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貓》教學反思(15篇)

《貓》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貓》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貓》教學反思(15篇)

《貓》教學反思1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理解貓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點,也是一大難點,針對這個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讀讀課文,看看老舍先生家裏養的是隻什麼樣的貓,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教師、學生合作板書:

老實 貪玩 盡職

可愛 古怪 温柔可親 一聲不出

膽小 勇猛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全文有初步的瞭解,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2、以貓的貪玩和盡職對比為例,體會貓的性格的古怪:

⑴ 有同學談到課文中的貓是隻貪玩的貓,讀出有關句子。

⑵ 讀出表現貓盡職的句子,標畫有關詞句,説説從哪裏看出貓的盡職。

3、貓很貪玩,但卻又很盡職,學到這裏你對這隻貓又有了什麼新的認識(認為這是隻怎樣的貓)?

⑴ 你能從黑板上圈出一個詞語嗎?

⑵ 再讀讀這兩段話,讀出貓性格的古怪。

(設計意圖:在通過理解、朗讀領悟到貓貪玩、盡職之後,學生很容易能夠在先前的板書中找到與之相關的對貓新的認識──古怪。這樣的設計為理解大貓性格的古怪作出了引導,又為更好的理解另外幾處大貓的性格古怪做好了鋪墊。)

4、舉一反三,從課文的1~3自然段中,你還能從哪些地方讀出貓的性格古怪?

⑴ 請你通過朗讀告訴同學們哪裏還表現了貓的性格古怪。

⑵ 填空: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它既( ),又( );既( ),又( );既( ),又( )。

(試着説説古怪的意思)

(設計意圖: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先通過朗讀表現貓的性格古怪,在朗讀過程中能更進一步體會到貓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設計如上填空,學生水到渠成的體會到了貓性格古怪的特點,而且還培養了概括能力。)

以上的教學設計,通過實際的課堂檢驗,效果較好,學生不僅在不知不覺中領悟了貓性格古怪的特點,還得到了朗讀、語言文字的訓練,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貓》教學反思2

教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以下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一、全文以讀書為主線,在讀中明白事理。《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讀書方式進行學習。我先讓學生通讀全文,知道文中主要寫了波斯貓這隻小動物。接着讓學生再次讀文,明確這是一隻不快樂的波斯貓。緊接着讓學生帶着“波斯貓為什麼不快樂?它找誰去詢問?燕子、蜜蜂、青蛙找到了快樂嗎?為什麼?……”等問題去自主讀書。最後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勞動的快樂,明白波斯貓為何不快樂及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二、讓學生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意。“抓住重點詞語讀好句子,理解文意”是語文課上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在教學該文時,先讓學生按要求找到句子並劃出,然後讓學生讀通句子,讀好句子,在讀句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如讀燕子、蜜蜂、青蛙説的話,從“一口一口地銜泥、千千萬萬朵花中採粉、一天到晚蹦來蹦去……”這些詞句中體會到燕子銜泥造窩的辛苦;蜜蜂採蜜釀蜜的辛勞以及青蛙捕捉害蟲、造福人類的快樂。同時通過讓學生對比讀波斯貓説的話,從中加深學生對“勞動最快樂”的理解。

三、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培養學生説話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續編故事是培養學生説話興趣的最佳途徑。因此我在學生通讀全文,明白事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續編故事。説説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後來是怎樣的?如:後來它最好的朋友誰幫助它明白了“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當波斯貓明白快樂是什麼後它是怎樣找快樂的?頓時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他們想象奇特,豐富多彩。有的説波斯貓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隻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別高興。有的説波斯貓天天去捉老鼠,幫助主人把家裏的老鼠都捉完了,他還去鄰居家捉。從此就過上了快樂的日子,知道了快樂是什麼滋味了……這樣,學生就把讀書、説話、情感陶冶三結合起來,對文本有了一個更深的感悟:勞動能創造快樂。

在成功之餘,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一、感覺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還不夠靈活,對學生的學習情緒關注不夠,沒有及時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學生只是“按照要求”“按部就班”地讀,沒有感悟到的激情和高潮,情感不夠。當學生讀書氣氛有點沉悶時,老師應該及時地進行引導,有必要的話進行染讀,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熱情,從而更好投入到讀書之中去。

二、教學生字時只重字音,忽略了字義、詞義的理解,沒有讓學生學以致用。過後反思在生字教學中,應當運用生字來組詞,並用所組的詞説一句話。還可以讓一些尖子生運用所學的一個或幾個詞進行片段説話訓練。以培養學生的説話、寫話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貓》教學反思3

《大熊貓》是北師大版第二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課文用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食物特點三個方面作具體説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 考慮到孩子們對大熊貓的形象感知較少,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觀看大熊貓的生活片段,瞭解大熊貓的樣子,你覺得大熊貓什麼地方長的可愛,説大熊貓的樣子,扮演大熊貓以第一人稱介紹自己的樣子。 拼圖遊戲:拼圖大熊貓。帶動作表演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學一學大熊貓吃食物的樣子。

課本是我們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資源,但只用課本的有限資源上課,那我們的孩子將會是出自工程師手中的若干個完全相同的零件,毫無個性可言。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學資源很多,可以繼續挖掘課本資源,可以利用生活這個大資源,也可以利用我們學生這個活生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對於挖掘學生自身資源,我感觸很深。《大熊貓》是一篇介紹動物的文章。這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吸引力不大。如何才能為這篇課文注入“誘人”的色彩呢?描寫大熊貓樣子的一段,我讓學生結合着自己的身體,邊讀邊表演:“身體胖乎乎的”,有的學生滑稽地張開雙臂,左搖右晃;“頭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幾個機靈的學生搖頭晃腦,身體慢騰騰地擺動,用自己的白眼、黑眼來表示顏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的學生將自己的兩隻小手擺到了同桌同學的頭上;“兩個圓圓的黑眼圈”,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半握着兩隻小手遮到眼睛上。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們積極參與,而且使學生們在快樂的表演中,記住了大熊貓的樣子,為課後“描畫大熊貓樣子”的練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讓學生們讀出了熊貓可愛的語氣。整個教學過程從毫無生氣到生機勃勃,從暗淡失色到色彩斑斕,這無疑都是孩子們用自身資源來創造的,因為有了他們的表演,課堂增添了活力;因為有了他們的動作,為課本注入了血液。

這節課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讓學生找大熊貓樣子時可以讓學生在書上畫出相關語句。只是在上課時我因為緊張,把拼圖遊戲這一環節忘記了,在上完本課內容後又加在了後面,時間上有些倉促,感覺有些凌亂。

《貓》教學反思4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過去在閲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説説為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貓》教學反思5

學習本課很輕鬆,幾乎是學生自願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課前,我提前兩天佈置學生觀察自家或鄰居家的貓,並認真做好筆記,更進一步的觀察貓的一些固有的特點,以及貓的生活習性,包括貓的生活表現,特別注意觀察貓在高興時,不高興時,抓到老鼠時的神態表現,並作好觀察記錄。

在第二天來學校時,我花了一節課,讓學生將自己的記錄,按順序排列,然後進行逐項詳細地闡述,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我點擊旁敲幫助學生説具體,便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學生邊説,我邊有序地板書關鍵詞句,給學生製作一幅完整的思維模式。特別是在指導學生説貓捉老鼠的過程,一定要動察貓在發現有老鼠“之前,之中、之後”的反應過程,這裏,我特別提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把事物當人的思維活動,動作神態來寫動物的一般寫法。

學生説過之後,“趁熱打鐵”讓學生起草,在點評學生習作時,再套出新課,引導學生帶上自己的習作和作者進行交言體會。看看大作家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樣的一隻貓。這篇課文細緻而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以及滿月時的小貓的特點,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本課語言生動,情感真摯,老舍把貓當朋友,當作家人,當作親人,之所以老舍筆下的貓無論是淘氣還是古怪,那種可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是因為作者與貓之間像朋友一樣,相互信任,和諧相處,也因此,而能創造出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其實這一切都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情感中品嚐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很明顯,在寫作中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本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作者先從三個方面具體再現貓的性格古怪。比如: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它“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剛滿月,腳腿還站不穩時就愛玩;第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富,性格越來越鮮明,給人留下一種深刻的印象。在這環節上,我讓學生再次去修改自己的習作,借作者的“文筆”用一用。

《貓》教學反思6

《大熊貓》是北師大版第二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章,第一自然段,總説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珍奇動物,後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説明。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一、以物激趣。在教大熊貓的外形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能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並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

二、以讀為“本”。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生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備課時,準備讓學生進行朗讀、引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

三、表演深化。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我選用了“表演”教學法,在精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重點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對課文的理解,通過戴頭飾表演大熊貓長大後愛睡、吃竹葉的樣子,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進一步體會到大熊貓的可愛。

四、拓展延伸。為了給學生創造性的學提供一個空間,我在課前佈置了拓展性的作業:收集一些有關大熊貓的知識準備知識競答。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五、引導感悟。由於感悟是以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感受、領悟的,所以在學習到最後,我讓學生結合圖文並茂的板書,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很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時間不充裕,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了,但離讀美還有一些距離。

《貓》教學反思7

《貓》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經典之作。這篇精讀課文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理解貓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因此不必在內容上花過多工夫,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並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領會到作者是運用具體事例寫出了貓的性格特點。寫貓的性格古怪時,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鮮明生動起來。在此可以通過師生分工朗讀,領悟總分式的構段方式,體會用事例寫具體的表達方法。在體會貓的特點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句來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字裏行間所藴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把髒腳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動;把貓的叫聲形容得悦耳動聽,喜愛之情躍然紙上。寫貓的可愛時,“它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麼生氣勃勃,天真可愛!”對小貓的寬容憐愛如待幼小的孩童。這樣飽含情感的語句比比皆是,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體會。

當然,在課堂中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還是沒有真正放手,在學生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但我的這種“介入”沒有控制在一個“度”上,很多問題我都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空間,遇到問題沒有引導他們如何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而是直接告訴了他們答案,這對孩子語文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不足的,另外就是教師語言不夠簡練,瑣碎的小問題比較多,導致重點難點不突出。

通過這次講課我瞭解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總結經驗,逐漸提高自己的語文授課水平。

《貓》教學反思8

我在教學《貓》這篇課文的時候,發現文章語言簡潔凝練,富有表現力。結構上構思精巧,意味雋永。針對文本的這一現狀,我教學設計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得到規範有效的語言訓練。因此,我設計了第一個教學環節“你喜歡哪隻貓”?尊重學生的閲讀感受。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課堂上他們暢所欲言,説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訓練。

接着引入第二個環節“我的家人對待三隻貓又是怎樣的態度?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有幾個學生品味語言很深入,能夠從某個詞語甚至標點符號的使用上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堂上出現了不少亮點。從某個意義上説,此時語文教學的真諦得到了體現。接着引入第三個環節“作者對待三隻貓亡失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學生們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但大部分同學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

有一位同學提到了“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和“自此,我家永不養貓。”我引導學生重點朗讀“我心裏十分難過·······”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們也能夠體會作者在第三隻貓亡失後的那種愧疚和後悔的心情。如果我換用另外一種方式:讓學生自己揣摩“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和“自此,我家永不養貓。”,多朗讀,多品味,他們自己獨立思考,能更深入地體會文本內涵和作者思想感情。整堂課,我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流程還是比較清晰的,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到了發揮。這些好的方面,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盡力保持。作為語文的教學,應該多注重朗讀品味,在課堂上,這方面我重視不夠,另外課堂語言不夠精煉,有時顯得隨意,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將努力改進!

《貓》教學反思9

教學細節稍縱即逝,要靠教師去捕捉。它猶如課堂的精靈,倏忽而至,稍縱即逝,讓人始料不及。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及時捕捉,小心把握。

今天上了《貓》一課,在學習“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一段時,我讓學生自己去讀文章,從文中哪些詞句中你感受到小貓的可愛?

“我從‘小貓到院子裏來了,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感受到小貓的可愛。”學生的侃侃而談令我高興,全班同學的臉上都洋溢着對小貓的`喜愛之情。

“誰也想來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感受?”

“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班上的小軍怯怯地舉起了手。“什麼問題,你請説吧!”我笑着,期待着。小軍習慣性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説:“我覺得文章中‘小貓在花盆裏摔跤。’這個句子不對。因為我看過體育節目,摔跤是兩個人摔的。這裏只有一隻小貓,它怎麼能摔跤呢?”小軍的問題一出,課堂上頓時想起一片竊竊私語,學生們三三兩兩討論開了。

是啊,一隻小貓怎麼摔跤呢?這裏的“摔跤”如果只把它理解為因為走路不穩而摔倒,顯然是不妥的。教過老教材的都知道,原來《貓》中有一羣小貓,它們當然可以“摔跤”,現在新教材中“它們”已經改為“它”了,那這個“摔跤”該怎樣理解呢?我一時也不免有些困惑,責怪自己課前沒有仔細認真地鑽研教材。現在學生提出來了,我該怎麼回答好呢?急中生智,我想到了——學生既然把球踢給我,我何不再把球踢回給學生,讓他們來談談呢?於是,我趕緊讓學生安靜下來,説:“同學們,小軍同學真是會讀書,能從課文中發現問題,他發現的問題你們發現了沒有?你們覺得這裏寫‘小貓在花盆裏摔跤’對不對?”

球踢出去了,教室裏一片靜寂。突然,小明舉起了手,我趕緊請他站起來説。“我覺得這個句子寫的沒錯。因為我有時走路走不好也會摔跤的,那麼小貓在花盆裏走不好,也就會摔跤。”小明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我不這麼認為。”坐在小明後面的小紅急了,站起來就説,“我覺得小明的説法不對。小貓調皮才會像我們小孩子一樣玩摔跤,如果説它走路不穩才摔跤,那麼這隻小貓就不可愛了。”

“我同意小紅的説法,這個句子作者寫的不對。摔跤是兩個人才能摔的,一隻小貓怎麼摔跤呢?”

“我不同意。我覺得這個句子是對的。如果我是這隻小貓的話,雖然我只有一個人,但是我可以把花盆中的花枝當作玩伴,和花枝玩摔跤,不可以嗎?”小樂振振有詞。

“我同意小樂的説法!”

“我也同意!”

“我也同意!”

……

課堂裏又一次熱鬧了起來。此時的我無須表態,看着學生們那股興奮、滿足、自豪的表情,我覺得句子是否正確對學生來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學生們自己會讀書了,有自己的感受體會了。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應該是這樣的。

睜大發現的眼睛,捕捉每一個有價值的細節,深入發掘細節中藴藏的教育資源,我們的教學就會因之而充滿生命的律動,課堂就會因之而精彩紛呈。

《貓》教學反思10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個性化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層層遞進地加強情感的培養,體味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觸的地方談理解,然後讀出自己的感受,而且我採用激勵性的評價,比如:通過你的朗讀我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你這位老舍先生太喜歡這隻貓了,等等。這樣也就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發揮了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另外我還結合了這篇課文滲透了學生在寫作文日記時所應注意的寫作手法,比如:寫作時要發揮想象,善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通過準確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等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遵循這個原則,這節課我在課上以學生談理解、談感受為主,教師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完《貓》這一課後,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動,我為課堂上學生的那份熱情而感動。除感動之外,還反思了一下這節課的得與失。

得1.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民主性,平等性,創設了輕鬆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圍,我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理解字、詞、句,最終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比如:抓重點詞語乖;抓關聯詞語任憑……也;聯繫課文理解古怪等等。

3、挖掘了文章的人文性,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薰陶。

不過由於自身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着不少缺陷:

首先,我的語言不夠精煉:課上我的激情,情緒不夠到位。如果多注意用兒童語言巧妙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會更活躍。而且,我今後要繼續加強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燃燒發光,並且,應多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貓》教學反思11

《貓》是鄭振鐸小説,課文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沉鬱,有很高的人文價值。本文篇幅較長,用一課時講完,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認為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習慣,教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原則和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旨意所在。

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品味作者的情感變化,激發學生感悟作品的主旨。

一、分別説説貓的來歷、外形、性情、結局。

三隻貓來歷不同,外形不同,性情不同,結局更不同。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敍述的表達能力。課堂上學生積極發言,能實現了這一目標。

二、找表達感情的句子,體會作者對貓的情感變化。

作者對第三隻貓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所用筆默最多。前兩隻小貓略寫,第三隻小貓詳寫。這樣為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鋪墊。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從而引出散文的終極目的是讓人明理。

三、説感悟,明道理。

這一環節學生髮言的人數多,説出了自己的認識,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最後聯繫學生的作文,讓他們明白了:本文寫什麼?怎樣寫?為什麼寫?以上由淺入深,逐塊推遞,讓學生自由説話、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學會做人。

四、抓住文中的伏筆和鋪墊,理解文章前後照應。

本文中即有伏筆,又有鋪墊,正好教學生簡單區別一下,二者區別是細微的,都是寫作的技法,講究一個行文的前後呼應。區別在於,而伏筆是埋下關子,設下包袱,你後面得抖開包袱。鋪墊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礎,以便後面的高潮。僅從運用來看,伏筆與下文承的“點”有一段距離,甚至是文首與文尾;而鋪墊一般是緊接着,如前面寫環境景物他人,接着就寫主要人物。從課文中舉例進行討論分析。一部分學生能理解。

課上完了,目標基本實現了,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主動。回顧這堂課,自己並不十分滿意,覺得最大的遺憾是:

學生自由説話了,學生主動説話了,但學生説的還是少,老師講的還是多。

分析原因:

1、因為平時上課總怕學生什麼也不知,所以,一上課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學任務,學生一不發言我就説。

2、學生預習情況比我估計的要差。學生一説慢了或説錯了我就着急。

3、傳統的教學觀念的“餘毒”還影響着我,有問題就急着要答案。沒有好好的讓學生討論解決。

當然在學生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過藝術的“介入”來調控活動方向,來增強活動的厚度。可是,教師的這種“介入”應該控制在怎樣的一個“度”上,才不至於喧賓奪主,不至於越俎代庖?這將是我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探索的問題。

另外我還有一大收穫,那就是要相信學生,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施展的才能就有多大。”今後我會把課堂變成學生的最大的舞台。

《貓》教學反思12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構思精巧,意味雋永,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把大貓的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學生也非常喜歡並且愛學。我在教學中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思考:貓的性格怎樣?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貓的這個性格?這些性格特點怎樣?作者是怎樣將這些矛盾的詞語連接起來的? 引導學生將這些問題逐一解決以後,再通過朗讀、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中,由於行文特色和第一自然段大致相同,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學。在反饋交流時,趙茜同學條理清晰,很快講出了貓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的表現以及勇敢和膽小的性格特點,這是高於一般學生的思維廣度,也顯示出了趙茜非常強的語文學習能力,這正是我們着力想培養學生的方面。也許因為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找的重點詞相當準確,緊接着學生又結合具體的語句深入談了自己的體會,也為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以及思想感情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貓的性格:

在學生找到貓那老實、貪玩、盡職的性格以後,分別讓學生找出具體描寫這個特點的句子,然後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並從中找出重點詞語。比如:無憂無慮、一天一夜、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學生有親身體會,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對於“屏息凝視”這個詞語的理解,我採用了讓學生親自體驗,再加上“一連就是幾個鐘頭”的理解,學生自然就體會到了貓“盡職”的性格。

2、在小結中昇華,深入理解“古怪”的含義:

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貓那三方面矛盾的性格以後,我為學生出示了填空題: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這些看起來互相矛盾的特徵,但又是事實,所以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學生通過學習以及板書很快理解了這些古怪之處,並且準確的做出了填空。

3、通過對比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教學中我最為關注的還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與學生實際的理解有距離,特別是“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這個句子。為此,我首先設計的是比較朗讀,其次是以梅花圖引發美感,最後提出反問“老舍先生為什麼能把那髒腳印看成梅花呢?”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的學習價值得到實現,而不是在課堂中虛度光陰。那麼,用什麼可以顯示出學生的感悟提高了呢?朗讀能很好的體現,讀出自己的特色,而這篇文章又適宜用朗讀來體現,在實際學習中學生由對句子的理解和認識而讀得津津有味。

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理解了這篇課文,理解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理解了人愛貓,貓親人這一主題。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我感覺課堂上沒有讓學生更充分的朗讀,因為時間倉促,小貓那部分內容學生理解得不夠充分,課堂上有些問題只要有學生回答正確,我就給予肯定,而沒有給其他學生思考的空間,因此沒有體現出面向全體學生。

另外,為準備這節課,我花了一天的時間精心畫了一幅課文插圖,卻因為時間關係,僅出示圖畫並粘貼在黑板上,而並沒有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圖畫中那栩栩如生的貓,有點遺憾。

學無止境,藝無止境。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探究語文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貓》教學反思13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簡短,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1、《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 句子,並且説説為什麼這麼讀?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劃出作者喜歡貓的語句仔細品讀。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 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説:“在作者眼中,貓的髒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麼喜歡貓呀!”有同學説:“我在‘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這句話中 體會到老舍對貓的喜愛,在他眼中貓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樣棒。”還有的同學説:“我從‘蹭你的腿,要給你抓癢癢’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可見,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潛心研讀,讓學生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

2、抓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説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凝視”是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怕 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説,從這個詞裏你看出了什麼?學生説,在這個詞裏看出 了貓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後,我讓學生也屏息凝視盯着一個地方看幾分鐘,問學生有什麼感覺,學生説,眼睛很累,覺得心裏憋得慌,我繼而啟發道:“你們看 幾分鐘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着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着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麼?”經過理解和自身體 驗,學生明白了從“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裏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麼喜愛它。

3、注重寫法的滲透,讀寫結合。在學習小貓一段時時,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從幾方面來寫小貓的淘氣可愛的,然後説出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最後説説你喜歡哪 句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以借鑑書中的語言,因為滲透了寫法,學生很順利的寫出了片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貓》教學反思14

《大熊貓》是小學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介紹了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飲食習慣等特點。整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描寫形象生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針對學生對大熊貓瞭解較少的學情,教學一開始,藉助多媒體播放大熊貓的視頻資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再補充介紹,豐富學生對大熊貓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在識字教學環節,我採用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彙報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合作學習,通過全班交流鞏固學習成果,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品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先觀察課文插圖中大熊貓的外形特點、動作、神態,再找出描寫大熊貓的外形的語句,抓住“胖胖的”“短短的”“圓圓的”等詞語,體會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可愛樣子,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畫出描寫大熊貓神態、動作的詞語細細品讀。學生在讀中腦中再現大熊貓的可愛形象,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是朗讀時間較少,訓練不到位,今後教學中應加強朗讀的指導。

《貓》教學反思15

《貓》這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主要是文本的內容與學生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繫,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在指導學生體會貓老實、貪玩的矛盾性格時,總想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一天一夜”等重點詞語談理解,幾名學生回答後,總覺得答得不到位,所以在這一環節耽誤了不少時間。使得在學小貓可愛這一段時時間較緊,學生沒時間背一背課文。課後仔細想想,如果老師當時能及時點撥一下:“你是從那些詞語讀出來的?”學生會較快説出感受,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

另外,在理解“可是”這個表示意思轉折的詞語時,教師處理得比較倉促,只讓學生通過自由讀、男女生對讀來滲透它在句子中的作用,應該在學習貓的既貪玩又盡職的矛盾性格時,可以再通過師生對讀來滲透“可是”在文中的作用,我想,學生對它的理解會更深刻。也會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昇華。

標籤: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n0j7e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