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燭之武退秦師》優秀教學反思

《燭之武退秦師》優秀教學反思

在執教《燭之武退秦師》中,我既為高一(3)班62名學生的全員參與、討論激烈、勇於回答而欣喜,也為自己設計課堂的不足和講課時的緊張而遺憾。結合上課實踐,我想談談教學中的“足”與“不足”。“足”主要有四方面:

《燭之武退秦師》優秀教學反思

一。 語文課堂是有温度的

課堂是有温度的。教師要用優美的、充滿激情的導入,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語言環境,以喚醒學生、感染學生。因此,在講課伊始,我採用了乾淨利落的激情導入,引導學生回顧初中所學過的“説客”形象,自然過渡到能言善辯的主人公“燭之武”,以啟發學生高效地進入文本。

二。 走進書聲琅琅的課堂

朗讀教學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既是語感的,也是技能的;既是文學的,也是審美的。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情感等方面進行考察。因此,本節課共設計了4次朗讀,剛剛接觸文本的朗讀;分析完之後的朗讀;擴展提升的朗讀,以及最後的自我朗讀。

三。 走進活動充分的課堂

1.學生是充滿活力的生命體,是語文實踐活動的實踐者和承擔者。學生的實踐活動合理而充分,是新課堂教學生命力之所在。在我校“1121”高效課堂模式的倡導下,我設計了一組討論活動,共4個問題,10分鐘。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我走到學生中間,巡視、督查、點撥,以期全員參與,並讓他們有共識,有碰撞,有質疑。

2.充分地信任學生。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上課之前,我在給學生説學校領導要聽我們班的.公開課時,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請大家相信我,我也會相信大家”。這羣可愛的孩子,在課堂的表現——朗讀時聲音的洪亮、下課後送給我的掌聲,讓我驚訝之餘,也讓我感動。

四。走進拓展提升的課堂

語文課堂呼喚深度。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竇桂梅老師曾説過:“教師須用勤勉作槳,用書籍作舟,用燃燒的智慧把握方向,在温度和廣度中向着語文課堂的深處漫溯——最終讓課堂、讓師生共同擁有的,一定是高度”。在讓學生暢所欲言“燭之武”的論辯藝術後,緊接着又展示了名家點評,以期學生通過誦讀,更深刻地理解燭之武遊説時的“不卑不亢”、“委婉含蓄”和“步步深入”。

“不足”之處主要有五方面:

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高效性,我將學生按照座位劃分了A/B/C三層。現在細想,竟有“三六九等”之感,沒有完全、高度地尊重學生。作為一名教育者,要高度地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獨特性。

二。課堂掌控能力不夠。前面幾個環節進行地非常順利,到最後,時間多出2-3分鐘,我只是讓學生進行“沒有要求、沒有目的”的自讀,以致聲音稀落,效果不是很好。

三。板書不清晰,不條理。板書是文本的線索,也是學生梳理知識、掌握知識的脈絡。課前,需要對板書精心設計。而這一塊,恰恰是我所忽視的。還有一個問題是,字跡不夠藝術,也就稱不上“美的享受”。

四。課堂上對“言”落實地不夠全面。“言”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石,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句式等都要面面俱到,不可只講“學生之不會”。

五。文章切入點不夠靈活。整堂課以燭之武的論辯藝術為主線,忽略了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對秦伯心理活動的揣摩。全國優秀教師王君在《十年豈能磨一劍》中寫道:大片《英雄》中論劍道最高的境界不是劍在手中、劍在心中,也不是人劍合一,而是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最好的教法是教無定法。以任何一個切入點進入文本,都能遊刃有餘,揮灑自如。

每一篇課文都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而個人所得卻不盡相同。我將竭盡全力,力求每節語文課堂都能關注每一雙期待的眼神,都能陪伴學生們度過一段享受知識的愉悦時光!而要達到這一境界,離不開自身業務素質的提升,教師理念的進步,教師自我砥礪的成功。所以對於我們來説,教師在課堂上雖然退居幕後,選擇適時現身,但是在課外備課中,教師絕對是一個主動者,是一個積極建構與科學預設的人。它需要教師時時充電,時時反思,時時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pwzj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