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下雨了美術課件

下雨了美術課件

下雨美術課件已經為大家準備好啦,老師們,大家可以參考以下教案內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課思路哦!

下雨了美術課件

一、背景分析

《下雨了》是一年級美術人美版新教材中的一課。按照新的課程標準的劃分,本課當屬於“造型?表現”領域裏的一課內容。具體地講,在這個時期中要求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回憶、下雨的情景,引導學生感受人間的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生態關係,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

 二、設計思路:

“感知能力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每個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礎上的。”在課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作用是給學生創造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條件,引導學生學習。在本課設計中,我充分整合了語文、音樂、美術課程資源並利用音像資料與圖片,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雨天地情景。在此基礎上,我再要求學生通過交流與表演增強人物造型感受,為接下來的創作打下基礎。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的最大目的是通過聽、看、説、演等手段來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開拓學生的思路,當學生頭腦中的形象達到最大化的時候,再進行創作,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三、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對下雨情景的回憶,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

2、知識與技能:學生嘗試各種雨滴的表現方法,瞭解雨中人物、動物等形象、動態的表現。

3、過程與方法:大膽的用線、色和剪貼畫及動作等各種方法表現雨中的人和物

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感受人間、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

五、教學難點:生動地表現下雨時的各種情景。

六、教學過程:

1、課題導入(初探雨聲):播放雷雨天的聲音

師:剛才你們聽到的是什麼聲音?

生:雷電的聲音

生:暴風雨的聲音

生:下雨的聲音

……

2、揭示課題:下雨了(師板書下雨了學生跟老師用右手書空後齊讀下雨了)。

3、新授階段(初探雨的形):

聽聲音,根據老師描述的情景進行表演

師:誰能把雨畫出來?(請幾位學生上台來並要求學生在老師畫好的方格中畫出各式各樣的雨)

師:你畫的雨為什麼是斜的?(因為有風)你説説你的雨點落在地上為什麼有圈(雨下的太大地面有水)你畫的雨為什麼這麼細(是小雨)你畫的'雨為什麼又密以粗(是大雨)

雨如果落在雨傘上呢?(會濺起小水花)説的真好那你上來畫一畫。

4、初步感受下雨的情景: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雨的情景。(播放雨天的VCR) 師:雨天行人會帶上哪些雨具呢?

生:人們會撐傘

生:人們會穿雨衣

生:人們會穿雨鞋

師:我們有沒有在下雨天忘記帶雨具的經歷?

生:有

師:那你們會怎麼辦呢?

生:到商店裏躲雨

生:快快跑

生:用手抱着頭

生:用書包頂着頭……

師:這個辦法真特別,你能不能來表演一下?

(學生上台表演)

師:你們表演的真好!雨越下越大,誰來表演一下在大雨中撐傘的情景?

學生上台表演頂風撐傘的情景(教師模擬一些下雨的場景) 師:小朋友的表演真棒!雨中人物的動態非常豐富,這個時候你在雨中看到了沒帶雨具的人你應該怎麼辦?來你上台表演一些。(一個、兩個、三個,一把雨傘你幫助了這麼多個同學,這真是一幅最美的雨中情)

5. 進一步感受體驗人們在雨中的情景:

師: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其它小朋友在雨中的情景。(出示小朋友的作品讓學生觀察欣賞)

6、走進大自然體驗動物們感受

師:同學們人們在雨中的情景説的好也表演的好,那麼小動物們在雨中又是什麼樣子呢?同座之間討論一下。

誰來説一説

生:……

師小結:(師用一首兒童詩歌《下雨了》來小結) 下雨了! 下雨了!

小螞蟻躲在大蘑菇下,

它説,蘑菇就是我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葉下,

它説,荷葉就是我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蟲躲在大樹下,

它説,樹葉就是我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弟弟快過來,

讓我為你撐起一把小傘。

7、分析教材中的作品(讓學生觀察,分析,回答)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和小動物們是怎樣躲雨的請大家翻開書。你喜歡書上的那幅作品,為什麼?

8、分組討論嘗試表現:(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們用什麼方法表現下雨了)

生:(我們小組經過討論)決定畫下雨了爸爸媽媽來接我回家的情景。

生:我畫在雨中幫助沒帶雨具的同學。

生:畫雨中大街上的情景

生:我們小組經過討論,決定畫一幅《下雨了》的作品送給雲南乾旱地區的小朋友,畫面畫上……

生:我畫下雨了小動物躲雨的故事

標籤: 美術 課件 下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8kly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