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比尾巴》教學片斷與反思

《比尾巴》教學片斷與反思

【案例】

《比尾巴》教學片斷與反思

人教版第一冊《比尾巴》課堂教學片斷

師:誰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來編一句兒歌呢?比如説:“誰的尾巴粗?老虎的尾巴粗。”也可以把你在幼兒園學到的背一背。

(學生略微思考後,一雙雙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

生1:誰的尾巴粗?誰的尾巴細?誰的尾巴最好看?老虎的尾巴粗,老鼠的尾巴細,金魚的尾巴最好看。

生2:誰的尾巴軟?誰的尾巴硬?誰的尾巴長鈎子?貓的尾巴軟,恐龍的尾巴硬,蠍子的尾巴長鈎子。(教師不時點頭讚許)

生3:誰的脖子長?誰的脖子短?……

(他還沒有説完,學生鬨堂大笑,紛紛説:“比尾巴成了比脖子了!”)

師:(愣了愣)大家不要笑,請讓他説完。

生3:誰的脖子長?誰的脖子短?誰的脖子最好看?長頸鹿的脖子長 ,豬的脖子短,丹頂鶴的脖子最好看。

師:(豎起大拇指)你説得真好,不光尾巴可以比,脖子、眼睛、耳朵等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比,誰還能再來比一比?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熱烈討論起來。)

生1: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扇子?貓咪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生2:誰的嘴巴長?誰的嘴巴短?誰的嘴巴長鈎子?啄木鳥的嘴巴長,小雞的嘴巴短,老鷹的嘴巴長鈎子……

【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過程既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理解。”這位老師巧妙地捕捉、利用了“比脖子”這一臨時生成的課堂資源,使學生不再侷限於“比尾巴”,拓寬了思維發散的空間。其實“比尾巴”是課文的一個思維發散點,教師在備課時如果能找到一些這樣的點,就不但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展他們的語言,而且能激發他們創造的熱情,教師就不再是課堂的主角、控制者,而是課堂資源的重組者,動態生成的推進者,從而有效推動了課堂教學向縱深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ow24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