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教學設計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教學設計

以期以來,有人簡單地把自讀課與教讀課的教學差異僅僅歸於課時安排的長短,教學安排一課時似乎就是自讀課的體現。其實,我認為:自讀課與教讀課教學的本質區別,應該還是體現在自讀與教讀理念是否真正實施上。為了充分發掘學生的自讀能力,筆者在教學《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課時,曾特意一反傳統,足足用了三課時。現和盤端出,以期求教於方家。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教學設計

筆者把整個教學流程歸為如下四個部分:暢談自讀之驗→欣賞它山之石→抒寫胸中之壘→交流快意之作。

一、暢談自讀之驗

上課之前,我即要求學生帶着一雙自讀體驗的眼睛去認真審視課文,我不做任何閲讀導向,甚至連作者和其他相關材料也不提供,着意開放學生的自讀思維視野。

上課伊始,我即讓學生暢談自己的閲讀體驗。為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夠多方面地暢所欲言,我切合課文特點用課件形式展示了“十二個最”的談論方向:

1、你最感動的、最喜歡的、最反感的、最想説的、最先聯想的、印象最深的人、事、情。

2、你最欣賞的、最不明白的、最有異議的思想和寫法。

3、你認為最難讀懂的、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和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這“十二個最”的提法或許並不怎麼科學,但它包含的內容很多,學生的思維閘門還是一下子被靈動地打開了。想不到,課堂上學生的脣槍舌劍異常激烈。為不掃學生的興致,我只好把原先準備二十分鐘的發言,時間延長到了第一節課尾。

課堂上,學生迸發出了許多零星的思想火花:有學生談到了課文中若隱若現的李佈政這個人物的意義;有女生直言李甲的毫無主見、怎麼、無能、儒弱的可鄙;有學生被身為妓女的杜十孃的純情和自尊所感動;有學生把柳遇春和孫富對比起來評價,還有學生對結尾投江細節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有學生聯想到了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婦女特別是下層妓女的地位;也有學生提出了對杜十孃的一些舉動的不理解或者不苟同;更有學生從中體會到了當時社會的世態人情……雖然,這些火花還是零星的,還不能説是課文的鑑賞,但是,筆者已經從中讀出了學生的自讀潛能。

二、欣賞它山之石

有了一定的閲讀體驗後,學生最容易產生一種寫作衝動。於是,我因勢利導,根據學生撐識水平和被推薦文章的思想內容、寫作特點等等實際,積極向學生推薦了一組有關本文的鑑賞文章,用課件形式加以展示,誘發學生思考和借鑑:

1、《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百寶箱”的多重象解讀(廣西桂林市龍勝縣中學楊生春)

2、杜十孃的選擇(轉於“中學語文網中網”)

3、杜十娘之冤(陳潔,載於2000年第11期《大地》)

4、兩處“嚴粧”描寫的比較閲讀(湖北省宜昌縣三峽高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欣賞它山之石的最終目的,還是在於進一步啟發自己的思維,吸取其精華,使自己的閲讀體驗比較科學地表達出來。我隨即抓住學生欣賞別人佳作後的不平靜的心境,誘導學生進行鑑賞文章寫作方法上的歸納總結。很快學生就歸納出了“小處着眼,相處深入;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大膽想像,不拘束縛;多向比較,理性解剖”等等許多寫作技法的體驗。

三、抒寫胸中之壘

在又一課時“欣賞它山之石”的基礎上,學生的寫作激清已成一觸即發之勢,我開始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研讀性文章,要求多方思考,不可急於求成,最好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回味思考空間)自選角度,自擬題目,查閲大量資料,進行深層次的閲讀思考,再寫成簡短的鑑賞文字。

四、交流快意之作

“交流快意之作”是本課教學的高潮階段,也是本課教學的總結階段,可以説,前面三個階段的'教學都是在為本分階段的教學奠定基礎。筆者不敢草草收兵。

既然是交流,就應該是雙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寫單向的作品展覽有着本質的區別。這裏既需要生與生之間的交流,也需要生與師之間的交流。

生與生之間的交流內容有各自創傷的體驗和借鑑的收穫,有時課堂改革的種種感受,也有鑑賞作品內容的展示(有片斷式的、觀點式的、全文式的等等),更有對交流的內容進行質疑問難的討論;形式上,有按規定程序安排的交流,還有鼓勵學生進行不拘一格的自由交流等等。

生與師之間的交流,始終是在貫穿學生課堂上的主體作用的指導思想下進行的,老師只是努力發揮着答疑解惑的作用,也沒有強行學生接受自己的某種觀點,着意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科學氛圍。

這次交流氣氛熱烈,收穫豐厚。學生們運用了多種思維方法和視角,對這篇課文進行了多層次的閲讀和探討。有從杜十孃的美、智、善、純、烈等方面進行取其一點來賞析這個人物的,有從李甲的疑、哭、色、食、貪、混等表現中去解讀李甲這個人物的悲劇性格的;有為杜十孃的壯舉叫好的,也有同情李甲的;有揣摩小説意圖和技巧手,有分析孫富離間藝術的;有從柳遇春對杜雨娘前否後讚的態度看世態人情的,有從文中詩句和俗語引用俯瞰人生的;有呼籲揪出殺害杜十娘兇手的,有貫通古今上下追兇的;有給杜十娘指出生路的,有説杜十娘必死無疑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學生的思想已經比剛開始談論體驗時要成熟地多,深刻得多,系統得多了。

這節譚,我時時為學生思想潮水的放縱奔流、創造靈感的頻頻閃現、美麗文字的盡情飛舞而深深感動着!我不禁為這些有個性思想的學生而歡呼而讚美了!這時,陶行知先生的聲音在我的腦海裏響起:“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我相信: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多給學生一片創造的天空,學生就可以成為我們崇拜的偶像!

最後,筆者還是少發些議論,附二篇學生作品來窺斑見豹:

我讀李甲的“四哭”

蔣珏

俗話説:“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李甲偏是個愛哭的人。文中有四處提出了李甲的哭。

一是因籌金不成,李甲“見了十娘,默默無言”,接着“眼中流下淚來”。李甲周折六並無銖兩,雙手空空,羞見芳卿。在四兒受十娘之託,把李甲從外扯回到十娘身旁時,李甲愧疚萬分,以淚洗面。在這裏李甲因為世態炎涼、人情淡薄、飽受三親四友之冷遇而哭;因為時逼進,自己無能為力使十娘從良而哭;因為與十孃的真情得不到親人的應允而哭。

二是在李甲身無分文時,十娘下鎖開箱,取出“贈”銀五十兩,並寬慰道:“可稍佐吾夫妻山水之費矣。”“李甲且驚且喜道:‘若不遇恩卿,我李甲流落他鄉,死無葬身之地矣。此情此德,白頭不敢忘也!’自此每談及往事,公子必感激流涕。”這是激動的哭,更是感恩的哭。可見,李甲是個通情達理、知恩圖報的人。

三是李甲將孫富之策告知十娘時,説話前“撲簌簌掉下淚來”,然後“含淚而言”,“説罷,淚如雨下”。我們説“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李甲哭成這樣,是因為輕信孫富之言,拘於禮法。一則害怕絕父子天倫、斷手足之情;二則擔心與十娘白頭偕老會成泡影。足見他雖無主見,但還是個重情之人。況且他在聽了孫富的一席話後並沒有自作主張,欣然接受,而是答道:“小妾千里相從,義難頓絕,容歸與商之,得其心肯,當奉復耳”。可見他不是真的昧了良好要將十娘賣掉來得孫富的千金。

四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後,李甲“不覺大悔,抱持十娘痛哭”,“又羞又苦,且悔且泣”。即使先前李甲有錯,那麼此時他的痛哭 也足能表達他的悔過之心了。只可惜十娘沒給他悔過自新的機會,毅然投河自盡。

李甲為何偏愛哭?我認為李甲不是愛哭,而是不得不哭!李甲為了能與十娘永結同心,四處碰壁,百般無奈,不得不以淚洗愁、以淚傾訴、以淚惜緣、以淚驅憂。李甲的哭,是對無能的自責,是對無奈的宣泄,是對無助的吶喊,是對真情的纏綿;更是對封建禮教的鞭撻,對封建制度的控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9goo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