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比尾巴》教學反思範文

《比尾巴》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比尾巴》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比尾巴》教學反思範文

《比尾巴》教學反思1

《比尾巴》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一、收穫:在情境中快樂識字。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具有天真好奇、愛玩好動的特點,我想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讓課堂充滿情趣,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本身內在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在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幫助並鼓勵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所以我在設計過程中把整個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多種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學習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眾,一個小評委 , 在活動中學生很輕鬆地認識了生字詞“孔雀、松鼠、兔子、鴨子、猴子、公雞”。力求突破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上課,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動,在愉悦的活動中文本內容也就悄無聲息地走入了學生的心裏,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裏,在學習中感悟。同時識字方面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設想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比如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生字“爸、巴、把、公、鬆”放在一起,讓學生髮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同時有層次地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與認識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學到方法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就是本着這一理念展開教學的,首先自始自終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並且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的自主實踐,努力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二、反思:在情境中的快樂閲讀。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閲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因此,雖然在創設情境識字寫字這一塊教下來還是比較順手的,但是學習課文時還是有一些遺憾。所以我在反思,是不是有些地方還需要一些這樣的更改:師:(讓學生做評委的時候)孩子們,現在你們就是評委了。瞧,運動員們多麼興奮啊!它們紛紛翹起了自己的尾巴。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麼特點?(學生説尾巴的特點)讓評委們發表對動物尾巴的特點的一個意見,比如説小猴子的尾巴,課文中是長,但是小孩子他就覺得除了長還有軟,還可以捲起來,其實也就強化了他對動物尾巴的一個認識,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動物尾巴,它就有不一樣的特點,其實這裏也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思考空間。同時也是一個説話訓練的機會。(課前就讓孩子去收集、觀察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那麼他們從生活中走來了。)而且我們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尤其是朗讀更促使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若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特點。”

《比尾巴》教學反思2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整堂課還應該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我是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節,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對此,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孩子們眼中,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由此我準備了很多圖片。讓學生説的同時隨機出示6張詞卡:公雞、鴨子、兔子、猴子、孔雀、松鼠。在與動物打招呼中,把字寶寶送到小動物的手裏的活動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與生字見了第一次面。孩子們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暢暢而談這三個小動物的模樣,結合孩子的回答,穿插教學生字長、短、把。輕易地理解了字意,也分散了識字任務。隨後,我設計了兩道關口:識字挑戰與朗讀課文挑戰。孩子要讀的慾望強烈。為了朗讀好,理所當然得接受第一個挑戰:識字——比比誰的記性好,識字本領大。一年級的孩子們好表現,一見要挑戰,要展示自己的聰明,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思維活躍,同桌合作想辦法記字效率也會高。字寶寶裝進了記憶寶庫,可是它調皮地躲進了課文中,你能響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嗎?孩子們快樂地模仿朗讀。在多形式地比賽朗讀中,孩子們自我評議、合作糾正,朗讀能力不斷提高。然後我引導孩子從讀中體會,讀後談談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長得啥模樣。在孩子們交流的基礎上,

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為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麼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着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後,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

《比尾巴》教學反思3

昨天,我有幸聽了一堂新基礎語文課《比尾巴》,感觸頗深,也使我當天在自己班級執教該課時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學生身上,自身的引導語言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年級的《比尾巴》一課是堂充滿童趣的課,由於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往往要建立在尊重和靈活運用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創造的資源。那麼如何創造有效的資源與教師的引導的恰當與否設計的精妙與否密不可分。“給”永遠只能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關鍵在於怎麼引導。

本課的拓展説話訓練在於出示動物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動物的耳朵、鼻子之後,試着説一説。當出示大象的圖片時,學生往往能夠正確地説出大象的鼻子像水管或者大象的耳朵像扇子等等,但是卻無法説出大象的身體像什麼。因為他們只知道大象很大,可是對於大象身體到底如何龐大沒有形象的認識。儘管之前語文晨會課上學生在廣播中瞭解到大象重約5噸,但是畢竟一年級的學生太小了,對“5噸”到底是多重毫無概念,有的同學甚至説大象的身體像月餅。若在從前,我或許會直接出示答案,但是今天我認識到不能這麼做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oy0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