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錦集10篇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錦集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小學美術教案錦集10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相似性組合大小、疏密的變化等基本知識。

2、能將簡單的相似形排列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畫面,提高視覺感受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增強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相似性組合大小、疏密的變化等基本知識。

教學難點:能將簡單的相似形排列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畫面。

教學準備:

彩色筆、油畫棒、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舊知 設疑導入

1、教師點評一幅上節課畫蝌蚪旅行的優秀作品。

2、提問:適合用點狀來表現的物體還有哪些呢?學生暢談。

3、教師小結:生活中適合用點狀來表現的物體有很多很多。如:瓜果蔬菜、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器皿用具、其他隨意形等。

二、欣賞感受 體驗嘗試

1、欣賞畫家作品:《清廉有魚》(局部)《春至》(局部)《枝頭繁鵲》。

(1)啟發學生説説自己的欣賞感受。

(2)小結:在繪畫中相似的形通過疏密排列、組合可構成美觀有趣的羣體圖案。

(3)提問:畫中相似形物體的外形與平常我們所畫的物體外形比較,有什麼特點?

(4)學生觀察、分析、思考。

(5)小結:都抓住物體的特徵進行概括,把它畫成簡練美觀的形象。

(6)教師以某物體為例,作繪畫示範。

2、以“魚”排列組合為例,啟發學生學習新知。

(1)欣賞圖片。

(2)小結:相同的物體可以組合成許多不同的有趣畫面。

3、以豆苗為題材,指導學生嘗試進行排列組合的小訓練。

(1)學生進行組合練習,教師巡視,點評典型優秀與需要調整的作業。

(2)説説自己認為有趣、生動的組合。

(3)歸納基本方法:

不同方向反覆;

在有規律的部分重疊;

平行排列;

改變方向和角度排列;

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排列。

三、拓展思維 自主創作

1、欣賞教材中的學生作業。啟發學生構思。

2、提出作業要求:用一組或幾組相似形描繪一幅充滿情趣的畫,並把你的話編成小故事和同學們説一説。

3、學生作業,教師個別輔導。

四、展示作業 交流評價

學生作業展示、評價。

教師引導學生從相似形組合簡練、美觀,排列錯落有致及畫面是否有情趣等方面進行評價。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滲透簡單的構成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形體的概括能力及想象力。

2、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及想象力。

教具學具:蠟筆、彩色筆、彩色紙及各種學習用具、磁鐵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粉筆)它是拿來做什麼的? 學生:寫字、畫畫等

教師:對(畫上一條魚 )

(出示磁鐵塊)這些是拿來做什麼的?

學生:把東西吸住的

教師:還能做什麼?可不可以也用它畫畫啊

學生:行或不行

教師:(示範)可以想一想辦法啊(擺出一條魚)現在教師“畫”出這條魚,像不像!

教師:(出示一張彩紙或報紙)教師還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來做這條魚(可以用撕出一條魚 展示)

現在教師把這張紙變變樣子,(用手撕出一條,搓成繩)也可把它當成畫筆來畫這條魚,請一位同學來試一試好麼!(邀請學生上來,圈出一條魚,教師可提示,擺出魚的形狀,轉折處用磁鐵壓住)

這也是一條魚,它用的是什麼材料?

學生:紙條

教師:剛才教師用了幾種方法來表現這條魚啊 ?它們有什麼不同?學生:三種:畫的、磁鐵擺的,紙條繞的。

教師:(總結引出課題)對了,不管是畫的還是擺的都可以“畫”出魚來,只要我們能夠把魚的形狀抓住就可以“畫”出來。只要肯動腦筋就可以做出各種各樣我們想要的線條,今天就讓我們用變化無窮的線條(板書)來擺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2、啟發、拓展思路

教師:看看你們手中都準備了什麼材料啊,他們是不是讓你覺得是可以運用的線條啊?一起來看一看。(展示學生手中現有的線形材料:短蠟筆、彩筆、長鉛筆、細繩)這些線條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直硬有柔軟彎曲。這麼多線條!我們能不能利用這些線條創造出有趣的圖形呢?讓我們一起試一試 (示範) ,哪位同學有更好的想法?

(蠟 筆) (繩子 紙條) (綜合運用)粉筆、彩紙

3、欣賞書上小朋友的活動照片來拓展學生的思路:

教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一看這些同學如何運線條的變化來表現他們的畫

4、佈置作業:現在請大家按小組分開,討論一下小組要做什麼?教師現在出幾個主題,你們選擇一個或自己小組想一個(如:海底世界、動物園、太空宇宙等),把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一起創造一幅美麗的圖畫(提醒擺放時要注意位置,材料的巧妙運用及隊員的配合)

三、教師巡視輔導,鼓勵學生創造出新的方法及大膽運用種材料,進行創造性和概括性的塑造圖形

四、組織學生布置創作的主題,進行作品展示與評析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教材剪紙故事分析

本課剪紙故事是融剪、刻、説為一體的剪紙課,表現內容為人物,表現形式是非對稱性的獨立紋樣。剪紙故事要求學生大膽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劃出人物細節,並將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經組合粘貼在一起編成故事説一説。剪紙故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利用剪紙的形式,表達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藉以抒發內在藴涵的情感,同時通過對剪紙這種獨特形式的學習來和民族藝術更為貼近。 小學美術教案四年級上冊:08課 剪紙故事

本課小學美術教案四年級上冊:08課 剪紙故事採用了大量的學生作業,都是學生課堂即興所作,內容表現出兒童的生活和情感。對學生來説,更具有親近感。這些剪紙人物造型大膽簡練,對於美術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也很具啟示性。

教材中安排了製作步驟、小提示,可方便學生的自主學習。教材中還呈現了一組人物所用的道具,學生在製作相關人物時可以用這些道具來搭配,藉助於道具所體現的工具特點將有助於確認表現剪紙人物的身份。

學習屋中選用了民間剪紙作品《老鼠上燈台》。學習屋的內容旨在激發學生了解剪紙藝術的興趣,可讓學生由此出發,在課後利用互聯網及圖書館的資源,深入對剪紙藝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發展動手能力。

瞭解剪紙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鍛鍊語言組織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教學思路

本課學習內容為剪紙人物,不但要剪出人物的造型,還要能在此基礎上挑選合適的人物經組合構成新的畫面並編輯成有趣的小故事。

本課學習重點和難點在於讓學生隨意剪出人物的外形,這一點對於學生來説,難度較大,應該讓學生拋開對稱規則,依靠視覺平衡和對人物形態比例的基本瞭解,按自己的意願剪,儘量做到自然、流暢。

人物內部挖剪也有較大難度,可改剪為刻,用刻刀加工細部,可獲得剪刀無法比擬的優勢。啟發學生用刻刀(或裁紙刀)進行剪影的刻劃,如刻出人物的五官、服裝上的花紋圖案等。學生可能首次使用刻刀,教師可以先安排一些刻紙小訓練,如:在其他紙上練習刻畫直線和弧線。讓學生能瞭解和適應刻刀工具,做到刻得乾淨利落,隨心所欲。並提醒學生使用刻刀時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在剪刻出兩三個人物後,讓學生根據所剪刻人物的動態神情,將這些人物之間進行聯想和組合構圖,還可根據需要適當添剪背景、道具,編成一個故事。組成故事畫面,是人物剪紙的延伸。貼好後,對大家説一説這個故事,學生一般都饒有興趣地用這種方法來介紹自己的作品。

也可讓兩個學生合作,將兩人所剪的人物組合在一張畫面上,再根據畫面所構成的效果編故事,兩人之間互相説一説這個故事。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豐富了本課的學習內容。

在評價過程中,可對學生的剪紙人物作業和學生所編的故事進行雙重評價,評價應貫穿於整個課堂的初始階段、深入階段和終結階段,教師可對學生積極嘗試剪制的學習熱情加以肯定,表揚並保護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學生動手嘗試。在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評價標準側重於創造性和個性,看內容是否有情趣,是否顯示出對周圍事物的留意與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像和個性成分。

本課教學流程可大致作出如下安排:

示範引路,創意先行——自主表現,剪出外形——瞭解特徵,刻劃細節——構思畫面,合作組織——互動評議,敍説故事。

四、教學選擇

本課所要使用的學具如剪刀、膠水、彩色紙等,比較容易準備。在條件較差的地方也可以選用單色紙完成作業,應予注意的是所剪作業用紙應與背景襯底用紙有一定的層次區分,以便畫面形象變得鮮明飽滿。

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和教學時量限制,可以一人單獨完成剪紙故事的作業,也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由兩個人共同完成一幅剪紙故事的作業,還可以採用分組合作編制作業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五、教學建議

1.教師應提示學生隨手剪的時候注意手隨心動,心中應想着要表現的人物的動態和特徵。可以從頭,也可以從腳,或者是自己想開始的任何部位開始剪。

2.剪完人物外形之後再剪刻出人物的細節,例如:眼睛、髮型、衣服的花紋等等。讓學生嘗試用刻刀,要使用墊板。教師示範刻刀的用法,並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可以用對摺後剪的方法,也可以用剪刀鑿穿後剪的方法。

3.粘貼可以採用局部點粘,即在剪出人物的適當部位,塗少量膠水即可,但要注意貼得平整、潔淨。

六、教學資料

剪紙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人曰》詩: “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就是寫此。段成式《酉陽雜俎》説: “立春日,3:大夫之家,剪紙為小幡,或懸幹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

剪紙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羣眾的審美愛好,還藴涵着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現在已發現的最早剪紙實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動物花卉團花。早期的剪紙跟道家祭祀神祖、招魂祭靈有關,例如杜甫詩中就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明確記載。今日苗族仍有年節剪鬼神之形象貼-牛欄或門上的巫術習俗。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繡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熟練的民間藝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紙剪成圖形;專業藝人則有用刻刀在蠟板上製作者,稱“刻紙”,經起稿、剪刻、粘貼、揭離、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層紙。

剪紙的裝裱一般可採取以下幾種形式:鏡框裝裱、紙版裝裱、卷軸裝裱、壓膠裝裱。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第一課 流動的顏色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教學目標:

1、學會調勻水粉顏料,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一】(共享)。通過實踐,體驗兩種顏色調和而產生第三種顏色的變化過程。

2、根據吹畫後的效果,展開想像,進行添畫創作。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過程中,感受色彩變化的美。

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3、根據吹畫的效果巧妙地添畫。教具學具:水彩顏料、畫紙、吸管、毛筆、調色盤。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導入階段:

1、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遊戲:老師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兩人各滴一種顏色在畫紙上,再用吸管吹,讓顏料混合、互相滲透。利用多媒體的投影儀,讓全班同學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的變化過程,並且把看到的變化分別在小組裏説一説。

2、請兩位同學上台,再做一次遊戲,把看到的變化經小組討論後,在班上説一説。

3、教師小結:兩種流動的顏色在互相混合、滲透的過程中變幻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試試,看看這種美妙的變化。

4、揭示課題:流動的顏色

二、課堂教學:

1、師示範調顏色:用毛筆蘸水放在調色盤裏,再蘸顏料在調色盤裏調勻,調到毛筆蘸顏料時,水份飽滿且不滴落。

2、教師示範讓顏色互相混合、互相滲透的方法:傾斜畫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師問:除了老師的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使顏色流動嗎?(要求同學在小組裏討論,在作業時應用、嘗試。)

4、強調在作業遊戲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色彩融合、滲透時的美妙變化。

5、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示範語句表達形式。師示範:我用辦法,讓 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佈置課堂作業:

1、會調勻水粉顏料。

2、用各種方法讓顏色互相流動,觀察顏色融合時美妙的變化,且把觀察到的在小組裏進行交流。

3、比一比,哪組的顏色流動方法多?説説觀察到色彩有什麼變化?

四、學生練習:

學生以小組開展作業遊戲,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五、小結: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説一説用的方法、講一講觀察到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導入階段:

學生自主欣賞教材的作品,並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這些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在吹畫的基礎上進行添畫。)

2、這些畫和以往的畫有什麼不一樣?(比較抽象)

二、課堂教學:

1、讓學生把上節課的作業拿出來和課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討論:找找作業的繪畫方法及步驟要點,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學習任務。

2、出示教學範圖,用欣賞的方式複習構圖知識:①要有主題,有情節。②畫面要飽滿、豐富。

三、佈置作業:

1、根據上節課的吹畫效果,展開想象,進行添畫。

2、比一比,誰的畫添得巧、添得妙。

四、學生練習:

學生做作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及時輔導、糾正。

五、小結: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一起評説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第二課 變化無窮的線條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滲透簡單的構成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形體的概括能力及想象力。

2、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及想象力。

教具學具:蠟筆、彩色筆、彩色紙及各種學習用具、磁鐵教學

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新課:

老師:(出示粉筆)它是拿來做什麼的?

學生:寫字、畫畫等老師:對(畫上一條魚 )(出示磁鐵塊)這些是拿來做什麼的?

學生:把東西吸住的

老師:還能做什麼?可不可以也用它畫畫啊

學生:行或不行

老師:(示範)可以想一想辦法啊(擺出一條魚)現在老師“畫”出這條魚,像不像!

老師:(出示一張彩紙或報紙)老師還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來做這條魚(可以用撕出一條魚 展示)現在老師把這張紙變變樣子,(用手撕出一條,搓成繩)也可把它當成畫筆來畫這條魚,請一位同學來試一試好麼!(邀請學生上來,圈出一條魚,老師可提示,擺出魚的形狀,轉折處用磁鐵壓住)這也是一條魚,它用的是什麼材料?

學生:紙條老師:剛才老師用了幾種方法來表現這條魚啊?它們有什麼不同?

學生:三種:畫的、磁鐵擺的,紙條繞的。

老師:(總結引出課題)對了,不管是畫的還是擺的都可以“畫”出魚來,只要我們能夠把魚的形狀抓住就可以“畫”出來。只要肯動腦筋就可以做出各種各樣我們想要的線條,今天就讓我們用變化無窮的線條(板書)來擺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2、啟發、拓展思路

老師:看看你們手中都準備了什麼材料啊,他們是不是讓你覺得是可以運用的線條啊?一起來看一看。(展示學生手中現有的線形材料:短蠟筆、彩筆、長鉛筆、細繩)這些線條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直硬有柔軟彎曲。這麼多線條!我們能不能利用這些線條創造出有趣的圖形呢?讓我們一起試一試 (示範) ,哪位同學有更好的想法?(蠟 筆)(繩子 紙條)(綜合運用)粉筆、彩紙

3、欣賞書上小朋友的活動照片來拓展學生的思路:老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一看這些同學如何運線條的變化來表現他們的畫

4、佈置作業:現在請大家按小組分開,討論一下小組要做什麼?老師現在出幾個主題,你們選擇一個或自己小組想一個(如:海底世界、動物園、太空宇宙等),把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一起創造一幅美麗的圖畫(提醒擺放時要注意位置,材料的巧妙運用及隊員的配合)

三、老師巡視輔導

鼓勵學生創造出新的方法及大膽運用種材料,進行創造性和概括性的塑造圖形四、組織學生布置創作的主題,進行作品展示與評析

第三課 閃光的名字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設計

應用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美術字。

2、能用綜合材料繪畫或書寫自己的名字。

教學重、難點:

1、設計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2、嘗試用各種材料裝飾名字。

教具學具:變體美術字的'作品,畫冊、記號筆、水彩筆、油畫棒、閃光材料、白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投影)一些明星、歌星龍飛舞鳳的藝術簽名,讓學生説説自己的看法感受。生:看不懂是什麼名字、龍飛鳳舞有特色。師:告訴學生要設計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首先要讓別人看得清、認得懂你的名字,(出示課題)可以讓學生稍加評價,對明星藝術簽名的看法、評價。(出示課題)

二、講授新課:

1、學生説説自己的名字有什麼特別的含義?為什會取這個名字?對自己的名字有何看法

2、學生看看教材上的畫畫,説一説它們的名字,假如讓你做、你有什麼想法。

3、教師展示(實物投影)一些形式較為自由誇張變形的美術字作品讓學生欣賞。

4、教師取班上任一學生的名字進行設計示範,學生幫老師出主意,共同設計名字。

5、設計法:(1)筆劃雙勾法,後上彩色。(2)筆劃用實物代替法。(3)部首實意,實物替代法(4)給自己的名字添畫背景或花邊裝飾。

6、製作法:金色材料的運用(例:彩色碎紙,閃光膠、金色鱗片、泡沫等)先將名字筆劃雙勾,畫出名字的輪廓,再在輪廓線內塗滿膠水,最後將這些材料均勻撒在上面,墊上一張乾淨的紙稍加按壓之後,將紙豎起來,抖去未粘住部分,這樣、名字就做好了。

7、學生思考:你準備用什麼材料製作,運用什麼方法(繪畫、剪貼、撕貼)進行製作

8、作業要求:構圖飽滿,形式多樣,色彩鮮豔。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及時點評作業。

四、課後拓展:

將它製作成特色的胸卡,實物(例:葉子、布、泡沫等)厚實材料拼貼,讓自己的名字站起來。

第四課 有趣的彩泥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橡皮泥來表現生活中的事物。

2、在創作過程中強調發揚團結合作的精神。

3、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橡皮泥製作方法及其運用。

2、學習橡皮泥的色彩搭配。

教具學具:墊板、牙籤、彩泥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引導

1、作品展示老師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啟發、提問學生並導入新課——“有趣的彩泥”。師:“這個小姐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生:“橡皮泥做的。”

2、激發興趣師:同學們,這個“小姐姐”是老師特意用豐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老師把她請來,除了讓你們欣賞橡皮泥姐姐的美麗外,還有一個目的,是要看看你們對橡皮泥的製作知識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這樣貼出來的畫美不美。她準備教給大家一個新的橡皮泥製作方法—橡皮泥貼畫。待會橡皮泥姐姐還要給大家評評獎,同學們,你們説好不好?

二、講授新課

1、欣賞範作師:在我們學習製作橡皮泥貼畫前先來欣賞幾幅貼畫作品。出示範作,並結合課本的範作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欣賞。讓學生了解橡皮泥貼畫的材料特點,從構圖、用色、造型、內容讓學生了解每幅畫的特色。引導學生討論、發言使學生在討論觀察中發現橡皮泥貼畫的技法——壓、割、戳等多種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讓橡皮泥貼畫更豐富美麗。

2、教師示範製作並講解貼畫製作的步驟: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橡皮泥貼畫《小帆船》,並歸納出貼畫的步驟:(1)橡皮泥貼畫的構圖設計(以向日葵為例,指出構圖要考慮到畫面安排、作品大小。)(2)橡皮泥貼畫的色彩搭配。(3)橡皮泥貼畫的造型設計。

三、佈置學生作業要求學生用橡皮泥貼畫形式做出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

四、教師巡迴指導

主要提示橡皮泥的製作技巧和色彩搭配,並提醒、幫助學生充實作品的內容。

五、評價作業

教師組織學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賞、評價作業,評評你覺得哪幅作品比較好?為什麼?説説作品的優缺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又學會了一種新的橡皮泥製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美的橡皮泥作品,其實啊,橡皮泥的製作方法可不僅僅是這些,在平時你們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去探索,你們就會覺得橡皮泥製作是一個非常精彩的世界。

七、佈置學生收拾、整理教室衞生,美化環境。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利用色彩、粗細、疏密、節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標:嘗試體驗下雨給人與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標:鍛鍊學生以動作、線條再現情景的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間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難點:用色彩、粗細、疏密、節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表達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準備:雨的詩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帶、學生範作。

教學過程:

一、 兒童歌曲〈小雨沙沙〉導入。

學生跟着樂曲邊唱邊做動作(一年級音樂課已教過這首歌)

二、引導學生討論歌曲裏面下雨了種子會怎麼樣?

三、 欣賞兒童詩歌《下雨了》,説説小動物們下雨了怎樣躲雨。 師朗誦: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小螞蟻躲在大蘑菇下,

它説,蘑菇就是他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葉下,

它説,荷葉就是它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蟲躲在大樹下,

它説,樹葉就是它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弟弟快過來,

讓我為你撐起一把小傘。

四、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小組討論交流)

1、 自然界的變化。

2、 人怎樣躲雨。

3、 下雨給你帶來什麼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個別學生上台表演)

六、欣賞一組表現雨中情景的畫。

1、 書本中的插圖。

2、 優秀學生範畫。

七、同桌討論怎樣畫雨中情景。

八、集體交流。

九、學生作業。(自選繪畫材料,運用多種方法表現。)

十、作業展示、評比。

十一、課堂小結。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裏,動物朋友無處不在。從童話故事中的動物主人公,到遊戲中扮演的動物角色;從生活中最親近的小動物,到生活用品上動物的圖案造型,動物是兒童最喜歡錶現的對象。學生通過前幾課對動物朋友的認識,在本課中進一步瞭解動物的面部具體特徵,利用誇張、變形等藝術手段對動物的面部進行造型設計、裝飾製作。生動有趣的動物面具更是兒童的寵物,豐富了他們的想像和表現。

《動物面具》是一節以觀察、表現、造型為主的美術課,教師利用兒童喜歡做遊戲的特性,讓學生戴上動物面具做遊戲。結合語文、音樂、戲劇表演等綜合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進行美術創作、表演、賞析和展示,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合理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動物面具,表現出動物的面部特徵,融入童心稚趣。

教學目標

1、認知領域:認識動物的頭部特徵,利用繪製面具的方式進行造型表現。

2、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挖、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材料上製作有趣的動物面具。

3、情感領域:增進對動物的瞭解,進一步培養人與動物的親近感。在綜合活動中挖掘潛能,給學生大膽展示的機會。

重難點

不同動物的面部特徵的表現及表現手法。

利用不同材料製作有趣的面具。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

蒐集各種動物的面部特寫圖片和動物面具的實物或圖片。

教師準備:彩色畫報紙、動物面具、音樂資料、課件等。

學生準備:剪刀、膠棒、包裝紙、盒、各種材料(毛線、樹葉、布、麻繩、綵帶、瓜果蔬菜等)。

教學過程

1、聽聽看看

欣賞音樂《動物狂歡節》,聽聽有哪些動物?讓學生自由暢談。

再欣賞音樂,看課件,動物們隨着音樂一一出現。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各種動物面部特徵和表情。

2、説説畫畫

啟發學生概括各種動物的面部特徵:圓形、方形、橢圓形、三角形。表情特徵:哭、笑、愁、兇、怒等。

師:為這羣快樂的動物畫個像,分別畫出一兩個自己喜歡的動物頭像。

3、裝裝扮扮

師:獅王感謝大家為動物們畫像,邀請同學們參加動物狂歡節。拿帶的動物面具裝扮起來去狂歡吧。師生戴上面具隨着音樂盡情舞蹈。

師:可惜面具太少了,有點遺憾。我們去面具博物館尋找—些有趣的動物面具吧。

觀看動物面具的課件,教師介紹面具的由來:遠古時代,人們認為患病、自然災害是妖魔鬼怪帶來的,於是就用樹葉、獸皮、羽毛等做成模樣奇怪的面具戴在瞼上跳舞驅妖,祈求平安。

引導學生觀察各種動物面具是用哪些方法來表現的?分析製作材料和製作方法。

讓學生:用誇張、變形的方法突出動物面部特徵。

製作材料可以利用廢舊包裝紙盒、瓜果蔬菜進行巧妙的設

4、做做玩玩

教師出示幾種自制的動物面具讓學生分析是由哪些材料製作的,運用什麼手法表現的。

教師示範製作動物面具,讓學生出主意,邊做邊講解制作方法。

學生製作要點,教師板書:1.巧妙利用材料。2.用誇張、變形的手法突出動物面部特徵。3.留出眼睛的位置可以看見外面。4.運用剪、挖、拼接、貼、畫、卷折等手段進行裝飾製作。5.做好後裝上鬆緊帶。

學生可以獨立或合作製作一件動物面具。教師巡迴指導。出示動物簡筆畫圖例。

作品完成後開展自評、互評。

5、編編演演

分小組依據課前準備的童話故事創編動物故事、兒歌,準備節目去參加動物狂歡節。

教師戴上獅王面具宣佈:動物狂歡節正式開始。

學生們戴上面具表演自編的節目,盡情表現自己的才能。

6、活動拓展。

結合班隊活動或語文課等組織學生開一個化裝晚會,製作更多種面具,可以是童話人物、卡通人物、怪獸等。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知識要素

形的聯想與創造

技能要求:

對樹葉裁剪、拼貼或添畫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課件演示,發現樹葉中隱藏的變化與美麗

實踐與創造:通過對樹葉聯想,製作獨創畫面

欣賞與評議:能從主題、構圖、色彩等方面進行欣賞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進行各種有效聯想

教學難點

樹葉的創意

教學過程

一.討論與導入

1.四人一組討論欣賞各自帶來的各種形狀的葉片。

2.屏幕放一片特徵明顯的葉片,讓學生聯想,起到啟發的作用。

3.準備放大鏡,讓學生在放大鏡下觀賞樹葉。

4.提問:這些樹葉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你有什麼想法?(允許學生有各種想法)

二.欣賞與議論

1.屏幕展示有樹葉聯想製作而成的美術作品一兩幅。

2.課件分解作品完成的過程。

3.出示課題,學生暢談自己的創意。(注意如果作品展示過多會限制學生的創意)

三.構思與繪製

1.在底版紙上擺放形狀不同的樹葉進行聯想。

2.教師提出不同層面的作業要求。

3.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並按自己的意願,完成作業。

(教師提示:儘量不和別人的畫面雷同。)

四.展示與設想

1.作業展示,相互欣賞,發現別人有創意之處。

2.教師提問:要是再給你一次創作的機會,你會有新的聯想嗎?什麼聯想?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月亮走我也走學生們從小就是聽着月亮的故事、童謠、歌曲長大的,月亮婆婆、嫦娥、玉兔……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了親切的形象,他們對月亮充滿了無盡的退想。本課月亮走我也走教學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形色知識進行大膽自由的表現。 小學美術教案一年級下:05課 月亮走我也走

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有關的故事,啟發學生大膽想象,月亮走我也走從而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創作。本課繪畫採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讓學生將自己融入進去,畫出人和月亮之間的關係、故事,創作生動活潑的畫面。

由於教學內容月亮走我也走的選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他們的經驗,所以學生的創作熱情很高,作業效果頗佳。

二、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繪畫表現能力。

激發學生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主要採用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談話營造一個寬鬆的氛圍,以達到交流情感、想法,啟發、開拓思路,引導他們想象,激發表現慾望的目的。教師在課前要查找資料,儘可能多掌握一些關於月亮的故事、傳説、歌曲。在教學中雖然對形、色不作更高的要求,但還是要將這些知識自然地融入到極具情意性的學習活動中去,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增長。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激情入境——啟發構思——欣賞感受——自主表現——交流評述

在創設情境這一教學環節中,可採用錄音播放學生熟知的有關月亮的童謠或歌曲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學習氛圍,從而為交流討論、啟發構思作準備。

在啟發構思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記憶、想象,注意到個人與月亮可能存在或是甚至假定的關聯,創設活躍的課堂氣氛,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地交流、互相啟發。

欣賞感受活動中,藉助教材中的學生作品,拓寬學生的思路,並滲透構圖、形、色知識教育。

學生的表現活動採用自主方式,讓他們盡情宣泄情感,表現出人和月亮之間的美好關係。

本課可採用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交流創作感受,評價作業效果。評價活動的展開擬可穿插在活動過程中進行,積極的肯定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表現熱情。

作業要求:

發揮想象,大膽表現月亮和人的故事。

四、教學建議

可根據學情和教學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要求可適當放寬。

在可能的情況下滲透“月亮”相關的自然知識,以樸素動人的語言提示人與月亮相近相親的情感內因。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第一週:準備課(學習目的性教育、規範教育、學習準備)、立方體的透視現象介紹。

第二週:立方體的包裝盒。

第三週:圓柱體的透視現象。

第四周:圓柱體的生活用品(實物寫生指導)。

第五週:各種各樣的房屋(寫生指導)。

第六週:想象中的機器人(想象畫)。

第七週:變體美術字(書寫指導)。

第八週:同上

第九周:手拉手的動物(鉛畫紙製作)。

第十週:生動的紙面具(鉛畫紙製作)。

第十一週:泥塑面具。

第十二週:泥塑小動物

第十三週:△中國畫學習 * 牽牛花 *

第十四周: * 梅 花 *

第十五週:△結合中國畫欣賞 小雞

第十六週:調皮的小猴子

第十七週:戲劇人物

第十八週:複習

第十九周:測評、總結。

準備課

一、本冊教材分析、介紹:

二、安排學具準備:

1、思想準備

明確學習目的,進行紀律教育。

2、預習,熟悉教材內容。

3、學習用品準備:2B鉛筆、直尺、水彩筆、彩泥、中國畫顏料、毛筆(大、中、小白雲)、墨汁、調色盤、毛氈、宣紙4—6張等。

第一單元 立方體和圓柱體的透視現象

一、立方體的透視現象

教學目標:

1、瞭解立體方形的結構,以和人眼所能夠看到的局部(從各個角度)——最多三個面,最少一個面。

2、使同學初步掌握“平行透視原理”和“成角透視原理”。

3、能夠初步運用立方體的兩種透視原理,畫出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的立方體結構的物體。

重點: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的原理。

難點:掌握並運用立方體透視原理。

教師課前準備:立方體石膏模型,直尺。

第一教時:平行透視,成角透視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 出示石膏立方體模型。

1、結合數學課同學接觸到的立方體概念,讓同學分析(引導、啟發)立方體的12條稜。

2、分成三組線(每組4條相同角度的線)。

二、 引導、分析。

依據人在觀察立方體的視線高度,人的位置,立方體的位置(角度)。

概括出:

a) 視平線,中心垂直線、心點;

b) 視平線,左、右消失點。

這兩種透視的條件: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

導出課題《立方體的透視現象》。

平行透視:(板書)條件——

1、立方體的一個面平行對着你。

2、人眼視線的位置:視平線。

3、人的位置:中心垂直線。

4、視平線與中心垂直線的交點:心點。

平行透視三組線:

1、水平線

2、垂直線

3、對準心點的線

成角透視:(板書)條件——

1、立方體的一個稜角對着你。

2、人眼視線的位置:視平線(人的眼睛在視平線的中心)。

3、視平線兩端:左、右消失點。

成角透視三組線:

1、垂直線。

2、往左邊消失點對準的線。

3、往右邊消失點對準的線。

三、根據以上所板書的原理:

1、舉例示範,平行透視立方體寫生步驟。

2、舉例示範,成角透視立方體寫生步驟。

以上板書要求:同學作筆記

作畫步驟要求:同學能按順序口頭述説。

四、同學回家温習所學知識。

第二教時:立方體的包裝盒——臨摹(寫生指導)

教學重點:通過立方體包裝盒的寫生,掌握立方體的透視方法,提高同學的繪畫技能。

教學難點:培養同學籠統思維和從實物中提煉幾何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根據上節課要求(同學回家複習),抽查提問:

1、立方體的透視現象有哪兩種?

2、平行透視的條件,三組線?

3、成角透視的條件,三組線?

二、分析講解

分析講解平行透視條件、成角透視條件。

重點:示範演示成角透視立方體畫法步驟。

三、寫生指導

根據P4第二幅照片中包裝盒,作寫生指導。

四、巡視指導

要點講解,注意點(易錯地方)重點提示。

五、色彩、投影、花紋裝飾等作業要求講解。

第三教時:各種各樣的房屋(寫生指導)

教學重點:通過對各種各樣的房屋寫生或描繪,進一步運用立方體透視原理,對房屋形體作出適當的分解,將複雜的房屋看作是多種幾何體的合理組合,畫出符合透視規律的房屋建築畫。

教學難點:對同學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研討同學作業

指出普遍存在着的問題(黑板示範解決)。

二、指導觀察

1、指導同學觀察房屋(看作類似立方體)。

2、啟發運用已學的立方體透視原理去畫房屋。

三、示範

指導面對一幢房子(或照片中選一座):

1、確定視平線左、右消失點;

2、從人站的位置確定中心稜線的位置;

3、通過立方體定位,修整成房屋的形狀,劃分結構。

4、最終完成房屋構圖。

四、練習

同學調整、修改稿件,教師巡視指導。

五、典型作業研討

引導同學進一步修整作品。

六、拓展

安排同學課後從學校操場和教學樓陽台,觀察和近的建築羣。

第四教時:高樓——寫生指導

一、分析,描述

通過實景觀察,讓同學述説從要求的角度所看到的高樓

(角度、形狀組合、色彩和細節,周圍的環境等)

二、欣賞範畫

1、出示範畫“高樓”。

2、講解構圖方法、思路,景物的取捨。

小學美術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本課是第11冊第8課,是“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是本單元的最後一課。本課主要利用一些大小、形狀、色彩不同的紙盒,以及一些廢舊的物品,通過學生的創意和實踐,在師生相互協作過程中,“變廢為寶”,設計出奇妙的造型來,並以此為道具做個遊戲來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同時,也能激勵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玩中撞擊出創造的火花,產生更有新意的造型。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本課是對整個一單元學習後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其他的一些“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又有所不同,它不但可以體現在動物、建築和服裝的造型上,它還可以與“環保教育”結合起來,與學校藝術節中的活動展示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綜合探索”味道,能讓學生在玩中體會到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係。

(二)教學目標

情意領域: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體驗合力營造一個情境的自豪與歡樂

認知領域:感受化腐朽為神奇、積零碎為宏大的力量,認識到尋常資源可以創造美妙和快樂。

操作領域:能巧妙地進行單個的盒子造型和盒子的組合造型。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各種紙盒、廢舊紙張、繩子、瓶蓋、瓶子等廢舊物品、剪刀、刀、海綿雙面膠等。

學具:各種紙盒、廢舊物品、雙面膠等。

課時:1課時。

(二)設計方案

●教學導入:

(1)欣賞書上的作品。他們玩得多開心,盒子造型多奇妙啊!

(2)在操場上讓學生把盒子組合造型,做成城堡或奇異建築切入主題。

(3)教師把帶來的紙盒加以裝飾,做成一個怪異服裝造型,激發學生的興趣。欣賞討論課本上“化裝舞會”的學生遊戲照片。

●教學新授:

(1)分小組進行討論,分析本組帶來的物品可以組合成什麼。或讓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大小紙盒進行想像、交流,大膽表述看法,説説自己的組合創意。

(2)小組合作,作成一個造型。或讓學生分組用各種方法(剪、刻、挖、插、接等)做自己喜歡的奇異服裝,穿戴起來參與本組同學的遊戲或表演(可有人負責寫一個簡單的台本)。

(3)以此為道具,設計一個遊戲一起玩,可以與其他的組合進行合作遊戲。

(4)分組進行加工製作,集體玩對壘或追逐的遊戲。教師要發揮好一個援助者的作用,做好學生的引導者。

三、學習評價建議:

●是否積極地動腦,利用現有材料進行有創意的造型活動?

●能否積極地參與探究性活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能否與同學進行良好的合作,遊戲中體現協作精神。

●在遊戲中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在表演中體驗創造的樂趣?

●用盒子做成的服裝是否很奇特?

四、教師教學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9jxq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