。

(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第五節:

(1)出示説話練習。

説一説:

一陣風吹來,小草,柳條,樹枝。

(2)指讀,師範讀,全班讀。

8、全文朗讀。

説明:

文中最有創意的部分要數第三小節,作者將風、雨、陽光也視為綠色的,真可謂是獨具匠心。可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此小節卻是他們最難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學中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熟讀成誦;並通過插圖進行説話訓練,一來幫助學生走進詩歌所描寫的情境之中,二來也為他們提供了語言實踐的機會。

四、拓展運用,指導寫字

1、拓展運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綠色,你見過“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嗎?

2、學生交流,句式訓練

3、試背課文。

4、指導寫字。

(1)做寫字準備(手指操、寫字歌)

(2)觀“到、刮、淺、淡”4個字。

(3)注意共同點:左右結構:“到、刮”左寬右窄,“淺、淡”左窄右寬。

(4)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艾青的綠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列提綱,並按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描寫綠的詞語。

3、初步瞭解課文是如何抓住特點寫景物的。

4、感覺西湖景色美,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教學難點

領悟“綠色,是生命的顏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簡介本文的寫作背景。

3、簡介本文的時代背景。

寫這篇文章時,南方成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戰爭已在醖釀之中。儘管朱自清並沒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裏去,但他對中國社會的前途,時刻都在關心着;對於以統一為大業的北伐,無疑也是抱支持態度的。他這一時期的思想,基本上還保持着“五四”運動時期青年人勇於進取的勢頭。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裏,則表現為格調的明朗,節奏的明快,滿蓄着“為人生”、“寫實”和昂揚向上的生命活力。《綠》雖然不過是一篇寫景文,但只要仔細品味,還是很容易觸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動着的脈搏,看到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

二、整體感知

1、讓學生通過媒體資源欣賞大自然的綠。

2、聽課文朗讀,想一想在朱自清的眼中“綠”是怎樣的呢?

3、學生聽完課文後,自讀,掃除字詞障礙。

三、品味課文,細節分析

1、思考問題:文章以哪個詞為文眼,點題?

(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2、第二自然段寫梅雨潭,主要立足哪兩個觀察點,作者觀察到了什麼?

(第一觀察點:山邊;觀察到了梅雨瀑,第二觀察點:梅雨亭邊;觀察到了梅雨潭的環境)

3、為什麼作者在第二段沒有直接寫梅雨潭的綠,卻寫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圍的環境?

(描寫梅雨潭周圍的環境,交代梅雨潭的綠的成因,寫“梅雨瀑”是用來作陪襯,以顯出“梅雨潭的綠”尤其令人驚詫。)

4、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於哪個觀察點,看到了哪些景緻,運用了什麼手法,把對梅雨潭水綠的審美感受描寫得淋漓盡致。

(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點是梅雨潭邊。觀察到了梅雨潭的綠。對綠的總感受:醉人、奇異、似近似遠)

擬人

踞、透、扯、送、鑽、招引、擺弄

彷彿一張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厚積着的綠;(形色、深度)

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漣漪)

比喻

她輕輕的擺弄着,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盪漾)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波光、軟嫩)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温潤的碧玉;(清澈)

對比

北京什剎海拂地綠楊(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綠壁(太濃)

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的波(太暗)

裁你為帶贈給那輕盈的舞女

聯想

挹你為眼,贈給那善歌的盲妹

5、文章在結構上有何特點?結尾比開頭多“不禁”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文章在結構上首尾呼應。“不禁”再次表達了作者對梅雨潭的綠的讚美之情,抒發了作者對她的無比喜愛之情。文章從比喻到比較映襯到聯想再到轉換人稱、直接呼告,感情逐漸轉濃,直到不能自已。)

四、探究學習,拓展思維

參照課文讀書動筆示例,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把你認為最為精彩的語句用適當的符號標示出來。

五、美文品讀,合作探究

六、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本文,模仿《綠》寫一篇鑑賞小短文。

艾青的綠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作者對美好境界的熱情讚美和執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來組織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託。

[重點、難點]

1、重點:在寫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難點:變換寫景角度和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藉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

1916年考進北京大學預科學習,參加五四運動。

1925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致力古典文學研究,從事散文創作。

1931年至於932年留學英國。抗戰前對前途充滿勝利信心。抗戰勝利後,反對國民黨打內戰。

1948年6月,在拒絕“美援加麪粉”的宣言上簽字。臨終前囑夫人:“有件事要記住,……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麪粉!”

8月12日,在貧病交加中逝世於北平。毛澤東高度評價他説:“我們中國人民是有骨氣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慨。”

2、時代背景介紹。

《綠》,寫於1924年。當時,南方成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戰爭已在醖釀之中。儘管朱自清並沒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裏去,但他對中國社會的前途,時刻都在關心着;對於以統一為大業的北伐,無疑也是抱支持態度的。他這一時期的思想,基本上還保持着“五四”運動時期青年人勇於進取的勢頭。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裏,則表現為格調的明朗,節奏的明快,滿蓄着“為人生”、“寫實”和昂揚向上的生命活力。《綠》雖然不過是一篇寫景文,但只要仔細品味,還是很容易觸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動着的脈搏,看到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

二、全文朗讀(聽錄音、配音樂及畫面)

思考:1、作者寫景的立足點有幾個?每個立足點寫了什麼景物?

2、這篇散文的“文眼”上什麼?

3、作者是怎樣抓住“文眼”來寫“綠”的?

4、這篇散文上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三、學生精讀課文,討論並歸納

1、作者寫景有三個立足點。

第一個立足點是山邊,寫梅雨潭的遠景。

第二個立足點是梅雨亭邊,寫梅雨潭的環境:山、巖、亭、天、草、瀑布、水花。

第三個立足點是梅雨潭邊,寫梅雨潭的綠:潭面、水波、水光、水色,並聯想。把三個立足點所繪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懸瀑、飛亭、流雲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圖”。

2、這篇散文的文眼是: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3、作者是這樣抓住“文眼”來寫“綠”的:

文章開頭點題: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便按遊蹤之先後,遠寫飛瀑及梅雨潭周圍的環境,實際上仍抓住“驚詫”來寫:“飛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並非死水之潭,則是有不盡的活水深潭,是充滿生機之綠,這也是梅雨潭可愛之由。其瀑流飛瀉而下的氣勢、威力令人“驚詫”,水花飛瀉情景更可“驚詫”。然而寫到梅雨潭的綠招引我們去“追捉”時,“我心中已沒有瀑布了”,這顯示作者先寫瀑布,不過是用作陪襯,強調了“梅雨潭的綠”尤其令人“驚詫”,驚詫於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後,文章結尾照應開頭:“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顯示“驚詫”這“文眼”貫穿始終,而在“驚詫”之前加上“不禁”,更突出了“綠”的強烈印象。

文章充分體現了“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課文結構:(投影屏幕顯示)

開頭點題:驚詫於梅雨潭的綠

結尾扣題: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

4、本文是這樣做到情景交融的:(以課文第三段為例)

我們先看作者怎樣寫景:當“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着我們”時,“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首先看到那醉人的綠,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然後作者用博喻來描寫了潭水的水波、水光、水色,但還覺得未能很好地表現出這綠的可愛,於是用了一連串的比較,通過這比較,突出地説明了梅雨潭的水色不淡不濃,水光不明不暗,正如一個漂亮的姑娘,個兒要高,又不能太高,臉要白,又不能太白,白裏透紅,又不能太紅——恰到好處。

通過比喻和比較,這奇異的綠,可愛的綠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面對這奇異、可愛的綠,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呢?

當“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着我們”時,“我們開始追捕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作者用“招引”一詞是擬人用法,把靜態的“梅雨潭閃閃的綠色”寫成動態,反襯“我”急於領略那可愛的綠的急切心情。用“追捉”、“揪着”、“攀着”、“探身”、“鞠躬”等動詞,準確、自然地寫出了探奇攬勝的'急切心情。這時,“我的心隨着潭水的綠而搖盪”,看着那醉人的綠,作者情不自禁地“想張開兩臂抱住她”。當作者盡情地欣賞發潭面、水波、水光、水色之後,當作者又用心地比較了水光、水色之後,那種狂喜、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終於傾瀉而出,達到了高潮:“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那醉人的綠呀!……我含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撫摩着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麼?”這感情的傾瀉,不但表現在語言上直接抒發,更表現在動作上的情不自禁:“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撫摩着你”,“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還忍不住要從此叫你‘女兒綠’。”

這樣,作者在描繪景色的過程當中,就把狂喜、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融匯在梅雨潭的一片綠色之中,情與景交織在一起。

四、談談《綠》的抒情特色

學生討論並歸納。

朱自清散文《綠》中關於梅雨潭之綠的一段文字,高超地運用了融情於景的寫作技法。情因景而起,因此無不與景物特徵相吻合;對綠的特徵描寫得真切,尤其能體現作者地景物綠的感情。作者描寫綠的潤澤光亮,正是為了抒發對綠的傾慕、熱愛、嚮往之情。但作者並沒有直接地、靜態地表達感情,閲讀時,我們會感到他的感情是流動的、發展的。朱自清緊緊地扣住了接觸之前、初次接觸、不斷感受、完全融入景場這一時間過程來抒發情感。表達了感情的流程,豐富了感情的層次,加深了感情的渲染力度,使文章呈現一種自由而細膩地展開心理流程的美感效應。

1、接觸景物之前,表達對景物的神往之情。作者尚未到梅雨潭邊,就感受到有“閃閃的綠色”、“離合的神光”在吸引着他。於是開始“追捉”美的誕生地。揪、攀、小心探身、鞠躬過了石穹門——這一系列動作,既寫出了潭邊之路的奇險,到潭之邊行程的艱難;又突出表現了景物“綠”對作者的吸引力,作者對景物“綠”的無比神往;同時也確定了讀者的審美方向。

2、接觸景物之初,抓住第一感受。既到潭邊,親眼見到神往已久的景物的喜悦之情溢於言表。“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盪”,這是第一感受。“那醉人的綠呀!”“滿是奇異的綠呀!”醉人和奇異,寫出了景物的特徵。心理學表明,第一印象(感受)往往能體現事物的概括性特徵。下文對景物“綠”所作的具體描寫,就是這一特徵的展開。第一感受,不斷地深入下去。

3、浮想聯想,表達對景物的熱愛。為了突出描寫梅雨潭之綠的醉人和奇異,作者用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比喻,從不同角度來顯示潭水的綠:“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油一般……”這是對梅雨潭的漣漪以及顏色的亮度、純潔的比喻,集中寄寓了作者的熱愛之情。作者又用聯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以北京什剎海綠楊之淡、杭州虎跑寺綠壁之濃、西湖波之明、秦淮河水之暗,和梅雨潭相比,把與眼前之景既有共性又有不同點的濃淡明暗的不同光色引入作品,不但為寫綠色平添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感,而且也能在廣闊的背景中,引導讀者透過作品的語言文字,展開再創造的想像力。這一聯想表現了作者對梅雨潭之綠擋不住的讚美。

4、感情逐步投入,探求景物特徵的來源。為什麼有這樣奇異的醉人的綠呢?是潭水深吧!為什麼會這般鮮潤呢?是藍天融了一塊在裏面吧!這種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的猜問,表明隨着時間的推移,作者感情已慢慢放開,從景物聯想到景物的來歷,“愛屋及烏”,已投入到痴迷的狀態。

5、刻畫景物神奇的魔力,抒發作者和景物為一體的感情狀態。朱自清熱情奔放又不乏天真的幻想:如果有一個舞女,手持綠水裁成的絲帶,一定能臨風飄舉,翩翩起舞;如果有一個盲妹,拿潭水作眼睛,一定能明眸善睞。綠是生命的靈動之氣,萬物賴綠而生機勃勃。作者忘乎其所,拍、摩、掬,一連串行為莫不是潭水之綠的魅力所致。至此,作者的感情也至高潮,讀者也久久不能平息,和作者一起共鳴了。

五、小結

這篇散文熱情地描寫了梅雨潭之綠,抒發了作者對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綠的傾慕和嚮往,表現了作者對新生活的希望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課後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標籤: 艾青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e788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