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課文《貓》教學反思

課文《貓》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文《貓》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文《貓》教學反思

課文《貓》教學反思1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波斯貓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詢問,最後還是不明白快樂是什麼。而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從燕子、蜜蜂、青蛙的話去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教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以下的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1.以讀為主,以學生為本。《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本課我就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讀、個人讀、男女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燕子銜泥造窩、蜜蜂採蜂釀蜜、青蛙捉蟲保衞莊稼的辛苦。體會他們快樂,明白波斯貓為何不快樂及 “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整節課,我非常注重朗讀的指導,除了老師範讀外,我還以各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波斯貓聽完燕子的回答後那種瞧不起的的態度,我做了個瞧不起”的表情,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模仿老師並帶着表情邊朗讀,既降低了難度又達到了效果!在指導朗讀青蛙回答波斯貓“捉害蟲、保衞莊稼是我最大的快樂!”這一句話,我先讓學生觀察圖,青蛙回答時做了什麼動作,看出它的心情如何?然後全班同學和老師朗讀這句話也帶着動作一起朗讀,朗讀指導就水到渠成了!

2.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學生讀得好,説得更好,一位女生説,她從“一口一口”體會到燕子銜泥造窩的辛苦;另一男生從“千千萬萬”感悟到蜜蜂採蜜釀蜜的辛勞,讀時聲情並茂。老師再用資料補充:一隻青蛙一天捉70多隻害蟲,一年能捉15000多隻害蟲此時,讓學生感受青蛙為人類的貢獻。學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飽含激情的朗讀至今另我難忘。

3.學習中穿插遊戲。為了鞏固上節課的生字詞,幫助本課的朗讀,我在講授新課前設計了一個“和諧號”多人座火車,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複習上節課的生字詞,學生的興趣非常濃,積極性高,效果很好!

4.對學生進行説話訓練。

課文《貓》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分為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兩部分,全文字裏行間表達了老舍先生濃厚的愛貓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在教學中努力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年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剛上課時,我請學生説貓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創設了自主、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這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整節課中我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在學生填“貓既它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個空時,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當學生理解到“小梅花”能體現老舍先生愛貓之情時,我能與學生呼應,利用手勢表現五個瓣的小梅花形狀,引導學生理解老舍先生愛看這小梅花,越看越覺得美,自然而然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這節課上我與學生始終能進行平等對話。我認為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課堂對話才是以石擊石的火花迸射,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湧。

在理解完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組省略號,這是我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這樣既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貓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學難點,又能對冒號的用法進行鞏固複習。意在培養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複習基礎知識,力求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學生在補充省略號的內容時結合生活實際講得較好。我在處理第四自然段“滿月的小貓更可愛”時使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讀書時間、自由的理解空間。

這節課上學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時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實踐證明,教師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學生創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收效較好。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駕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體會作者寫作方法,使學生產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對課文理解從整體──局部──整體的原則。剛上課時請學生自讀全文,説説老舍家的貓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意在引導學生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即“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在學生不能準確歸納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時,我引導學生再讀書談印象。我想,這樣做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深入地繼續理解課文。體現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的教學理念。

理解完貓的性格古怪這一部分後,我又利用課件歸納出貓性格古怪的幾方面表現,以求對這一部分的理解進行整合。學完全文後,我又請學生瀏覽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較深入,所以學生能準確把握作者表達的情感。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通過平時與學生交流,我瞭解到學生喜歡貓等小動物,很多學生家裏養着小動物並樂於欣賞小動物的照片。為了更好地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我在下課前請學生展示自己蒐集的貓的照片。在學生興趣盎然時我又留了自主選擇的作業: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學生蒐集到貓與小孩、貓與狗、貓與螳螂等圖片實在令我驚喜不已,這些圖片充分展示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妙情景。還有一些精彩圖片沒有在課上一一展示。我深深地感受到課程資源給孩子們創造了無窮廣闊的學習空間,孩子們在其間興奮遨遊的同時體會到了學語文、用語文的快樂,這種快樂也深深感染了我。我感到對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與綜合性,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拓展了學生學習空間,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教師體會到了教學的無窮樂趣。

三、在教學中努力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方式讀書,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就是要發揮語文課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感受到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感動、人格的感化。讀書是語文教學的特質,只有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真真切切地讀才能使學生感受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才能使學生與老舍先生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與文本對話,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這節課中,為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有體會地讀、師生共讀、推薦讀、邊想象邊讀、評讀等多種讀書形式。在各種讀的形式中,學生由於各自的理解不同,對不同字句語調、重音的處理也不同,讀得效果較好。這樣設計是為了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閲讀,只有利用多種方式讀書,才能發揮學生個性化特點,產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教學效果。在各種讀書形式的穿插運用中,學生從整體感知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始終邊讀邊悟,最後深切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學生在讀“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讀出了自己對性格怪的貓的喜愛之情,在讀滿月的小貓玩雞毛、玩線團、撞桌腿等詞句時再現了滿月小貓更可愛的情景。學生通過自己的讀個性化地再現了老舍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達到了我所設想的“以心悟情、以聲傳情”教學效果。

這節課上我還利用想象、展示圖片等方式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進而激發學生對貓等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由於學生對前文有了正確的理解,所以在學生體會滿月的小貓把滿院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老舍先生“絕不責打它們”時,學生能準確體會老舍先生愛貓之情,讀得較好。愛貓、愛花、愛生活是老舍先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我能通過學生課上積極踴躍的表現、深入地理解、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到每一個學生對貓的喜愛、對小動物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新課標、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活力,使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我會不斷思考、不斷改進。

課文《貓》教學反思3

《貓》這篇精讀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我注意圍繞“人愛貓,貓愛人”這一情感主線,引導學生讀書,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味詞句。

首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和貓之間的喜愛之情?用“橫線”劃出有關句子,再試着有感情地讀一讀。

接着,學生在小組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全班彙報。在交流彙報的時候,我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引導。如,“蹭”字,讓學生體會貓在撒嬌,對主人很親。“任憑……也……”、“無論……也……”、“非……不可”等句式讓學生練習説句子,加深對貓的古怪性格的理解。

最後,進行一次朗讀比賽。在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把“人愛貓,貓愛人”的感情讀出來。

課文《貓》教學反思4

我在教學《貓》這篇課文的時候,發現文章構思精巧,意味雋永,針對文本的這一現狀,我教學設計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充分地佔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更規範有效的語言訓練,於是,我選擇了“説讀”這個課型。

説讀,就是説自己的閲讀感受。

我選擇了三個話題:説貓,説人,説文。每一個話題,分説兩個方面的內容:説貓,生命之美和命運之悲;説人,養貓之樂和失貓之痛;説文,語言之妙和結構之巧。

整個課堂,學生邊讀邊説,邊説邊讀,學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走,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學生積累豐厚自然。

我覺得,這堂課我的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大膽嘗試了課堂教學中的“無提問設計”。

從“提問”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説已經不能稱之為“提問”;二是“多問”,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最後一種情況,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問”,不使用提問來建構課堂,也不使用提問來組織教學。

反思《貓》這堂課的教學,對於“無提問設計”的嘗試,我有如下的幾點收穫——

一、課堂既然可以“提問”,那麼,也應該可以“不問”。

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並沒有因為“不問”而鬆散,相反,學生圍繞三個話題,充分進行説讀活動,讀得動情,説得到位。也因為老師的“不問”,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讀得透徹,説得精要。

二、教師可以“不問”,但是必須“有為”。

這種“無提問設計”課型,着眼於學生的課中活動豐富,課堂時間幾乎全部交給了學生,如此,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師的“無為”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師的“有為”隱含在教學的設計中:“説貓、説人、説文”三個話題的設計,是逐層深入的,且三個話題涵蓋了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這三個“切口”,是到達文本深處的捷徑;教師的“有為”還表現在課堂的點評中:對學生的“説”,教師或概括,或校補,或提升,或總結,或追問……我覺得我的對於學生髮言的點評,能夠推動話題向着更深入的目標前進。

三、教師要做到“不問”,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加工”、“精加工”。

“無提問設計”的課堂,要求教師改變角色,由以講析為主改變到以藝術設計、藝術調控、藝術指導、藝術點撥為主,因此,教師的深入研讀教材、找準話題以及思考自己如何精要點示就顯得猶為重要。這篇課文的“深加工”,我做得很艱苦,可以説,前期的研讀教材花了9分力,後期的教學設計只花了1分力。也正因為前期的加工到位,才保證了後期的活動實效。

反思《貓》這堂課的教學,對於“無提問設計”的嘗試,我也有如下的幾點疑惑——

一、沒有“提問”但是應該有“問題”,那麼,這個“問題”,除了以話題的形式呈現以為,有沒有其他的呈現方式了呢?

二、在圍繞話題進行説讀活動的時候,如果發現學生説得不夠深入,此刻,老師的“追問”,算不算“提問”?如果算,那麼,這個課型算不算“無提問設計”?

三、在學生説讀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過藝術的“介入”來調控活動方向,來增強活動的厚度。那麼,教師的這種“介入”應該控制在怎樣的一個“度”上,才不至於喧賓奪主,不至於越俎代庖?

課文《貓》教學反思5

《貓》是老舍先生筆下的一篇描寫動物

的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平實無雕琢的語言,表現出貓性格的古怪,以及剛滿月小貓的調皮可愛。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新課標指出四年級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以研究性閲讀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説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理解。創設情境來讓學生感受作者和《貓》之間的真情,感受“人愛貓、貓愛人”的和諧畫面,體 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並在閲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教學時,我採用了“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第一自然段中的“老實、盡職、貪玩”感受貓性格的古怪,重點分析、體會、朗讀第一自然段。放手讓學生合作交流第2、3自然段來突破難點。

在開頭和結尾分別只用有概括句子的文章和老舍的文章作對比,讓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抓住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來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只可惜這點指導得不夠詳細,只是讓學生感受到,而並不能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另外還有兩點是需要我注意和改進的:1、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誦優美語句的文章,應給學生一些背的時間。2、在指導“屏息凝神”這個詞語時“屏息”指導得不夠準確。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和有活力的年輕教師探討,不斷完善自己,還請各位同事多多幫助、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課文《貓》教學反思6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波斯貓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因而去找燕子、蜜蜂、小青蛙詢問,最後還是不明白快樂是什麼。而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從燕子、蜜蜂、小青蛙的話去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教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以下的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一.以讀為主,以學生為本。

學習本課時,我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小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的快樂,明白波斯貓為何不快樂及“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快樂”的道理。並且我在教學中注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熟讀的基礎上説自己對“燕子、蜜蜂、小青蛙為什麼覺得快樂。而波斯貓卻不覺得快樂”的理解。學生因為對課文熟悉了,有的學生就説:“燕子一口一口地銜泥來造窩,創造窩的過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樂。”有的學生説“燕子的窩是自己造的,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樂。”有的學生説:“蜜蜂通過千千萬萬朵花中才來花粉,才可以釀成蜂蜜,他勞動得很辛苦,並且它的勞動創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別快樂。”有的學生就説:“小青蛙整夜整夜捉害蟲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幫助人們除害,知道勞動有了回報,就覺得是它最大的快樂。”有的説:“波斯貓不勞動,總依賴主人給它東西吃,所以它不會覺得快樂的。”這樣,通過讀、説,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二.注意對學生進行説話訓練。

本課的説話訓練,我採用了“巧設問題,激發説話動機”的方法。在學生學完這一課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説話練習,我想對波斯貓説什麼?波斯貓聽了大家的話會説什麼?做什麼?學了本課,我明白了什麼?這一個個問題看似連珠炮,其實環環相扣,學生的思維火花被引燃了,説話的興趣被激發了。當學生的

思維閘門一打開,他們就會想象奇特,豐富多彩。有的説,波斯貓,我要告訴你,只有靠勞動的來的成果才是快樂的。有的説:聽了大家的話,波斯貓説:“原來快樂這麼容易就能得到”。説着它就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隻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別高興,還感覺到了主人給他的蜂蜜特別甜、炸魚特別香。有的説,波斯貓知道了勞動能創造快樂,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幫助主人把家裏的老鼠都捉完了,他還去鄰居家捉,他從此就過上了快樂的日子,知道了快樂是什麼滋味了。通過這一訓練,學生把讀書、説話、情感陶冶三結合起來,對文本有了一個更深的感悟:勞動能創造快樂。

執教後,我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有個別同學在這麼有趣的學習氣氛中還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一個嚴肅的問題再次出現,那就是如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

課文《貓》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3、瞭解作者是怎樣抓住貓的特點,真實具體地進行描寫的。

4、.幫助學生學會本課“蹭、稿、秧”三個生字和“癢、稿、憑、殃”四個會寫字。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瞭解作者是怎樣抓住貓的特點,真實具體地進行描寫的。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剛才我們欣賞了幾張貓的圖片,哪些小朋友家養過貓?貓給你們留下了什麼印象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國著名的小説家和戲劇家,被譽為語言大師的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樣的?

二、複習檢查

出示詞語:

稿紙、任憑、遭殃、蹭、無憂無慮、豐富多腔、屏息凝視、枝折花落

1.指名讀

2.師糾正讀音

3.齊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貓的哪幾個方面?

2、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貓的性格古怪?

四、學習第一部分

(1)古怪是什麼意思?

(2)看看貓古怪的性格體現在什麼地方,畫出相有關的句子,並説説體會到了什麼。然後,小組討論。

(3)、交流彙報

A、説它老實吧……理解無憂無慮

B説它貪玩吧…….理解任憑

C説它盡職吧…….理解屏息凝視

小結

説它“老實”可是又很“貪玩”。説它“貪玩”可是又很“盡職”,這本都是矛盾的特點集貓於一身,由此看來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2.學習2—3自然段

(1)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寫了貓的性格有些古怪?

(2)指名説,找出相關語句。

(3)品味“蹭”,蹭是什麼意思呢?誰能表演“蹭”的動作?大花貓在“蹭”主人可能在想什麼呢?

(4)比較句子

出示: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個小腳印。

讀出了什麼感情?

(5)它還會豐富多腔地……

師:貓的聲音有長有短、有高有低、好象……

生:(接答)像唱歌、説話……

(6)指名學生學學貓的叫聲。

(7)來讀讀第三自然段,讀出味道。

五、學習第二部分

1、自學第四自然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

2.交流

3、儘管小貓如此頑皮、淘氣。但我會責打它們嗎?(不會)我會討厭它們而不要它們嗎?為什麼?

滿月的小貓就像孩子,它淘氣、天真、生氣勃勃實在是太可愛了。

2.師和學生一起來讀,師引讀:

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

一根雞毛,一個線團……

一玩兒起來……

它的頭撞在了門上…….

六、總結全文,體會寫法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瞭解到老舍先生筆下的貓實在有些古怪,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作者是怎樣抓住貓的特點真實具體的進行描寫的?

板書設計:

古怪老實貪玩盡職

高興時不高興時

可愛

膽小勇猛

課後反思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語言風趣親切,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為了讓學生感受課文中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我找一些有關貓的有趣圖片製作成幻燈片,並配有貓叫的音樂,在導入新課時給學生看。一下子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孩子們對這些活潑可愛的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及時加入了導語: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被譽為語言大師的老舍先生筆下的貓師怎樣的?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起初,學生對大貓、小貓特點的可愛和古怪統一,從這兩點入學生的興趣勃然高仰,我能明顯地感受到躍然在他們臉上的那份喜愛,很多學生都坐在下面輕輕地叫着,“大貓古怪”“小貓可愛”。這一叫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我抓住朗讀課文的最佳時機,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這種情感。

在指導學生體會貓老實、貪玩的矛盾性格時,總想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任憑、屏息凝視、蹭”等重點詞語談理解,幾名學生回答後,總覺得答得不到位,所以在這一環節耽誤了不少時間。使得在學小貓可愛這一段時時間較緊,學生沒時間背一背課文。課後仔細想想,如果老師當時能及時點撥一下:“你是從那些詞語讀出來的?”學生會較快説出感受,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

為了體會老舍先生寫貓叫聲運用的“豐富多腔”、“變化多端”,我讓學生們模仿貓叫,大家踴躍舉手,爭相模仿。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兩個詞的妙用,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望着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我感受着這份躍出文本的生命之愛,再次驚訝語言的魅力。

由於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主要是文本的內容與學生體驗有一定聯繫,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課文《貓》教學反思8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通過平時與學生交流,我瞭解到學生喜歡貓等小動物,很多學生家裏養着小動物並樂於欣賞小動物的照片。為了更好地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我在課前請學生展示自己蒐集的貓的照片。學生蒐集到貓與小孩、貓與狗、貓與螳螂等圖片實在令我驚喜不已,這些圖片充分展示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妙情景。我深深地感受到課程資源給孩子們創造了無窮廣闊的學習空間,孩子們在其間興奮遨遊的同時體會到了學語文、用語文的快樂,這種快樂也深深感染了我。

在這節課中,為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有體會地讀、師生共讀、推薦讀、邊想象邊讀、評讀等多種讀書形式。在各種讀的形式中,學生由於各自的理解不同,對不同字句語調、重音的處理也不同,讀得效果較好。這樣設計是為了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閲讀,只有利用多種方式讀書,才能發揮學生個性化特點,在各種讀書形式的穿插運用中,學生從整體感知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始終邊讀邊悟,最後深切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學生在讀“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讀出了自己對性格怪的貓的喜愛之情,在讀滿月的小貓玩雞毛、玩線團、撞桌腿等詞句時再現了滿月小貓更可愛的情景。學生通過自己的讀個性化地再現了老舍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達到了我所設想的“以心悟情、以聲傳情”教學效果。

課文《貓》教學反思9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構思精巧,意味雋永,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把大貓的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學生也非常喜歡並且愛學。我在教學中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思考:貓的性格怎樣?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貓的這個性格?這些性格特點怎樣?作者是怎樣將這些矛盾的詞語連接起來的?引導學生將這些問題逐一解決以後,再通過朗讀、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中,由於行文特色和第一自然段大致相同,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學。在反饋交流時,趙茜同學條理清晰,很快講出了貓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的表現以及勇敢和膽小的性格特點,這是高於一般學生的思維廣度,也顯示出了趙茜非常強的語文學習能力,這正是我們着力想培養學生的方面。也許因為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找的重點詞相當準確,緊接着學生又結合具體的語句深入談了自己的體會,也為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以及思想感情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貓的性格:

在學生找到貓那老實、貪玩、盡職的性格以後,分別讓學生找出具體描寫這個特點的句子,然後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並從中找出重點詞語。比如:無憂無慮、一天一夜、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學生有親身體會,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對於“屏息凝視”這個詞語的理解,我採用了讓學生親自體驗,再加上“一連就是幾個鐘頭”的理解,學生自然就體會到了貓“盡職”的性格。

2、在小結中昇華,深入理解“古怪”的含義:

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貓那三方面矛盾的性格以後,我為學生出示了填空題: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這些看起來互相矛盾的特徵,但又是事實,所以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學生通過學習以及板書很快理解了這些古怪之處,並且準確的做出了填空。

3、通過對比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教學中我最為關注的`還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與學生實際的理解有距離,特別是“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這個句子。為此,我首先設計的是比較朗讀,其次是以梅花圖引發美感,最後提出反問“老舍先生為什麼能把那髒腳印看成梅花呢?”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的學習價值得到實現,而不是在課堂中虛度光陰。那麼,用什麼可以顯示出學生的感悟提高了呢?朗讀能很好的體現,讀出自己的特色,而這篇文章又適宜用朗讀來體現,在實際學習中學生由對句子的理解和認識而讀得津津有味。

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理解了這篇課文,理解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理解了人愛貓,貓親人這一主題。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我感覺課堂上沒有讓學生更充分的朗讀,因為時間倉促,小貓那部分內容學生理解得不夠充分,課堂上有些問題只要有學生回答正確,我就給予肯定,而沒有給其他學生思考的空間,因此沒有體現出面向全體學生。

另外,為準備這節課,我花了一天的時間精心畫了一幅課文插圖,卻因為時間關係,僅出示圖畫並粘貼在黑板上,而並沒有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圖畫中那栩栩如生的貓,有點遺憾。

學無止境,藝無止境。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探究語文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課文《貓》教學反思10

《貓》是鄭振鐸從事文學創作的早期作品。文章寫了“我”三次養貓的故事。從全文看,重點在第三隻貓。故事的主體是“我”,主旨在於冤案的教訓。作者告訴人們,僅僅根據一點可疑的跡象,就得出主觀臆斷是錯誤的的,依靠自己的強勢話語權和暴力進行隨意的懲罰只會傷害無辜。讓學生讀懂領悟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泛泛的講述`分析對學生來説,只不過是浮於淺表的被動接受。仍無法體會`領悟文章的經典之處,獨到之處。在教學文本時,我實施了探究研讀的方法。

這篇文章,描寫很生動,無論貓的各種形態還是一家人的喜怒哀樂,都躍然紙上。我放手讓學生反覆朗讀,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討研究的問題。先讓學生畫出抒情議論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探究。重點放在第二隻貓的失蹤與第三隻貓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如:提問可以設計為:1。文中寫“我”家養的三隻貓,這三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及亡失時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2。文中寫兩隻可愛的貓的篇幅不如一個醜貓的篇幅長,到底發生什麼可怕事情?

3。在寫第三隻貓的結局時,用了哪些詞語直接描寫“我”的思想感情,對於這件事你想對“我”説點什麼?

4。為什麼“我”明白自己的錯誤後會感到如此痛心?

5。作者這樣自責的結果就是“自此,我家永不養貓。”,你知道他這樣做的原因嗎?

因此,這樣探究就是探究課文的抒情議論,探索作者究竟想説什麼,諷喻的是什麼社會現象,在哲理層面上是什麼意思。明白了這些,才算理解了着篇課文。

課文《貓》教學反思11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描寫生動,剪裁得當,構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的範文。貓雖然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生動活潑,那麼惹人喜愛。這篇文章細緻生動地描述了長大後貓的古怪性格,剛滿月時小貓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貓是較常見家養小動物,絕大多數學生《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描寫生動,剪裁得當,構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的範文。貓雖然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生動活潑,那麼惹人喜愛。這篇文章細緻生動地描述了長大後貓的古怪性格,剛滿月時小貓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貓是較常見家養小動物,絕大多數學生見過貓,不少學生還養過貓,因此,在第一課時裏,我首先通過提問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在學生自由講述自己喜愛地動物,喜愛貓的原因的基礎上進入課文,引導學生通過聯繫生活以及展開想象等方式具體感知小貓的可愛淘氣,體悟老舍先生對貓的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並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喜愛之情,從而為第二課時打好基礎。

因為本篇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思路時,並沒有在內容上花太多的功夫,而是把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中心句,同時邊讀邊用筆劃出能夠體現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的語句,在此基礎同桌交流。在教學中心句時,我用幻燈出示一組話:貓的性格古怪。貓的性格有些古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讓學生通過反覆品味,體會語氣的不同。學生通過品讀,體會出作者語言的準確具體,以及作者滲透進字裏行間的喜愛之情。教師相機緊扣喜愛之情,讓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進行彙報交流。

同學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予以適時地引導,讓學生通過體會關鍵字詞,體會喜愛之情,並進行讀書指導。在學生能夠通過語言來再現貓的特點以及作者對貓的喜愛的基礎上,貓的老實貪玩等性格特點也就一目瞭然了。在對語句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貓老實貪玩盡職温柔可親等特點,並及時的板書出示,並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作者看似矛盾的安排,實際上更加突出了貓長大後的性格古怪。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繫生活品位語句。比如在處理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這個部分時,我請一個學生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屏息凝視,這個學生通過預習理解此詞的意思,打僅限於此學生不能對這詞有很深刻的體會,於是我讓學生做出這個動作,並用從早上到學校上課直到中午放學這樣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理解一連就是幾個鐘頭盡職不言而喻;我還讓學生通過找關鍵詞語,藉助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理解句子,通過學生驚訝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們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但是,再有些地方也覺得仍有遺憾,比如:在處理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處,我覺得在這個地方我個人講的多了,學生有能力自己談論出來的,那麼我在這裏指導的不到位,如果在理解完小梅花指貓的腳印後,緊跟一步問見過貓,不少學生還養過貓,因此,在第一課時裏,我首先通過提問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在學生自由講述自己喜愛地動物,喜愛貓的原因的基礎上進入課文,引導學生通過聯繫生活以及展開想象等方式具體感知小貓的可愛淘氣,體悟老舍先生對貓的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並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喜愛之情,從而為第二課時打好基礎。

因為本篇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思路時,並沒有在內容上花太多的功夫,而是把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中心句,同時邊讀邊用筆劃出能夠體現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的語句,在此基礎同桌交流。在教學中心句時,我用幻燈出示一組話:貓的性格古怪。貓的性格有些古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讓學生通過反覆品味,體會語氣的不同。學生通過品讀,體會出作者語言的準確具體,以及作者滲透進字裏行間的喜愛之情。教師相機緊扣喜愛之情,讓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進行彙報交流。

同學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予以適時地引導,讓學生通過體會關鍵字詞,體會喜愛之情,並進行讀書指導。在學生能夠通過語言來再現貓的特點以及作者對貓的喜愛的基礎上,貓的老實貪玩等性格特點也就一目瞭然了。在對語句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貓老實貪玩盡職温柔可親等特點,並及時的板書出示,並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作者看似矛盾的安排,實際上更加突出了貓長大後的性格古怪。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繫生活品位語句。比如在處理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這個部分時,我請一個學生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屏息凝視,這個學生通過預習理解此詞的意思,打僅限於此學生不能對這詞有很深刻的體會,於是我讓學生做出這個動作,並用從早上到學校上課直到中午放學這樣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理解一連就是幾個鐘頭盡職不言而喻;我還讓學生通過找關鍵詞語,藉助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理解句子,通過學生驚訝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們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但是,再有些地方也覺得仍有遺憾,比如:在處理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處,我覺得在這個地方我個人講的多了,學生有能力自己談論出來的,那麼我在這裏指導的不到位,如果在理解完小梅花指貓的腳印後,緊跟一步問:你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體會或感受。另外蹭字上,學生通過做動作體會出作者對貓的喜愛後,如果進一步點明人愛貓,貓愛人這一點會更好。

課文《貓》教學反思12

教學細節稍縱即逝,要靠教師去捕捉。它猶如課堂的精靈,倏忽而至,稍縱即逝,讓人始料不及。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及時捕捉,小心把握。

今天上了《貓》一課,在學習“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一段時,我讓學生自己去讀文章,從文中哪些詞句中你感受到小貓的可愛?

“我從‘小貓到院子裏來了,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感受到小貓的可愛。”學生的侃侃而談令我高興,全班同學的臉上都洋溢着對小貓的喜愛之情。

“誰也想來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感受?”

“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班上的小軍怯怯地舉起了手。“什麼問題,你請説吧!”我笑着,期待着。小軍習慣性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説:“我覺得文章中‘小貓在花盆裏摔跤。’這個句子不對。因為我看過體育節目,摔跤是兩個人摔的。這裏只有一隻小貓,它怎麼能摔跤呢?”小軍的問題一出,課堂上頓時想起一片竊竊私語,學生們三三兩兩討論開了。

是啊,一隻小貓怎麼摔跤呢?這裏的“摔跤”如果只把它理解為因為走路不穩而摔倒,顯然是不妥的。教過老教材的都知道,原來《貓》中有一羣小貓,它們當然可以“摔跤”,現在新教材中“它們”已經改為“它”了,那這個“摔跤”該怎樣理解呢?我一時也不免有些困惑,責怪自己課前沒有仔細認真地鑽研教材。現在學生提出來了,我該怎麼回答好呢?急中生智,我想到了——學生既然把球踢給我,我何不再把球踢回給學生,讓他們來談談呢?於是,我趕緊讓學生安靜下來,説:“同學們,小軍同學真是會讀書,能從課文中發現問題,他發現的問題你們發現了沒有?你們覺得這裏寫‘小貓在花盆裏摔跤’對不對?”

球踢出去了,教室裏一片靜寂。突然,小明舉起了手,我趕緊請他站起來説。“我覺得這個句子寫的沒錯。因為我有時走路走不好也會摔跤的,那麼小貓在花盆裏走不好,也就會摔跤。”小明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我不這麼認為。”坐在小明後面的小紅急了,站起來就説,“我覺得小明的説法不對。小貓調皮才會像我們小孩子一樣玩摔跤,如果説它走路不穩才摔跤,那麼這隻小貓就不可愛了。”

“我同意小紅的説法,這個句子作者寫的不對。摔跤是兩個人才能摔的,一隻小貓怎麼摔跤呢?”

“我不同意。我覺得這個句子是對的。如果我是這隻小貓的話,雖然我只有一個人,但是我可以把花盆中的花枝當作玩伴,和花枝玩摔跤,不可以嗎?”小樂振振有詞。

“我同意小樂的説法!”

“我也同意!”

“我也同意!”

……

課堂裏又一次熱鬧了起來。此時的我無須表態,看着學生們那股興奮、滿足、自豪的表情,我覺得句子是否正確對學生來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學生們自己會讀書了,有自己的感受體會了。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應該是這樣的。

睜大發現的眼睛,捕捉每一個有價值的細節,深入發掘細節中藴藏的教育資源,我們的教學就會因之而充滿生命的律動,課堂就會因之而精彩紛呈。

課文《貓》教學反思13

《貓》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經典之作。作者通過觀察大黃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以及小貓的淘氣來表達對貓的一片喜愛之情,把貓的古怪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

在研讀教材時我發現,這篇課文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每段都緊緊圍繞總起句進行具體描述,語言精當,層次分明,上下連貫,結構嚴謹而且在遣詞造句的運用上也十分生動和生活化,妙趣橫生。因此我認為教學這篇課文就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抓住總起句,層層深入,環環緊扣,如同剝竹筍一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方面的紮實訓練,引導學生鑑賞和品味語言的精妙之處,以期達到“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的目的。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抓住以下三個環節:

1、找出總起句並理解句意。

2、課文圍繞總起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麼寫這些內容的

3、找出並理解重點詞、句是如何表現中心的。這樣教學,符合閲讀教學的一般規律:即從整體入手,再到部分,使學生不僅理解課文內容,而且學到了閲讀此類課文的方法。在整堂課中,我覺得各環節處理的基本到位,檢測預習後發現學生在多音字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我進行多次強調,讓學生多讀多記。理解課文中學生品讀詞句也到位,學生理解了貓的古怪性格的具體表現。不足之處是:在總結寫作方法時,有點倉促;擬人的手法也應該讓學生總結出來;板書有點亂,應

該把學生總結出來的詞即時寫於黑板。在教學過程中,自我感覺激情不足,聲調過於低沉平緩,不夠抑揚頓挫,對學生的表揚的力度和方式也不是很到位,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改正,做到更好。

課文《貓》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是我比較喜歡的課文之一,在作者筆下可愛的小貓被淋漓盡致的展現在我們眼前。教學前我找了相關的資料,教學時還是發現一些問題。

1、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不均勻,提前預習好的同學已經能流利的朗讀課文了,但是一小部分同學朗讀時還是比較困難,其原因就是這部分同學沒有去預習或者認真預習,預習時遇到自己讀不來的生字一筆帶過,不聞不問,這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這樣的預習習慣,很不好。

2、學生的概括能力不是很好,四年級的語文和三年級語文相差挺大的,以前都不怎麼讓學生去概括課文的大意,段落大意。但是四年級卻有了明確的要求,從開學到現在,一部分學生已經學會了這種能力,但還是不盡人意。同時發現班裏學生的差距越拉越大,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特別是一部分留守兒童,因為都是跟爺爺奶奶在一起,家庭作業上家長指導不了,因為沒有大人的監管學生也開始懶惰。雖然學校裏的作業能勉強完成,但還是解決不了實質的問題。

3、在仿寫這一塊學生積累的語言不多,都是自己比較簡單的幾句話。語言積累有待加強。

在課堂上出現問題的基本上都是中等偏下的同學,這些學生一般有不預習課文的不好習慣,比較懶惰。針對這樣的情況還得跟家長取得聯繫,希望能改掉他們不好的習慣。

課文《貓》教學反思15

《貓》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寫了大貓的古怪性格,是從三個方面來寫的,老實又貪玩,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吭,小貓的淘氣可愛,從而表達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認真反思感覺在這節課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成功。

1、創設了寬鬆和諧的活動環境:

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時有趣的活動方式,是學生個性展現的綠地。學習的氛圍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只有他們感覺安寧和自由時,記憶力才會大大增加,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在《貓》這課中,我在體會作者的情感時,創設了情境,讓學生説説明明是一隻普普通通的貓,貓生性就愛動,貓抓老鼠也是天經地儀的事,可在作者的眼中都説成是老實、貪玩、盡職,這是為什麼呀?在這個氛圍中,教師也是一個活動的參與者,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愛説,敢説。別具一格的活動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獨具慧眼,精彩至極的發言,讓他們的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教學中,學生對貓的性格特點,感受是多元的。在交流貓是老實的這一點時,一位學生馬上提出了自己個性化的理解,他認為這是懶惰的表現。我沒有否定他,而是尊重他的見解,(他認為這是懶惰的表現)準備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而此時,有同學馬上反應過來了,列舉了課文中的句子加以比較,説明這是老舍先生愛貓的緣故。順着學生的思路,我又問還能從什麼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學生講到的是蹭字,爾後就有了那麼多對蹭的個性化感受。

英國教育家洛克説:每一個人的心靈都要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不在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一個蹭字的教育,讓我深刻理解了洛克這句話的體會。

3、授之以漁:

仔細閲讀教材,我們就會發現,教材給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多方面的,不僅提供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還提供了學習知識的方法。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方法因素來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習什麼與怎樣學習有機地統一起來,在不露痕跡中進行教學,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本案例中,教師敏鋭地捕捉到盡職盡責這個詞在文中的具體意思,從而小結出解詞的方法。在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寫文章要表達的情感後,及時地小結出,我們讀課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而更深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課堂教學富有情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

4、入情入境地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起初讓學生整體地讀,理解文章的思路。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先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後悟出作者表達的情感,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都通過優美動聽地讀表達出來,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説讀是文章中的一條主線。

標籤: 反思 課文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e2rd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