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淮陰侯列傳》導學案及答案 (蘇教版高二選修)

《淮陰侯列傳》導學案及答案 (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學目標

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並能翻譯文中疑難的句子。

2. 瞭解文章內容,研讀有關韓信心理描寫的文字,揣摩、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

3. 瞭解歷史,知道韓信屢建奇功卻遭統治者忌恨,因謀反被誅殺的前因後果。

學習重點難點

1. 學習文言知識,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疏通全文;

2. 在歷史背景下,認識韓信、劉邦,瞭解歷史人物的多重性格;

3. 學習紀傳體文章的詳略得當,突出傳主,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寫法。

學習方法

誦讀、研習、質疑、討論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背景介紹

韓信是淮陰人,封為淮陰侯,有傑出的軍事才能,是“漢初三傑”之一,功勞顯赫,卻落得個夷滅宗族的下場。作者對韓信的不幸遭遇寄以深深的同情,給他作傳使其名傳後世。        韓信被劉邦“封壇拜將”後,名聲大噪,越來越被劉邦重用。井陘一戰正面表現了他卓絕的軍事才能。然而,韓信的功勞太大,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劉邦的猜忌,最終是因為謀反被呂后斬殺於長樂鍾室。

 二、預習要求

 1.為加點的詞語注音

商賈      喋血       饋糧      輜重       裨將       傳飧     井陘        蒯通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乃晨炊蓐食(    )                   不能死,出我袴下(     )

於是信孰視之(     )                俯出袴下,蒲伏(      )

虜魏王,禽夏説(     )              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         )

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     )      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     )

諸將皆莫信,詳應曰(    )           背水陳 (      )

信乃解其縛,東鄉坐 (      )        右背山陵,前左水澤 (    )

信由此日夜願望,居常鞅鞅(     )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 (    )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      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      )

上怒曰:“亨之。”                      

3.藉助註釋並參考工具書疏通全文

三、研習文本

(一)歸納本文的文言現象

1.古今異義詞

始為布衣時,貧無行 (     )

願君留意臣之計(      )

未肯擊前行(    )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     )

闢左右與之步於庭(     )

乃為兒女子所詐(      )

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     )

然乃行營高敞地 (    )

2.詞類活用

(1)有一母見信飢,飯信(     )  (2)如我能將幾何 (    )

(3)欲東下井陘擊趙 (      ) (4)英俊烏集  (     )

(5)闢左右與之步於庭 (     ) (6)深溝高壘  (   )

(7)羞與絳、 灌等列 (    )

3.特殊句式

(1)成安君,儒者也。

(2)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

(3)何為為我禽 (    )

(4)乃為兒女子所詐 (    )

(二)解釋幾點的詞語

(1)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

(2)吾哀王孫而進食(      )

(3)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         )

(4)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      )

(5)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     )

(6)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 (      )

(7)弟舉兵,吾從此助公  (       )

(8)相國紿信曰  (       )

(三)翻譯句子

(1)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至於戲下。

                                                                                             

(3)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旗鼓,逐韓信 、 張耳。

                                                                                          

(4)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

                                                                                        

四.總結本課

五.佈置作業

課後整理本課的重點文言知識。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解釋下列多義詞

間                                      絕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            怒,竟絕去(    )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      )       從間道絕其輜重(    )

韓信使間視  (         )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乃用陳平計間項王  (       )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

且                                       如

趙王 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 (  )          如彼豎子用之計(  )

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   )                   吾如淮陰(   )

且喜且憐之 (   )                          夫披堅執鋭,義不如公(  )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               勞苦而功高如此(     )

二.文本研習,合作探究

1.給合全文劃分層次,歸納層意。

2.文章開篇敍述韓信為布衣百姓時的三件瑣事的目的是什麼 ?

3.談談作者敍述井陘之戰的藝術手法。

4. 品味第8段,體會韓信與劉邦的對話中,圍繞“將兵”與“將將”的話題,君臣二人的細微的心理變化。

5. 分析“太史公曰”一段文字,體會司馬遷對韓信的豐富 、深刻的思想感情。

三.鞏固提升

1.下列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是:(  )

A .願君留意臣之計     B.常稱義兵不用詐奇謀

C .乃為兒女子所詐     D.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

2.下列加點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全相同的是:(    )

A.車不得方軌          信方斬

B.弟舉兵,吾從此助公       弟假臣兵,寇不足平也

C.大王乃肯臨臣             生乃與噲等為伍

D.假令韓信學道謙讓         令其裨將傳飧

3.下列加點的詞語的活用情況與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闢左右與之步於庭

A.欲東下井陘擊趙                          B.  羞與絳  、灌等列

C.水上軍開入之                            D. 有一母見信飢,飯信

4.語段閲讀                       

韓信拜將

     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坐法當斬。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悦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誰? ”何曰:“韓信也。”上覆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②! ”上曰:“吾亦欲東③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上曰:“吾為公④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上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 ”於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上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節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注】①上:指漢王劉邦 ②顧王策安所決耳:只看您作哪種抉擇了 ③東:向東進軍,與項羽爭天下 ④為公: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2分)

A .  信數與蕭何語    不可勝數       B.  臣追亡者耳   生死存亡

C .  若所追者誰      若無其事       D. 王素慢無禮    素昧平生

(2).用文中詞語完成下列填空。(3分)

“蕭何追韓信”的故事膾炙人口,經久彌新。“   ▲     ”四個字,交待了韓信離開劉邦的原因; “    ▲     ”四個字,表明了蕭何對韓信才幹的欣賞;一個“   ▲  ”字表明瞭劉邦對蕭何舉薦的信任。

(3)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韓信的過人才能的一項是:(    )

① 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    ②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  ③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  ④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⑤王曰:“吾為公④以為將” ⑥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A . ①  ②   ③                     B . ④   ⑤     ⑥

C. ③   ④   ⑤                    D. ②   ④   ⑥

(4)對文段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韓信初為布衣百姓,家庭貧困,常常寄食籬下;但他卻胸懷大志 ,忍辱負重,努力習武,積極投軍獻策,最後終於成為了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B.本文主要描寫韓信的才能。不過,這裏不是正面描寫,而是側面烘托,即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現一個天才的軍事家的形象。

C .文章敍述了劉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夠知人善任,採納滕公和蕭何的意見,拜韓信為大將,讓他為自己打天下。

D.韓信起初在項羽軍中做郎中,曾幾次向項羽出謀獻策,可是都沒有被採納,這就決定了項羽必然失敗的悲慘命運。

(5)翻譯下列句子

 ①(王)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②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四、總結本課

五、課後反思

六、課後作業

     熟悉出自《淮陰侯列傳》的成語

背水一戰    不賞之功      登壇拜將      多多益善

婦人之仁    功高震主      國士無雙      逐鹿中原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捷足先登      解衣推食

胯下之辱     情見勢屈     人自為戰      如左右手

深溝髙壑     為民請命     先聲後實      言聽計從

一飯千金     傳檄而定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二、1.略

2.蓐通褥,牀褥;袴通胯,兩腿間;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禽通擒;

戲通麾,主將的大旗;罷通疲,疲勞;萆通蔽;詳通佯,假裝;陳通陣,列成陣勢;

鄉通向,朝向;倍通背,背向;鞅鞅通怏怏,鬱悶失意的樣子;不通否;

畔通叛,背叛;黨通倘若;亨通烹,煮。

三、(一)1.布衣(古義是平民,今義是不做的衣服;行古義是品行,今義是行走)

留意(古義是考慮;今義是注意,小心)

前行(古義是先頭部隊;今義是往前走)

從容(古義是舉止行動自然;今義是鎮靜沉着)

左右(古義是侍從;今義是方位詞)

兒女子(古義是婦女孩子;今義是子女)

山東(古義是崤山以東的地方;今義是省份)

英俊(古義是英雄豪傑;古義是相貌好,有精神)

行營(古義是尋求;今義是舊時統帥出征時的營房)

2.(1)飯,給飯吃,名詞作動詞;(2)將,率領,名詞作動詞;(3)東,向東,名詞作狀語;(4)烏,像烏鴉一樣,名詞作狀語;(5)入,使……進入,使動用法;(6)闢,使……退避;(7)深,深挖,高,加高,形容詞作動詞;(8)羞,以……為羞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3.(1)判斷句;(2)定語後置句子;(3)被動句;(4)被動句。

(二)(1)竟然,離去;(2)當時對年輕人的敬稱;(3)藉助;(4)隨便;(5)樹起;(6)親信,寵幸;(7)只管;(8)欺騙。

(三)(1)經常多次跟鄉下的南昌亭長家蹭飯,數月,亭長的妻子厭惡他,就早早地做好飯,在屋裏的牀褥上吃了飯。(2)他們向前不能戰鬥,後退不得回來,我使用奇兵斷絕他他們的後路,使他們在田野裏搶不到什麼,不過十天,敵人兩個將領的頭顱就會獻在你的軍帳下。(3)水邊的軍隊打開軍門使漢軍進入,又趕快與敵軍作戰。趙軍果然全部出動來搶奪漢軍的旗幟,追逐韓信、張耳。(4)兵法説佈陣應該右面和背後靠着山陵,前面和左面臨水,今天將軍叫我們反而背水而陣,還説打敗趙國會餐,我們不相信。

第二課時

一、間(夾雜;機會;暗暗地,偷偷地;離間;)

絕(離開;攔截;橫渡;停止,消失)

且(將要,況且;又屬;但是)

如(如果;比得上;及;像)

二、1.(一1-2)怒絕亭長,漂母飯信,胯下收入。

(二3-6)井陘之戰大獲全勝,盡顯智謀韜略。

(三7-9)漢王惡其能,滅信三族。

(四10)太史公評語,深含憤慨和惋惜。

2.(1)寫出韓信知恩圖報,忍辱以成大事。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品質。

(2)為後文故事情節的發展做鋪墊,突出人物的性格。

(3)司馬遷用韓信映射自己的人生遭際,激勵自己忍辱負重,完成《史記》大業。

3.司馬遷精心描寫了井陘之戰的場面,韓信的“背水為陣”,引誘趙軍傾營而出,又派伏兵奪取趙軍的營壘,取得了勝利。作者寫了戰爭過程中韓信的計謀呵自信,雙方的殊死搏鬥,增添了許多文學的因素,富有傳記文學的特徵。

4.此段話韓信的得意忘形,不自覺二出口。等到高祖譏諷他“多多益善,何為為我擒?”其內心愠怒已經形於辭色時候,韓信猛然覺得失言了。於是順勢改口,既平服了高祖的忌心,又掩飾了自己的傷痛。

5.作者讚歎韓信“其志與眾異”,又惋惜韓信功成之後不能謙虛謹慎,得罪了高祖,在天下已定的情況下,而謀劃反叛,最後落得“夷滅宗族”的下場。

三、1.B   2.C.    3.C.

語段閲讀

1.D    2.上不我用     國士無雙    許       3.D       4.D

5.(1)漢王你一定要爭奪天下,那麼除了韓信是沒有人可以給你出謀獻策的。

(2)漢王你不想成就天下大業嗎?為何斬殺壯士?

 

吳培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7r2yr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