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大熊貓》教學反思(15篇)

《大熊貓》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熊貓》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熊貓》教學反思(15篇)

《大熊貓》教學反思1

今天,帶着孩子們學習了第十一課《可愛的大熊貓》,課文用五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貌、吃食過程、喝水過程,性情温和的大熊貓也有淘氣的時候,大熊貓的逗人喜愛這幾個方面表現出了它的可愛。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對大熊貓非常喜愛,也被它的可愛深深地感染了。

☆一課時反思☆

在一課時的學習中,我關注了孩子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每個自然段段意的概括這兩個方面。因為在課前佈置的預習作業中,我比較重視孩子課前對本課生字詞語的自我熟悉的過程,大膽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對字詞有了較深刻的學習印象,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自主學習字詞的能力,更突出了中段語文字詞學習的特點。

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過程中,最開始鼓勵孩子大膽發言,積極思考。可是,我發現孩子們都僅僅只是抓住了課文內容中的一些十分分散的點。於是,我引導孩子從課題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本科課題是“可愛的大熊貓”,那麼全篇正是從這“可愛”二字入手,來進行具體描寫的。在這樣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一個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個別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課題中就已經顯現出來了。這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在今後的總結課文主要內容的過程中,運用關注課題這一方法,成為他們攻克主要內容難概括的一大途徑。

概括段落大意的過程中,我主要引導孩子們尋找的是每段的中心句,讓孩子學會用中心句來概括整段的段落大意。而概括段意也正是中段語文學習的一個難點。用找中心句這樣的方法來為孩子搭好一個階梯,相信孩子們會在語文學習中尋找到更多的樂趣。

☆二課時教學反思☆

二課時的學習中,我要求孩子掌握一個學習重點是:學會課文中具體描寫的方法。(主要包括詞語的搭配、一件事情過程的詳細描寫)可是,直接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喊學生直接到課文中去找具體描寫之處,不僅學生找不出來,可能更多的孩子並不明白到底什麼叫具體描寫。所以老師就應該帶着孩子深入文本去找,一但孩子把課文中的例子弄清楚了,那麼具體描寫是什麼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課文學習中,我的選擇重點是課文的2、3自然段。如:2自然段主要寫了大熊貓吃箭竹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我引導孩子進行不同句段的對比(即省略掉其中一部分文字,請孩子結合進行對比,體會把句子寫具體的好處)通過對比與感悟,孩子發現了具體描寫就是運用各種優美的詞句,把一個原本簡短的句子擴展成內容充實的句子。他們還在具體描寫的內容中找到了描寫一件事情的過程所運用到的詞語“先……再……然後……”

順勢而導,我乘機把他們平時的習作範例拿到課堂上進行對比。指出他們平時在習作中最容易出現的不能具體描寫的問題,在課文的學習中得到了及時的糾正。

一節課下來,雖然課堂上沒有那種看似繁華而喧鬧的場景,擁有孩子們興奮的呼喊聲和笑聲。可是,我看到我的孩子們都在積極舉手發言,簡單的,困難的問題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答,我的心裏充滿了温暖。心中感慨:語文學習課堂中,老師真的不要太過強求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必須達到自己預期的情況,要知道我們在自己心中構建的課堂永遠是美好的,可是在課堂中關注最真實的情況才是老師應該做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及時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只要每個孩子真正學到了知識和方法,我認為就足夠了。

《大熊貓》教學反思2

《大熊貓》是第二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課文用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食物特點三個方面作具體説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在教學中我有如下收穫:

一、以物激趣。

在教大熊貓的外形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並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

二、以讀為“本”。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範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 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同時,學生在讀中結合圖文並茂的板書,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寓教於畫

以讀書為基礎,讀讀畫畫、畫畫讀讀,學得輕鬆,真是其樂融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揚長避短,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讀讀課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的一條捷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讀完課文後,我要求學生運用手中的彩筆,將文中所描繪的大熊貓畫下來。很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一隻又一隻的熊貓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把學生創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課文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學生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發展了特長,培養了創新能力,讀懂了課文,積累了描寫動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在教完課文後,引導學生思考:為何稱大熊貓為國寶,在世界上更珍奇?討論交流自己還知道哪些有關熊貓的常識,熊貓的生活環境必備條件。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懂得了,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它。最後讓學生蒐集其它珍貴動物的資料,瞭解我國珍稀動物的現狀,組織學生製作標語,向全校的同學發出倡議:拒食野生動物倡導飲食文明,並開展“保護國家珍稀動物”宣傳活動。學生在親自宣傳環保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創造能力,又使課文內容理解深透、課文主題得到深化,也不知不覺受到環保意識教育,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

《大熊貓》教學反思3

《大熊貓》是北師大版第二冊教材中的一篇説明文,第一自然段,總説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珍奇動物,後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説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

教學開始,我播放課件,讓學生聽錄音,看圖片。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並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教學時,運用了朗讀、引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範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

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我選用了“表演”教學法。在精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重點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對課文的理解,把自己想象成一隻大熊貓,邊讀課文邊表演。(指導學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腦袋呼呼地睡大覺睜開眼睛睡醒了擺動着走來走去),通過表演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很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為了給學生創造性的學提供一個空間,我在課前佈置了拓展性的作業:收集一些有關大熊貓的知識。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上課時出示大熊貓玩具讓學生當講解員介紹大熊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完課文後,引導學生思考:為何稱大熊貓為國寶,在世界上更珍奇?討論交流自己還知道哪些有關熊貓的常識,熊貓的生活環境必備條件。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懂得了,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它。使課文主題得到深化,也不知不覺受到環保意識教育,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

《大熊貓》教學反思4

本節學習目標:

1.認識VB界面,能説出窗口中構件的名稱。

2.瞭解常用的控件,會添加、刪除控件。

3、學會對Label控件、CommandButton控件的字體屬性進行設置;

4、學會對CommandButton控件的顏色屬性、窗體的背景圖進行設置。但本教材在本堂課中講解過於籠統,要想完成學習目標,對於我們的學生兩課時也很吃力。

在課程安排的第二步“運行程序”中,它要求打開“現存”中的“大熊貓的兩個願望”工程,其實,在我們教學安裝的VB程序中沒有這個工程。而且後來又繼續講解各種控件,籠統,其實不如運行範例教學法,教給學生製作一個“大熊貓的兩個願望”的程序,既講解了各種控件,而且讓學生在簡單實例中製作程序的樂趣,我本節課第一課時就是這樣設計的,但沒完成,大多學生只是參照課本完成了添加“標籤框”、“文本框”、“命令按鈕”並移動控件的位置和改變控件的大小。編寫代碼基本還沒進行,等第二課時中進行。

上第二課時先複習Label控件、CommandButton控件,部分同學都已忘乾淨了,很多同學對學案學習比較吃力,只得先給演示,輸入代碼太慢,直接用複製粘貼再修改,最終大多組能完成,一班和四班完成度算高的,練習題的任務還基本沒做,下一步要簡化知識點,操作內容,多給一些演示,爭取練習題完成,同時要精選題目,精簡任務。

再有按鈕的顏色直接修改變不了顏色,需要把屬性中“style”改為Graphica,再修改backcolor。修改背景為圖片,需要改Picture.修改代碼的地方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已的喜好來修改大熊貓的願望,不一定非要和課本一致。

《大熊貓》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VB程序設計的第一課,學生對程式語言是第一次接觸,沒有什麼知識儲備,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本堂課的設計中,整堂課都是學生在思考,動手操作實踐,完成一個個小任務,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在任務的設計上,遵循了由簡到難的原則,學生通過課本以及學案內容,自主探索,操作實踐,從而掌握所學的知識。實踐證明,學生的潛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學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務。在任務有難度時,我讓各小組共同探討完成,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成員能互相幫助,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也有效地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在本課的設計中,還要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置了不同層次的任務,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本節課內容較簡單,有些地方可以再加此拓展,修改代碼的地方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已的喜好來修改大熊貓的願望,不一定非要和課本一致,要注重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營造一個有利於探究的教學環境。VB語言對學生來講有一定難度,如何指導學生在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設計出更好的程序,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大熊貓》教學反思6

《大熊貓》是北師大版第二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課文用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食物特點三個方面作具體説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 考慮到孩子們對大熊貓的形象感知較少,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觀看大熊貓的生活片段,瞭解大熊貓的樣子,你覺得大熊貓什麼地方長的可愛,説大熊貓的樣子,扮演大熊貓以第一人稱介紹自己的樣子。 拼圖遊戲:拼圖大熊貓。帶動作表演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學一學大熊貓吃食物的樣子。

課本是我們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資源,但只用課本的有限資源上課,那我們的孩子將會是出自工程師手中的若干個完全相同的零件,毫無個性可言。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學資源很多,可以繼續挖掘課本資源,可以利用生活這個大資源,也可以利用我們學生這個活生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對於挖掘學生自身資源,我感觸很深。《大熊貓》是一篇介紹動物的文章。這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吸引力不大。如何才能為這篇課文注入“誘人”的色彩呢?描寫大熊貓樣子的一段,我讓學生結合着自己的身體,邊讀邊表演:“身體胖乎乎的”,有的學生滑稽地張開雙臂,左搖右晃;“頭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幾個機靈的學生搖頭晃腦,身體慢騰騰地擺動,用自己的白眼、黑眼來表示顏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的學生將自己的兩隻小手擺到了同桌同學的頭上;“兩個圓圓的黑眼圈”,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半握着兩隻小手遮到眼睛上。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們積極參與,而且使學生們在快樂的表演中,記住了大熊貓的樣子,為課後“描畫大熊貓樣子”的練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讓學生們讀出了熊貓可愛的語氣。整個教學過程從毫無生氣到生機勃勃,從暗淡失色到色彩斑斕,這無疑都是孩子們用自身資源來創造的,因為有了他們的表演,課堂增添了活力;因為有了他們的動作,為課本注入了血液。

這節課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讓學生找大熊貓樣子時可以讓學生在書上畫出相關語句。只是在上課時我因為緊張,把拼圖遊戲這一環節忘記了,在上完本課內容後又加在了後面,時間上有些倉促,感覺有些凌亂。

《大熊貓》教學反思7

我教完《大熊貓》一課後,反思如下:

一、以物激趣

在導入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奠定了學習文本的感情基礎。

二、以讀為“本”

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範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 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讓學生感受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寓教於畫

以讀書為基礎,讀讀畫畫、畫畫讀讀,學得輕鬆,真是其樂融融。讀讀課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的一條捷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讀完課文後,我要求學生運用手中的彩筆,將文中所描繪的大熊貓畫下來。很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一隻又一隻的熊貓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把學生創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課文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學生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發展了特長,培養了創新能力,讀懂了課文,積累了描寫動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學完這篇課文後,我又組織了一個活動,把課堂推向了**。針對孩子們喜歡猜謎的特點,我讓孩子仿照《大熊貓》介紹一種動物,但不準説動物的名稱,讓同學猜一猜,同學們猜得越快,説明説得越好。孩子們興趣盎然,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現將學生們的發言摘錄如下:

鼻子像鈎子,耳朵像扇子,身子像房子,四條腿粗粗的,像根大柱子。(大象)

一個小老頭,鬍子長又長,下過煮一煮,穿上紅衣裳。(蝦)

頭戴紅帽子,身披五彩衣,從來不唱戲,喜歡吊嗓子。(公雞)

有頭沒有頸,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飛,無腳也能行。(魚)

身披花棉襖,唱歌呱呱叫,田裏捉害蟲,豐收立功勞。(青蛙)

《大熊貓》教學反思8

《大熊貓》是一篇説明文,第一自然段總寫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珍奇動物,後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及進食特點幾方面作具體的説明,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通過教學作如下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伊始,我出示大熊貓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大熊貓的外形,以此調動學生的熱情,為教學創設良好的“樂學”氛圍。

二、以讀為本,以讀促講。新課程標強調:小學各階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學時,我運用了範讀、自由讀、齊讀、指名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書聲中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引導感悟。教學時,我讓學生圖文結合,以及板書,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可愛的外形,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四、注重學生的詞語積累的訓練。在指導識字時,進行了找反義詞和形近字組詞的訓練;在教學大熊貓的外形時,我指導學生運用文中疊詞對大熊貓的外形進行填空式的描述,讓學生感受大熊貓可愛的樣子,以此強化學生對詞語的積累運用。

這節課,不足之處也有很多:

一、教學時有些緊張,教態不夠自然,語言不夠簡練,對學生的評價語過於單一。此外,在板書上還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本來字就難看,結果一緊張,字越醜了。

二、在指導識字時,只注重了詞語的認讀,忽視了單個字的認讀,對於一年級學生,見到詞語會讀,但拿出單個的字,學生就不會認了,這方面,以後我一定要注意,紮紮實實地進行字詞訓練。

三、教學環節的銜接不夠自然,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的過渡語太簡單,不夠自然。

四、課堂氣氛沒有平時活躍,學生讀得不夠充分,不夠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但感情還不夠投入,這些都待於今後加強指導,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時間把握不太好,前鬆後緊,按預先的教學設計要求,第二自然段講完,要讓學生完成課後的思考題:畫一畫大熊貓,結果這項內容沒有時間進行。

這節課的缺憾可能還有很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望各位老師能不吝言辭,提出好的建議,供我學習提高。

《大熊貓》教學反思9

《大熊貓》是小學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介紹了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飲食習慣等特點。整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描寫形象生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針對學生對大熊貓瞭解較少的學情,教學一開始,藉助多媒體播放大熊貓的視頻資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再補充介紹,豐富學生對大熊貓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在識字教學環節,我採用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彙報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合作學習,通過全班交流鞏固學習成果,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品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先觀察課文插圖中大熊貓的外形特點、動作、神態,再找出描寫大熊貓的外形的語句,抓住“胖胖的”“短短的”“圓圓的”等詞語,體會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可愛樣子,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畫出描寫大熊貓神態、動作的詞語細細品讀。學生在讀中腦中再現大熊貓的可愛形象,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是朗讀時間較少,訓練不到位,今後教學中應加強朗讀的指導。

《大熊貓》教學反思10

《大熊貓》是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課文用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食物特點三個方面作具體説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

我從培智兒童特點出發,以謎語引入,運用課件上的圖片激發學習興趣,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在謎語中,突出大熊貓的珍貴。在教大熊貓的外形時,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調動起來,對課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充分,下一步繪畫熊貓又在學生頭腦中將大熊貓的外形特點加以鞏固。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範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同時,學生在讀中結合板書和課件,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很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抓主要詞,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歡小動物的特點,運用了表演的方法,表演大熊貓的樣子,理解動詞,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進一步體會到大熊貓的可愛。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大熊貓,指導學生畫一幅可愛的大熊貓圖畫,同學們非常的高興。

最後,指導學生語言練習,進行知識遷移,通過小兔、小貓進行語言練習,突出學以致用。

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時間不充裕,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對學生的常規訓練還需加強如:在拿鉛筆的時候動作是輕輕的,站起來表演讀文的時候凳子不響,別人讀書的時候你要認真看,仔細聽,幫老師聽,看他有沒有讀錯,這樣學生就能樂意的,積極主動的去幫忙,學會傾聽。

《大熊貓》教學反思11

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 “自主、探究、合作”。在本教學設計中,我力求貫徹以下幾條教學理念:

1、將文本閲讀與超文本閲讀合二為一。課前,佈置學生了解大熊貓;並讓學生根據熊貓的習性猜測它的故鄉會是什麼樣。課中,在書本中探究大熊貓知識。這樣的教學,打通了課內與課外的壁壘,這樣的設計,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對於大熊貓的故鄉,學生都十分感興趣,利用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去搜尋相關的知識,無疑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在學生出示了所搜尋的大熊貓的有關知識後,直接進入課文的學習,將會導致“展示大熊貓的信息”活動與“在大熊貓的故鄉”這篇課文的學習成了兩個缺乏聯繫的孤立片段,使得課外知識的搜尋停留於缺乏深度發展意義的形式化水平。而根據大熊貓的習性推測它故鄉的環境特點這一教學環節有着一個清晰的主線索:就是文本內容成了深化學習活動的工具,教學過程完全是從提高學生的能力出發的。因而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激發,進入了更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這是努力實踐“在探究與實踐中放飛自由的心靈”的語文教學新理念的一種體現。

2、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加強語言的實踐。教學中,我以“假想考察”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帶着明確的目的到卧龍山區做“科學考察”。“考察”的過程,是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過程,他們自由選擇考察任務。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合作、交流,學生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得以取長補短。小組學習以後,學生自主安排彙報次序,創造性表達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整個學習過程,同時也是語言實踐的過程,由於情景的創設具有很強的情境性,學生很快就投入到模擬的場景中去,語言實踐的密度大、頻度高。

《大熊貓》教學反思12

《大熊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動物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這是一篇説明文,向小朋友們介紹了我國的國寶----大熊貓,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本文中有許多描寫形象的句子,特別是ABB式詞語表現了大熊貓的可愛。因此我特別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結合插圖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實物及進食特點等,感受大熊貓的可愛和珍貴,從而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3認字、寫字,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習慣,積累喜歡的詞語。

開始我以謎語導入引起學生興趣,然後板書課題,強調“熊”的寫法,讀課題兩遍。接着出示玩具大熊貓,學生觸摸,初步感知大熊貓的可愛,用自己的話説説觸摸後的感受。觸摸毛絨熊貓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熊貓進行初步的感知,吸引他們更好地進入後面的學習。

接着隨文認讀本課生字,學生小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同時提出讀書要求:讀通讀順,不加字不減字。讀完後出示課文中的詞語,檢查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指導學生寫好一類字,認字、寫字的指導通過對比、形聲字、編謎語、看字形、組詞、造句等方法進行,讓學習生字更富有樂趣。

然後學習課文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思考:從這個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麼?作為一個過渡,從剛才的玩具熊貓引入:剛才老師帶來的玩具大熊貓特別可愛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但是真正的大熊貓可不光是外形可愛哦!我們的課文下面的內容就從三個方面做了具體的描述,快來看看吧!齊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這個自然段寫了大熊貓哪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從讀到塗色再到完成課文內容填空,學生循序漸進地將大熊貓的外形特點很好掌握,最後又設計了ABB型詞語的積累和運用,達到了學以致用,以讀促寫的目的。3大熊貓剛出生時只有100多克,就像老鼠那麼大,可以躺在熊貓媽媽的手掌上,長大以後,體重可以達到100千克以上。隨着體重的不斷變化,它的生活會發生很多變化呢!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作為老師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4學習第四自然調皮可愛的大熊貓真是讓人喜歡啊!如果今天它來到咱們班,我們應該用什麼來招待它呢?指名回答。這樣設定情境,將課文內容延伸到學生身邊,讓學生身臨其境談感受,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學習的意識。大熊貓最喜歡吃的就是新鮮的竹葉和竹筍了,一隻成年的大熊貓每天能吃掉20千克的竹葉呢!(生看相關課件)看,它們吃的多香啊!生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這部分內容很簡單,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一筆帶過即可。

接着進行課外拓展(1)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大熊貓的資料。(2)瞭解大熊貓的面臨的現狀:由於種種原因,現存的野生大熊貓已不足1000只了,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所有的野生動物,因為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3)説説我們可以為保護動物做些什麼?課外拓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大熊貓的知識,激發學生對大熊貓的喜愛,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

最後設置作業1認真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並模仿課文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這種動物的外形,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2寫一句宣傳語,吸引更多人和我們一起保護動物。3用自己的妙筆畫出一幅可愛的熊貓圖。作業分類佈置,充分考慮到班級中學生的不同特長,説、寫、畫,總有一種體現學生的特長。

我整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講練説、思維拓展、分樣佈置作業等多方面入手力求學生能夠參與課堂教學,享受課堂教學,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將這節課學好。

《大熊貓》教學反思13

大熊貓是我國非常珍貴的動物,學生可以很準確地抓住大熊貓的形象特徵,用畫筆在紙上繪畫出自己喜歡的形象,在小朋友的筆下大熊貓的形態更加的可愛。我認為繪畫《國寶熊貓》這節課的教學是比較成功的。現在想想,這節課的成功主要得益於課堂教學中樹立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師生之間關係融洽,營造了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和有效的課堂評價,鼓勵孩子、賞識孩子,相信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在後來的課堂反思交流上,採用了自我講述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交流方式,活動後我對活動中的各環節進行了再思考,發現有一些地方可以更加完善。

一、以模仿大熊貓的動作的形式開展活動

活動之前我讓學生大量的收集了關於大熊貓的資料,不但豐富了學生這方面的知識面,更是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欣賞活動中因為是自己所喜歡的,又是自己瞭解的,所以學生在討論、介紹時也很有興趣,積極性很高,聽他人介紹時也很認真。再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小結,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大熊貓,通過對顏色、形象特點的再次欣賞,學生對大熊貓的外形特點也很瞭解,為下一步繪畫做了很好的鋪墊。製作能夠活動的大熊貓教具,把大熊貓的頭、四肢分解開來,讓孩子可動手操作,在動手擺擺玩玩中,萌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在老師提問與孩子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對話學習,師生關係十分融洽,而且孩子的原有經驗得到調動,新的經驗得到擴展。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二、欣賞多媒體課件

活動欣賞過程中有多媒體課件介入,學生在介紹欣賞大熊貓過程中有一定的興趣,但由於學生在欣賞時一直處於靜止欣賞狀態,只是在看和聽,由於欣賞的時間較短,有些學生甚至都沒有回答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沒能充分的被調動起來。如果在欣賞時加入遊戲,學生能在主動的遊戲中欣賞,效果可能會更好。如:在此環節中加入抽獎遊戲,學生在一個裝滿大熊貓標記的箱子裏抽出一張大熊貓圖片,然後介紹自己所抽出的大熊貓圖片,教師用投影儀放大學生所介紹的大熊貓圖片,供其他學生欣賞,介紹正確後將大熊貓圖片獎給做介紹的學生。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充分的被激發出來。最後讓其他學生從幾個箱子裏都去抽出大熊貓圖片,讓他們再和自己的好朋友介紹、交流,就能使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在遊戲中自主欣賞、自主學習,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雖然大熊貓這一美術活動已經結束了,可是“大熊貓”這一主題還有很多的活動值得繼續生成下去,利用各種資源,讓學生更多的瞭解大熊貓,增強愛護大熊貓的情感。

存在的不足:

教具製作的數量不夠,教師只是製作了一個大熊貓。如果多做幾個大小不一的大熊貓教具,讓孩子們上來擺一擺,那麼各種姿態的都有,畫面就會更加形象,也會有前後遮擋關係的。從孩子的作品看,多數的遮擋關係還是表現在個體肢體的遮擋上。因為孩子此時還處於模仿的學習階段,有了活動教具的演示會更加形象生動。由於教具少,只有部分孩子有操作的機會,備課時沒有充分備學生,怕麻煩圖省事。

《大熊貓》教學反思14

今天上了國寶大熊貓之後,覺得深受啟發,以後我得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來提高自己的課堂,來提高學生的習慣養成了。

一是覺得學生在提出問題方面得有章法。今天課堂之上,我讓學生分小組提出自己不會的問題,然後展示在黑板之上,可是發現學生的熱情很高,卻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這也難怪,因為是第一次嘛,不不守細細分來,發現學生的涉及的面還是很全面的,有文章思路的,有寫作特點的,有文章説明中心的,還有文章説明語言的,不過也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什麼價值,如果是學生個人的事情也就罷了,但是這是一個小組的意見啊,可見這也反映了小組在討論的時候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啊!這也是今後需要引導的。

二是覺得學生的勇於表達的能力也要訓練。學生面對聽課的教師,自然是有些緊張,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過原來一些很優秀的同學也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了,這就是一個問題了,説明了我在平時的訓練還是太少了,這也是我有所忽視的內容啊,今後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後在上課之前的幾分鐘拿出來讓學生來談感想,講故事,薦精文都是可以訓練他們的能力的,相信學生,他們一定是最棒的!

三是小組的評價差得仍然太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的好處不用多説了,但是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今後一定得注意這個問題了!可以在上課時採用記五星的形式來表現,對於評價的結果要做好利用,除去在班上應該有一個好的表現外,在學校的層面上也應該體現,比如可以評選優秀小組、小組長、發證書獎品、計入綜合素質評價、舉行優勝小組野遊、電影會等,讓學生有一個小組活動的動力。畢竟孩子們都是喜歡爭強好勝的啊!

深感教無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們認真學習啊!

《大熊貓》教學反思15

《大熊貓》是北師大版第二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章,第一自然段,總説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珍奇動物,後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説明。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一、以物激趣。在教大熊貓的外形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能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並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

二、以讀為“本”。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生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備課時,準備讓學生進行朗讀、引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

三、表演深化。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我選用了“表演”教學法,在精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重點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對課文的理解,通過戴頭飾表演大熊貓長大後愛睡、吃竹葉的樣子,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進一步體會到大熊貓的可愛。

四、拓展延伸。為了給學生創造性的學提供一個空間,我在課前佈置了拓展性的作業:收集一些有關大熊貓的知識準備知識競答。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五、引導感悟。由於感悟是以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感受、領悟的,所以在學習到最後,我讓學生結合圖文並茂的板書,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很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時間不充裕,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了,但離讀美還有一些距離。

標籤: 大熊貓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0qy2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