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貓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貓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貓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貓教學反思1

《我是貓》這篇課文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文章主要講述一隻貓發現年糕,偷吃年糕後被粘住嘴巴,千方百計都沒能拔掉年糕,受到主人一家的嘲笑。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筆觸,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一隻小貓偷吃年糕並發現了三條真理的過程。表現了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表達了作者鬱積日久的不滿和憤恨,對弱者給予了極大的同情。作者借貓的遭遇,寄託了自己對弱者的同情。

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為主,通過默讀、輪讀、範讀、分角色朗讀、齊讀等形式,在讀中感悟作品的意義,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受到語言的薰陶,激發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

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讀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理解。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瞭解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接着,我抓住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讓你發笑?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反覆讀書,體會感悟,小組交流感受;最後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所藴含的情感——作者對窮人、弱者的同情。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較為高漲,課堂氣氛較為活躍。

最後在課堂小結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讓你發笑的句子,並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讀一下,並找出讓你發笑的原因,這篇文章通過讀讓同學們自己在讀的過程中自己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在讀中想,在想中體會作者對弱者的那種同情。總之,這篇文章在師生互動中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當然,本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學生對課文的體會感悟不夠深入,僅停留在這隻貓讓人好笑的層面。二是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唱讀的習慣根深蒂固,需要老師進一步加強指導,把不良的讀書習慣改過來。三是課文的寓意比較深刻,只靠學生讀的話,他們無法透徹深入的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老師引導也是讀懂這篇課文一個關鍵。

貓教學反思2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十分喜愛的感情。

我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重點詞句的意藴,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和字裏行間藴涵着的情感。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老實”、“貪玩”、“盡職”等重點詞,通過反覆誦讀,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同時,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如在瞭解貓性格古怪特點時,我安排了學生自由選擇問題探究,這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找表現貓性格古怪的詞環節,讓學生板書,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學文要抓住關鍵詞。這樣寫,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對於第一問題的探究,學生能感悟到老舍爺爺是把貓當作既任性又可愛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讀第二自然段貓高興時,在體會“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要求抓癢”一句時,推敲‘蹭、伸”兩詞在文中的獨到之處。課文為什麼在這裏一定用“蹭”而不用“擦、抓、碰”。因為只有“蹭”(輕輕地擦)能體現貓對主人的親近、熟悉,沒有距離,又有一鍾依偎、撒嬌之感。“伸”是體現主人喜歡貓而貓對主人也是十分依賴,無拘無束之情。通過比較句子,理解作者對貓喜愛之極,連上大作家的稿子踩腳印也不討厭,反而當作一種美來讚賞。認為貓的叫聲是在歌唱。這樣的探究,深刻地體會到“人和貓”的和諧情趣。同時也把作者如何喜愛這古怪的貓淋漓盡致地挖掘出來。這種從“詞、句、文”幾方面來探究文本能真正達到學語文的效果。讓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抓住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來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只可惜這點指導得不夠詳細,只是讓學生感受到,而並不能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着一些缺陷:

1、教學語言不精煉,情緒也不夠到位。如果能儘量做到自然巧妙地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會更活躍。

2、讀的還少。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薰陶,朗讀指導還需要加強。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過反覆多樣的閲讀來獲得體會的,但這節課中我只寄希望於課下的預習,課上朗讀及默讀的環節都是輕輕點水一般,沒有深入閲讀。其實在第一個環節上,可以設計一個初步朗讀重點語段的環節,讓學生首先從字面上感知課文內容。而有些情感體驗的詞語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讀出來,相信效果會更好。

3、“體會情感”環節,完全可以讓學生放開談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所謂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師講解的一模一樣才對,一定要相信學生能談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有更多的收穫。而這個環節,學生們對自己的感受已經談的很好,我又囉嗦地補充,實屬多餘,這樣就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

七年級貓教學反思3

前兩天,在中學語文組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我和同年級的兩位老師同時上了《貓》這一課。《貓》這篇課文敍述的是作者鄭振鐸三次養貓的故事,三次養貓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斷變化:快樂而辛酸;快樂而憤恨;可憐而悔恨。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言辭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留給人深深的思考。

在備課時,考慮到本課內容較為淺顯,再結合我們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習慣,我決定儘可能多地採用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倡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想法,以實現有效課堂的最大化。我這麼想,就這麼做了。

在我的這節課裏,一共設置了三個板塊的內容:走近貓——製作貓檔案;質疑貓——因何“永不養貓”;品讀貓——審理芙蓉鳥被害案。考慮到一節課的課堂容量有限,“製作貓檔案”這一環節我在課前就佈置各組學生去完成,在本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互為“小老師”交流並糾正其他組的貓檔案。而在進行第二個板塊內容的教學時,我利用同學們製作的貓檔案,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深入文本,質疑作者家“因何永不養貓”,作者發誓“永不養貓”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在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之後,自然而然進入到第三環節的學習:品讀貓——審理芙蓉鳥被害案,在這個板塊中,我又設置了讓各組學生扮演小法官,來到“芙蓉鳥被害案”的庭審現場,對這起案件進行審理和記錄。通過讓學生扮演小法官參與到“芙蓉鳥事件”中,學生對文本的閲讀與思考變得更細緻、更全面了,在理解課文的有效度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上完這堂課,我最大的感悟是:千萬別小看了我們的學生,他們的潛能是巨大的。平時我們總是習慣於為我們的學生設限,覺得他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是不願意留出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徜徉在文本之中,去擁有自己獨特的閲讀體驗與思考。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老師常常喜歡過度牽引甚至包辦所有的學習過程,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的學生越來越被動,缺乏自主探究知識的勇氣與決心。隨之而來的,學生的語文素養總也得不到令人滿意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老師切忌不能一直攙着學生朝前走,該放手時就放手。哪怕一開始,我們的學生走得舉步維艱甚至摔得鼻青臉腫,但是摔着摔着學生終歸會成長會長大,而經歷過摔打的學生在今後必定能走得更穩健、更出色!

貓教學反思3

關於這堂課的設計,最讓我猶豫的是主題的提煉,總想不好一個更好地走向。其中關於“不因個人喜好而影響對人、對事的客觀公正的判斷”的確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實本篇文章可以多角度挖掘。所以最後設計讓學生自己説收穫,來引導總結。可能因為時間長空不夠到位,導致主體探究提升方面並不深入,學生只提到了一兩點,而且我也來不及拓展,造成了本堂課最大的遺憾。

非常有幸能接受陳為羣老師的意見指點,使我對這堂課有了更全面、客觀地認識,結合陳老師和前輩們的意見,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1、語感教學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包含於文本解讀。具體包括,如何通過品味語言解讀文本,挖掘語言背後的內容,感受語言的魅力。在《貓》的教學過程中,抓住關於三隻貓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對他們不同的態度語言,作為感知主題的兩條線緩緩推進,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題。

2、設計替“我”説出幾句話的環節(可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展開),本身也是一種語言的訓練,這是語感教學除了品味語言外的另一種形式。這些中間環節的設計,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創造都是來自本體,不要搞一些形式化的“作秀”,或是脱離文本的內容。任何課堂形式的創造都要體現有效教學的原則。

3、讀——要成為語感教學的手段,不要為讀而讀,或是隨行所為,想到了就讓學生讀一下。朗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理解語言。具體在課堂中,如當學生無法理解而造成“僵局”,可以通過“我們來讀讀這些句子”化解。或者當品味了一些精妙語句後,可以通過朗讀感知其中的妙處或情感。真正做到以讀促解,以解帶讀。

4、除了朗讀訓練外,字詞的敲打需要更注重精讀、細讀,停留的地方還需要多。例如,抓住3只貓“是怎麼來的”。前兩隻都是自己或家人主動要來的,而第三隻貓是在門口撿到的,從而得到花貓地位的卑賤。又比如“曬太陽”的細節也各有不同,花貓是“蜷伏”,感覺很悽悽,可能平時對它並不好。又比如“若有若無”引出後,可以追問,“還有那些此配合它”。總之,這些“點”應該再明確、最多點、再停留。又如,在引導“為什麼冤枉,是因為不喜歡”這個問題時,抓住“一定是……一定是……”,表現這種偏見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5、主題探究方面,學生可以領會的部分,可以簡單的提到,甚至是不講,教師更要去考慮一些學生不能瞭解的。如本篇文章可思考:這三隻貓他到底喜不喜歡?有人認為它其實對三隻貓都不是喜歡,純粹是興趣愛好,當作寵物看待,人並不尊重這些生命。主題可以引向同情弱小上來。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揣摩其寫作的意圖,這點主題的提升是合乎情理的。這也就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解讀文本,要對文章的寫作背景、目的進行了解。

正如我的導師趙飛燕老師所説,語文課堂永無滿足,永遠在不斷修改完善中的前進,她的這種精神對我觸動很深。就好像在修補一條路,我們應該不時地看看我們曾做過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補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樹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當我們回過頭去看,這必定會是條花團錦簇的康莊大道!

貓教學反思4

《貓》這篇文章看似很簡單,但我反覆品味過後,總有很多新的教學思路。第一件事情就是依據三維目標初定教學目標:

1、通過品析生動細緻的`描寫,感悟作者對三隻貓的情感態度。

2、揣摩文中藴含的人生哲理。

真正操作起來確實不易。如何努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所以開始導入時我便設計了一個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寵物話題,這樣內容上比較接近學生,從情感角度上學生自己能放鬆下來激發他們的興趣。

這節課就是以“情”貫穿始終,相處述情——亡失訴請——析情明理,都緊緊圍繞作者的情感態度展開。三個主問題的設置既要挖掘學生的表達力,又要讓學生自主品味出作者對三隻貓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從而引申到對人生哲理的感悟。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駕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寫作方法,使學生產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

儘管我也在不同的班級試驗過多次,儘管在細節上反覆琢磨,向本組老師請教指導,但是這節課最後還是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1、時間安排前緊後鬆。可以將課前預習部分在課前落實紮實,課上點到出現問題最多的字詞即可。這樣可以節省一分鐘左右。讓學生在最後的練習環節上有更充足的時間,讓練習更充分,真正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心聲。

2、“析情明理”環節,完全可以讓學生放開談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所謂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師講解的一模一樣才對,一定要相信學生能談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有更多的收穫。而這個環節,學生們對自己的感受已經談的很好,我又出示了自己的體會,實屬多餘,這樣就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所以一定要相信我們的學生!

3、感悟人生哲理這個環節,其實沒有必要追求形式上的多樣。起初,我在備學生的時候,一直在想,學生們一定有很多不同的見解,討論交流可以讓他們將自己的感受完全展示出來。但人生哲理是一個學生內化在心裏的感悟。因此,給他們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們靜下心來去感悟,然後紛紛展示交流即可。所以沒必要為了討論而討論,小組討論要有其真正的實際作用才是真正有效的討論環節。

4、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過反覆多樣的閲讀來獲得體會的,但這節課中我只寄希望於課下的預習,課上朗讀及默讀的環節都是輕輕點水一般,沒有深入閲讀。其實在第一個環節上,可以設計一個初步朗讀重點語段的環節,讓學生首先從字面上感知課文內容。而有些情感體驗的詞語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讀出來,相信效果會更好。

5、點評小練筆的時候最好也能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來展開評論。這樣又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這次課讓我收穫很多,尤其向本組老師身上學到了嚴謹的教學態度。有的時候意思相近的一句話,我們反覆修改斟酌字詞,儘量讓自己的課收到完美的效果。當然這樣一個反思的過程也是一種進步的過程,在不斷反思中進步,在進步中時常反思!

貓教學反思5

學習本課很輕鬆,幾乎是學生自願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課前,我提前兩天佈置學生觀察自家或鄰居家的貓,並認真做好筆記,更進一步的觀察貓的一些固有的特點,以及貓的生活習性,包括貓的生活表現,特別注意觀察貓在高興時,不高興時,抓到老鼠時的神態表現,並作好觀察記錄。

在第二天來學校時,我花了一節課,讓學生將自己的記錄,按順序排列,然後進行逐項詳細地闡述,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我點擊旁敲幫助學生説具體,便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學生邊説,我邊有序地板書關鍵詞句,給學生製作一幅完整的思維模式。特別是在指導學生説貓捉老鼠的過程,一定要動察貓在發現有老鼠“之前,之中、之後”的反應過程,這裏,我特別提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把事物當人的思維活動,動作神態來寫動物的一般寫法。

學生説過之後,“趁熱打鐵”讓學生起草,在點評學生習作時,再套出新課,引導學生帶上自己的習作和作者進行交言體會。看看大作家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樣的一隻貓。這篇課文細緻而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以及滿月時的小貓的特點,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本課語言生動,情感真摯,老舍把貓當朋友,當作家人,當作親人,之所以老舍筆下的貓無論是淘氣還是古怪,那種可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是因為作者與貓之間像朋友一樣,相互信任,和諧相處,也因此,而能創造出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其實這一切都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情感中品嚐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很明顯,在寫作中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本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作者先從三個方面具體再現貓的性格古怪。比如: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它“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剛滿月,腳腿還站不穩時就愛玩;第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富,性格越來越鮮明,給人留下一種深刻的印象。在這環節上,我讓學生再次去修改自己的習作,借作者的“文筆”用一用。

貓教學反思6

一、背景分析

《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共有五篇課文,它們分別是《貓》、《斑羚飛渡》、《華南虎》、《馬》、《狼》。前兩篇課文從體裁上看是敍事性散文,《華南虎》是現代詩歌,《馬》是科普説明文,《狼》是敍事性的文言文,這體現了編者編寫教材的同一題材、主題相近而文體裁不限的選編意圖。

編者在“單元説明”中説:“這個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閲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學習這個單元,要在理解文章內容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鮮明,言之有理。”編者對於這一系例文章,提出了閲讀要求。同時,編者結合《貓》這篇課文的具體內容給出了閲讀性提示:“貓,因為它的活潑乖巧而被許多人喜愛。和人一樣,每隻貓都會有各不同的性格。作者的家裏就曾經養過三次貓,這三次養貓給他帶來了不盡相同的感受,有快樂,有辛酸,有憤恨,甚至還有無盡的懊悔……”。課文後的“研讀與練習”第一題“從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幾個方面説説第三隻貓與前兩隻貓的區別。為什麼‘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這個問題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及文章思路的理解;第二題“第二隻貓丟失後,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又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試着聯繫課文的描寫,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這道題的設置主要是要求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體現出的情感。第三題“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是被人誤解呢?把事情的經過説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這道題編者的意圖是學生能結合文本的理解能把自己的視野拓展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説出自己的獨特體驗與感受。

動物是人類的生存夥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生趣盎然。動物與人應該怎樣享有共同的生存空間,人類與動物之間要怎樣的和諧相處,瞭解這些問題,對進入初中不久的學生來説自然是饒有興趣的。閲讀這類內容的文章,不僅適合中學生的心理,同時對培養他的趣味與情操是有好處的。

二、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的確立在形式上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內容上要依據教師對文本及學情的分析與認識。它一方面預設的,同時它又是在教學過程中生存的,所以,它既具有預設的特點,又具有生存的特點。根據以上對《貓》所處的這一單元背景、文本本身、學情認識的分析,可以預設如下教學目標:第一、啟發學生有理有據地説出作者描寫三隻貓的相同與不同,並能説出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比手法的運用與細節描寫對刻畫形象的作用,能有效解讀故事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第三、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閲讀與領悟,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倡的明辨事非、反對主觀武斷的價值觀,從而引發學生對弱小動物的關注與同情。

三、教學策略

堅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組織、引導與啟發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閲讀説出自己的獨特認識與體驗。具體地説,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發現並解決閲讀文本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提出閲讀文本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地學習,將學生分成六小組,互相解決各自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探究地學習,引發學生解決閲讀過程中臨時生存的問題,並啟發學生深層次理解文本的內含與意義。在方法上,採取學生自學成果展示,學生合作討論交流,教師組織與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學方式,把話語權交給學生,把組織教學權留給教師,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學生做主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過程

(一)一讀文本,整體感知。

(1)畫出自己難理解的詞語,結合句子識記、理解、掌握它。

(2)畫出難以理解的句子,自己或小組內討論解決。

(3)小組討論,生存一個或幾個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4)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提出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二)二讀文本,質疑思考。

(1)各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並交流對方提出的問題,形成討論結果。

(2)各小組派一個代表説説自己組內的討論結果。

問題預設:

(1)文章寫了幾隻貓?作者在養貓的經歷中,哪一次養貓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學生能把握課文內容重點。)

(2)試從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幾個方面,説説第三隻貓與前兩隻貓的區別。(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能根據內容篩選和整合有效信息。)

(3)課文主要寫第三隻貓,那麼把寫前兩隻貓的內容刪去怎麼樣?(讓學生體會文章對比的寫法,把握文章的脈絡。)

(4)文章寫“我”三次養貓,“我”的思想感情有什麼變化?找出體現作者感情的句子讀一讀,品一品,説一説。(讓學生能結合文章的內容,品味作者的情感,重在句子的朗讀,説出自己的閲讀體驗。)

(5)從作者三次養貓的經歷中,你領悟到了什麼道理?(讓學生有理有據地説出自己獨特的理解,藉此把握文章的主題。)

(三)三讀文本,拓展延申。

問題預設:

(1)假若第三隻貓沒有死,你認為“我”有改正過失的機會嗎?説説你的看法。(讓學生能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探究,説出自己的思考。)

(2)被別人冤屈或知道自己無端冤屈了他人,滋味都是不好受的,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請説説你的經歷與情感體驗。(讓學生能結合對文章的理解聯繫自己的生活加深對文章的認識,從而達到了解作品的現實意義的目的。)

對教學過程施行的説明:整體感知部分,主要是讓學生自學與組內合作討論交流,強調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質疑思考部分的問題預設是教師與文本對話過程中形成的,但是學生展示的問題是不是這些,應據學生自學情況而定。不過,學生展示了提出的問題之後,教師通過巡查,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疑惑進行歸納,有的可能就是教師預設的問題,這可以按預設的教學方式解決,有的可能是教師沒有預設到的而的確又是有價值的問題,這需要教師有相當的教學機智,同時也需要教師對文本有深刻的認識,引導學生解決。這施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絕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學生能解決的一定讓學生説,不能解決的要引導學生思考,教師絕不越俎代皰。

五、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計理念的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閲讀提出了具體的階段目標,“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無疑,教學這篇課文讓學生“讀”與讓學生“説”便是重點。

學生閲讀文本的方式有多種,有朗讀和默讀,有精讀、略讀和瀏覽,要通過不同方式的閲讀對課文語言文字進行整體性品味和理解,深層次地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真正理解作者寫三次養貓經歷中所表達的思想。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一讀文本,整體感悟”、“二讀文本,質疑思考”、“三讀文本,拓展延申”為主線貫穿,體現出由淺入深、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的層次性,最後由文本到生活,期望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把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同等起來,擴大閲讀範圍,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之所以這麼強調“讀”,是因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事實上,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自主性的閲讀,生成了許多教師沒有預設到的有價值的問題,如,第三隻貓明明是不被喜歡、令人可厭的,為什麼作者對第三隻貓的死會比前兩隻貓的亡失要“更難過得多”?又如,寫第二隻貓時,作者提到了周家丫頭和“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有何用意?再如,作者寫自己養貓的經歷,是告訴我們嚴於律己的做人還是告訴我們要善待弱小的生命?學生不自主閲讀,是提不出這些問題的。

讀是情感體驗,情感認同,也是一種感悟。在施行“找出體現作者感情的句子讀一讀,品一品,説一説”的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朗讀、評説,教師的擇機引導、指導朗讀,師生之間配合得恰到好處。學生自主地找出這樣三句話來朗讀與評説:“我心裏感着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個月來相伴的小侶!”“我也悵然地,憤恨地,在詛咒着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自此,我家永不養貓。”學生通過朗讀,讀出了辛酸、憤恨、悵然、傷感、懊悔,語調有輕有重,有緩有急,有高有低,很好地體味了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如果説學生“讀”是隱性的思考,那麼,學生“説”就是顯性的。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教師要鼓勵學生能根據閲讀作品説出自己的評價,能説出自己的閲讀體驗與感受,能品味作品的富於表現力的語言。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地言説,或在教師的引導下説出自己的思考,這有利於培養學生閲讀文本的能力,也彰顯了學生的智慧。如在對三隻不同的貓的認識上,學生這樣説:“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運用了動作描寫,寫貓逗玩的動態、情態,栩栩如生,這是一隻活潑可愛的貓;“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飛撲過去捉。”——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小黃貓晃着圓圓的腦袋,睜着圓圓的眼睛,長於爬樹、善於捕捉的神態躍然紙上,這是一隻活潑而有趣的貓;“冬天是早晨,門口蜷伏着一隻很可憐的小貓。”——貓來的時候是冬天的早晨,它給人遺棄,無家可歸,幾乎為冬寒與飢餓所殺,“蜷伏”一詞,表現出這是一隻很可憐的貓。

(二)課後反思

這節課,從教學的出發點上來説,是想通過學生的自主的讀、合作的讀、教師引導的讀,通過學生展示生存的問題,然後學生自由言説、教師點撥學生深層次的言説達到對文本的理解,並把對文本的理解與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教學流程做到了嚴謹有序,如果從學生的實際收穫來看,不謙虛地説,已達到了預計的教學目標。但是,從最終的課堂呈現狀態來看仍有幾點值得反思:

(1)教學設計理性有餘而趣味不夠。

教學設計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學程序的設計基於自己學習文本的認識。想通過學生的讀與説,通過教師的一步一步點撥激發起學生的思考、發言,可惜的是隻有一部分同學的思考、發言,大多數同學只是認同別的同學對文本的理解,學生不處於一個“頓悟”的狀態,不是在一種非常融洽和諧的師生交流中“豁然開朗”而獲得認同,這不能不讓人反思在學情預估和教學設計上存在問題。

教學設計做到嚴謹有序,同時也就有效,這樣理性的成分便多了。但是,結合這篇課文的內容如何做到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中有趣,且又能適合學生的閲讀心理,只採用一種“對話式”的教學形式,就暴露出對學情預估不足與學生的閲讀心理把握不準。

(2)教師調控不夠機智

在節課中,教師應始終是教學的組織者,但絕不是教學的旁觀者。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思考,激起學生思想的火花。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者過多的依賴於已預設的教學設計,過多的擔心達不到預設的目標,教師自己的思路受到了教學設計的“監控”,所以,課後一些老師説我對學生的一些有價值言説聽而不聞,而這些自由言説恰恰是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亮點”、“出彩點”,教師為什麼不適時引導、追問,把對問題的思考推向深入?由此看來,教師怎樣機智靈活地改變已生存的教學預設,調控好自己,又能對學生活動進行有效地調控,是值得思考的。

貓教學反思7

案例:

《貓》是老舍先生的文章,他把貓寫的惹人喜愛。文章談到貓的性格十分古怪,説它貪玩吧,但是又非常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在教學這個部分時,我請一個學生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屏息凝視”,這個學生由於預習不夠充分,一時語塞滿臉通紅,其實這個詞從字面也可以瞭解大概意思,不必非按照字典的解釋來説。於是我對這個學生説:“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演一下吧,這貓是怎樣屏息凝視的?”他擺脱了這一尷尬局面,也鬆了一口氣,接着上台,擺出屏住氣,眼神集中的樣子。我讓其他同學評議,有的同學説,他雖然屏住了氣,但眼神太直了,表現不出精神集中的樣子,在其他學生的提議示範下,他最終準確地表現出了小貓屏息凝視的樣子,在學生的掌聲中走下了台。這一小插曲,反而使學生對小貓盡職盡責這一特點理解的更為深刻了。

[反思]

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小的教學環節,但由於我處理的靈活富有創意,因而就有了特別的意義。首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相信學生會感謝老師給他解了圍。其次,通過這次表演,不但這個學生,全班所有學生都對這個詞語印象深刻。第三,調劑了單調的課堂氛圍,用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表演一下詞意對於活躍課堂氣氛作用很大,可以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貓教學反思8

教學設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摯的散文。文章運用樸素的文字,生動傳神地記敍了三隻貓的故事,學習本文時,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重點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培養學生關愛、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過養寵物的經歷嗎?誰來説一説?

學生暢所欲言??

今天我們跟隨作者走進課文,共同感受作者養貓的經歷。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投影出示)學習目標(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1、理解故事內容。

2、體會作者情感及文章藴涵的哲理。

3、培養關愛、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三、檢查預習 (請一位同學先讀一讀下列字詞,老師再出示答案,學生齊讀,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標註)

讀一讀 (幻燈片)

sa sesong yong chàng zǔ quán cheng jia

污澀 慫恿 悵然 詛罵 蜷伏 懲 戒

四、速讀感知(出示幻燈片)

速讀課文,簡述三隻貓的故事。(可選擇其中一隻談一談)

速讀要求:

在文中標畫出有關三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詞句。

學生按要求速讀課文,在課文中標畫??

請三名學生分別簡述三隻貓的故事,提醒學生抓住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詞句。(老師簡單點評)

(過渡語)我們從故事中得知:三隻貓的結局不是失蹤就是死亡。這讓我們深表同情。那麼,作者一家對這三隻貓分別是怎樣的情感態度呢?

五、小組交流,精彩展示(出示幻燈片)

作者一家對這三隻貓分別是怎樣的情感態度呢?

要求:標畫出文中的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並説説你的理解。

小組充分交流??

小組精彩展示?? 教師板書重點詞語

花白貓 小黃貓

喜歡 貓鄭振鐸 喜歡 酸辛 悵然、憤恨 可憐貓

憤怒→難過、自責、愧疚

老師追問:“我”對第三隻貓為什麼會產生難過、自責、愧疚這樣複雜的感情呢?

引出“芙蓉鳥事件”

六、拓展聯想(出示幻燈片)

想一想:如果養第二隻小黃貓時,家中也養了一對黃色芙蓉鳥,鳥也被吃了,“我” 會怎麼想、怎麼做?請你以第一人稱來敍述。

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回答可能有兩種説法:①第二隻小黃貓不會吃黃色芙蓉鳥。②第二隻小黃貓吃了黃色芙蓉鳥,也決不會責怪它)

(過渡語)同一件事,人們對待兩隻小貓的態度卻截然不同。由此你得到什麼啟示?

七、探究文章藴涵的哲理

學生各抒己見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重點詞語:

學生齊讀啟示: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要弄清事實,客觀公正;要關愛,善待弱小者。(幻燈片)

(過渡語)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此種命運的又何止是一隻貓而已?

八、説一説(幻燈片)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呢?説一説事情的經過。

你認為怎樣才能減少或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

學生談自己的經歷??老師適時點評

(過渡語)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師想對同學們説

九、結束語(幻燈片)

讓我們都滿懷寬容,滿懷平等地對待一切生命吧!(學生齊讀)

十、板書設計:

憤怒→難過、自責、愧疚

《貓》教學反思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與學生見面的短短20分鐘,老師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讓學生齊讀課文一遍,以便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並讓學生標畫文章中的生字新詞,自行解決。

這篇課文篇幅長,語言通俗易懂。因此我在課堂設計上讓學生速讀課文,簡述三隻貓的故事。(可選擇其中一隻談一談)並且對速讀提出要求,並在屏幕顯

示:在文中標畫出有關三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詞句。從課堂反饋來看,效率高,效果好,節省了時間。

這篇課文,我緊緊抓住了情感主線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只設計了一個大問題貫穿課堂:作者一家對這三隻貓分別是怎樣的情感態度呢?讓學生小組內充分交流,然後展示。從課堂上看,學生思維活躍,充分表達了自己對文章一些情感語句的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反覆揣摩、朗讀。這一環節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小組加分很適合初中低年級學生心理,極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這個環節的設計收到了預期效果。

為了加深對文章所藴含的哲理的體會,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學生思維的問題:想一想:如果養第二隻小黃貓時,家中也養了一對黃色芙蓉鳥,鳥也被吃了,“我” 會怎麼想、怎麼做?請你以第一人稱來敍述。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對兩隻貓比較,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進一步理解了文章主旨。

在拓展延伸環節,我設計了過渡語: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此種命運的又何止是一隻貓而已?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呢?説一説事情的經過。這樣很自然地引出下一環節:你認為怎樣才能減少或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最後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中,結束課堂。

當然在這節課中也有很值得自己深思的地方:

小組模式的教學,座位的編排,可以4人一個小組,但由於時間倉促和講台空間的侷限,不能設計傳統座位的編排。使老師巡迴指導、關注學生的進度和課堂紀律的掌控都受到限制。我在想,這樣的座次排列,不使用小組教學模式也可以。

課堂上,學生感受體會多,課文讀得還是有些少。

另外,有些緊張,感覺自己的教學水平還沒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專家點評:教學設計新穎,對文本挖掘深入,教學活動圍繞情感主線設計一個問題貫穿課堂,學生思維活躍有深度,課堂結構合理緊湊,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效發揮教師導學作用,適時進行方法指導,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氛圍和諧融洽。

貓教學反思9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過對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特點的描寫,抒發了對貓的喜愛之情。

這個單元的練習重點是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較簡單易學的方法。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這種文章的段落裏都有總起句或中心句。如《貓》,每個自然段開頭都有一個總起句。但第2、3自然段總起句只是分別概括第2、3自然段內容,只有第一自然段的開頭“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內容,可作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樣第4自然段總起句的前半部份“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可作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這篇課文按照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的特點可以用歸併法把文章分成兩大段。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又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我抓住兩個要點:一是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藴涵着的既顯而易見又不着痕跡的感情抒發。

教學中,我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學生能體會到作者採用對比的方法分三個方面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貓的古怪性格。“老實”、“貪玩”、“盡職”,這看似矛盾的三方面都集中在貓的性格上,學生通過自己研究發現這三個矛盾的方面是用三次“可是”作轉折,寫出貓既老實又貪玩,雖貪玩卻盡職,雖膽小卻勇猛的性格特點。

第二自然段中,“這可都憑它的高興。”一句,一個“可”字,形象地寫出了貓的古怪,同時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時,我就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自己的朗讀中體會貓的可愛以及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把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我覺得這篇課文學生都很喜歡,因為學生自己家裏也養貓,雖然有的學生非常喜歡貓,但對於貓的情感沒有老舍爺爺對貓的情感深。

教學及訓練。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備課,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並重。

貓教學反思10

《活了100萬次的貓》是一篇經典繪本,是一本在日本被讚譽為“被大人和孩子愛戴、超越了世代的圖畫書”,這是一部有關生命意義的偉大寓言。“描寫了生與死、以及愛,讀了一百萬次也不會厭倦的永遠的名作。”貓的過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個不死身,死了一百萬次又活了一百萬次,儘管生命在一次次輪迴——先是國王的一隻貓,然後又分別是水手、魔術師、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一隻貓,但它卻活得渾渾噩噩,活到最後,連它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了,都心生厭倦了,它討厭每一個養它的人,也不怕死,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了一隻誰都不屬於、只屬於自己的野貓,於是,在孤獨與不安之中,它不知不覺地愛上了一隻美麗不語的白貓。這是一種在它漫長的生涯中從沒有過的感情,這讓它有了愛與被愛的體驗,它頭一次知道為什麼而活了。當心愛的白貓死去時,它寧願死去,因為對它來説,沒有了愛,再渾渾噩噩地活一百萬次又有什麼意義呢!

針對此繪本的特點,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兩點:

1、學生閲讀興趣,讓學生產生閲讀期待。

2、初步思考“生命的意義”。

教學重點是:初步思考“生命的意義”。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同學們出色地完成了學習目標,從課前對“幸福”定義僅僅為自己的舒適快樂,跟着這隻貓從被別人喜愛、只喜愛自己、到最後愛別人,學生們真的從貓的經歷中悟出了生命的意義,真正體會到得到別人的愛,有能力去愛別人!這才是真正的活,這種活過以後,人生才沒有遺憾,不需要重活。

對於繪本,尤其是如此經典的繪本,它的文字和圖畫,都會讓讀者有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思考和感悟。閲歷的差異、精神的追求和環境的影響,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角。

一隻活了100萬次的貓,竟然如此具有魅力!那份“愛”就深深地寫在它的心裏。震撼之餘,我對於教學的設計進一步地反思,對於學生們在課堂上的精彩發言和深入地思考,我的把握學情這一塊做得不夠好,對於我們班的學生來説,設計的問題他們大部分都能夠深入地思考,準確地表達,也就是説,設計的問題可以再深入一些,學生們的潛力是無限的。

貓教學反思11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簡短,作者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1、抓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説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有的學生説,是閉住呼吸,有的學生説是抑制呼吸,我讓學生去查字典,知道“閉”是。。。。,“凝視”是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怕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説,從這個詞裏你看出了什麼?學生説,在這個詞裏看出了貓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後,我讓學生也屏息凝視盯着一個地方看幾分鐘,問學生有什麼感覺,學生説,眼睛很累,覺得心裏憋得慌,我繼而啟發道:“你們看幾分鐘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着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着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麼?”經過理解和自身體驗,學生明白了從“閉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裏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麼喜愛它。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作者在寫貓時,採用了擬人的寫法,把貓當作人來寫,突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介紹老舍的生平:“老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酷愛寫作,視寫作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愛養花,他家裏有幾百盆花,每天除了寫作就是擺弄花草,家裏的花死了,他要難過好幾天。”然後讓學生看書理解,他這麼愛寫作,當貓把他的稿紙踩髒後,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他那麼愛花,當小貓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時,他也不生氣,反而覺得它們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從這些語句裏,看出作者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幹什麼都覺得可愛。都捨不得責備,由此可

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愛它們。

3、注重寫法的滲透,讀寫結合。在學習小貓一段時時,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從幾方面來寫小貓的淘氣可愛的,然後説出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最後説説你喜歡哪句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以借鑑書中的語言,因為滲透了寫法,學生很順利的寫出了片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課上讀的形式少,有感情朗讀來有待提高。

貓教學反思12

《貓》是鄭振鐸先生的名篇,講述了家裏三次養貓的經過,故事性比較強。因為打算用這節課錄課,所以準備的很充分。差不多用了一星期的時間。但即便如此,講起來還是有一定問題。三班是第一節課,可能是因為有人在錄像的緣故,有些緊張,以至於講得太快,將本來差不多兩節課的內容用一節課就講完了。講完之後發現學生們很迷茫,雖然看似他們很積極,

但實際沒學到什麼,對知識點並沒有完全理解,效果很不好。講完後指導教師也説,太快了,語速也有點快,把節奏放慢,別緊張。痛定思痛,我重新把課文內容看了一遍,吸取教訓,劃分沒部分大概用多長時間,這樣在四班講得時候明顯好很多,內容講透徹了,節奏也把握對了。第二課時時,由於在三班講得太快,基本沒剩下什麼東西,所以只能多説,也讓學生多説,比如拓展訓練是“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被誤解?怎樣才能減少被誤解的概率?”我讓同學們想一下,然後暢所欲言,發現大家的積極性很高,也能從自己的故事中更好的體會文章主旨,這算“因禍得福”了吧。但在四班講的時候,因為停電,多媒體不能用了,只能迴歸原始,因為怕大家不能理解,所以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寫,結果發現時間不夠用了,拓展訓練沒有時間做了。後來指導教師説在黑板上寫太多了,太浪費時間,只寫重點或學生們不認識的字就行,沒必要寫那麼多。

雖然講解這篇課文時狀況百出,但通過這些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後要注意。

貓教學反思13

10月25日,我有幸聘為20xx年xx縣“國培計劃”示範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實踐性教師培訓觀摩課執教教師,我上的是初中語文《貓》。我因為公開課的經驗不足,缺乏自信導致緊張過度,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層出不窮。現就自己執教的《貓》這一課做深入剖析。

首先,教學設計的能力弱,教學理念陳舊。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握不準示範課的要點,區分不清該闡述的內容範圍的寬度和廣度。例如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我不知道是為了考試而介紹簡單要點,還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詳實闡述,因而在矛盾之中,讓學生拓展了知識,致使實際的教學在此出現了費時過多的情況。

其次,教學設計不斷更改,想法太多,導致課堂上的問題的出現。

因為平時自己極少主動上公開課,但喜歡學習像其他教師學習,也因此否定了自我,只聽從他人的建議而忘記了自己的思想,致使自己上課時是表演別人的東西,而忘記自己思想的存在,讓自己在教學中沒有了自己。《貓》這篇文章的篇幅過長,我的設計是將兩節課的內容緊縮為一節來展現,但後來採取他人的建議更改分為兩課時來上,因此導致上課時寫作特點這一重點知識完全可以理清,卻改為下一節課的內容,導致這節課的重點不突出。

再次,對學生的學情瞭解不到位。

這次執教的班級七(1)班的學生的閲讀水平很高,與我所教班級的閲讀水平相差很多,因此在問題的設置上偏向簡單,當要求交流的問題,該班學生不用交流、不用閲讀課文就解答出來了,雖然我也極力要求他們先討論,但這個交流的教學環節形同虛設,也失去了語文教學課堂的內涵。

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我感謝這一次的活動,讓我清楚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接下來,我急需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活動,多找機會鍛鍊自己,提高自己上語文公開課的水平;同時加大閲讀先進教育理論書籍的力度,紮實語文的教學功底,上好每一節語文課。

貓教學反思14

《貓》這篇課文的結構分明,內涵豐富。

一、兩節課下來,我發現以下兩點值得今後繼續保持。

1、創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在教《貓》這課時,我採用猜謎語“八字須,往上翹,説話好像娃娃叫,只洗臉,不梳頭,夜行不用燈光照”導入。引出課題後,我讓學生説説看到貓這個字你想説什麼。在這個氛圍中,教師也是一個活動的參與者,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愛説,敢説。

2、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和着力點。我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找文中能概括課文內容的句子,指出貓的特點——古怪、可愛、淘氣。在此基礎上,以“情感”為基點,讓學生在讀中品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受到愛貓的情感薰陶。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與“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一些貓爪印。”進行對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我從“豐富多腔”這個四字詞入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表演想象貓叫喚。

二、反思不足

在我整個教學過程中,環節分明,目標明確。但由於我的引導能力不足,學生不能深入領悟。課文中有一些詞語學生較難體會並運用,例如明貶實褒的詞語運用,關聯詞語的運用等,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也是我今後教學中要重點加強的一部分內容。

貓教學反思15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過對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特點的描寫,抒發了對貓的喜愛之情。

這個單元的練習重點是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較簡單易學的方法。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這種的段落裏都有總起句或中心句。如《貓》,每個自然段開頭都有一個總起句。但第2、3自然段總起句只是分別概括第2、3自然段內容,只有第一自然段的開頭“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內容,可作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樣第4自然段總起句的前半部分“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可作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這篇課文按照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的特點可以用歸併法把分成兩大段。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又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我抓住兩個要點:一是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中藴涵着的既顯而易見又不着痕跡的感情抒發。

教學中,我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學生能體會到作者採用對比的方法分三個方面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貓的古怪性格。“老實”、“貪玩”、“盡職”,這看似矛盾的三方面都集中在貓的性格上,學生通過自己研究發現這三個矛盾的方面是用三次“可是”作轉折,寫出貓既老實又貪玩,雖貪玩卻盡職,雖膽小卻勇猛的性格特點。第二自然段中,“這可都憑它的高興。”一句,一個“可”字,形象地寫出了貓的古怪,同時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整堂課的教學我主要採用了以讀為主的方式進行教學。讀是為了寫,為了表達。因此,課堂上我帶領孩子們體會作者用字的準確,“蹭”的一字千金,“小梅花”的準確恰當而富有人情味,都是教學中的重點,同時,還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將的空白點表達,如貓叫的豐富多腔是怎樣的等情景。這節課,貓的可愛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引導學生學習老舍寫作方法上有所欠缺,以後應該注意讀寫結合,多進行寫作方法上的指導。

標籤: 精選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3xr2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