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觀潮》的教案

《觀潮》的教案

教材分析:

《觀潮》的教案

觀潮》是冀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寫景文章。課文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時間順序,抓住錢塘江大潮壯美雄奇這一特點,由遠及近的把享有天下奇觀這一美稱的錢塘江大潮描寫的有聲有色。是一篇發展學生語言,培養學生語感的好課文。

教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的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能夠“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把交流建立在了平等、融洽的基礎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交流是在師生、生生、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的,使學生體驗到了交流的樂趣和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本課通過閲讀教學讓學生既理解課文內容,又體會了作者的情感,同時讓學生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2個生字,掌握11個會寫的生字。理解“籠罩、沸騰、水天相接、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風號浪吼、霎時”等詞。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3、 體會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

4、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積累優美詞語。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觀潮》一課,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作者按照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過後的順序來描述的觀潮過程,誰來説一説潮來前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潮來時

1、自由朗讀潮來時的內容。邊讀邊思考: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在交流中隨機進行重點指導

(1) 大潮聲音

①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教師指導:悶雷的響聲是怎樣的?(低沉)指導讀好這句話。

②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想象“山崩地裂”的聲音,指導學生讀出氣勢。

教師指導:體會聲音的變化,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練習朗讀。

(2) 大潮樣子

①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了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水牆。

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教師指導:

① 體會大潮樣子的變化。(讓學生説一説有關語句)

② 用手勢演示大潮樣子的變化。

③這個變化説明了什麼?

設計意圖:作者隨時間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變來描寫潮水的變化。讓學生畫一畫、用手勢演示體會潮水的變化,同時也讓學生注意到了表示時間的詞語,有助於學生背誦課文。

④ 觀看潮來時的視頻

⑤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大潮的壯觀,學習文章的生動的語言。

(二)學習潮過後

自讀課文,思考:在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大潮的壯觀?

(三)觀看視頻交流資料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蒐集資料對有關錢塘江大潮的知識進行補充,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三、贊錢塘江大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文人墨客所稱頌,我們也來學學古人讚美一下錢塘江大潮好嗎?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研討現場:

王老師:鄢老師課上比較注重指導學生朗讀,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讀出大潮的氣勢。但是,是不是朗讀上要靠聲音的大小來突出氣勢?指導學生朗讀時,是不是靠加重聲音就能表達感情?

鄢老師:因為是抓住大潮來時的聲音逐漸變大來指導朗讀,所以靠學生音調的增高突出大潮的氣勢越來越洶湧。這種指導方法並不是適用於所有朗讀指導。

任玉霞老師:我很欣賞本節課的教案,思路清晰,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抓住大潮的聲音、形態,利用視頻營造學習氣氛,課堂學習氛圍濃厚。但邊讀邊思考,大聲朗讀應改成默讀,這樣便於思考。老師可以幫孩子將由遠及近的寫作方法提煉出來。整堂課,教師“牽”的痕跡重,應引導學生多讀,感受語言的魅力。

陳老師:對於文章重點“潮來時”部分,教師採取從整體到分層的方式,將大潮聲音、形態分解開來體會,指導朗讀,學生感悟比較到位。但是還應該有一個迴歸整體的環節,順便指導背誦。

王老師:課堂中兩次大潮的課件,重複播出沒有必要。

尹老師:學生兩次觀看大潮視頻都是為了指導感情朗讀;在“贊大潮”的環節,教師出示描寫大潮的古詩句後,提出“仿照古人讚美大潮”的要求。前面的環節目標不明確,層次性不強,後面的要求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過高,不如將目標降低並分層:第一次觀看視頻,指導朗讀;第二次觀看視頻,練習表達:試着讚美大潮,不用非仿照古人,只要能談出自己的感受或將文中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都可,逐層深入,順學而教。

標籤: 觀潮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lgg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