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比尾巴》教學反思

《比尾巴》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比尾巴》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比尾巴》教學反思

《比尾巴》教學反思1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首兒歌,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內容是充滿兒童情趣的語言,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識字、寫字,認識新筆畫“撇折”,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句,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如何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更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呢?設計時,我從兩個方面入手:

1、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好認知、訓練和情意目標,根據訓練點,,用網絡優勢,製作了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努力創設與訓練點相關的教學情景。

2、以學生為主體,以個別化,協作式為主要形式,在引導學生全體參與的教學過程中,力爭形成師生共鳴的態勢,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拓展知識面,培養創新能力。

圍繞訓練點,我是這樣展開的:

1、創設情境,營造民主、寬鬆的氛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標》中對閲讀方面的情感態度而言,首先是強調養成閲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這一點尤為重要。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閲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閲讀和提高學習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他的興趣決定了它的學習態度。只有瞭解他們的心理,從他們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才會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它們最親近的朋友。就《比尾巴》這篇課文本身而言,淺近的詩歌就比較能讓學生感興趣,讀起來也是琅琅上口。教學時,開始我就利用小學生對動物的親近以及對童話世界裏小動物們的比尾巴大賽充滿了好奇。採用森林王國裏的獅子大王這一角色,使他們很快進入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慾望。讓他們樂於接受獅子大王的邀請,欣然願意當小裁判幫助小動物們比尾巴。這個時候,強調學生自己就是主人,讓他們在初讀課文中找出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們。

2、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達到識字認字的目的。《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老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在這一課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鑑於要求認識的字多半出現在動物的名稱上,於是我引出小狗——這個由獅子大王派來的差使,給小選手們發衣服,而要求會認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於是在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之後,就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並且還可以小組內交流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生字的。實踐證明,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之後,再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這樣學生的記憶也比較深刻。在寫字教學中,我還是利用課件中形象豐富的小蝸牛引出本課中要求會寫的三個字:雲、公、車。然後鞏固認讀,最後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學。《課標》中講的寫字教學,不單純是為了些好字,而是教書育人。寫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爭的事實。郭沫若先生説:“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乾淨、端正、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書範些的同時,強調寫字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並且學生寫字的同時強調寫字的姿勢,從小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學生練寫完之後,還及時評價學生的字,指出優秀的地方和不足之處,給與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3、充分朗讀,在讀中感悟。在閲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第一學段在朗讀的目標上是這樣要求的“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這篇課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所以在上課的前五分鐘內,我就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由此可見,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是佔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對於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他們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然後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範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後是個別讀,在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是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得讀,流利得讀,最後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本課的末尾,我製作了動畫、配樂,讓學生伴着優美的音樂,看着生動的動畫,在讀中盡情的舞蹈,在歌曲中結束課文。

4、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課文中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中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慾望,此時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形式編兒歌。在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後,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

另外,在這篇課文的教學方面,我覺得還要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閲讀教學中,存在着多重對話關係,如學生與作者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作者的對話,學生、教師與編者的對話等,這些都為學生的個體閲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強調學生閲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的,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要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不是老師去講解,而是學生自己各抒己見,變被動為主動去品析、討論、欣賞、嘗試朗讀。此外,還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做設計等等。在文學作品的閲讀教學中,不要可以追求“標準答案”。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閲讀中,並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今後,需要做的是如何把這種思想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角落,落實到的一舉一動中。另外,還可以將生活和課堂聯繫起來,課外佈置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收集有關動物的文字、圖片資料,留心有關動物尾巴的特點。這次的教學活動,更進一步促進了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從而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只有擯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再上一個台階。

《比尾巴》教學反思2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向小讀者介紹了猴、兔、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

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教學時,我根據初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的特點,在各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把語文課組織“活”。教《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週二我執教了《比尾巴》一課。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製作了精美的教學課件,因此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我本人基本功不夠紮實,因此也造成了教學中漏洞百出。現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給小動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髮展和提高。

2、練讀課文

體會語氣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採用反覆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瞭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於指導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牽”“放”

新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傳統的語文課程是把學生的視野框定在教科書和課堂裏,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豐富的語文生活隔離開來,遠離了學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樣的課程應該是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經驗和成長需要為依託和歸宿,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在這堂課上,我一直在試圖把學生引入我事先設計好的路徑中去,這也恰恰扼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遏制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課後反思,我是不是應該讓學生多動腦:思考課文中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是什麼?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還可以隨便挑兩到三種動物的尾巴進行“長短、粗細、直彎、寬窄”等各種角度的比較,甚至還可以製造懸念,如將猴子、小狗、兔子進行尾巴長短的比較,從面引出“誰長誰短、誰寬誰扁”等都是相對的,要看比較的對象,這是不是辨證思維啟蒙的最佳機會?

4、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因此,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但今天的課上,我感覺自己面對出現的生成現象沒有好好的把握。

《比尾巴》教學反思3

師:昨天,我們一起到森林裏參加了小動物們舉行的“比尾巴”比賽,認識了許多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覺得十分有趣。今天我們也來舉行一個“動物尾巴介紹會”,請小解説員們準備好自己帶來的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誰先上台向大家介紹你喜歡的動物尾巴的特點?

生:我帶來了一張老虎的圖片,老虎的尾巴長長的,上面還有許多花紋。

師:這位小朋友説得真好!他能用“長”來生動形象地介紹老虎尾巴的特點(板書:長)。大家在介紹時,要向他學習,看誰也能用上本課學到的表示動物尾巴特點的詞,如“短、扁、彎”,還可以發揮想像,用上“好像”這個詞。還有哪位小朋友們想上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爭先恐後地舉手)

師:這麼多的小朋友舉手啊!這樣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組交流,等一下選派一個代表向全班介紹。

生:四人小組交流。

生:各小組選派代表上台介紹。發言情況舉例如下:

於欣怡拿金魚照片:這是我養的小金魚,金魚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劉婕舉着圖片上台:這是我在兒童畫班學習畫的長頸鹿,它的尾巴又細又長,好像小辮子,又好像一根毛筆。

李鴻霖拿着玩具袋鼠上台: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袋鼠經常把它當作椅子坐。

劉小逍帶着一本《動物小百科》上台,翻開其中一頁:錦雞的尾巴五顏六色,非常美麗。

……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這一教學片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積極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凸顯出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各個方面,通過各種媒體,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認識世界的機會,初步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的表示動物尾巴特點的詞“長、短、扁、彎”等,讓學生出示材料進行介紹,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在講課時我儘量用富有童趣的過渡性語言,把學生帶入“動物尾巴展示會”的學習情境;適時運用鼓勵性評價,激起了全班學生上台交流的慾望,師與生、生與生的信息處於良性動態交流之中。

《比尾巴》教學反思4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這也是我選擇這篇課文的原因。

我是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試背課文,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教學中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整堂課還應該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因為對一年級的教學缺少經驗,所以我在網上觀看了好多《比尾巴》視頻,最後精選了兩個較好的課例反覆觀看,進一步明確了怎樣突破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吸取了其中的優點,合二為一,再揉合了我校的六步教學——課前三分鐘、檢查預習、小組合作和陽光檢測等,加上課間休息兒歌、強調寫字姿勢等。

對此,我做了如下設計:在孩子們眼中,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由此我準備了精美的課件。在學生説的同時課件展示小動物閃亮登場,然後指導説一句完整的話,培養説話能力和習慣。這樣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與生字見了第一次面,然後逐步去掉圖片、音節來認識詞語,最後讓孩子們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結合孩子的回答,分別教學生字鬆、鼠、鴨。這是第一次集中識字。其它生字穿插在兒歌教學中,分散了難點,學生輕易地理解了字意,也輕鬆地完成了識字任務。隨後,我設計了同桌合作和小組合作,讓同學們在合作中愉快學習,這樣教案基本完成。

但是在一班試講時出現了問題:內容太多,一節課根本講不完,我不得不再做調整。因為有比較充分的課前預習,所以把開始的幾個讀書環節合成一個,只讀一遍,然後直奔主題,有哪些小動物參加比賽?這樣,整堂課下來,除了檢測沒當堂完成,其他環節還差強人意,如果説還有優點的話,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是借鑑:

1、教學過程中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識字教學是一年級的重點,所以要注重方法的指導,讓同學們課後能舉一反三,學會自主識字。本文稿課題《比尾巴》三個字都是要求認識的生字,通過這三個字教經孩子們三種識字方法:生活中識字,結合字形字義識字,利用舊字認識新字。再比如“鼠”字讓學生髮揮想象來識字,最後的一筆就像老鼠長長的尾巴。“扁”讓學生找出鴨子身上其他扁的部位,同學們很快就找到嘴和腳,從而理解了扁的含義。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一點毋庸置疑。在本課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並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發言,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當然,課堂中還有很多的遺憾,如果讓我再上一次,肯定能彌補很多不足:

1、課堂評價不及時。這一直是我最大的缺點,每次上課前,我都提醒自己要及時評價,可往往一進入上課狀態就忘了,以後我一定不斷努力提高。

2、課堂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本課教學時,“短”和“把”字忘了出示卡片進行強化理解,後來講到“扁”時突然想起來了,卻沒能及時調整思路,進行補充,導致知識點的遺漏,很是可惜。

3、板書設計不夠精美完整。講完課後忽然發現,如果加上適當的簡筆畫,把它和生字卡片一起運用起來,既美觀又能突出生字教學的重點,一舉兩得。

4、由於時間關係,陽光檢測沒能當堂完成,只得拖到課後。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次家長開放周暨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讓我對一年級的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並且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雖有些許遺憾,但成長也很大!以後我會且思且行,不斷提高!

《比尾巴》教學反思5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應注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朗讀感悟是一項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途徑。如何讓“讀”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啟閲讀學習的窗口呢?我認為:我們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在各種情境中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及主動意識得以提升。

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我首先創設了與小動物交朋友的情境,激發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我先以“遊覽動物園”搭建對話平台,“你認識動物園裏的哪些小動物,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小動物請我們一起來參加它們的尾巴選美活動,你們願意給這羣小動物當評委嗎?”“請你來扮演你喜歡的小動物,用動作展示出它尾巴的特點,行嗎?”學生興趣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可看出,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與現實環境相統一,不僅讓學生走進文本,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發展,而且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讀自己喜歡的小節、小組合作互讀、同桌對讀、全班賽讀、男女讀等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其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交流,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在課堂上為學生開闢了展示自己的天地。“三人行必有我師”,“請把你記生字的好辦法説給組裏的小朋友聽聽。”課堂上生生互動,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吸取眾長,引發了思維的交叉和補充,使學生共同識字,共同品嚐學習的快樂,愉快地完成學習目標。同時,讓學生當小老師教讀生字,讀課文,學生樂此不疲。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説説:你發現了什麼?知道了什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知道學習要有所發現,有所疑,有所惑,有所解,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此外,我還在課的最後讓學生髮揮才能,畫一畫動物的尾巴。學生們都表現得很活躍,而且還把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去找一找有關的知識,既鍛鍊了能力,又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有所收益。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因此,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

《比尾巴》教學反思6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通篇採用的是問答式的句型。

【教學理念】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成長,努力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通過語文實踐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幾個生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瞭解幾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培養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幾幅動物圖(沒畫尾巴),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

二、自由拼讀課文,圈出要學的生字

三、認讀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四、採用播音員報比賽項目的方法學習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問句的讀法。玩貼尾巴游戲,加深對幾種動物尾巴特點的瞭解。

【教學片段】

師:今天動物們的比賽又要開始了。誰願意來試一試當一名“小播音員”,響亮地把參賽選手的名字報一報。

生:猴子、公雞、兔子、鴨子、松鼠、孔雀。

師:你報的真好,一個也沒有少。

生:參加比賽的有猴子、公雞、兔子、鴨子、松鼠和孔雀(用書卷成筒狀大聲報)。

師:你真像個小體育播音員,大家掌聲鼓勵,老師也送你一件小禮物。

師:動物們都到齊了,它們太興奮了。個個都高高翹起了尾巴,同學們現在你們都是評委了,我當裁判,評委們可要坐正了,我這個裁判也站直了。下面我宣佈—比尾巴大賽開始了,比賽共有6個項目,第一項是誰的尾巴長?同學們你們看書上第一句話,這裏有一個像耳朵一樣的符號是什麼呢?

生:問號。

師:對,有問句的句子叫問句,請聽我報這個項目,“誰的尾巴長”?你們能像我一樣報嗎?

生:誰的尾巴長?(當學生唸到“長”字時,我把右手向上一揚,以此讓學生着重體會問句朗讀時最後一個字的讀音應稍稍往上揚)。

師:我們一起報。

全班齊報。

師:還有五個項目,你們想報哪個就報哪個項目?

(課件出示)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最好看?

生:我想報這個項目:“誰的尾巴彎?”

師:還有什麼是彎的?

生:月兒彎彎,眉毛彎彎,小船彎彎的?

生:我報了:“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師:把“把”字拼一下音,

生:ba

師:還可以説一把什麼?

生:一把尺,一把刀。

師:誰接着來報?

生:“誰的尾巴扁?”

師:拼一拼“扁”,

生:bian

師:如果這個字連續出現兩次就是“扁扁”,你們還知道扁扁的什麼?

生:鴨嘴扁扁的,粑粑扁扁的。

師:下面請我班男生一齊報:“誰的尾巴最好看?”

男生:齊讀。

一女生:我報得比他們還好。

師:“就請你來報報”。

生(大聲報):誰的尾巴最好看。

師:你報得真響亮,讀得多有感情啊!最後一個項目我們全班一起來報:“誰的尾巴短?全班報。

師:“短”的反義詞是什麼?

生:長。

師:這6個項目的冠軍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認真看課文,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師:比賽的結果出來了,老師把它們一一請到前面來,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冠軍的風采吧!(師貼六種動物的卡片)。

生:老師,我會畫公雞和兔子的尾巴。

師:真的嗎?太好了,請你給公雞和兔子加上尾巴吧。

生:我還會畫孔雀的尾巴。

師:相機指導學生畫其他幾種動物的尾巴。

(畫好後,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埋頭看書上插圖,有的指指劃劃、有的高聲朗讀書上描寫動物尾巴形狀的句子……)

【教學反思】

以上的教學片斷,引起我深深地思考。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力求讓課堂生動起來,使學生將生活中的經驗與新知識相互結合,整堂課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新課標要求建設開放富有活動力的課堂,語文教育要有時代氣息。在課堂實施上,既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教學形式。我設計的這一教學片段抓住了以下三點。

1、“遊戲是兒童的天性”。愛因斯坦認為:“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這就是講假如能將知識“包裝”成“禮物”贈給學生,也就是將“知識的傳授”變為“給學生贈禮物的過程”,那麼學生更樂於接受。尤其對剛跨入校門的學生來説,玩是他們的天性,大家都知道他們上課時有效注意時間僅有十幾分鍾,怎樣才能使學生堅持上好每一堂課,這就需要我們多花心思了。在本案例中我設計了用報比賽項目的方式來學習朗讀課文,通過學生當評委,當小播音員,讓他們不由自主的去看、去讀、去聽,他們在輕鬆、愉悦,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接受新知識,並且調動他們的情感去體驗,去感受,從而產生朗讀的內驅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2、全新的課堂應該是尊重學生的課堂,尊重學生,首先要把學生當成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正視他們的存在。在本案例中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比賽項目來報,他們興趣很濃,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當學生進入比尾巴這個童話世界時,就可能忘掉自己,盡情地體驗其中的快樂,變單純的指導問句朗讀為有趣的報比賽項目,變枯燥的問答為冠軍入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在邀請冠軍入座的那一個環節,我事先準備讓學生給動物貼上合適的尾巴,可有的學生自告奮勇地説他會畫尾巴時,我就改了教學策略,讓學生們上台給動物畫上尾巴,其他同學仔細觀察並互相評議,畫的怎樣,應怎樣畫,,這一過程又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其次,我們要不斷激勵孩子,對學生來説,課堂上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可能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老師的親切話語,帶頭鼓掌、獎勵小禮物等等,這些都能在學生的心中漾起温暖的漣漪。我們不能吝嗇對學生的表揚,鼓勵,應時時關注學生點滴發展,鼓勵他們的探究和發現。

3、課堂不應是預設的產物。在現實的課堂中,當我們拿着課前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靜心與學生對話時,學生們常常會有意無意地跳出我們課前預設的規範化的框架,給我們以毫無準備的意外。面對“意外”,我們不應固守預設,而是應該尊重學生的學情,力求在對話中生成“對話”,這是新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應有的情懷。對學情的尊重是主體性原則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體現。在上面的教學片斷中,我面對“畫尾巴”“意外”不是避而不見“讓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時抓住並有效利用學生突發的熱情。由於我能把學生當作“知識源”而不是盛知識的容器,所以對話是活潑的、深入的、有效的。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教師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轉變,課堂放開了,學生活躍了,課堂上學生的話多了。教師的話變少了。但課改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如果離開教師的指導,那將是一盤散沙。我們要更好地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課堂的組織激勵、評價、點撥等每一個細小環節都要體現教師的引導藝術。

《比尾巴》教學反思7

《比尾巴》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一、收穫:在情境中快樂識字。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具有天真好奇、愛玩好動的特點,我想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讓課堂充滿情趣,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本身內在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在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幫助並鼓勵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所以我在設計過程中把整個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多種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學習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眾,一個小評委 , 在活動中學生很輕鬆地認識了生字詞“孔雀、松鼠、兔子、鴨子、猴子、公雞”。力求突破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上課,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動,在愉悦的活動中文本內容也就悄無聲息地走入了學生的心裏,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裏,在學習中感悟。同時識字方面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設想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比如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生字“爸、巴、把、公、鬆”放在一起,讓學生髮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同時有層次地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與認識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學到方法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就是本着這一理念展開教學的,首先自始自終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並且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的自主實踐,努力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二、反思:在情境中的快樂閲讀。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閲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因此,雖然在創設情境識字寫字這一塊教下來還是比較順手的,但是學習課文時還是有一些遺憾。所以我在反思,是不是有些地方還需要一些這樣的更改:師:(讓學生做評委的時候)孩子們,現在你們就是評委了。瞧,運動員們多麼興奮啊!它們紛紛翹起了自己的尾巴。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麼特點?(學生説尾巴的特點)讓評委們發表對動物尾巴的特點的一個意見,比如説小猴子的尾巴,課文中是長,但是小孩子他就覺得除了長還有軟,還可以捲起來,其實也就強化了他對動物尾巴的一個認識,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動物尾巴,它就有不一樣的特點,其實這裏也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思考空間。同時也是一個説話訓練的機會。(課前就讓孩子去收集、觀察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那麼他們從生活中走來了。)而且我們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尤其是朗讀更促使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若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特點。”

《比尾巴》教學反思8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一問一答、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兒歌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我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孩子們瞭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就引入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請幼兒猜猜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孩子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

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最後拓展知識仿編兒歌中,兒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在學完兒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鼠、燕子、金魚、馬、豹子),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幼兒創編的慾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詩歌中的樣式編兒歌。這種創編,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

《比尾巴》教學反思9

一、教師必須重視課前導入工作,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所有的感活動起來,每個學生擁有一雙敏鋭的眼睛,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只是在於老師如何開啟,如何去引導他們去、去發現、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由教師直接板書課題,範讀課文,這種舊的課前引導,只會讓學生產生依賴的情緒,讓學生習慣於教師的“落入”,而不是主動去想課文寫的是什麼。激情是導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動力,是構成學習動機最活躍的成份,為了能有效地誘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教師必須重視課前導入工作,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鼓勵學生大膽去觀察、去發現。

若要低年級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首先要從他們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使學生對該事物產生興趣,讓學生產生觀察的慾望,教師加以引導,明解目的,而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雜亂無章地去觀察。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大多都是自問自答,沒有讓學生用心地去想,去觀察,使學生的思想處於懶惰狀態。從一年級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更有利於日後習作能力的提高,教育學家斯賓塞説:“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教師要熱情鼓勵學生大膽去觀察、去發現。 比尾巴教後感_比尾巴教學反思

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要學生願意去想,自主去想,因此想象力是依縛在自主探究上的,教師是放開手,讓學生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讓學生自由地去想,大膽地去探究,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是教師的課堂,教師教,學生聽,這種學習方式被人稱為“靜聽”課程,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處於被動的“靜聽”狀態,幾乎沒有活動的餘地和自己的經驗,而成為課程和教材的“奴隸”。新課標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新課標要求教師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敢想、敢説,愛想、愛説。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比尾巴》教學反思10

《比尾巴》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首兒歌。這首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同時兒歌形式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中教師應該以觀察圖片和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

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接觸過這首兒歌,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看圖識字和熟讀課文,認識文中的12個生字和2個新偏旁八字頭、鳥字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通過讀讀看看比尾巴的過程,學習問句的朗讀,瞭解6種動物尾巴的不同特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讀、看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信息資源】

1、猴子、兔子、公雞等各種動物圖片及相關動物尾巴圖。

2、學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文字、圖片、玩具或模型等資料,注意留心它們尾巴的特點。

3、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重點難點】

練習朗讀和認字是教學重點;讀好書中問句是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媒體出示動物王國畫面,以動物王國要舉行比賽為題談話導入,教師相機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認識比、尾、巴三個生字,注意尾巴的輕音讀法。

3、釋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評析: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教師富有激情的話語,將學生帶入情境中,增強了主體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又從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出發,先讓學生試讀、領讀,然後教師再重點指導輕聲的讀法,這一設計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讀課文,邊讀邊圈劃出生字。要求:讀正確。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同座互相練讀,會讀的讀給小夥伴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助,然後請4個小夥伴合作讀, 嘗試互相評價,注意把課文讀通順。

3、指名彙報讀,請學生説説你都知道了什麼?

評析: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教師無需設定統一的感知目標,學生知道什麼説什麼,瞭解多少説多少。在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着感情去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設情境,識字朗讀

1、看圖認讀動物名稱的生字詞。

課件出示6種動物,將動物名製成名片,讓學生將其一一對應。

結合動物圖片看拼音讀準字音。

不帶拼音,學生自由練讀,然後開火車讀。

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2、重點理解短、扁、最。

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出示兔子、鴨子、孔雀圖片,結合圖片理解生字短、扁、最。

3、點指導問句的讀法

誰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師重點範讀指導好問句末尾詞語的升調.學生做遊戲,兩個小朋友,我問你讀,你問我讀,看誰的語氣讀的最像。

其他幾句問句學生可結合生活實際,體驗、嘗試讀。

在問句的指導中,教師幫助學生比較各種動物尾巴,順勢理解最的意思。

評析: 藉助圖片識記字詞,也能更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對學習充滿樂趣。多給學生展示、評價的機會,如你喜歡讀哪部分?你哪裏比他讀的還好?比試着讀讀。誰還想讀,站起來一起讀。對於他的朗讀,你談談自己的看法。增加了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指導書寫雲、公

1、學生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導學生髮現寫好這二個字的關鍵,教師範寫。

3、學生描紅,練寫,看誰寫的正確美觀,寫幾個不限,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及時展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

評析:引導學生看範字、描紅,感知感悟,學會會主動觀察,細心書寫。在交流體會時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後會有一種成功感,這種成功感又會變成一種動力,從而激發他們今後主動、自覺地觀察字形、練習寫字。

【課後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

本人就是本着這一理念展開教學的,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並且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1、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一個與小動物交朋友的情境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髮展和提高。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多次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交流,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在課堂上為學生開闢了展示自己的天地。三人行必有我師。請把你記生字的好辦法説給小組裏的小朋友聽聽。課堂上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吸取眾長,引發了思維的交叉和補充,使學生共同識字,共同品嚐學習的快樂。由於學生個性存在差異,在合作學習中,生生互動,優勢互補,使學習內容不斷充實,從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愉快地完成學習目標。同時,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學生讀生字,讀課文,學生樂此不彼。引導學生你發現了什麼?知道了什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知道學習要有所發現,有所疑,有所惑,有所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生字教學力求紮實

新教材識字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識字量增加是一明顯特點。識字教學要注重識字過程,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字巴、把、公、鬆寫在一起,讓學生髮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同時有層次地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

《比尾巴》教學反思11

《比尾巴》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眼裏,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為本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課前,我跟孩子們做了個熱身遊戲。看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臉”;“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譁然。“你們有尾巴嗎?”“沒有!”“那你們知道誰有尾巴嗎?”“小動物。”“小動物們有尾巴可高興啦!今天,它們要在森林王國裏比一比自己的尾巴。”趁孩子們遊戲時的興奮勁還在,我趁熱打鐵,迅速把他們引進課文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把他們置於活動當中,讓他們走進文本,同時也讓接近生活實際的活動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這樣的情境確實很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裏,我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的當一名合格的裁判,必須正確的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所以我反覆的讓學生讀詞語,還點學生當播音員,請出小動物。“聽課文錄音、聽音樂(課文兒歌)。”“給小動物找尾巴(拓展訓練)。”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不足之處:

在這堂課裏,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是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在課堂上要多激勵學生,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評價。一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許,這些往往會影響到他們今後的學習與生活,所以以後,我不會吝嗇與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在上課時,應變的能力還不夠敏捷。尤其,當學生的回答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有些操之過急,反而沒有很好的循循善誘,共同找出正確答案。以上的這些不足處,我會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多加留意,讓學生學得更開心,對自己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學反思12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整堂課還應該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我是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節,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對此,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採用以遊戲激趣導入,與孩子一起做個摸身體的遊戲,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頭”;““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小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譁然。“誰有尾巴?”“沒有!”“你們知道誰有尾巴嗎?”“小動物。”隨之同學們暢談了自己知道都有哪些小動物有尾巴。“摸摸你的尾巴”使學生和老師拉近了距離。抓住時機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與他們進行朋友似的交流,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教師出示“尾巴”這個詞語寶寶,指名學生認讀。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注意“尾巴”的“巴”的輕聲時,此時此刻,教師提醒學生要讀輕聲,真是恰到好處。接着教師談話導入,把動物王國搬進教室,讓孩子再現各種動物形象,這樣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識字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個生字“雲”,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本節課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降落傘”是本節課的難點。因此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當學生説出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時,教師隨之提問:“為什麼松鼠的尾巴像一把傘?”學生觀察圖片後發現,松鼠的尾巴不像傘時,這時,我播放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是松鼠的尾巴有降落傘的作用,所以文中才把松鼠的尾巴比喻成了傘。

在這堂課中,問題也不少,是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一年級的小學生都喜歡得到老師表揚,因為這些會影響到學生今後的學習與生活,所以我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要高度重視。教學評價語還應該更豐富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特點。在課堂上應變能力不夠。特別在學生回答不足時,操之過急,沒有很好的循循善誘,與其學生共同找出正確答案。

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在指導學生讀好問句這一環節時。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但是當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以上的不足,我會在日常教學中多加留意,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有味,對自己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學反思13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在共同備課中完成的,一開始是大體參照備課手冊將課文的第一、二小節作為第一課時的內容,並以趣味性為主,設計了很多情境和遊戲環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問題——課時安排不夠合理、遊戲較多導致時間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聽取了孔老師的意見後我作出了一些調整:第一課時設計整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朗讀上;將宂餘的情境直接刪除,只保留“森林比尾巴大賽”這一情境;刪減頒獎盃等遊戲環節,同時增加多種形式的朗讀。從效果來看應該這樣的增改應該是可取的,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

對於如何隨文識字我一開始是沒什麼章法的,平時教到有該字的一句話時就把這個字卡拿出來,帶領大家讀,最多通過男女生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很多方式來讀,也就是説在隨文識字這個方面我還是將重心放在了朗讀上,想要通過學生看、讀,眼到心到的方式來記住這個字,但往往學生眼到了心未到,常常是“小和尚唸經”。

比如這次《比尾巴》中“最好看”的“最”字的教學,我一開始是想給孩子們解釋這個字的意思,想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從字義到字本身,這樣不就能記住了嗎。但我卻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內容,百度也只有“極”這樣的解釋,難道要和孩子們説“第一”嗎?好像也不恰當,所以在本課我還是沿用了朗讀識字的方式,效果果然不理想。而在隨後的評課中,孔老師就指出了我的這個“最”字教學問題——沒有分析和釋義。“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是我在教學這個‘最’的時候,我會把問題‘拋’給孩子,‘我想看看哪個孩子讀這個字讀的最準確’、‘哪個孩子讀的最響亮’,其實對這種意會的字孩子自己本就是懂得,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中喚起他們的體驗,讓孩子們真正去體會這個字的意思。”經過這個“最”字教學,我想我對於隨文識字有了更多的瞭解,有的漢字我們可以“追根溯源”,去帶領學生從字形、字義來分析並識記漢字,而對於有的“生活味兒”很濃的漢字其實真不必要過多去糾結怎麼讓孩子知道它的確切意思,反而越解釋越混亂,倒不如創建一個情境,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喚起孩子們的生活體驗,也許這樣真的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呢!

《比尾巴》教學反思14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課文通過對話描寫,介紹了猴、兔、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用 比 的形式,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

在教學時,我始終抓住兩個重點:其一、認識《比尾巴》中的生字;其二、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都要讓學生體現出他的自信。新教材與原先的教材相比,現在使用的課改教材中的識字量要大了許多,這對學生來説是一件好事,對教師來説更是一種挑戰,如果每節課只是單純地要學生跟着教師讀準字音,聽教師來分析字形,就把學生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牽着他的鼻子走,這樣,要不了多久,學生就會感到單調乏味,失去了識字的興趣。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感到,學生只有切實地參與進課堂,學得活,學得新,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在平時就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觸類旁通,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上,教師的確應該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複習鞏固,既能加強記憶,又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活躍了課堂氣氛,所以,我設計了一個走 走迷宮 遊戲。實踐表明,在遊戲中識字、記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學生學得輕鬆,潛力得到了發掘,教師也教得帶勁,何樂而不為呢?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所以,我創設 給小動物做小裁判 的情境,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須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予以重視。在教學生字時,還應注意每個字要有側重點,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學時還要加強義的學習,並能適當地加以擴展,而不是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同時,朗讀的時間安排不充分,要讓學生多朗讀,提高他們的語言積累能力。整堂課學完了之後,如果能再引導學生對整節課進行小結,讓學生把一節課的學生習進行個梳理,達到複習的效果。以上這些不足處,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多留意,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對自己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學反思1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

在教學第10課《比尾巴》一文中,我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並且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讀自己喜歡的小節、小組合作互讀、同桌對讀、全班賽讀、男女讀等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1、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一個與小動物交朋友的情境貫穿整個課堂,你認識課文中的哪些小動物,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小動物請我們一起來參加它們的尾巴選美活動,你們願意給這羣小動物當評委嗎?請你來扮演你喜歡的小動物,用動作展示出它尾巴的特點,行嗎?這些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髮展和提高。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多次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交流,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在課堂上為學生開闢了展示自己的天地。三人行必有我師。請把你記生字的好辦法説給組裏的小朋友聽聽。課堂上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吸取眾長,引發了思維的交叉和補充,使學生共同識字,共同品嚐學習的快樂。由於學生個性存在差異,在合作學習中,生生互動,優勢互補,使學習內容不斷充實,從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愉快地完成學習目標。同時,讓學生當小老師教讀生字,讀課文,學生樂此不疲。引導學生你發現了什麼?知道了什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知道學習要有所發現,有所疑,有所惑,有所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此外,我還在課的最後讓學生髮揮才能,説説課本以外的各種各樣動物它們尾巴的特點,自己認識多少就説多少,學生們都表現得很活躍,説的和聽的都津津有味,既鍛鍊了能力,又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有所收益。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在教學形式與教學時間的配合、安排上還要多學習,教學的應變能力也要不斷地去鍛鍊,積累好的經驗,改善不足,今後努力提升自我。

標籤: 反思 教學 尾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k3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