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端午日》教學設計範文

《端午日》教學設計範文

一. (3分鐘)導入

《端午日》教學設計範文

1.學生給出傳統節日的古詩歌請其他學生猜一猜,老師給出蘇軾的《六幺令》或者是兒歌:(出示兒歌:艾葉香,香滿堂;粽子香,香廚房,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看麥兒黃,(吟誦)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龍舟迅疾如流矢,萬人喝彩青潭邊。(還沒背完,眾生紛紛舉手)?

2. 説説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月城端午節的習俗活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今天我們隨着沈從文">沈從文先生出門遊一遊湘西,看一看別樣的端午節

二.(10分鐘)讀一讀——整體感知文章詳略

1.? 學生跟讀(5分鐘),找一找湘西的端午有哪些民俗活動?(請學生概括)

明:正字音(擂léi鼓)穿新衣、畫王字、有魚有肉、賽龍舟、趕鴨子

2. 圍繞“端午日”我們的沈導遊主要帶我們看了哪些活動?為什麼要重點看這兩項節目呢?這兩項節目之間有沒有主次之分呢?

明:賽龍舟、趕鴨子,最能體現獨特性,賽詳細鴨子簡略。節日氣氛

小結點撥:作文要詳略有度(板書)

過渡語:

三.(重點、難點20分鐘)品一品——如何寫好一個場景?(主問題)

1. 學生自讀第1段(3分鐘),找一找這一段寫了哪些關於賽龍舟的細節?

明:觀眾競看、賽前準備、龍舟爭霸、賽後領獎、軍人放鞭炮

2. 分兩組討論,話題一:不寫觀眾行嗎?不寫三個“莫不”行嗎?

明:寫觀眾是側面表現龍舟賽的熱鬧,引得大家都去觀看(側面描寫)。寫觀眾的吶喊是為了營造比賽現場激烈熱鬧的氣氛。

第一個“莫不”,寫出湘西這一帶傳統習俗濃郁,有着濃厚的過節氣氛。(板書:習俗濃)

第二、三個“莫不”,寫出“萬人空巷”的場面,形象地表現了人們爭相看龍舟的急切心情,讓讀者對下文的龍舟賽事充滿好奇心。

穿插介紹:吊腳樓。

討論話題二:不寫賽前準備行嗎?

明:不行。儘管插入記敍賽前準備帶斷了文章原本的行文思路,可是賽前準備寫出了選手們的精心準備,對這次賽事的高度重視。雖是橫插一腳,但也讓我們對正式比賽更加充滿期待。從記敍順序上講是“插敍”。

點撥:文似看山不喜平。沈大師沒有直接帶我們看龍舟賽,而是先寫茶峒的人都趕往河邊了,選手們也精心準備着,這樣一層一層吊足我們胃口。這種寫法叫“蓄勢”。

穿插知識:“蓄勢”一詞,從字面意思來看,含有“積蓄力量”或者“積蓄了充分的.能量”的意思。文學作品中“蓄勢”,指的是運用一定的手法,一步一步地描繪記敍事物、事情,形成氛圍,已達到對散文的意旨進行開掘或者為小説高潮的到來進行充分足夠鋪墊的目的。

3. 學生齊讀“龍舟賽”正面描寫的細節。話題三:寫成“參賽選手們劃呀劃,劃呀劃,拼命地劃,死命地劃,一個勁地劃,終於獲得了勝利。”這樣行嗎?

(參照圖片和文本,抓住準確而生動的詞語進行比較賞析。)

明:不行。從從描寫的感官角度看,有視覺描寫、聽覺描寫。(1)視覺描寫,抓住選手的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生動寫出了團隊齊心協力的一面。(2)聽覺描寫,嘭嘭鐺鐺、鼓聲如雷、吶喊助威,寫出了選手們奮發向上,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表現了激烈、歡騰的比賽場面。(板書:民性剛)

4. 學生一人讀。話題四:不寫由龍舟賽的場面想到梁紅玉老灌河水戰的擂鼓的種種情形可以嗎?

明:聯想虛寫。雖然“種種情形”一詞帶過戛然而止,但是可以引發我們無窮的想象,這是“以白計黑”的“留白”。有心的同學在下文中依然能夠找到。

5. 話題五:不寫賽後的領獎和放鞭炮行嗎?

明:記敍要善始善終。“不拘”表現了隊友們的和睦、融洽,不計較個人得失。連習慣了打仗的軍人也來放鞭炮,感受其中一份快樂,寫出了賽事的熱烈氣氛,更寫出了這裏淳樸的民風。(板書:民風淳)

穿插:作者介紹沈從文,小學生,大教授,憑藉自學,成名成家,代表小説看註釋①,後來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的服飾文化以及龍鳳圖騰文化。國學大師季羨林將他與魯迅相提並論。他這樣評價道:“湘西那一片有點神祕的土地,其怪異的風土人情,通過沈">通過沈先生的筆而大白於天下。湘西如果沒有像沈">沈先生這樣的大作家和像黃永玉">黃永玉先生這樣的大畫家,恐怕一直到今天還是一片充滿了神祕的沒有人瞭解的土地。”

點撥:那麼,這位小學生是如何把“龍舟賽”這個場景寫的令人拍案叫絕的呢?第一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第二虛實相生,第三層層鋪墊,蓄勢這也是在提醒我們作文時要多角度、多層次,講究作文的章法技巧寫好一個場景。

(板書:正側面描寫、虛實相生、鋪墊蓄勢、以白計黑、章法巧)

過渡語:

四.(8分鐘)議一議——捉鴨子

1.齊讀第2段,老師的感悟是,此段雖然略寫,但是“簡約而不簡單,簡約而有留白,簡約而有韻味”。(幻燈片)小組討論:依據第1段所學的寫作技巧,分析此段寫作的精彩之處。

明:(1)簡略處用“盡善於泅水的軍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趕鴨子”概括此事。

(2)以白計黑,用兩個“各處”表現軍民同樂熱鬧歡騰場景,表現這一份人情美。

(3)抓住色彩描寫,紅的綠的色彩明快鮮豔,渲染熱鬧的氛圍。

(4)注重淳樸、平等、和諧的民風民俗的表現,重視言外之意的挖掘,增加文章主題的深度。(板書:人情美)

總結(2分鐘):回看這篇文章,回看那片天,那些人,那個節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遠離1934年頻仍戰火的寧靜、和諧、純淨的“世外桃源”。這裏民風淳、民性剛、人情美、習俗濃,充滿了人文味(板書:人文味),我們看到的是遠離虛偽、冷漠、醜陋人性的純美“精神家園”。這是走出僻遠湘西鳳凰城來到繁華上海大都市的沈從文">沈從文先生的“田園牧歌”。 身處大都會,懷揣鄉土情,然而城市文明對鄉土文化的侵蝕煎熬着他的心。這份美麗的愛與哀愁彌散在《邊城》這篇中篇小説之中。推薦大家課餘時間靜靜地讀一讀《邊城》。

五.拓展(10分鐘) 改一改——《班級流行 》(分組進行)

出示:學生作文《班級流行拍蚊子》:

這天下課,我們全班同學在自己位置周圍“啪啪”地拍起了蚊子。我發現我們班的人都是拍蚊子的高手,一拍一個準。可我呢,拍了半天也沒拍到一個。俗話説:“多行不義必自斃。”我若捕捉住它“非君子”。於是我手抄書本,腳踩椅子,找準目標,如閃電般迅速,石頭般穩重。把蚊子打了個六腳朝天、肝膽俱裂、粉身碎骨。

雷理哲是我們班公認的拍蚊子高手,人送外號“神拍手”,他可以徒手捏死兩隻蚊子,看得我目瞪口呆。算了,看了我也學不會,還是去拍蚊子吧。

經過幾分鐘的血戰,我累計從椅子上摔下來兩次,書背全是蚊子血,好在我包了書皮,可我前面的同學吳彬,他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那裏蚊子又多,還沒有人幫他,拍得手都紅了,在那裏哇哇大叫。

經過幾次失敗的嘗試,最後一個方法最成功了。

要求:

(1) 給它加一個場面描寫

(2) 給它擴充一個正面描寫

(3) 給它加一個聯想虛寫

(4) 給它加一個側面描寫

(5) 給它加一個深度

六.家庭作業:按照以上五個“給它”修改《班級流行? 》。

板書: 端午日? (沈從文)

? 民風淳 正側面結合?

習俗濃 鋪墊蓄勢

民性剛 虛實相生

人情美 詳略有度

標籤: 範文 端午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32dp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