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貓》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貓》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貓》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貓》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貓》教學反思1

我在教學《貓》這篇課文的時候,發現文章語言簡潔凝練,富有表現力。結構上構思精巧,意味雋永。針對文本的這一現狀,我教學設計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得到規範有效的語言訓練。因此,我設計了第一個教學環節“你喜歡哪隻貓”?尊重學生的閲讀感受。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課堂上他們暢所欲言,説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訓練。

接着引入第二個環節“我的家人對待三隻貓又是怎樣的態度?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有幾個學生品味語言很深入,能夠從某個詞語甚至標點符號的使用上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堂上出現了不少亮點。從某個意義上説,此時語文教學的真諦得到了體現。接着引入第三個環節“作者對待三隻貓亡失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學生們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但大部分同學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

有一位同學提到了“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和“自此,我家永不養貓。”我引導學生重點朗讀“我心裏十分難過·······”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們也能夠體會作者在第三隻貓亡失後的那種愧疚和後悔的心情。如果我換用另外一種方式:讓學生自己揣摩“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和“自此,我家永不養貓。”,多朗讀,多品味,他們自己獨立思考,能更深入地體會文本內涵和作者思想感情。整堂課,我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流程還是比較清晰的,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到了發揮。這些好的方面,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盡力保持。作為語文的教學,應該多注重朗讀品味,在課堂上,這方面我重視不夠,另外課堂語言不夠精煉,有時顯得隨意,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將努力改進!

《貓》教學反思2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簡短,作者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1、抓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説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有的學生説,是閉住呼吸,有的學生説是抑制呼吸,我讓學生去查字典,知道“閉”是。。。。,“凝視”是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怕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説,從這個詞裏你看出了什麼?學生説,在這個詞裏看出了貓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後,我讓學生也屏息凝視盯着一個地方看幾分鐘,問學生有什麼感覺,學生説,眼睛很累,覺得心裏憋得慌,我繼而啟發道:“你們看幾分鐘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着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着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麼?”經過理解和自身體驗,學生明白了從“閉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裏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麼喜愛它。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作者在寫貓時,採用了擬人的寫法,把貓當作人來寫,突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介紹老舍的生平:“老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酷愛寫作,視寫作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愛養花,他家裏有幾百盆花,每天除了寫作就是擺弄花草,家裏的花死了,他要難過好幾天。”然後讓學生看書理解,他這麼愛寫作,當貓把他的稿紙踩髒後,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他那麼愛花,當小貓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時,他也不生氣,反而覺得它們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從這些語句裏,看出作者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幹什麼都覺得可愛。都捨不得責備,由此可

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愛它們。

3、注重寫法的滲透,讀寫結合。在學習小貓一段時時,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從幾方面來寫小貓的淘氣可愛的,然後説出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最後説説你喜歡哪句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以借鑑書中的語言,因為滲透了寫法,學生很順利的寫出了片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課上讀的形式少,有感情朗讀來有待提高。

《貓》教學反思3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教齡三個月多一點的新手語文教師,接到參加青年教師公開課活動的任務真是讓人緊張不已。鄭振鐸的《貓》是我上學時沒有的文本,因為想要挑戰自己就選擇了它;也正因為陌生,一拿到文本我就有了幾個教學設計。但困難很快就出現了,正在我蠻有心得的時候,居然發現這些設想其實別人早就已經用過了。而我既然要在諸多有豐富經驗的語文老師們面前上課,必然要儘量去尋找新的突破口,講一些更新穎的東西。因此,我及時叫停想法,從頭開始對文本研讀探究,並逐步生成了本次課的教學設想:

一、努力讓課堂結構清晰,步步深入

對於《貓》這篇文章,在現行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堪稱經典,許多老師都各自摸索出了符合個人特色的有效教學法,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文本,以此為突破口。在我看來,其實從文題切入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避免拋灑的點太多,涉及的面太廣,以致教學了半天也摸不到中心,因缺乏系統性和一定的深度而讓文本被解析得支離破碎,課堂效率變得極其低下。而從文題切入,便於順藤摸瓜,使課堂結構清晰有層次。正如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所説的那樣:“課文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和靈魂,抓住了標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內核。利用標題來組織教學,可以突出重點,加深領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教學過程中,我由文題“貓”切入,緊緊圍繞“貓”這一中心,組織了“講述貓的故事”“觀察人與貓的關係”等活動,詳略得當,由淺到深的解讀了文章內容與主旨。

二、努力刪繁就簡,避輕就重,有效突破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這篇經典篇目篇幅長,涵蓋的知識點多,主旨解讀具有多樣性,可謂頭緒繁多。如果在解讀過程中面面俱到,或是圍繞一目瞭然的內容頻繁互動,則會陷入繁雜的泥淖中久久抓不到文本的重心或遊走在文字表層而無法探知文本的內核。因而,在這堂課上,我把“貓的悲劇命運”“人性的黑點與亮點”設計為了主問題,有層次、有重點的突破了文本到底要表達什麼的難點。

三、努力突出學習方法的示範與實踐,授之以漁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優秀課文為媒介,發揮教師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特點,巧妙地帶領學生在閲讀文章過程中積累經驗方法。這次教學過程中,很多閲讀的方法都有意識地傳授給了學生:採用圈點批註法,迅速抓住文本有效信息;運用知人論世的閲讀方法,深入領會文本主旨;鼓勵質疑討論,但討論探究不能流於形式,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方才展開合作探究;聯繫生活實際,大膽闡述個人見解等。教學內容的傳授往往是伴隨着教學方法的啟迪一起進行的,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對學生大有裨益。課後思考題的設置也是基於此:運用課上所學的方法帶着疑問去做進一步的探究。

而我根據文本內容改變成的小詩展現在學生面前時,還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樣的創意既提示了文章的內容,也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在無形中感染了學生,激起了他們的創作慾望,最後學生在小創作中的精彩表現就是明證。

當然,語文課的學習不僅在於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培養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在課程最後我借小詩的“弱小生命”這一詞,將主題進一步昇華,從小貓小狗到清潔工、外賣員等身邊的弱勢羣體們,引領學生們懂得“尊重弱小,熱愛生命”的道理。

當然,這堂課的設計和教學仍存在一些遺憾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如時間倉促,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相對較少;實際上課時,學生比較拘謹,課堂討論效果並不好;上課時語速有些快,且有時一些總結的地方可以讓學生説而不是老師總結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逐步改善的地方。

《貓》教學反思4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十分喜愛的感情。

我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重點詞句的意藴,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和字裏行間藴涵着的情感。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老實”、“貪玩”、“盡職”等重點詞,通過反覆誦讀,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同時,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如在瞭解貓性格古怪特點時,我安排了學生自由選擇問題探究,這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找表現貓性格古怪的詞環節,讓學生板書,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學文要抓住關鍵詞。這樣寫,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對於第一問題的探究,學生能感悟到老舍爺爺是把貓當作既任性又可愛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讀第二自然段貓高興時,在體會“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要求抓癢”一句時,推敲‘蹭、伸”兩詞在文中的獨到之處。課文為什麼在這裏一定用“蹭”而不用“擦、抓、碰”。因為只有“蹭”(輕輕地擦)能體現貓對主人的親近、熟悉,沒有距離,又有一鍾依偎、撒嬌之感。“伸”是體現主人喜歡貓而貓對主人也是十分依賴,無拘無束之情。通過比較句子,理解作者對貓喜愛之極,連上大作家的稿子踩腳印也不討厭,反而當作一種美來讚賞。認為貓的叫聲是在歌唱。這樣的探究,深刻地體會到“人和貓”的和諧情趣。同時也把作者如何喜愛這古怪的貓淋漓盡致地挖掘出來。這種從“詞、句、文”幾方面來探究文本能真正達到學語文的效果。讓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抓住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來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只可惜這點指導得不夠詳細,只是讓學生感受到,而並不能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着一些缺陷:

1、教學語言不精煉,情緒也不夠到位。如果能儘量做到自然巧妙地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會更活躍。

2、讀的還少。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薰陶,朗讀指導還需要加強。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過反覆多樣的閲讀來獲得體會的,但這節課中我只寄希望於課下的預習,課上朗讀及默讀的環節都是輕輕點水一般,沒有深入閲讀。其實在第一個環節上,可以設計一個初步朗讀重點語段的環節,讓學生首先從字面上感知課文內容。而有些情感體驗的詞語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讀出來,相信效果會更好。

3、“體會情感”環節,完全可以讓學生放開談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所謂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師講解的一模一樣才對,一定要相信學生能談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有更多的收穫。而這個環節,學生們對自己的感受已經談的很好,我又囉嗦地補充,實屬多餘,這樣就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

七年級貓教學反思3

前兩天,在中學語文組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我和同年級的兩位老師同時上了《貓》這一課。《貓》這篇課文敍述的是作者鄭振鐸三次養貓的故事,三次養貓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斷變化:快樂而辛酸;快樂而憤恨;可憐而悔恨。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言辭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留給人深深的思考。

在備課時,考慮到本課內容較為淺顯,再結合我們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習慣,我決定儘可能多地採用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倡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想法,以實現有效課堂的最大化。我這麼想,就這麼做了。

在我的這節課裏,一共設置了三個板塊的內容:走近貓——製作貓檔案;質疑貓——因何“永不養貓”;品讀貓——審理芙蓉鳥被害案。考慮到一節課的課堂容量有限,“製作貓檔案”這一環節我在課前就佈置各組學生去完成,在本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互為“小老師”交流並糾正其他組的貓檔案。而在進行第二個板塊內容的教學時,我利用同學們製作的貓檔案,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深入文本,質疑作者家“因何永不養貓”,作者發誓“永不養貓”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在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之後,自然而然進入到第三環節的學習:品讀貓——審理芙蓉鳥被害案,在這個板塊中,我又設置了讓各組學生扮演小法官,來到“芙蓉鳥被害案”的庭審現場,對這起案件進行審理和記錄。通過讓學生扮演小法官參與到“芙蓉鳥事件”中,學生對文本的閲讀與思考變得更細緻、更全面了,在理解課文的有效度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上完這堂課,我最大的感悟是:千萬別小看了我們的學生,他們的潛能是巨大的。平時我們總是習慣於為我們的學生設限,覺得他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是不願意留出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徜徉在文本之中,去擁有自己獨特的閲讀體驗與思考。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老師常常喜歡過度牽引甚至包辦所有的學習過程,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的學生越來越被動,缺乏自主探究知識的勇氣與決心。隨之而來的,學生的語文素養總也得不到令人滿意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老師切忌不能一直攙着學生朝前走,該放手時就放手。哪怕一開始,我們的學生走得舉步維艱甚至摔得鼻青臉腫,但是摔着摔着學生終歸會成長會長大,而經歷過摔打的學生在今後必定能走得更穩健、更出色!

《貓》教學反思5

《貓》是鄭振鐸先生的名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摯的散文。文章運用樸素的文字,生動傳神地記敍了三隻貓的故事。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這樣的教學思路:地震圖片,奠定這節課的感情基調——整體感知課文——角色扮演、模擬法庭——品味情感——體驗、感悟生活。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活化教材,整體感知課文上,我在這堂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性質,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平實、精練而又充滿感情的語言文字品味和感悟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活動也非常活躍,教學環節的設置也精彩紛呈,有地震圖片展示,有內容感知,有模擬庭審,有生活體驗、感悟等。我在教學中注意到了要貫徹新課程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所以先角色扮演還特別設置了庭審的場景來激發學生興趣,果然,學生的興趣濃厚,發言熱烈,我能先切實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掌握好文本內容,再來談論誰是黑貓死因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也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我在上課時精心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來理解文本,一是整體感知,角色飾演,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三隻貓的來歷,討論其在家中地位,並加以分類,並標出寫三隻貓的段落,説説第三隻和前兩隻的不同。二是研讀課文,死後我或我家人的感受,研讀作者情感變化,説説為什麼對第三隻貓我會更難過。三是案件重審。最後説説自己生活中類似的遭遇。我所做的努力真正走進文本,很好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與作者溝通、交流產生共鳴。繼而談生活體驗、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語文課堂的生活化。我設計了角色飾演、冤案重判環節和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環節,以自己的感受來強化情感,目的性較強,注重體會文中對幾隻小貓的描寫和作者情感的表達都很有特點,本文的語言也樸素而又凝練。教學中,我在這幾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並深化,也可以結合描寫進行個體分析、體會作者平中見功力的細節描寫,情節鋪墊的方法,也可以作些適當的寫作指導,另外,我把“感悟生活”這一環節的時間縮短,調劑到“體悟情感”這一環節和學生的朗讀指導上,讓學生通過文本在深刻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重點朗讀某些段落,讓學生讀出情感,讀出感悟,這樣,使這堂課更具語文味。

然後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文章在平淡的敍事中潛藏着的情感。學生朗讀,標記抒情議論語句,找出最能體現作者對養貓態度變化的語句,體會“我”感情。學生朗讀、評説,教師選擇關鍵句、重點句引導深入並及時作出朗讀指導。重點分析“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和“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兩個句子所包含情感的不同。再品味語言,扣住“十分難過”、“良心受傷”、“妄下斷語”等詞語設疑、討論,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藴含的深刻情感。

最後讓學生深層次感悟文本,通過分析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他錯在哪裏一類的問題讓學生汲取作品人文內涵,在閲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再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寫《我的一次委屈》結束課堂。整節課由淺入深,逐塊推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民主和諧而又熱烈的課堂氣氛,緊扣精彩凝練的語言文字,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始終讓文學作品的韻味充盈課堂。此外,還充分利用多媒體軟件輔以教學,用震撼學生心靈的視聽衝擊渲染課堂教學氛,取得了錦上添花的效果。通過情感激發和語言品味為手段,讓人體驗到一種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我緊緊扣住文本,運用多種手段喚起學生記憶中的有關表象,找到開啟學生想象之門的觸發點,引起他們心靈的共鳴和無限的遐思,再通過語言的品味,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語文之美,情感之美並受到陶冶。因此,走近文本,迴歸文本,體現了語文的生活化特點。

當然,在執教過程中由於有點緊張,各環節過渡還不夠自然,在“品味”環節還覺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環節還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後的教學歷練中有待進一步提高。

《貓》是鄭振鐸先生的名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摯的散文。文章運用樸素的文字,生動傳神地記敍了三隻貓的故事。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這樣的教學思路:地震圖片,奠定這節課的感情基調——整體感知課文——角色扮演、模擬法庭——品味情感——體驗、感悟生活。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活化教材,整體感知課文上,我在這堂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性質,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平實、精練而又充滿感情的語言文字品味和感悟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活動也非常活躍,教學環節的設置也精彩紛呈,有地震圖片展示,有內容感知,有模擬庭審,有生活體驗、感悟等。我在教學中注意到了要貫徹新課程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所以先角色扮演還特別設置了庭審的場景來激發學生興趣,果然,學生的興趣濃厚,發言熱烈,我能先切實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掌握好文本內容,再來談論誰是黑貓死因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也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我在上課時精心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來理解文本,一是整體感知,角色飾演,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三隻貓的來歷,討論其在家中地位,並加以分類,並標出寫三隻貓的段落,説説第三隻和前兩隻的不同。二是研讀課文,死後我或我家人的感受,研讀作者情感變化,説説為什麼對第三隻貓我會更難過。三是案件重審。最後説説自己生活中類似的遭遇。我所做的努力真正走進文本,很好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與作者溝通、交流產生共鳴。繼而談生活體驗、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語文課堂的生活化。我設計了角色飾演、冤案重判環節和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環節,以自己的感受來強化情感,目的性較強,注重體會文中對幾隻小貓的描寫和作者情感的表達都很有特點,本文的語言也樸素而又凝練。教學中,我在這幾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並深化,也可以結合描寫進行個體分析、體會作者平中見功力的細節描寫,情節鋪墊的方法,也可以作些適當的寫作指導,另外,我把“感悟生活”這一環節的時間縮短,調劑到“體悟情感”這一環節和學生的朗讀指導上,讓學生通過文本在深刻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重點朗讀某些段落,讓學生讀出情感,讀出感悟,這樣,使這堂課更具語文味。

然後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文章在平淡的敍事中潛藏着的情感。學生朗讀,標記抒情議論語句,找出最能體現作者對養貓態度變化的語句,體會“我”感情。學生朗讀、評説,教師選擇關鍵句、重點句引導深入並及時作出朗讀指導。重點分析“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和“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兩個句子所包含情感的不同。再品味語言,扣住“十分難過”、“良心受傷”、“妄下斷語”等詞語設疑、討論,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藴含的深刻情感。

最後讓學生深層次感悟文本,通過分析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他錯在哪裏一類的問題讓學生汲取作品人文內涵,在閲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再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寫《我的一次委屈》結束課堂。整節課由淺入深,逐塊推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民主和諧而又熱烈的課堂氣氛,緊扣精彩凝練的語言文字,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始終讓文學作品的韻味充盈課堂。此外,還充分利用多媒體軟件輔以教學,用震撼學生心靈的視聽衝擊渲染課堂教學氛,取得了錦上添花的效果。通過情感激發和語言品味為手段,讓人體驗到一種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我緊緊扣住文本,運用多種手段喚起學生記憶中的有關表象,找到開啟學生想象之門的觸發點,引起他們心靈的共鳴和無限的遐思,再通過語言的品味,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語文之美,情感之美並受到陶冶。因此,走近文本,迴歸文本,體現了語文的生活化特點。

當然,在執教過程中由於有點緊張,各環節過渡還不夠自然,在“品味”環節還覺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環節還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後的教學歷練中有待進一步提高。

《貓》教學反思6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通過平時與學生交流,我瞭解到學生喜歡貓等小動物,很多學生家裏養着小動物並樂於欣賞小動物的照片。為了更好地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我在課前請學生展示自己蒐集的貓的照片。學生蒐集到貓與小孩、貓與狗、貓與螳螂等圖片實在令我驚喜不已,這些圖片充分展示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妙情景。我深深地感受到課程資源給孩子們創造了無窮廣闊的學習空間,孩子們在其間興奮遨遊的同時體會到了學語文、用語文的快樂,這種快樂也深深感染了我。

在這節課中,為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有體會地讀、師生共讀、推薦讀、邊想象邊讀、評讀等多種讀書形式。在各種讀的形式中,學生由於各自的理解不同,對不同字句語調、重音的處理也不同,讀得效果較好。這樣設計是為了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閲讀,只有利用多種方式讀書,才能發揮學生個性化特點,在各種讀書形式的穿插運用中,學生從整體感知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始終邊讀邊悟,最後深切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學生在讀“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讀出了自己對性格怪的貓的喜愛之情,在讀滿月的小貓玩雞毛、玩線團、撞桌腿等詞句時再現了滿月小貓更可愛的情景。學生通過自己的讀個性化地再現了老舍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達到了我所設想的“以心悟情、以聲傳情”教學效果。

《貓》教學反思7

今天,我執教了老舍先生的《貓》這一課。這篇文章非常簡短,描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了訓練: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貓的性格古怪時,我抓住貓的老實,貪玩,盡職這三個特點,先讓學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寫了貓的這些特點,並反覆朗讀。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如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當貓把老舍先生的稿紙踩印後,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可見他對貓的喜愛。作者在寫剛滿月的小貓時,不像在寫一隻貓,倒像寫一個可愛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貓的喜愛。

3、注重寫法的滲透,如在描寫貓的老實,作者就抓住貓愛睡覺這一事例來寫的。因此,我佈置的課後作業是一個小練筆,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仔細觀察,然後寫一寫。

不足之處:

1、對課文的深度和廣度挖掘的不夠,我引導孩子們從貓的老實,貪玩,盡職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但只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講解,最後因為時間倉促,也沒有進行總結。

2、學生齊讀的次數過多,用的時間長,以至於後面的內容一帶而過。以後需要掌控好時間。

3、講解第一自然段時用的時間太多,後面貓的温柔可親,勇猛,都沒有進行深入講解。而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之處也沒有體現出來來。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課前備課很重要,但是課後反思也很重要,通過反思,可以不斷完善自己,使我們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可以總結經驗教訓,可以使自己今後的教學過程更充實,更完善。使自己的教學經驗更豐富。

《貓》教學反思8

學校教導處開始聽推門課了,所以我每次上課前我趕緊把教學流程再詳記一遍,還要仔細看看需要添加什麼,想盡量讓缺點、錯誤減少一些。但內心裏當然不希望“中獎”。

今天第二節我剛走上講台,教導處的人員閃進教室。好在我多少有些準備,心撲通撲通跳了幾下便逐漸趨向平穩。這節課教授內容是第二單元第一課《貓》的第一課時,內容並不複雜。教學內容有三:一是瞭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二是有感情的朗讀第四自然段,深入感受小貓生氣勃勃的可愛之處;三是讀寫好本課的生字詞語。正好下課鈴聲響起時,各項教學內容順利完成。我暗暗鬆了一口氣。我徵詢王麗主任改進意見,她脱口而出:“第一課時缺少了寫字訓練。”我猛然記起,我安排的是有這個環節的,在指導學生認讀、分析字形之後,讓學生進行描紅,我還讓學生把寫字書都帶到教室來了呢。可為什麼還是在講課時毫無知覺地丟掉了這個環節?這是因為有領導聽課緊張的偶然教學行為嗎?

不是,不是的。所有的偶然都出自必然。

平時上課,在指導學生認讀完生字、詞語之後,總害怕教學時間緊,所以把描紅練寫這個環節當家庭作業佈置了,一次也沒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過,應了餘映潮老師所説的“輕慢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習慣要徹底改變”。其次,還以為寫字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高年級可以點到為止。所以儘管明白,課標中規定,寫字訓練要貫穿整個小學階段,高年級字詞教學時間要保證十至十五分鐘但還是沒放到心上,沒落實到課堂活動中。現在想來,還是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課堂上學生不練寫,自己不知道學生容易在哪兒出錯,課下反覆讓學生聽寫、補寫、糾錯,事倍功半還埋怨學生笨死了。一個生字寫十幾遍也記不住。究竟誰之過?

我開始嘗試把描紅落實到課堂上,哪一課的生字多了我就挑幾個難寫的具體指導,然後讓學生只描紅這幾個字;如果生字少了,全部描紅。

讓寫字走進課堂。所有的偶然都出自必然,所有好文章寫得好是因為做的好。

《貓》教學反思9

《貓》是一篇講説讀課文,主要寫了大貓的古怪性格,是從三個方面來寫的,老實又貪玩,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吭,小貓的淘氣可愛,從而表達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認真反思感覺在這節課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成功。

1、創設了寬鬆和諧的活動環境

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時有趣的活動方式,是學生個性展現的綠地。學習的氛圍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只有他們感覺安寧和自由時,記憶力才會大大增加,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在《貓》這課中,我在體會作者的情感時,創設了情境,讓學生説説明明是一隻普普通通的貓,貓生性就愛動,貓抓老鼠也是天經地儀的事,可在作者的眼中都説成是老實、貪玩、盡職,這是為什麼呀?在這個氛圍中,教師也是一個活動的參與者,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愛説,敢説。別具一格的活動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獨具慧眼,精彩至極的發言,讓他們的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教學中,學生對貓的性格特點,感受是多元的。在交流“貓是老實的”這一點時,一位學生馬上提出了自己個性化的理解,他認為這是懶惰的表現。我沒有否定他,而是尊重他的見解,(他認為這是懶惰的表現)準備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而此時,有同學馬上反應過來了,列舉了課文中的句子加以比較,説明這是老舍先生愛貓的緣故。順着學生的思路,我又問還能從什麼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學生講到的是“蹭”字,爾後就有了那麼多對“蹭”的個性化感受。

英國教育家洛克説:“每一個人的心靈都要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不在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一個“蹭”字的教育,讓我深刻理解了洛克這句話的體會。

3、授之以漁

仔細閲讀教材,我們就會發現,教材給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多方面的,不僅提供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還提供了學習知識的方法。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方法”因素來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習什麼”與“怎樣學習”有機地統一起來,在“不露痕跡”中進行教學,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本案例中,教師敏鋭地捕捉到盡職盡責這個詞在文中的具體意思,從而小結出解詞的方法。在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寫文章要表達的情感後,及時地小結出,我們讀課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而更深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課堂教學富有情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

4、入情入境地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起初讓學生整體地讀,理解文章的思路。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先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後悟出作者表達的情感,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都通過優美動聽地讀表達出來,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説讀是文章中的一條主線。

《貓》教學反思10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過去在閲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説説為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貓》教學反思11

《貓》一課充分體現了“先學後教”的理念。課前習中,學生先對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提出疑問。課中習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基礎,環環相扣,設計縝密。教師抓住重點,直奔主題,略講前兩隻貓的部分,而詳細討論第三隻貓的故事。再在語言的品味中,由貓到人,由文本本身到個人啟迪,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中心主題。課中習過程中,學生視頻和朗讀音頻的展示,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平板研討環節,則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1、碎片化問題太多。最好能做到只用主問題貫穿全文,在問題拋出之後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並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經過思考、討論之後學生給出的答案,會更精彩。

2、教學中環節還可再精簡,這樣課堂的推進會更遊刃有餘。

《貓》教學反思12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作者通過長期仔細的觀察,對貓的古怪性格及滿月的小貓的淘氣可愛作細緻生動而又逼真的描述,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內容具體,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文章。

理解貓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老貓的性格古怪:講它又老實又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不同的表現;講它什麼都怕膽小,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可以説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的小貓,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會玩耍;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都體現了作者濃濃的喜愛之情。

因此,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並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領會到作者是運用具體事例寫出了貓的性格特點。寫貓的性格古怪時,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鮮明生動起來。在此可以通過師生分工朗讀,領悟總分式的構段方式,體會用事例寫具體的表達方法。在體會貓的特點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句來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字裏行間所藴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把髒腳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動;把貓的叫聲形容得悦耳動聽,喜愛之情躍然紙上。寫貓的可愛時,“它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麼生氣勃勃,天真可愛!”對小貓的寬容憐愛如待幼小的孩童。這樣飽含情感的語句比比皆是,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體會。

這篇課文有突出的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表達了真摯的感情。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老舍先生對家裏的貓愛同兒女,無論是性格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裏都是十分的可愛。人與貓之間的相互信任,相處和諧,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老舍先生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性格越來越鮮明活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這節課中我點評小練筆的時候最好也能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來展開評論。這樣又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貓》教學反思13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簡短,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1、抓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説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凝視”是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怕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説,從這個詞裏你看出了什麼?學生説,在這個詞裏看出了貓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後,我讓學生也屏息凝視盯着一個地方看幾分鐘,問學生有什麼感覺,學生説,眼睛很累,覺得心裏憋得慌,我繼而啟發道:“你們看幾分鐘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着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着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麼?”經過理解和自身體驗,學生明白了從“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裏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麼喜愛它。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作者在寫貓時,採用了擬人的寫法,把貓當作人來寫,突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介紹老舍的生平:“老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酷愛寫作,視寫作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愛養花,他家裏有幾百盆花,每天除了寫作就是擺弄花草,家裏的花死了,他要難過好幾天。”然後讓學生看書理解,他這麼愛寫作,當貓把他的稿紙踩髒後,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他那麼愛花,當小貓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時,他也不生氣,反而覺得它們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從這些語句裏,看出作者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幹什麼都覺得可愛。都捨不得責備,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愛它們。

3、創設情境理解課文內容。第一自然段寫了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貓的貪玩表現在哪?我創設情境,此時此刻天色已經晚了,可老舍家的貓還沒有回來,老舍的小女兒可着急啦,她怎麼呼喚啊?老奶奶已經為貓做好了魚,會怎麼呼喚?寫作到深夜的老舍,看到貓還沒回來,又會怎麼呼喚?第二自然段寫了貓的叫聲豐富多腔,我創設情境:剛剛吃飽喝足的貓,會心滿意足地長叫一聲-----喵,聽到主人叫喚的貓會乾脆利落地短應一聲---------喵,生氣的貓像要打架,它會粗聲吼一聲--------喵,想讓主人給它抓癢的貓,會非常舒服地叫一聲------喵。有了身臨其境的情境,同學們發揮想象力,説的非常精彩。

4、注重寫法的滲透,讀寫結合。受老舍先生的影響,小明也想在家裏養只貓,可他媽媽不同意,説叫起來太難聽,又會把家裏踩得到處都是腳印,大家能幫他來説服他的媽媽嗎?可以借鑑書中的語言,因為滲透了寫法,學生很順利的寫出了片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當然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教師與學生還沒有達到完美的結合,教師應更加充滿激情,才能把學生帶動起來,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貓》教學反思14

學習本課很輕鬆,幾乎是學生自願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課前,我提前兩天佈置學生觀察自家或鄰居家的貓,並認真做好筆記,更進一步的觀察貓的一些固有的特點,以及貓的生活習性,包括貓的生活表現,特別注意觀察貓在高興時,不高興時,抓到老鼠時的神態表現,並作好觀察記錄。

在第二天來學校時,我花了一節課,讓學生將自己的記錄,按順序排列,然後進行逐項詳細地闡述,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我點擊旁敲幫助學生説具體,便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學生邊説,我邊有序地板書關鍵詞句,給學生製作一幅完整的思維模式。特別是在指導學生説貓捉老鼠的過程,一定要動察貓在發現有老鼠“之前,之中、之後”的反應過程,這裏,我特別提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把事物當人的思維活動,動作神態來寫動物的一般寫法。

學生説過之後,“趁熱打鐵”讓學生起草,在點評學生習作時,再套出新課,引導學生帶上自己的習作和作者進行交言體會。看看大作家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樣的一隻貓。這篇課文細緻而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以及滿月時的小貓的特點,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本課語言生動,情感真摯,老舍把貓當朋友,當作家人,當作親人,之所以老舍筆下的貓無論是淘氣還是古怪,那種可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是因為作者與貓之間像朋友一樣,相互信任,和諧相處,也因此,而能創造出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其實這一切都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情感中品嚐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很明顯,在寫作中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本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作者先從三個方面具體再現貓的性格古怪。比如: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它“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剛滿月,腳腿還站不穩時就愛玩;第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富,性格越來越鮮明,給人留下一種深刻的印象。在這環節上,我讓學生再次去修改自己的習作,借作者的“文筆”用一用。

《貓》教學反思15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生動細緻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貓滿月時的淘氣可愛,表現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這節課我主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重點詞句的意藴,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和字裏行間藴涵的情感。

1、教學效果(思效)。

我善於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貓的古怪性格時,讓學生從文中找到描寫貓性格特點的關鍵詞語:老實、貪玩、盡職,再讓他們把描寫這些特點的句子畫出來,並反覆朗讀,進而理解內容。沒想到,學生不僅能夠主動朗讀,主動思考,更根據關鍵詞句,自己分析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不過,學生在彙報時組織語言方面有所欠缺。我還注重寫法的滲透,如我抓住文中貓耐心等老鼠這一事例,講到寫作技巧,並引導孩子們説出描寫小動物時,要通過一兩件具體的事例來表現小動物的特點。學生們在我的引導下回顧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先説出它的一兩個特點,然後又分別用具體事例加以説明,真正掌握了這一寫作方法。

2、教學收穫(思得)。

我注重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學時,我告訴學生要抓住重點詞語,反覆誦讀,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同時,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作者流露的情感。如在瞭解貓性格古怪特點時,我安排學生自由選擇問題探究,是真正將學生推上台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找表現貓性格古怪的詞的環節,讓學生板書,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學文要抓住關鍵詞。對於問題的探究,讓學生設身處地感悟作者為什麼要把貓當作既任性又可愛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讀第二自然段貓高興時,我和學生們一起推敲‘蹭、伸”兩詞在文中的獨到之處。課文為什麼不用“擦、抓、碰”。因為只有“蹭”(輕輕地擦)能體現貓對主人的親近、熟悉,沒有距離,又有一種依偎、撒嬌之感。學生通過比較句子,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對貓的喜愛至極。這樣的探究,這種從“詞、句、文”幾方面探究文本方能真正收到學語文的效果。

3、不足之處(思失)。

1,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朗讀有些忽略。教學中,朗讀是體會感情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教學時,我引領學生通過抓重點詞,重點句子,創設情景等方法去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但在體會之後未能讓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中再次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從而缺失了語文課上“書聲朗朗”的重要環節,沒能讓學生在讀中展現語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今後的課上我將注重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引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在朗讀中體味語文課的箇中魅力。

2,備學生不夠充分。課前,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和教案方面,對於學生掌握課文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方向,各種問題回答的預設準備不夠充分,以至於對學生回答問題後的評價語過於單一,引導不夠深入。

4、改進措施(思改)。

這節課後我的感想很多,課程改革中的學生在變,教師更要變,新的課程需要教師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師加強文化修養,除了本專業紮實的知識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淵博的學識,還要有敏捷的思維,較強的應變能力,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燃燒發光,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地思考教學,如何在教學中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標籤: 精選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gqwr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