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觀潮 >

《觀潮》設計教案

《觀潮》設計教案

《觀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經典作品,節選自《武林舊事》第三卷。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以及觀潮的盛況,將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觀潮》設計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觀潮》設計教案

《觀潮》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並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教學準備:

課前,鼓勵學生查閲有關潮汐、潮汛的資料,瞭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學方法:

按照初讀—研讀—賞讀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景觀之奇。很多學生對課文描繪的景象比較陌生,教學時應通過反覆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

課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遊人看客。《觀潮》這篇課文記敍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瞭解學生查閲資料情況,並對完成情況作出評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佈置生初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聯繫上下文體會生詞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要動手作記號,提出難以理解或覺得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教師要不斷巡視指導讀書的方法

2、交流展示自學情況:讀文、識字、釋詞、質疑

籠罩:指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峯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着,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

鼎沸:用來形容喧鬧、混亂,像水在鍋裏沸騰一樣。

可結合識字、釋詞環節,隨機指導部分生字的寫法,如:“罩、昂、貫、蒙”等字。

多音字:風號浪吼

3、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順序:

(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奇”在何處?

(二)、文中關鍵的詞(句、段)

關鍵段落:第二、三段

關鍵詞語:“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山崩地裂”“顫動”“風號浪吼” “寬闊”“橫卧”“橫貫江面”“白浪翻滾”“奔騰西去”“漫天卷地”

(三)預設師生雙邊活動:

1、讓學生讀書思考: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奇”在何處?(讀思之前,先讓生理解“奇”的意思)

2、生充分讀書思考批註後交流。

指名讀出相關語段,指導讀出自己的理解

3、引導概括,深化理解:

教師引導理解大潮的聲音和形態的變化,進一步感受大潮之奇:

從“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山崩地裂”“顫動”“風號浪吼”等詞語中感受江潮的聲威及其變化過程;

通過“寬闊”“橫卧”“橫貫江面”“白浪翻滾”“奔騰西去”“漫天卷地”等詞語體會江潮的形狀和氣勢

四、閲讀欣賞

1、指導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領悟表達方式。

(1)“襯托”手法:作者對觀潮者神態、動作的描寫,表現了觀潮人的驚喜之情,從另一個角度體會錢塘江大潮之奇。

(如,“人山人海”“昂首東望”,“人聲鼎沸”“踮着腳”,“又沸騰起來”)

(2)畫出描寫大潮來時聲音的詞句。説説這些詞句用得好不好,為什麼。

(3)比較句子

①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②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③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第一句把意思説完整了;第二句寫出了顏色和數量;第三句更具體地寫出了大潮發出的巨響和浩大的聲勢)

3、積累: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1)自己喜歡的句子

(2)歸類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如,寫聲音的“人聲鼎沸、風號浪吼”,寫形態的“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浩浩蕩蕩、漫天卷地”。

五、拓展練習

推薦積累有關錢塘潮的名詩句

范仲淹: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杜甫: 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

王在晉: 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湧自天來。

李廓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劉禹錫: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

孟浩然:驚濤來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橫江詞》

蘇軾: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毛澤東: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台。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七絕·觀潮》

楊萬里:“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

六、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瞭解了錢塘江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瞭解了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同作者一同感受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觀潮》教案設計篇二

《觀潮》教案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讀懂讀通文章,積累一些文言詞句。

難點是穩重作者映襯手法天衣無縫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詩仙在《將進酒》中説:“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孃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為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

二、 認讀。

1. 讀準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綺( ) 溢( )

2.讀懂詞義。

同義詞釋義聯讀。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濕( )

雖: 雖席地不容閒也( )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髮紋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漸進( ) 既而兒醒( )

②生詞釋義點讀。

珠翠羅綺溢目 ______________ 倏爾黃煙四起 __________

方其遠出海門 ______________

③通讀句子,指出其修辭方法。

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 )

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 )

三、研讀。

1.本文作者採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寫了漲潮、水戰、弄潮、觀潮的盛況。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塊,將文章分為兩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從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的角度,可將文章分為兩層,第1——3段正面描寫,第4段側面烘托。

2.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馬眾側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壯美。

四、賞讀。

1.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機雄豪。

寫漲潮,由遠而近,順勢而下,挽狂瀾於筆端。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寫盡了大海的威儀和氣派。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角度進行描繪,如:“僅如銀線”寫其形;“玉城雪嶺”狀其色;“大聲如雷霆”描其聲;“際天而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繪其勢。

2.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和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屢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任務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寫參演船艙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雙方習戰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寫“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寫“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亮點探究。

1.《觀潮》第一句説:“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點撥: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瞭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説集全文要義於首句。

2.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點撥: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潮來之狀,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作者由遠而近寫“潮來之狀”,“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髮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於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餘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閒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3.渲染,烘托和對比是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三種寫作方法,請各找出一個例句,説説它的作用。

點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機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效果。烘托又稱“襯托”,“映襯”,如“飲食百物皆倍穹於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是對比,突出了吳中健兒弄潮表演技藝超凡。

4.試從課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説説它們的妙處。

點撥:“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動詞“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 “變”“沾“的連用,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閒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的人特別多。

六、背讀。

七、練習(略)

探究活動

課下由老師組織觀看中央電視台拍攝的錢塘江大潮的紀錄片,查閲相關的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1.寫一篇説明大潮形成原因、關於大潮的傳説、觀潮習俗的歷史沿革的説明文。

2.寫一篇記敍文,描繪觀潮場面、抒發內心感受。

標籤: 觀潮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guanchao/033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