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貓》教學反思(精選12篇)

《貓》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貓》教學反思(精選12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貓》教學反思(精選12篇)

《貓》教學反思 篇1

《貓》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寫了大貓的古怪性格,是從三個方面來寫的,老實又貪玩,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温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吭,小貓的淘氣可愛,從而表達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認真反思感覺在這節課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成功。

1、創設了寬鬆和諧的活動環境:

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時有趣的活動方式,是學生個性展現的綠地。學習的氛圍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只有他們感覺安寧和自由時,記憶力才會大大增加,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在《貓》這課中,我在體會作者的情感時,創設了情境,讓學生説説明明是一隻普普通通的貓,貓生性就愛動,貓抓老鼠也是天經地儀的事,可在作者的眼中都説成是老實、貪玩、盡職,這是為什麼呀?在這個氛圍中,教師也是一個活動的參與者,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愛説,敢説。別具一格的活動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獨具慧眼,精彩至極的發言,讓他們的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教學中,學生對貓的性格特點,感受是多元的。在交流“貓是老實的”這一點時,一位學生馬上提出了自己個性化的理解,他認為這是懶惰的表現。我沒有否定他,而是尊重他的見解,(他認為這是懶惰的表現)準備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而此時,有同學馬上反應過來了,列舉了課文中的句子加以比較,説明這是老舍先生愛貓的緣故。順着學生的思路,我又問還能從什麼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學生講到的是“蹭”字,爾後就有了那麼多對“蹭”的個性化感受。

英國教育家洛克説:“每一個人的心靈都要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不在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一個“蹭”字的教育,讓我深刻理解了洛克這句話的體會。

3、授之以漁:

仔細閲讀教材,我們就會發現,教材給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多方面的,不僅提供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還提供了學習知識的方法。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方法”因素來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習什麼”與“怎樣學習”有機地統一起來,在“不露痕跡”中進行教學,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本案例中,教師敏鋭地捕捉到盡職盡責這個詞在文中的具體意思,從而小結出解詞的方法。在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寫文章要表達的情感後,及時地小結出,我們讀課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而更深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課堂教學富有情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

4、入情入境地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起初讓學生整體地讀,理解文章的思路。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先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後悟出作者表達的情感,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都通過優美動聽地讀表達出來,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説讀是文章中的一條主線。

《貓》教學反思 篇2

關於這堂課的設計,最讓我猶豫的是主題的提煉,總想不好一個更好地走向。其中關於“不因個人喜好而影響對人、對事的客觀公正的判斷”的確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實本篇文章可以多角度挖掘。所以最後設計讓學生自己説收穫,來引導總結。可能因為時間長空不夠到位,導致主體探究提升方面並不深入,學生只提到了一兩點,而且我也來不及拓展,造成了本堂課最大的遺憾。

非常有幸能接受陳為羣老師的意見指點,使我對這堂課有了更全面、客觀地認識,結合陳老師和前輩們的意見,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1、語感教學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包含於文本解讀。具體包括,如何通過品味語言解讀文本,挖掘語言背後的內容,感受語言的魅力。在《貓》的教學過程中,抓住關於三隻貓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對他們不同的態度語言,作為感知主題的兩條線緩緩推進,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題。

2、設計替“我”説出幾句話的環節(可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展開),本身也是一種語言的訓練,這是語感教學除了品味語言外的另一種形式。這些中間環節的設計,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創造都是來自本體,不要搞一些形式化的“作秀”,或是脱離文本的內容。任何課堂形式的創造都要體現有效教學的原則。

3、讀——要成為語感教學的手段,不要為讀而讀,或是隨行所為,想到了就讓學生讀一下。朗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理解語言。具體在課堂中,如當學生無法理解而造成“僵局”,可以通過“我們來讀讀這些句子”化解。或者當品味了一些精妙語句後,可以通過朗讀感知其中的妙處或情感。真正做到以讀促解,以解帶讀。

4、除了朗讀訓練外,字詞的敲打需要更注重精讀、細讀,停留的地方還需要多。例如,抓住3只貓“是怎麼來的”。前兩隻都是自己或家人主動要來的,而第三隻貓是在門口撿到的,從而得到花貓地位的卑賤。又比如“曬太陽”的細節也各有不同,花貓是“蜷伏”,感覺很悽悽,可能平時對它並不好。又比如“若有若無”引出後,可以追問,“還有那些此配合它”。總之,這些“點”應該再明確、最多點、再停留。又如,在引導“為什麼冤枉,是因為不喜歡”這個問題時,抓住“一定是……一定是……”,表現這種偏見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5、主題探究方面,學生可以領會的部分,可以簡單的提到,甚至是不講,教師更要去考慮一些學生不能瞭解的。如本篇文章可思考:這三隻貓他到底喜不喜歡?有人認為它其實對三隻貓都不是喜歡,純粹是興趣愛好,當作寵物看待,人並不尊重這些生命。主題可以引向同情弱小上來。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揣摩其寫作的意圖,這點主題的提升是合乎情理的。這也就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解讀文本,要對文章的寫作背景、目的進行了解。

正如我的導師趙飛燕老師所説,語文課堂永無滿足,永遠在不斷修改完善中的前進,她的這種精神對我觸動很深。就好像在修補一條路,我們應該不時地看看我們曾做過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補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樹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當我們回過頭去看,這必定會是條花團錦簇的康莊大道!

《貓》教學反思 篇3

今天我在紅太陽小學借班上了《我是貓》這篇課文。《我是貓》是語文S版小學五年級第六單元“名著之旅”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日本夏目漱石的名著,全書共十一節,本課節選自第二節。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筆觸,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一隻小貓偷吃年糕並發現了三條真理的過程。教學中,我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習方法的貫穿。陶行知先生曾説:“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葉聖陶先生也説過“教是為了不教”。我引導學生品讀、理解課文的同時,更注重學習方法的貫穿。如:通過學習貓發現的第一條真理後小結學習方法,體會第二、三條真理時,讓學生按照學法,有步驟地進行學習。整個過程由扶到放,由易到難,慢慢過渡,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努力不斷增強。

2、注重教學語言的抑揚頓挫,評價語言具有針對性、激勵性和導向性。比如,當學生沒有讀出焦急的語氣時,我引讀“越??越??”的句子;當學生表演完時,我給予肯定,給予獎勵,也鼓勵同學們提出自己的建議,以評促演。從而營造了一種輕鬆、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主動參與,樂於展示自己。

3、注重説話訓練的滲透。課堂中設計的説話訓練是一個亮點,老師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孩子像花兒一樣在課堂上綻放,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個性。

4、注重大語文思想的滲透。課外拓展延伸時,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語文教學“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把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真正使學生終生受益。

當然,一堂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本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學生對文本的體會感悟不夠深入,僅停留在這隻貓讓人好笑的層面,對深層的寓意體會不到位。

2、要加強朗讀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達到預期的目標。如,齊讀時,抓重點語句讀,學習王崧舟老師用語言進行鋪墊渲染,通過朗讀的復沓一步一步加深讀的深度,讀出語文味,也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貓的心情。

3、寫作技巧的總結應自然無痕,隨機滲透。思想是鹽,要把它放進湯裏,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吸收。所以不必在結課時刻意總結寫作方法,應在講解相應段落時滲透其中,如水過無痕、潛移默化。

小學語文教學究竟該走向何方?全國小語專家崔巒老師給我們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簡單不是“粗糙”,不是“簡單化”,它追求的是語文的最高境界——真實、紮實、樸實。讓我們記住崔老師的話,以此共勉。

《貓》教學反思 篇4

《貓》是鄭振鐸小説的名篇,作者用樸實的言辭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沉鬱。其文筆樸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摯,有很高的人文價值。本文篇幅較長,用一課時講完,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認為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習慣,教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原則和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旨意所在。

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是基礎,品味文章深情是重點,激發學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難點,這也正是文學作品教學的重要價值所在。所以,此課教學我設計了三大板塊:

一、説貓的來歷、外形、性情、結局:

試圖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敍述的表達能力。課堂上學生認真積極,實現了這一目標。

在這一環節的最後,我出示了説明文《貓》,通過比較學生很快明白了説明文與散文的不同,導出散文寫物是為寫人、寫人的感情,自然的引出第二個板塊。

二、找表達感情的句子,品味文章深情:

這一環節是重點,而品味作者對第三隻貓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所以用時最多。因為初一學生年齡小閲歷淺為幫助他們理解體會,所以我設計了“假設你的小貓死了……”“假設你的小貓被抱走了……”以及教師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來引導學生理解品味。這一設計聯繫實際使學生有話可説,()課上學生“罵死他”這樣的回答的確是真情流露。

在這一環節中文我注意了詳略的安排:前兩隻小貓略,第三隻小貓詳。這樣為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鋪墊。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從而引出散文的終極目的是讓人明理。

三、説感悟,明道理。

這一環節學生髮言的人數多,説出了自己的認識,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最後聯繫學生的作文,讓他們明白了:通順的敍事+真摯的感情+深刻的道理,是同學們努力的方向。

以上這三個板塊由淺入深,逐塊推遞,讓學生自由説話、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學會做人。

課上完了,目標也實現了,教材挖掘得也夠深了。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主動。回顧這堂課,自己並不十分滿意,覺得最大的遺憾是:

學生自由説話了,學生主動説話了,但學生説的還是少,老師講的還是多。

分析原因:1、因為課前聽説我上課的班是整個年級最差的一個班,所以,一上課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學任務,學生一不發言我就説。2、學生預習情況比我估計的要差。學生一説慢了或説錯了我就着急。3、傳統的教學觀念的“餘毒”還影響着我,有問題就急着要答案。

當然在學生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過藝術的“介入”來調控活動方向,來增強活動的厚度。可是,教師的這種“介入”應該控制在怎樣的一個“度”上,才不至於喧賓奪主,不至於越俎代庖?這將是我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探索的問題。

另外我還有一大收穫,那就是要相信學生,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施展的才能就有多大。”今後我會把課堂變成學生的最大的舞台。

《貓》教學反思 篇5

美國小提琴演奏家來克教授説:“把真正的感情溶化在每一個音符之中!真正的音樂是有感情的音樂!我們之所以為人,因為我們有感情。”音樂的奇妙在於能描繪出讓人心動的意境和讓人心醉的情感。無論歌曲還是樂曲教學,都可以從意境着手,以情感為切入口,這樣也符合藝術審美活動的客觀規律。

《快樂的小熊貓》是一首很能被學生接受的樂曲,從作品本身的意境出發,在引子引出的一段優美無比的旋律時,讓學生想象非常靜謐、安詳,陽光灑落的森林的初晨。小鳥展翅飛翔之後,活潑的旋律跳出,歡快的音樂牽動了他們的心,注入了學生的心裏,不自覺地也跟着快樂起來,興奮起來。雖然小熊貓的形象不是很明顯,但是音樂已經引起了他們的心理共鳴,在音樂中得到了快樂情緒的迸發,是不是能感受到小熊貓的形象,已經變得不重要了。

《貓》教學反思 篇6

本課是是美術片《熊貓百貨商店》中的一個音樂片段。音樂由中提琴奏出的長音和小提琴奏出的碎音,描寫樹林早晨美麗幽靜的景色。接着出現的是輕快,跳躍的旋律,彷彿小鳥在枝頭歡唱。緊接着是活潑,明快的曲調,描寫了可愛的小熊貓活動的情景。

為了在課中儘可能地滲透新教材的理念,培育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創新精神,在設計這堂課的導入時,我首先出現圖畫,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故事。你聽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在聽賞時這樣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後,想馬上聆聽樂曲。然後再讓他們靜靜地聆聽一遍《快樂的小熊貓》,指導學生抓住音樂開頭所模仿的音響(鳥鳴聲)展開想象,再一起討論,比較音樂情緒前後的不同。最後教師在介紹音樂作品之後,指導學生邊相象邊復聽品。經過反覆聽賞樂曲《快樂的早晨》,學生能辨別不同的音樂情緒,能展開豐富的聯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欣賞課中的律動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好動的特性,而且幫助他們感受到了樂曲的內在情緒風格特點。在整堂課中我力求讓孩子們動起來、玩起來、模仿起來,豐富他們的聽覺感知,擴大音樂視野,從而真正的做到啟迪孩子的智慧、陶冶情操,達到培養孩子們審美情趣的目的!

整堂課基本按照我的教學設想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我自己感覺在這節課的結尾部分有所欠缺,沒有知識的拓展部分,如果在結尾部分加一些學生熟悉、會唱的動畫歌曲,把整堂課來一個昇華,讓學生可以欣賞到更多的動畫歌曲,對動畫歌曲有更深刻的瞭解。

《貓》教學反思 篇7

《貓》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經典之作。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以及對貓的一片喜愛之情為主線,把貓的古怪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讓學生讀懂領悟名家名作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泛泛的講述、分析對學生來説,只不過是浮於淺表的被動接受。仍無法體會、領悟文章的經典之作,獨到之處。因而,在教學本文時,我實施了探究性研讀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有不少的創意。具體作法如下:

一、整體感知,質疑探究

《貓》一文結構層次清晰、行文精悍,語言表達獨特。()我放手讓學生反覆朗讀,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討,研究的問題。經過一番自由朗讀學生提出了三對相互矛盾的問題:(一)貓既老實又貪玩(二)高興又不高興(三)膽小又勇猛,以及滿月的小貓有什麼可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在自由朗讀中自行發現的問題繞有興趣,必定有一種強烈的探究研讀的願望。我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開展全班性的探究性學習,在這一充滿激情的基礎上教學,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合作探究,真切感悟。

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我安排了學生自由選擇問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經過一番激烈地探討學生們感悟深刻,發表了各自獨到的見解,明白了三對矛盾的問題實際並不矛盾的。這樣寫,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對於第一問題的探究,學生能感悟到老舍爺爺是把貓當作既任性又可愛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讀第二自然段貓高興時,同學們眾説紛紜:有同學體會“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要求抓癢”一句是寫出了貓高興時對主人的親暱、要好、撒嬌,主動討好主人,對主人親熱的表現。這樣寫是作者把貓看作是母親身邊的一個撒嬌的孩子,全然是一種擬人的寫法。還有同學發表意見説:“稿子上踩幾個梅花印”這句話是寫出作者對貓喜愛之極,連上大作家的稿子踩腳印也不討厭,反而當作一種美來讚賞。就是對貓的叫聲一連用了四個詞語的理解也較深刻。認為這不僅是詞彙的豐富,更是有概括和分述之變。從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寫出貓叫聲的豐富多腔。在譴詞上也進行了探究:“解悶”一詞在整個句子中表達了作者筆下的貓乖巧,就連寂寞、空虛、無聊時也不會來煩人,而尋求自我解脱的方法——發出“咕嚕咕嚕”聲“。文中接連用的幾個動詞能讓學生體會到用得精妙之處:”蹭、伸、踩、跳、叫“詞語理解到位。推敲‘蹭、伸”兩詞在文中的獨到之處。課文為什麼在這裏一定用“蹭”而不用“擦、抓、碰”。因為只有“蹭”(輕輕地擦)能體現貓對主人的親近、熟悉,沒有距離,又有一鍾依偎、撒嬌之感。“伸”是體現主人喜歡貓而貓對主人也是十分依賴,無拘無束之情。探究滿月的小貓抓住過渡句中的一個“更”字體會到小貓的淘氣和可愛。

這樣的探究,深刻地體會到貓、人,人、貓溶於一體,同時也把作者如何喜愛這古怪的貓淋漓盡致地挖掘出來。這種從“詞、句、文”幾方面來探究文本能真正達到學語文的效果。

《貓》教學反思 篇8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述的栩栩如生,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突出文中所藴含着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強調學生在閲讀中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的發展空間,使課堂煥發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採用先扶後教的方法,即先引領學生通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後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貓性格的詞語,並看看作者是怎麼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閲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抓住“盡職”“膽小”“勇敢”等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接着我讓學生用上“説它┄┄可是┄┄”句式説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有學生説“小狗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説它温順吧,它的確有時很温順,你一回家,它就會迎上去使勁搖尾巴,把爪子搭在你腿上。可它又是那麼盡職,每天晚上總是那麼忠誠地守在大門口,一有風吹草動,它就立刻起身四處張望。”學生在學習課文語言時,也進行説話和寫作的訓練,真是一舉兩得!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劃出作者喜歡貓的語句仔細品讀。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説:“在作者眼中,貓的髒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麼喜歡貓呀!”有同學説:“我在‘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這句話中體會到老舍對貓的喜愛,在他眼中貓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樣棒。”還有的同學説:“我從‘蹭你的腿,要給你抓癢癢’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可見,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潛心研讀,細心品味,學生便會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於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似科在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穫甚微。到底讀寫結合是將文章斷開,插入寫作聯繫呢,還是在上完全課後,待下節課再作系統練習呢?這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貓》教學反思 篇9

《貓》是鄭振鐸先生的名篇,講述了家裏三次養貓的經過,故事性比較強。因為打算用這節課錄課,所以準備的很充分。差不多用了一星期的時間。但即便如此,講起來還是有一定問題。三班是第一節課,可能是因為有人在錄像的緣故,有些緊張,以至於講得太快,將本來差不多兩節課的內容用一節課就講完了。講完之後發現學生們很迷茫,雖然看似他們很積極,

但實際沒學到什麼,對知識點並沒有完全理解,效果很不好。講完後指導教師也説,太快了,語速也有點快,把節奏放慢,別緊張。痛定思痛,我重新把課文內容看了一遍,吸取教訓,劃分沒部分大概用多長時間,這樣在四班講得時候明顯好很多,內容講透徹了,節奏也把握對了。第二課時時,由於在三班講得太快,基本沒剩下什麼東西,所以只能多説,也讓學生多説,比如拓展訓練是“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被誤解?怎樣才能減少被誤解的概率?”我讓同學們想一下,然後暢所欲言,發現大家的積極性很高,也能從自己的故事中更好的體會文章主旨,這算“因禍得福”了吧。但在四班講的時候,因為停電,多媒體不能用了,只能迴歸原始,因為怕大家不能理解,所以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寫,結果發現時間不夠用了,拓展訓練沒有時間做了。後來指導教師説在黑板上寫太多了,太浪費時間,只寫重點或學生們不認識的字就行,沒必要寫那麼多。

雖然講解這篇課文時狀況百出,但通過這些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後要注意。

《貓》教學反思 篇10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簡短,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1、抓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説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凝視”是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着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怕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説,從這個詞裏你看出了什麼?學生説,在這個詞裏看出了貓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後,我讓學生也屏息凝視盯着一個地方看幾分鐘,問學生有什麼感覺,學生説,眼睛很累,覺得心裏憋得慌,我繼而啟發道:“你們看幾分鐘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着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着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麼?”經過理解和自身體驗,學生明白了從“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裏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麼喜愛它。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作者在寫貓時,採用了擬人的寫法,把貓當作人來寫,突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介紹老舍的生平:“老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酷愛寫作,視寫作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愛養花,他家裏有幾百盆花,每天除了寫作就是擺弄花草,家裏的花死了,他要難過好幾天。”然後讓學生看書理解,他這麼愛寫作,當貓把他的稿紙踩髒後,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他那麼愛花,當小貓在花盆裏摔跤,抱着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時,他也不生氣,反而覺得它們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從這些語句裏,看出作者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幹什麼都覺得可愛。都捨不得責備,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愛它們。

3、注重寫法的滲透,讀寫結合。在學習小貓一段時時,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從幾方面來寫小貓的淘氣可愛的,然後説出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最後説説你喜歡哪句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以借鑑書中的語言,因為滲透了寫法,學生很順利的寫出了片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貓》教學反思 篇11

理解貓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大花貓的性格古怪:講它又老實又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不同的表現;講它什麼都怕膽小,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可以説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的小貓,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會玩耍;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都體現了作者濃濃的喜愛之情。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並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領會到作者是運用具體事例寫出了貓的性格特點。寫貓的性格古怪時,運用具體事例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鮮明生動起來。學生可以通過朗讀,領悟總分式的構段方式,體會用具體例寫的表達方法。學生在體會貓的特點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句來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把貓髒腳印比喻成小梅花,寫出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有突出的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表達了真摯的感情。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老舍先生對家裏的貓愛同兒女,無論是性格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裏都是十分的可愛。人與貓之間的相互

信任,相處和諧,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老舍先生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性格越來越鮮明活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梅花”能體現老舍先生愛貓之情時,我能與學生呼應,利用手勢表現五個瓣的小梅花形狀,引導學生理解老舍先生愛看這小梅花,越看越覺得美,自然而然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這節課上我與學生始終能進行平等對話。我認為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課堂對話才是以石擊石的火花迸射,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湧。

這節課上學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時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貓》教學反思 篇12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尤其是在寫貓的性格時,是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古怪鮮明生動。老舍先生對貓愛同兒女,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裏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老舍先生是通過平實無雕琢的語言將貓的形象描寫的栩栩如生。

整個教學過程,以“讀”為本,以“悟”為核心。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一、在學生自讀課文後,説説老舍家的貓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意在引導學生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即“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在學生不能準確歸納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時,我引導學生再讀書談印象。我想,這樣做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深入地繼續理解課文。二、重視咬文嚼字。緊緊依靠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句子仔細推敲、品析,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如在理解課文時先設置對古怪這個詞的理解,讓學生在體會到貓既貪玩又盡職,既老實又貪玩,既膽小又勇猛中知道這種琢磨不透就是古怪。如從“乖、蹭”等詞語體會到作者多麼喜愛貓。三、重視感情朗讀。感情朗讀,能使得書面語言不僅能形成立體形象,而且能轉化為表情達意的有聲語,使文章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課堂上我努力用多種形式的讀來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個人讀、齊讀、比賽讀,大聲讀、默讀、快速讀等,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説:“在作者眼中,貓的髒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麼喜歡貓呀!”有同學説:“我從‘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可見,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細心品味,學生便會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最後還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下來,情感昇華,感悟作者語言的魅力。

教學本課時,注意了讓學生有效的大面積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一定的發掘,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但是有些學生讀還只能停留通順上面,對文章的悟及積累還有所不夠。教學本課感覺是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學習的。

標籤: 精選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glj7x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