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端午的鴨蛋》 教學設計

《端午的鴨蛋》 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的鴨蛋》 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的鴨蛋》 教學設計

《端午的鴨蛋》 教學設計1

【教改與創新設想要點】

1、大生活,小敍事,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鹹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就是本文的魅力所在。利用學習本文的機會,教會學生觀察民俗,體驗生活,開展綜合性學習。

2、本文的語言極具特色。指導學生朗讀,有些語段還應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語調、讀出韻味來。多讀才能品味。

3、本文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之中又體現了構思的嚴謹與和諧。教學中不妨引導學生仔細體會這一特色。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動人的文化底藴的能力,從而積累寫作素材。

2、品味本文本色語言的美,學習本色語言表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燦爛的文化史,其中,僅僅是食文化,就舉世聞名。請把你所知道的或品嚐過的名菜或名小吃説給大家聽聽。

(學生稍作準備,教師巡視、提示)

點幾個準備較好的學生講述,教師注意評點:其講述的內容有沒有包涵一定的文化內容。

(可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幾款名菜的圖片)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鴨蛋》。

二、明確教學重點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一遍,思考:你覺得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重點學習一些什麼內容?

學生討論後明確:

1、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當然要學習它的獨具特色的語言。怎樣獨具特色?放到後面學習。

2、讀了本文,大家都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鹹鴨蛋誰沒有吃過?可是有哪位同學就此寫過一篇文章的呢?可見,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怎樣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是我們學習本文要解決的第二個重點問題。

(多媒體放映:學習重點1、品味語言2、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三、整體感知課文

先讓學生預習,思考下列問題:

1、高郵的鹹鴨蛋很聞名,可是為什麼題目是端午的鴨蛋而不是高郵的鴨蛋?

作者花了不少筆墨盛讚故鄉高郵的鴨蛋,但為了突出端午節的故鄉風俗,同時,端午的鴨蛋是一年中滋味最美的時候,所以用了這個題目。

2、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作者為什麼對家鄉的鹹鴨蛋久久不能忘懷?

教師提示:

第一段以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開頭,介紹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等風俗;又列舉了放黃煙子、吃十二紅這兩種較為獨特的風俗。七種風俗,一筆一筆寫來,絲毫不亂。

對家鄉鹹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不是作者個人的心態。這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後,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輝。

3、讓學生合上課本,憑記憶複述高郵的鹹鴨蛋有些什麼特點。

四、研究性學習

採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以下任務。

1、教師範讀第一段,然後學生讀:

注意要讀出語言幽默風趣的特點。(約5分鐘)

2、我們常説,寫文章忌東拉西扯:

本文既是寫端午的鴨蛋,為什麼要扯到清代著名作家袁枚,而且還説自己並不喜歡他,但又喜歡他的《醃蛋》一條?這樣説豈不是東拉西扯,自相矛盾?(5分鐘)

這個問題偏難。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後回答。對答案中的閃光點要及時肯定。

這樣不是東拉西扯。提到袁枚,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氣,避免了行文的單調死板。而且袁枚對於鹹鴨蛋的見解,與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説到袁枚。説自己不喜歡袁枚,體現了作者率真的個性。

3、讀第二段:

(可以採用學生個別讀,然後學生個別評價的方式)思考:本段除了寫高郵鹹蛋的特點外,還寫了什麼內容?(3分鐘)

本段除了寫高郵鹹蛋的特點外,還寫了吃法、端午跟鴨蛋有關的風俗、如何挑選鴨蛋等內容。

4、請學生準確而全面地概括端午鴨蛋的特點。(3分鐘)

⑴蛋白柔嫩⑵油多⑶黃是通紅的(總:皮細而油多)

5、汪曾祺的語言,熔書面語與口語於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語言功力:

請同學們討論:本文是如何體現這一語言特色的?(10至15分鐘)

⑴口語色彩濃厚。首先表現在好用短句,有時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説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後再接着説的神態。例如: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鴨蛋於是出了名。其次,文中時時穿插十分樸素的大白話,使文章的生活氣息更為濃厚: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讓人倍感親切。

⑵古漢語的點綴使文章多了書卷氣,增添了典雅之美。例如高郵鴨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在這裏,典雅的文言詞語與極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讓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如此自然和諧地捏到一處並倍添韻味的藝術功力。

⑶善於運用語言造型。作者有時只用一兩個字眼就能寫出事物的特色神韻。如他寫鹹鴨蛋頭一筷子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那種繪聲繪色,那種動感和快感,從一個吱字中得到了活靈活現的表現。

6、在當代文壇,當人們熱衷於大敍事與習慣欣賞大事物大場面時,另一種與之相反的審美情趣悄然興起,即着眼於小場景、小敍事,着力寫凡人小事,寫油鹽醬醋茶。本文可以説是這樣的一篇小敍事的傑作。請同學們再仔細閲讀本文,想想看,如何來寫這種小敍事的文章呢?(10分鐘)

假如老師佈置了一篇寫生活中小事的作文,你們該如何準備,如何下筆?(學生分組討論,由小組長集中本組意見發言。)

如何準備提示:

⑴要熱愛生活。一個對生活麻木不仁或悲觀失望的人,是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

⑵要有探究未知事物的求知慾。

⑶要細心觀察,並寫出觀察日記

⑷虛心好學,不懂就問。重要的知識不妨記下來。

以上幾點,是積累階段。只有積累了足夠的素材,才能在寫作時不犯愁。

如何下筆寫此類文章?

可以由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的體驗談,也可以當堂寫一個有關風俗人情的小片段,老師點評。多鼓勵,少指誤。此時可以結合導入新課時同學們的發言進行回顧。

7、探討:

文章如此津津樂道鹹鴨蛋有意義嗎?

其實,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鹹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散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端午的鴨蛋》 教學設計2

一、欣賞配樂圖片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的典型慶祝方式圖片)讓學生説一説你看到了哪些節日和習俗?用輕音樂,為的是不破壞本課力圖要營造的清新、典雅的意境。放一張圖片讓學生説一張確實比起所有的放完再説要熱鬧的多,但是實在不忍心這樣的課一開始就這麼吵吵嚷嚷!

二、生字詞教學讀讀寫寫用用雙基落實做到實處

三、默讀課文感知

問:課文包括哪三部分內容?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為下面的教學服務。)

選擇你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大聲地朗讀(尊重學生的朗讀喜好,這樣也許效果會好點。)

問:這部分內容讓你感受到了作者什麼情感?

1、對同中存異的端午風俗的喜愛;

2、思鄉愛鄉為故鄉自豪;

3、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課件用超級連接,可以隨着學生的思路走,當學生説到一點的時候再追問一下,帶動所有的學生思考。把學生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都發揮出來。提到1時問學生文章提到的共同的端午風俗是什麼?他家鄉特有的是什麼?用圖片展示。提到2時讓學生找尋具體的`句子讀出情感並展示作者以思鄉為主題的書法作品。提到3的時候讓學生找出作者童年的痕跡,同時體驗自己的生活。

這個環節過後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的瞭解。

四、介紹作者的作品特點

他長於江南,定居於北京。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衚衕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憑着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髮現,從小的視角切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峯。

讓學生看一看明白散文的風格是多樣化的,各有特點。

五、引用汪曾祺的話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品味課文的自然家常平淡的特點

自然和家常的特點學生應該很快就可以體會到,文章的構思,筆法都很自然,文章的取材很家常語言也像聊家常,就是平淡這點可能學生很難苟同,那麼就用一段話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危襟正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是真實體驗到生活的滋味。

引導學生去領會去尋找讓學生在課文尋找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同時讓學生去找尋自己平淡生活中的真情趣。

這個環節實際上是要告訴學生一種在平淡中尋找真情趣的生活態度。

六、汪老先生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從而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找一找例子讀一讀比一比(把它替換成較一般的表達)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特點。學會欣賞作家的語言。

七、配樂快速欣賞汪曾祺的散文片段在明白和領會了一點作者的生活態度,作品語言風格,和構思的方法後,靜靜地欣賞,我覺得這是最快樂的事情。

何況選擇的都是很有意思的作品,最後加以總結:作者的'文章傳達出了味外之味大家去讀一讀他的散文品一品這兩個味

《端午的鴨蛋》 教學設計3

一、導入

1、由詩句和謎語來猜中國傳統節日:

(分小組競賽)

⑴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⑶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⑷三角四樓房,珍珠裏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帶脱衣裳。

2、用幻燈展示出端午的習俗照片:

(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寫端午會選擇寫哪方面?引導學生質疑:產生對文本探索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緊緊扣住學生心中的疑問:作者為什麼不寫划龍舟、吃粽子等習俗,卻偏偏寫小小的一枚鴨蛋?

步驟一: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愛的描寫鴨蛋的段落朗讀。

步驟二:分四人學習小組合作找尋問題的答案,並選出小組代表發言人。並比賽哪個小組的講解精彩﹑理解準確。

(步驟二中是實施分材教學的關鍵,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在這個學習環節會出現分水嶺,這個時候需要老師的小組長的引領。老師在聆聽學生意見的同時要敏鋭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並給予思路不暢的學生及時的點撥和引導)

同學閲讀討論後能明確家鄉鴨蛋的特點。

(過程中老師打出對切開的高郵鴨蛋橫截面的寫實圖片,畫面中清晰的顯示了高郵鹹鴨蛋有雙黃、油多、質細、蛋黃呈紅色的特點),整體感知中同學大致瞭解到作者對家鄉的端午的鴨蛋難以忘懷的原因是由於在端午節挑鴨蛋、吃鴨蛋、玩蛋殼等活動能帶給“我”無窮的樂趣。

步驟三:小組代表發言,解答前面的中心問題

引導學生認真聆聽別的小組的發言,老師及時做現場點評。肯定理解正確的一面,並指出不足。

(經過三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從表層到深層含義的理解還需要一定的中介物方能進一步促進學生進入到深層次思考。)

步驟四:播放端午節的相關flash動畫,結合觀察身邊的社會,比較西方的聖誕節﹑萬聖節與中國民族傳統節日在如今社會迥異的處境。閲讀老師發的另一篇輔助閲讀材料“節日的聯想”。

(汪曾祺的文章讀來有味、有趣,作者在文中飽含深情地一筆一筆寫端午的種種樂趣,可是今天,有誰還把端午吃鴨蛋當作一種幸福和快樂?端午節和許多別的傳統佳節一樣,節日意味漸淡,彷彿演繹為一種節日的符號了。它的民俗意義、文化內涵,已然完全淡化,遠不如西方的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那樣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對傳統的佳節還有幾人有着幸福的期待?引導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他們對重視傳統文化!至少要知道,端午節、端午的鴨蛋,它是我們抹不掉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的印記!)

三、品味語言

別説鴨蛋都一樣,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樣子(秀氣)。

筷子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裏出鹹鴨蛋!”

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麼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裏的鴨蛋(掏)出來,吃了。

(引導學生自己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出自己對語言的理解。體汪曾祺的語言特色:平淡而有味,字裏行間有着淡淡的幽默。)

學生的發言老師可以及時做適當的點評。此環節的設計能充分調動學

生的參與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引導他們以最棒的語言講出自己內心獨特的個人體驗,在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中分享碰撞的思想火花。

四、梯度練習

查找出汪曾祺的《葡萄小令》閲讀寫讀後感

模仿汪曾祺的語言風格,片段作文“家鄉的小吃”

閲讀“節日聯想”後,仿寫一篇對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的思考。

標籤: 教學 鴨蛋 端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zwx3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