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彙總

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彙總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彙總,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彙總

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彙總1

我的導入語:

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般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戰爭,一個是和平。《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句話“天下大勢,和久必分,分久必合”要和,要統一,就有戰爭;要分,要分裂,也會發生戰爭。戰爭成了人類生活的常態,所以大量的歷史文學作品會記錄描寫戰爭。在這些記錄和描寫中,有的表現大場面的敵我交鋒,有的表現小場面的接觸衝突,有的則表現無畏的英雄與超人的智慧。在這些英雄人物中,有很多憑藉個人的氣魄和智慧扭轉整個戰爭局面,甚至掌控一個國家的命運。幾句話,可以毀滅一個國家;同樣,幾句話,也可以挽救一個國家。這些人物,就成了歷史的傳奇,他們超人的勇氣和智慧成了他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但他們同時又是普通的人,和其他人一樣,有愛,有恨,有歡樂,有憂愁,會後悔,會抱怨,會使性子……可見,儘管歷史的`長河從遠處來,但歷史的英雄並沒有離我們很遠,比如:燭之武。

我感覺這段導入語引起了學生對“燭之武”這個歷史人物的興趣,為了解這個人物,他們會認真閲讀文本。這就為他們的討論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這次我提出的討論,實際上是發現、提出問題的過程。兩個方面:一,記錄自己解釋不了的字、詞、句。特別叫他們關注虛詞和句式。還舉了一兩個示例;二,記錄無法理解的課文內容,比如,鄭伯,為什麼叫鄭伯,文中有很多不連貫的地方,這是不是不足。

要求他們分為詞語、句法解釋和內容理解兩塊,把所有迷惑不解的東西記錄下來。

我認為這次討論只是記錄問題,相對簡單。但經巡堂觀察,很多組別居然提不出像樣的問題。有的組別居然説沒問題。這是個危險的信號,來源於藝術生對普通學科知識的相對忽視,我想他們初中時代,文言文的學習是遠沒有達標的,所以閲讀文本,只浮於最表面的東西,無法發現問題。

討論結果還在各組手裏,只好等下節課看看具體情況,再幫助他們如何去發現問題。

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彙總2

文言文的魅力不僅在於其文字的精練典雅,還在於其厚實古樸的文風,更在於其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説,經典文言文其實是我國優秀的古典文化得以傳承的載體。可以這樣説,文言文中的每一個文字都藴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每一個文字都包含了作者的豐富的情感,每一種句式的選擇都藴含了作者的情思,每一種語氣語調的選擇都表露出作者的情韻。站在文言背後的或是憂國憂民、心繫天下,或是慷慨悲歌、大義凜然,或是俯仰天下、哲思古今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在文言的背後更藴藏着豐富的中國文化。

因此,經典文言文需要我們細細品味,慢慢咂摸,透過“言”品味“文”。而不能把文言文當成現代文,一味地進行思想挖掘和情感品味,而把“言”拋在腦後,忽視了“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這一基本要求,這種現象在新課改高揚“人文性”的背景下非常值得警惕。

就這節課而言,由“言”到“文學、文化”的品味目標基本達成,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學習文言文的思維習慣和方法,讓學生不再枯燥記憶文言知識。但是並不是説所有的文言知識都可以靠這條路徑來完成,而且對“言”的挖掘的角度和方法還需要我們更多地去思考和關注。

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反思彙總3

做了一節新課程研討課——《燭之武退秦師》,做完這節課。我覺得這節課首先力求打破以往文言文教學側重教學“言”的局面,將重心放在“文”的教學上。整節課在一箇中心任務的驅動下運行,那就是抓住燭之武説退秦師的語言魅力,讓學生感受語言之美,思想之深,整節課都側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問題為導引,提前佈置預習,讓學生在課下分組研讀文言意思,自己解決文學常識、字音、註釋等問題。通過設置:“為什麼退,怎樣退,退的結果”,“結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探討燭之武成功的原因及意義”等問題,並通過課本劇的演出,逐層深入地推進課堂教學流程,讓學生的學習流程逐步清晰地展現出來,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始終處於上升趨勢。

應該説這節課是我對文言文教學的一種探索,一種嘗試,一種創新。我覺得在文言文教學中,應注重課程資源的整合,預設充分,在學生困惑時適時點撥,穿插相關資料,拓展教學容量,開掘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從整個教學環節設計看,我是在努力嘗試將文言文與現實生活的對接,為學生搭了一個平台,讓學生一下子站位很高,不再感到文言文可怕,而是把文言文當作學之有趣,用之有益的事去學習。就是感覺學生的活動我應該再能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有不足之處還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74vo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