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9篇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的語文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9篇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1

教學目標:

理解單元主題的含義

學習堅韌不拔、敢於犧牲、勇於創新等精神並深刻體會。

一、教學重點:學習堅韌不拔、敢於犧牲、勇於創新等精神。

二、教學難點:對錶現人物幸福與堅強的詞語或句子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交流你在閲讀中遇到的生字。

2.交流文中你認為值得積累的詞語和句子。

(二)理解單元主題的含義:敢於成為天下的先驅者

(三)導入

記得第一篇作文就是請大家寫“美麗的夢”。有好多同學都描述了自己的宇航夢。今天讓我們走出夢境,和宇航員、宇宙來一個親密接觸。

(四)《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1.這個人是誰?

(美國星際航行員阿姆斯特朗)

2.在阿姆斯特朗説的那麼多話中,有一句話重複説了兩遍,請大家找到並朗讀。

⑴怎樣理解“對一個人來説是一小步——對人類説來卻是跳躍的一大步”這句話。

答:對於阿姆斯特朗來説,他邁出的只是一小步,但對於首次登月的人類(他的言行代表着人類)而言,這一步卻是航天史上的一大飛躍。

⑵從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的介紹中,你是否對月球有了不少認識?請你結合文中內容談談。

⑶文中一共寫了哪些人類宇航員之最?

答: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第一個在月球上行走的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聽到同類在月球上實地描述月球的環形山和巖石。

3.交流文中給你啟示的句子。

(五)《悲壯的兩小時》

1.朗讀全文

2.從課題中你讀到了什麼?

(從悲壯一詞中可以看出這可能是由於意外而引發的事故,從兩小時一詞看出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很短)

主人公科馬洛夫為何而悲,為何而壯呢?(導入)

默讀課文3——5小節,思考:

⑴科馬洛夫為何見到親人後顯得很激動?

答:因為他知道兩小時後,他將隨着宇宙飛船一起墜毀。

⑵但他還是控制住了自己,你認為他是憑什麼控制住自己的?

答:他憑藉自己對祖國、對航天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和對科學探索的執著精神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

⑶科馬洛夫為何要急促和坦然的講述?兩個詞連用產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表現他為人類宇航事業獻身而無怨無悔的高尚品質。

⑷請找出他與親人告別時的神情,分析當時他的心情。

⑸通過你的學習與認識,你認為科馬洛夫是個怎樣的人?(可以請學生到黑板上來寫)

3.小結:

科馬洛夫與“聯盟一號”宇宙飛船都將墜毀,生死訣別,此為悲。他以祖國的利益為重,臨危不懼,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氣節,此為壯。

(六)佈置回家作業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認識海燕的形象,體悟海燕的豪情。

2、通過討論,認識在當下學習海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走近海燕。

1、引入

在20世紀初的俄國,革命鬥爭蓬勃興起,偉大的作家高爾基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以謳歌像海燕一樣的革命先驅。如今,革命的風暴已漸行漸遠,我們今天重讀《海燕》,一起來感受經典對現代生活的啟迪。

2、假如提供3種背景音樂——快樂的、優傷的、激昂的,選擇最適合本課的。

3、在背景音樂中,讀課文。

二、細讀文本,探究海燕

1、感受環境

①劃出海燕活動的環境。②通過聲音再現這一環境。齊讀。③寫海燕為什麼要寫環境?

2、認識海燕

①在這樣的環境下,海燕有怎樣的表現?用括號標出。②作者對它有怎樣的情感?

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這一情感?

③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表達你對海燕的情感?

④選其中的一節,自由讀出這種情感。展示。交流。

①寫海鳥的目的是什麼?②其他海鳥的特點是什麼?體味作家用詞的精妙。③通過閲讀來表現這種情感,

4、由文及人

①你是海燕,你會對這烏雲、狂風、雷電説什麼?②作為讀者,你想對海燕説什麼?

5、再次深化

教師在音樂聲中背誦

(三).融入自我,感悟海燕

探討:革命的風暴已漸行漸遠,我們今天學習《海燕》應該學習什麼?

小結:

時代需要張揚堅忍不拔的剛性精神,社會期盼洋溢奮力前行的硬派之風。堅實厚重,以凌厲和富有血性方式,融入社會變革洪流之中,承擔起社會賦予的責任,接受生活的苦難與磨練,頂天立地,豪情四溢。

當陰柔之風甚囂塵上,當陽剛之氣蕩然無存。我們需要這熠熠生輝的硬漢形象,需要這震撼人心的陽剛力量。

一個忘記血性的民族,必是精神弱化的民族;一個失去血性的民族,必是失去競爭力的民族。

願你就是人生暴風雨中的海燕!

有時間,齊讀最後三節。

語文課的語文味,這節課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

①以讀來貫穿整個課堂。通過聲音來觸摸這個偉大的靈魂,努力尋求恰當的聲音形式來準確表達文本的感情。

②注意引導學生揣摩字詞。在言語實踐中發展言語,是這堂課努力遵循的,應該説這是良好語感能力養成的重要途徑。

③充分利用文本資源。雖説拓展能展現課堂的廣度,但細讀文本,充分感受文本的魅力,更有利於積極閲讀的形成。

④強調對學生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培養。任何一種語言形式背後都躍動着一種生命形式。有學生的閲讀體驗作基礎,與文本背後潛藏着的思想作對話,努力實現學生自我生命成長和提升的過程。也許有人質疑立意過高,但我還是認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四:課堂小結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夠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

2.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2.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時數

一課時

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為他的個性浪漫灑脱,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因此他被人們稱為“詩仙”。杜甫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他被人們稱為“詩聖”。

知道他為什麼被稱為“詩聖”嗎?

(因為杜甫的大多數詩歌傳達了人民的心聲,表現了人們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們尊稱為“詩聖”。)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杜甫所寫的一首深刻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

板書:(放課件,出示課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題目。(學生讀題目)注意,“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種比較固定的被動句式,表示被動的意思。“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風吹破了”。“歌”,是古代樂府詩的一種,寫法上比較自由靈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雜言居多。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

二、講解寫作背景

弄清了題目的意思,接下來我們瞭解一下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

杜甫的一生可以説是很不得志的,也可以説,窮愁潦倒伴隨了詩人的一生。公元747年,杜甫來到長安,想通過考試進入仕途,實現他偉大的政治抱負,但唐肅宗昏庸、專橫,使他的政治抱負破產。

公元755年,也就是杜甫43歲那年,爆發了一場戰亂。你們知道是什麼戰亂嗎?(安史之亂)(我覺得學習唐詩,瞭解唐朝歷史,安史之亂是應該要知道的。安史之亂:這是發生在唐朝中葉的一場叛亂。公元755年,叛將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兵變,攻入長安,唐朝開始由盛轉衰,直到公元763年,這場戰亂才被平息。時間長達8年)安史之亂,使杜甫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那個時候社會的真實寫照。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棄官西行,帶着一家老小,來到了四川成都。一年後,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在成都郊區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暫時安定了下來,結束了他那顛沛流離的生活。不料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大風怒號,捲走了茅屋頂上的茅草,接着又下起了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交加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因此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下面我們先聽錄音,請注意藝術家是怎樣朗讀這首詩的,等會兒我們也要學着朗讀。(放課件,錄音朗讀)

現在同學們也學着讀一讀。(讀書,檢查範讀)

三、文本分析

這首詩一共分為四節,我們先請一個同學讀一讀詩歌的第一節。

問:我們剛才讀了第一節,你們看看第一節寫了哪兩個事物?(比如説,第一個是秋風,那麼第二個是什麼?)(茅草)

問:我們再來看看,詩人是怎樣描寫茅草的?(注意詩中的動詞啊,看看詩人用了哪些動詞?)(學生分析,討論)

師:對的,詩人就是這樣寫秋風,寫茅草的。“卷”、“飛”、“渡”、“灑”、“掛罥”、“飄轉”,一個接一個的動詞,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圖畫,緊緊地牽動着詩人的視線,撥動着詩人的心絃。詩人通過描寫把這一幕幕慘境,真實地“拍攝”了下來。風戲人,風弄草,何等無情;人看屋,人看草,何等無奈!

問:講解了這一節,我想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詩的內容。允許同學先討論一下。(秋風破屋、風捲茅草……等)

(出示課件:風捲茅草)

問:這一節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一下。我提供幾個詞,你們選一選。(提示選擇:急、惜、悲、慘、憂。)請説出理由。(擔憂、焦急、痛惜等)

(出示課件:痛惜)

師:將第一節詩大聲齊讀一遍。

學習第二節。

(過渡語:茅屋被秋風吹破了,茅草有的被吹過了浣花溪,有的被掛在了高高的樹梢,有的沉入了塘坳,難道就沒有飄在地上可以撿回來的嗎?我們來一起看看詩歌的第二節。我也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老師提醒:這一節中,老無力、忍能、公然、呼不得等字要重讀。歎息這個詞,要讀出詩人的那種無奈歎息的感情。請再讀一讀這一節)

問:下面也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詩的內容。大家討論一下。(點人回答,教師注意點評,也可以請學生進行點評)(羣童抱茅、倚杖歎息等)

(出示課件:羣童抱茅)

問:茅草被捲走了,如果將掉在地上的茅草撿起來,多少還可以修理一下茅屋。可是,這時卻跑來一羣孩子把草抱走了,無論詩人怎樣的喊叫也沒有用。文中詩人用了一句話描寫了自己當時的心態。“歸來倚杖自歎息”,我們來分析一下詩中的這個“歎息”,他“歎息”什麼呢?

師:詩人一歎自己命苦,茅屋被秋風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麼辦呢?二歎自己年老力衰,沒法將茅草揀回來。三歎自己的周圍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貧苦的人,雖然是一些不值錢的茅草,但是落地之後還是有人在風雨之中抱走了它。四歎這些孩童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為之。這一個“歎”字真是寫盡了詩人內心的悽苦、淒涼。

問:在這一節中,詩人稱這些抱走茅草的孩童為“盜賊”,你認為妥當嗎?

(學生討論、發言,注意點撥;出示課件《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總結: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看看是不是有助於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杜甫曾經離開過草堂,他把草堂暫時交給一個姓吳的親戚住。原先,杜甫住在草堂,他家西邊的鄰居是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人,老婦人因為窮困就經常來草堂打棗充飢。杜甫走後,姓吳的親戚為了防止老婦人過來打棗,卻築起了一道籬笆。這一下,老婦人生活沒着落了,就託人帶口信給杜甫。杜甫聽説後,就寫了一首詩給姓吳的親戚,其中有這樣幾句,“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意思是説,老婦人也是窮得沒有辦法才來打棗吃,如果不是因為“困窮”又怎麼可能到這個樣子呢?所以我原先是任她來打棗的。希望你也這樣做。那麼,在本節詩中,詩人稱孩童為“盜賊”,也不過是一時氣急的話,並不是真的説這些孩童是盜賊,也就應了詩中的一句話“不為困窮寧有此”。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説明了,當時因為戰禍連連,人民已經是窮困不堪了,“路有凍死骨”是經常能看到的現象。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也才有後面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的政治理想。

全班同學齊讀第二節。

學習第三節。

(過渡語:茅草沒了,屋破了,詩人這個時候最擔心什麼呢?(下雨)看看第三節,詩人杜甫正碰上了這樣的遭遇。“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真是禍不單行啊!老師範讀第三節。注意,“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這兩句朗讀的重音應該落在“雲墨色”和“向昏黑”上)

師:對的,這一夜詩人是徹夜未眠。為什麼?睡不好。為什麼睡不好?“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裏裂”,蓋着舊被子,孩子又把舊被子踏破了,又怎麼睡得好呢?我們現在生活都很幸福了,估計同學們可能沒有這樣的體會,我是有這樣的體會的。被子如果時間蓋長了,就會變得又硬又冰,睡覺就會睡不好,正因為這樣,所以小孩子才把舊被子踏破了。由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詩人當時已經困窮到什麼地步了。

問:接下來我想提一個小問題:聯繫到我上面講的安史之亂,你們想一想,這一節詩中所講的“喪亂”是指什麼?“長夜”這個詞有沒有雙關的意思?(學生討論,教師注意點評)

師:“喪”在這裏指的是家庭的不幸,“亂”在這裏就是指的“安史之亂”,一個“安史之亂”不僅使唐朝由強盛走向了衰亡,而且給人民帶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啊!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流離失所,這樣的長夜何時是一個盡頭!所以這裏的“長夜”不妨理解為既指眼前難眠的長夜,也指戰亂的生活沒有一個盡頭。

問:如果説,在第一節詩中,因為風吹破了茅草屋,詩人的心情是“憂”,是“着急”,是“痛惜”,在第二節詩中,詩人是“歎”,是“無奈”。那麼,這節詩中詩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説説。(教師也説幾個詞,供學生選擇。選擇:慘、愁、苦、憐、悲,學生討論,出示課件:憂傷)(憂傷、悲苦、悽苦等)

全班齊讀第三節。

學習第四節。

(過渡語:別林斯基曾説:“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裏,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由個人的艱苦處境聯想到其他人的類似處境,這就是偉大的杜甫,這就是杜甫草堂流芳千古的原因。詩人又是怎樣表達這份感情的呢?我們來欣賞最後一部分,請先讀一讀這一節)

問:請仍然用四個字概括本節內容。(大庇天下、廣廈萬間、企盼廣廈等)(出示課件:企盼廣廈)

師:“企盼廣廈”是詩人的一個美好願望。“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錚錚壯語,表現了詩人推己及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這讓我想到了曾經在陝西流傳的一首民歌,其中有這樣兩句:“唐朝詩聖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震撼着讀者的心靈。這正如當代詩人郭沫若題成都杜甫草堂所説:

(出示課件)“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請齊讀這一節。

四、結束講授

(過渡語:這首詩,我們已經一小節一小節地講解完了,我們最後全班齊讀一遍,整體感知一下詩人當時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老師提醒的一些該重讀的字詞)

總結:詩為事作,屋因人傳,如今成都杜甫草堂花海燦爛,草堂的浣花溪邊也是一排排平房鱗次櫛比,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詩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已得以實現。如果詩人在天有靈,我想他定會感到欣慰了。出示課件:

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

這是朱德參觀杜甫草堂後題的一副對聯。我們來一起讀一讀。

最後給同學們佈置一個練習。請試着把這首詩背下來,並完成課後練習一。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詩歌常識,領悟詩中山與海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初步欣賞詩歌

3.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詩文中的象徵意義及其藴涵的哲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準確理解詩的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感悟詩中表達的信念和藴含的哲理,聯繫生活,感悟人生。

教具投影儀,課件

時間安排

導入——瞭解詩歌常識——字詞——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味語言——拓展延伸——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課後小結

本詩在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環節設計緊湊,內容環環相扣,學生的活動層層深入,自然流暢。

教案內容

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如果我們是生活在大山裏的孩子,每天抬頭可見的都是高聳入雲的青山,你會有什麼感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裏走出的詩人王家新根據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下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二、探究學詩的方法1.瞭解詩歌的一般常識詩歌,是與散文、小説、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煉、概括地反映生活,飽含作者強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含蓄,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一般分行排列。2.提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

(2)找準重音

(3)正確斷句

(4)流暢自然

(5)感情飽滿三、誦讀詩歌1.學生根據要求自由誦讀詩歌,掌握字詞給紅色字注音。痴想chī凝成níng喧騰xuān誘惑yòu隱祕yǐn一瞬間shùn詞語解釋痴想:發呆地想

隱祕:隱蔽,不外露

鐵青: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

凝成:凝結形成

誘惑: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吸引、招引

喧騰:喧鬧奔騰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2.聽朗讀錄音,注意重音、節奏、感情的把握,談談不同的地方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第一節讀出嚮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第二節讀出堅決、肯定——興奮、驚喜的語氣3.朗讀我最棒指明學生朗讀,點評四、整體感知(1)在山的那邊是什麼?海

(2)對於山和海,我小時候的理解和現在的理解有什麼不同?小時候:現實中的山和海現在:山指艱難險阻海指理想境界象徵手法(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4)讀讀有關理想的名言三、品讀詩歌(1)詩歌的語言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劃下來一起討論。範例: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

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不經意的,所以説是飄來的。媽媽是無心插柳,這顆夢想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蔭。只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它紮下深根。

提示: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這個詞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裏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説明“我”從小就不願困居於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這是寫山的顏色嗎?)

“鐵青着臉”,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好像山在那裏責備我痴心妄想,臉色鐵青。

3.“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才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説幻想全然落空。

4.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山頂”的誘惑力在哪裏?)

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5.“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呢?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鼓舞着“我”不懈地奮鬥,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説,理想滋潤着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6.“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話藴涵作者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照亮後的心情,能體會到那一種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

(2)師生共同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會有無數座山等着你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説説這首詩給你的啟示六、佈置作業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鬱的。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5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對話塑造形象的方法,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2、把握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3、認識長勺之戰以弱勝強的原因,認識取信於民的道理,瞭解掌握戰機的重要性,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1、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敍戰爭;2、理解曹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3、學習本文對比、襯托的寫法,把握巧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課前聽説訓練:生講歷史故事。

二、解讀文題,探究設疑:

讀課文標題,你讀出了哪些信息?又產生了哪些疑問?

三、曹劌論戰:

1、生自由朗讀課文,點撥:讀準字音要關注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

2、師配樂朗讀課文,生整體感知文意,概括主要內容。

3、本文運用對話的形式,扣住一個“論”字,以時間為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故事。

思考:曹劌從哪些方面對戰爭進行了論述?

(1)戰前準備。

①文中有兩處對話描寫,請找出來。

②根據自己的理解,表演朗讀,可用自己的話來説,也可適當加入神態、動作或其它詞語

③在朗讀中提示文言文學習的正確方法。

④學生分析後明確:什麼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為什麼?

(2)作戰時機。

①曹劌主要從哪兩個方面展開“論戰”?

②兩個“未可”,兩個“可矣”,言語簡短卻暗藏玄機。表情朗讀課文,補充曹劌此時心中所想而未講明的話。(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在下文中尋找原句)

(3)取勝原因。

①論取勝原因部分應用怎樣的語氣、語調讀?為什麼要這樣讀?

②大聲齊讀論戰部分。

4、在個性朗讀中解讀文本。

四、我論曹劌:

1、俗話説“言為心聲”,我們從曹劌的“論戰”中可以看出曹劌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作者是怎樣塑造這一形象的?

五、我論《曹劌論戰》:

史學家記錄歷史,不僅僅是為了記事,他們更希望後人能夠從中得到一定的教訓。讀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穫和啟示?

六、課堂小結: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6

教學目的

1.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於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編劇、表演,理解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技巧。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步驟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2.蒐集資料,瞭解鄒忌及齊王其人。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因勢據時為國君出奇策異計。齊威王就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2、簡介《戰國策》《戰國策》是戰國時代國別史彙編,也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又稱《國策》、《國事》,由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衞、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

二、解題

1.思考:文題有幾層意思?講解“諷諫”。

明確:題目“鄒忌諷齊王納諫”點明瞭文章內容的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諷:諷諫,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勸。封建社會,皇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謀臣良相因批龍鱗、逆聖聽而慘遭殺身之禍。伍子胥賜劍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馬遷蒙宮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鄒忌卻敢於勸説齊威王要從諫如流,他憑藉的正是一個“諷”字,一種聰明巧妙的勸諫辦法。

2.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你瞭解多少?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本文語言不算艱深,篇幅也不長,要反覆朗讀,達到熟悉課文內容的目的。

1.初讀課文: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音、語氣、句讀。

易讀錯的字有:昳(yi)麗朝(zhao)服衣冠(guan)窺(kui)鏡期(ji)年朝(chao)於齊間(jian)進

2.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第一段記敍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

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説出嚴肅的內容。

第三段記敍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於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於齊”等詞語。

3.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矇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並決定“入朝見威王”。

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矇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

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佈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四、佈置作業熟讀課文,依據註釋試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問題探究,深入理解課文

1.鄒忌是從什麼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矇蔽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2.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裏?為進諫者頒獎意味着什麼?

明確: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3.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4.文中依次敍述“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麼?

明確:説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點,幫助記憶文本

明確:本文采用了“三疊法”

三問、三答

鄒忌進諫齊王納諫

妻→私我三思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三比朝廷大臣→畏王

客→求我四境之內→求王

三賞面刺→上賞

上書→中賞

謗譏→下賞

小--------------------------大

家事--------------------國事

三變門庭若市

時時而間進

無可進者

戰勝於朝廷

四、學生六人一組分角色朗讀

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來分角色朗讀,更有利於學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六人分別朗讀:鄒忌、妻、妾、客、齊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值得品味外,鄒忌進諫的話語同樣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朗讀時應根據每個人物的不同心理讀出相應的語調。六人可以輪換角色多讀幾遍,以至成誦。

五、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分小組討論、指導修改劇本

明確:1.場次(同時理清了思路):第一場,問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場,鄒忌勸諫,齊王納諫;第三場,門庭若市,戰勝朝廷。

2.人物(人物外貌的語言):鄒忌(修長,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齊王。

3.語言(學習語言與人物身份的關係):妻、妾、客語言的細微變化。(體會語言)鄒忌思考的語言語氣;鄒忌上奏的語氣;齊王下令的語氣。

4.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時還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視之”“暮寢而思之”“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如何表演?鄒忌反思的內容是出聲還是不出聲,語氣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內容?等等。

三、每個小組推薦一篇優秀劇本,上台表演

四、可組織幾個學生評委,當場評出表演秀的一個小組

五、作業

1.背譯全文,增加積累。

2.拓展延伸:藉助網絡,瞭解《戰國策》裏其他有關諷諫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一些出自《戰國策》的成語。如門庭若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

鄒忌諷齊王納諫》課本劇

第一幕

人物:鄒忌鄒妻鄒妾客人

時間:戰國時期

地點:相國府邸(旁白:早晨,陽光明媚,齊國相國鄒忌一大早就起牀,正在整理衣冠。只見他身高八尺多,臉色白皙,容光煥發)

鄒忌(整理一下襟袖,打量着鏡中的影象):我鄒忌年過半百,風采依舊,哈哈!

鄒妻(上來了,福了一福):相公,該用早餐了。

鄒忌:哦,知道了。鄒忌(在鏡前轉了一圈):愛妻,你看一看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個更帥呢?

鄒妻(細細打量了一番,充滿愛意相公風度翩翩,那徐公怎麼能夠與你相提並論呢!!

鄒妾(向二人福了一福):老爺,夫人,早餐準備周全了,請用膳吧!

鄒忌(凝視着鏡中的自己,作沉思狀):愛姬,你來得正好!快,看一看老夫與城北的徐公哪一個更漂亮?

鄒妾(瞧了瞧鄒忌,又瞧了瞧鄒妻,低着頭,怯生生):老爺,徐公怎麼能夠與你相比呢!

鄒忌(雙手理着髯須,大笑):哈哈哈!用餐去!(眾人下場)

(旁白:第二天,依舊是豔陽高照,鄒忌正在會客廳上)

客人(鞠躬,抱拳):相國大人久等啦,下官許偉給大人請安!

鄒忌(抱拳,還禮):不知許大人登臨敝府,有何見教?!

客人(又鞠了一躬,畢恭畢敬)下官蒙大王恩典,相國大人抬舉,被派往南方任職,特來辭別!並聆聽大人教誨!

鄒忌(右手理着髯須,讚許地笑着):好好!賢侄應該恪盡職守,為大王效力!--許大人與徐公是老交情,你看看我與徐公相比,誰更漂亮?

客人(在鄒忌周圍轉了一圈,諂笑):相國大人是齊國男子的典範,而今風度依舊,更添幾多成熟韻味。徐公遠遠比不上您的美麗啊!

鄒忌(自得狀):哪裏哪裏!賢侄太抬愛了!哈哈!(二人下場)

(旁白:又過了一天,鄒忌獨自一人倚在寢室)

鄒忌(自言自語):今天徐公來訪,老夫仔細打量一番,自以為不如他美,照着鏡子再細細比較一番,發覺自己的容貌與他相比差多了!

鄒忌(作不解狀):為什麼老夫的愛妻、愛姬與許大人都稱讚我比徐公美呢?

鄒忌(作大悟狀):愛妻讚美老夫,是偏愛我;愛妾讚美老夫,是怕我怪罪;許偉那小子誇獎我,是對我有所求,拍馬__!……一個人尚且如此受矇蔽,國家更不用説了。老夫得提醒大王一下!……(鄒忌下場)

第二幕

人物:齊威王鄒忌侍從

時間:戰國時期

地點:齊王宮殿(齊威王坐在龍椅上,侍從立在一旁,鄒忌上)

鄒忌:(行君臣之禮):啟稟大王,臣鄒忌有事啟奏!

齊威王:好!鄒愛卿平身!有事儘管奏來就是!

鄒忌:(站起身來):謝大王!老臣的確明白自己比不上徐公漂亮。我的夫人偏愛我,我的愛妾怕我怪罪,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齊威王(倚在龍椅上,大笑):呵呵!孤還以為是什麼國家大事呢?!原來是愛卿的家事!哈哈!

鄒忌(神態嚴肅,上前一步):不,大王明鑑!這不只是老臣的家事,這是關係到齊國興衰勝敗的大事!

齊威王(從龍椅上站起,詫異):哦,孤洗耳恭聽,相國請講明白些!

鄒忌(正色):老臣一個人尚且受到如此矇蔽,今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擁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嬪妃及侍從,沒有誰不偏愛大王,朝廷之臣沒有一個不害怕大王,全國境內沒有一個不有求於大王。這樣看來,大王所受到的矇蔽很深啊!(劃線處可用原文)

齊威王(頻頻點頭):好!好!好!鄒愛卿言之有理!

齊威王(擬寫詔書):來啊,傳孤旨意--從今日起,無論大臣、差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寡人的過錯的,授予上等的獎賞;上書諫寡人的,授予中等的獎賞;能夠在公眾場合批評指出朝政的過失,讓寡人聽到的,授予下等的獎賞!

鄒忌、侍從(鞠躬):大王英明!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齊威王(喜笑顏開):眾愛卿平身!退朝!(眾人下場)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7

這篇略讀課文記敍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初出茅廬的校報記者去採訪一位前總統夫人,提出了一個自認為“別具一格”的問題,得到的卻是意料之外的回答。這個記者從羅斯福夫人的話中得到了一個人生態度的啟示——主動走向生活。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3 練習收集有關的資料。

學習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師的指導或幫助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運用

一 瞭解故事更改,學習“採訪前”的課文內容。 1 説説課文描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介紹關於埃利諾·羅斯福的資料。讀一讀課文的1~8小節,然後嘗試着描述一下采訪前科寧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準備? 用汪國真的人生格言揭開本節課學習的序幕。在學生交流資料的同時,教師相機疏通、點撥、做適當的補充説明,以便使資料的交流更簡潔、通俗。相機指導,以求學生能領悟到採訪前,科寧斯的心情是有一個變化過程的。投影出示學習要求:讀一讀課文的1~8小節,然後嘗試着描述一下采訪前科寧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準備?

二 模擬採訪,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1 交流初次見面,羅斯福夫人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 模擬採訪過程

(1)讀一讀課文的9至14小節,把科寧斯和羅斯福夫人的對話分別用不同的線條標出來,對採訪的內容做到胸有成竹;

(2)討論:為了使再現採訪能夠比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議;

(3)學生小組內排練;

(4)上台採訪;

(5)細細地揣摩羅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長的話,進一步感悟廣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態度。 1 相機總結:羅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滿了熱情和智慧的女性。

2 對於再現採訪,老師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先讀課文相關內容,明確採訪內容;然後討論採訪應注意什麼?(記者的注意事項,怎樣表現羅斯福夫人等等);

3 採訪時,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根據臨場需要)

4 體會羅斯福夫人的話,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顯得充實生動,避免説大話、空話。 投影羅斯福夫人的那段話,突出兩個“強迫”。

三 揭示主題。

1 體會科寧斯最大的收穫。

2 富有激情地朗讀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 1 引讀課文第三部分。

2 鼓勵學生創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投影“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給我的生活賦予了價值,增添了歡樂。”

四 拓展性作業。

討論寫採訪報道的角度。 幫助學生複習梳理科寧斯寫的採訪報道可以從哪些角度寫?

教學後記

1 師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談話交流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 學習活動的`設計注重層次性。其中“再現當年科寧斯對羅斯福夫人的採訪過程”這一環節,我沒有滿足於課堂表面的熱鬧氣氛,儘量消除“為表演而表演”的傾向。我始終把握住語文課的個性特徵,一切學習活動着力於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具體的指導過程當中不搞花架子,切實地幫助學生,給予學習方式方法上的點撥,使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層次地提高。課尾,學生創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時表現了極大的熱情,體現了他們對課文重點——羅斯福夫人那段含義深刻的語言由衷的領悟和感慨,從而掀起了整節課的高潮。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體現對學生這一生命羣體人文的關懷,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其在課堂中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正是力求體現這一理念,努力構建一種開放性的教學環境。

1教學過程的變化。整個課堂教學呈現鮮明的塊狀結構。“採訪前”的內容通過“讀——説”的方式來了解、體會、交流;“採訪過程”採用現場模擬的活動方式來展開,使學生在這一主體活動中學習水平不斷地有層次地提升,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採訪後”通過老師引讀、學生創作並朗誦自己創作的人生格言這一學習活動,將整節課推向了高潮點。應該説,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合作探究,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討論熱烈。

2教學內容的變化。《走向生活》一課的教學不僅是為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羅斯福夫人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而且要以課文為載體,着眼於學習能力的培養。如“再現科寧斯的採訪過程”,使學生有機會體驗並實踐小記者的角色,他們在實踐的過程當中,不斷地揣摩,討論作為小記者採訪時該注意些什麼,從中耳濡目染了記者採訪所必備的職業素質。同時又結合學生的自身生活體驗的交流靈活地滲透“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勇敢地挑戰自己是人類最寶貴的品質”等為人處世方面的哲學思想。

3教學評價的變化。《走向生活》的學習過程當中,我堅持正面引導,不斷鼓勵學習,激發學生思維。如對羅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長的話的理解,我突出了兩個關鍵詞“強調”,建議學生聯繫自己平時的個性或生活經驗談,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了,因為很多同學與羅斯福夫人的童年有相似的經歷。有位女同學談到,她是《常州日報》的小記者,第一次執行採訪任務時,由於緊張、膽怯忘了詞兒,腦子裏一片空白,但她沒有因此而溜之大吉,而是慢慢地強迫自己穩定情緒,理清思路,最終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從中,她體會到克服心理障礙,強迫自己勇敢地投入到生活與學習中去,是可以獲得成功和無窮的快樂的。我大加讚賞了她的勇氣,並鼓勵其他的同學也敞開心扉,大膽地交流。課堂中諸如此類精彩的發言舉不勝舉,從中不難發現老師激勵性的評價方式使學生不再顧忌、揣測老師心中的“標準答案”,從而能暢所欲言,在語言交流與思維碰撞中不斷感悟,提升自己的認識。

再如,再現採訪之前,我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為採訪的順利進行提出自己的建議;小組為單位採訪實踐後,我建議學生自由地談談觀後感,善意地指出成功與不足之處。這樣,讓學生參與評價,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自主性。

4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走向生活》的課堂教學重視思維過程的展示,積極引導學生髮散思維,並闡述自己的見解,提高了學生求異、創新的能力。如本課的結尾環節,我提出:剛才,我們都做了一回小記者,採訪了舉世聞名的羅斯福夫人。如果讓你代科寧斯寫這篇採訪報道,你會從哪個角度來寫?這個問題一拋出,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理解的側重點不同,因而採取的寫作切入點也不盡相同。如用採訪實錄的形式寫;從科寧斯對羅斯福夫人那段話的理解開始談;從介紹羅斯福夫人的生平開始談;從科寧斯的採訪收穫來談等等。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8

課文內容分析:《中國石拱橋》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傑出代表,運用多種説明方法,詳盡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歷史及特點,説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造以及不朽的藝術價值,讚揚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學情分析:《中國石拱橋》作為八年級學生初中階段系統學習説明文的首篇文章,這體現了它的重要性。從縱向看,學生小學已經接觸過説明文,掌握了關於説明對象、説明方法、説明語言、説明順序等基本的知識,從橫向看,學生學習的課文絕大多數是記敍文,平時寫作都以記敍文為主,對説明文的學習和運用還是比較陌生的,並且覺得説明文比較枯燥,那麼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時會有一定難度。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以學定教,創設情境、靈活採用學習方法激發積極性並鍛鍊思維。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篩選關鍵信息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學習通過恰當的説明方法、説明順序及結構層次更有條理地來介紹説明對象。

2.選擇合適的材料和順序,通過仿寫、點評、修改等方式進一步理解,並學會運用説明文相關知識。

3.通過對比閲讀感受中國橋樑建設的偉大成就,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學習概括、篩選信息及如何抓住事物特徵進行介紹和説明,理解文章通過恰當的説明方法、説明順序及結構層次更有條理地來介紹説明對象的寫作要點。

教學難點:

選擇合適的材料和順序,通過仿寫、點評、修改等方式進一步理解,並學會運用説明文相關知識。

教學創意:《中國石拱橋》是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的第一篇,也是初中階段第一篇説明文。本課的設計思路是:1.通過小組探究、模擬導遊等方式在把握本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問答互動的形式瞭解學生對説明文知識的理解。2.通過對比閲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到本文的人文情懷。3.通過補寫現代石拱橋的典型例子的方式,考察學生對説明文知識的運用。由課內到課外,由古代到現代,由知識到人文,由學習到實踐,希望能以文本閲讀為支撐,以口頭表達與寫作訓練為落腳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賞橋,瞭解橋之義

學生活動:(展示各種各樣橋的照片)這些橋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你能結合自己的觀察和理解,用一句話説説“橋”是什麼嗎?(生交流)

明確:架在河上、陸地上、峽谷上的連接兩岸可供人們通行的建築物,就是橋。

二、説橋,領悟橋之理

學生活動:本文約1700多字,請大家用三分鐘快速默讀全文,邊讀邊勾畫關鍵語句,再組合文章的關鍵句為大家介紹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①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在世界橋樑出現得比較早。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發揮作用。

②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它們幾乎到處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台區的盧溝橋。

③為什麼我國的石拱橋會有這樣光輝的成就呢?首先,在於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其次,我國石拱橋的設計有優良傳統,建成的橋,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再其次,我國富有建築用的各種石料,便於就地取材,這也為修造石橋提供了有利條件。

④兩千年來,我國修建了無數的石拱橋。解放後,全國大規模興建起不少石拱橋。近幾年來,全國造了總長二十餘萬米的這種拱橋,其中的一孔,長達150米。我國橋樑事業的飛躍發展,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個角度討論:這篇文章為什麼會放在初中階段第一個説明文單元的第一篇?

提供以下四個思考角度:

①從説明方法的角度思考:通過組合關鍵句已瞭解本文的主要內容,那其他內容是不是可以刪除?為什麼?

②從説明文語言的角度思考:本文的説明語言準確嚴謹,但是一些不確定表述,如“大約”“可能”“幾乎”等詞多次出現,你如何看?請結合具體語句作簡要分析。

③從説明順序的角度思考: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例子能調換先後順序嗎?為什麼?文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

④從説明結構的角度思考:文章的題目是《中國石拱橋》,那麼開頭兩段講石拱橋的特點是否多餘?最後一段又有什麼作用?

三、遊橋,欣賞橋之美

學生活動:這麼多例子裏面,作者將趙州橋和盧溝橋重點介紹,那麼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怎樣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徵的?請大家按照自己的興趣分成兩個導遊小組,組員進行如下分工:

①説明圖繪製:根據課文內容,畫出趙州橋或盧溝橋的示意圖,在相應的位置上標出數據。

②導遊詞整理:根據課文內容,大體按照以下格式有條理地梳理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導遊詞,可在書中相應位置批註。

如:歷史悠久——趙州橋修建於公元605年左右,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

③趙州橋(盧溝橋)介紹:根據課文內容、導遊詞以及自己的合理發揮,有條理、有重點、有詳略、有趣味地為大家介紹一座橋。

(兩個組分別派代表上來在黑板上邊畫圖邊介紹這座橋)

四、佈置作業

①請在積累本上完成本課重要字詞字音詞義的積累。

②根據文章內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題的表格。

③文中還有哪些沒説全的説明方法?請課下批註,並交流。

第二課時

一、比橋,體會橋之情

學生活動:看【積累拓展】五的材料(一),與文中第6—8自然段對比閲讀,看看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

明確:《中國橋樑史料》選段集中介紹盧溝橋本身的情況,分橋拱、橋墩、橋面、橋欄等幾個部位,列舉大量數據與事實,一一介紹。課文則重點介紹盧溝橋的結構特點、橋欄上的石獅子,也介紹盧溝橋的審美價值和歷史意義。因為《中國橋樑史料》是部橋樑學的專業著作,所以主要從學科專業的角度,介紹盧溝橋作為一座重要建築物的技術細節;課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要讓普通讀者在有限篇幅內比較全面地瞭解盧溝橋,自然不能過多聚焦技術細節,但又要讓讀者對盧溝橋的建築特點有所瞭解,所以選擇結構特點和最的石獅子作為説明重點。

二、寫橋,領略橋之韻

世界跨徑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貴州省羅甸縣大小井特大橋即將在今年建成,當地人民都非常開心,其中有個同學想把這座橋補寫到説明文《中國石拱橋》裏,以此告慰我國橋樑專家茅以升爺爺的在天之靈。在準備寫作的過程中,這個同學產生了疑問,你們能幫他解決嗎?

學生活動:看鏈接資料,想想大小井特大橋適合補寫到《中國石拱橋》裏嗎?為什麼?

補充資料:大小井特大橋資料及圖片

【資料一】:大小井特大橋的簡介

大小井特大橋始建於2016年6月29日,工期38個月,全長1.5公里,主橋主跨為450米,2018年6月30日橫跨在貴州省羅甸縣大井河上的大小井特大橋順利合攏,大小井特大橋是平塘至羅甸高速公路關鍵性工程,是世界跨徑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

全橋共58個吊裝節段,節段淨吊重達160噸。橋台所在山坡峯頂與河底相對高差約250米。上百噸重的節段被一節一節吊到200多米的高空後再精確移動到位拼結起來合龍。

【資料二】:大小井特大橋的施工環境

作為我國典型的高山峽谷大跨度鋼管拱橋和世界同類型橋樑之最,大小井特大橋結構、技術複雜,質量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大橋拱座施工現場地形陡峭,邊坡開挖高度高,開挖方量大,大體積混凝土温度控制技術難度大,拱腳預埋件安裝精度要求高。纜索吊機安裝施工主塔拼裝高度高,主索安裝跨度大,施工安全風險高。主拱安裝施工拱肋縱向運輸距離長,吊裝重量大,主拱對接精度、線形及高程控制要求高,主拱懸拼施工時間長,斜拉扣掛施工難度高。山區機制砂C60自密實混凝土技術難度高,混凝土頂升高度高。

同時,大橋本身也將成為當地景區的一道風景線。大小井特大橋建在布依族居住的大小井風景區。景區河水碧綠清澈,兩岸古榕參天蔽日,翠竹亭亭玉立,農田阡陌縱橫。還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神祕莫測的天坑。已合龍的大小井特大橋,與景區相互襯托,遙相呼應,成為景區又一道風景線。遠處觀望大橋,整個大橋猶如一座"天橋"。橋樑建設者們在"空中"修起了"天路",在"天路"上建起"天橋"。

【資料三】:大小井特大橋的修建意義

該橋是貴州本地企業完全自主建設的第一座大橋。大橋預計2019年8月全部竣工,年底實現通車,通車後從平塘縣到羅甸縣只需1個小時,比走省道快2個小時,對打通貴州的"斷頭路",加快黔南地區橫向連接運輸大通道的形成,加快貴州建設交通強國西部示範省,助推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脱貧攻堅有着重要意義。

明確:材料選擇符合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可以補充進去。

學生活動:試着將大小井特大橋補寫進課文裏。之後選一篇代表習作集體修改、點評。

引導學生學會蒐集、取捨鏈接資料,運用所學的説明文知識進行片段寫作,綜合提高語文素養。

三、尋橋,領略橋之新

勤勞智慧的中國古代人民創造了石拱橋建設的無數奇蹟。以茅以升為代表的現代橋樑專家開創了中國橋樑建設的新局面。今天,有“基建狂魔”之稱的中國當代橋樑建設者們,不斷開創新的造橋技術、刷新橋樑建設的世界記錄,大小井特大橋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還有更多創新的橋樑工程等着我們去了解、介紹和讚頌。

四、佈置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觀看紀錄片《超級工程2》第二集《中國橋》,蒐集2018年中國新建大橋的相關資料,試着再給其中的一類或一座橋寫一段説明文字。

初中的語文課教案9

教學目的

一、瞭解諸葛亮統一中國的願望和親賢臣、遠__佞,嚴明賞罰,廣開言路等進步主張,批判地繼承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二、學習本文以議論為主兼用抒情和記敍的寫法以及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三、瞭解“表”的有關知識,掌握形容詞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學設想

一、介紹背景和疏通文義結合起來,突破重點詞句,然後通過反覆誦讀使學生領會內容大意。

二、採用“讀讀,講講,議議”的教學方式,在讀、講、議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的藝術特色。

三、課文的重點是第一部分,在講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採用練習法進行教學,第三部分讓學生自讀背誦。

課時安排: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壁”“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户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表的第一流傑作,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後人所欽仰,正所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傑作。(板書)

二、教師範讀全文(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

三、解題。

1什麼叫“表”?這種文體有什麼特點?明確: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我國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心雕龍》)此外,還有一種專議朝政的,又統稱“表”。“表”的基本特徵是“動之以情”。《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向劉禪(劉後主)的言事呈文。

2諸葛亮是什麼心情下寫《出師表》的?明確:實現國家統一是劉備的遺志,諸葛亮為了實現先帝遺志,在戰略後方日益鞏固的情況下決定出師伐魏。但劉後主卻昏庸無能,聽信__佞,成了北伐的後顧之憂。諸葛亮在出師前寫下這篇,以懇切的言辭勸説後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四、分析結構,歸納段落。

關於本文的結構,教師要引導學生着眼於“出師”二字。具體地説,一是要看作者對出師後國內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説明出師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弄清楚了,全文的脈絡也就清晰地顯示出來。明確:可將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5段),從當前形勢出發勸説後主繼承先帝遺志,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條建議。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經歷,表達“報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第三部分(8、9段),明確各方面的責任,向後主提出懇切的期望,總結全文。

五、講讀第1段。

1學生對照註釋,自讀第1段。教師補充註釋。疲弊:疲弱睏乏。誠:的確、確實。危急存亡:形勢危機,決定存亡。宜:應該。不懈:毫不懈怠,忠於職守。侍衞之臣:陪侍、保衞皇帝的近臣。忠志之士:忠心的將士。志,士心。忘身:奮不顧身。蓋:副詞,原來,表示解釋原因。追:追念。報:報答。聖:古時臣下對帝王的尊稱。恢宏:使志士之氣發揚光大。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諫:臣下給皇帝提意見。

2學生講述大意。

3討論問題:

(1)為什麼説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為什麼説“益州疲弊”?明確:説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諸葛亮的戰略思想是聯吳抗曹。但吳國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戰役(即《三國演義》)中講的“大意失荊州”“火燒連營八百里”故事)奪走了荊州全部地區,益州的豪強和南方的夷族統治者也乘機發動叛亂。這時,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國的中心地區即黃河流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佔有明顯的優勢;吳控制長江中下游,經濟力量也比較雄厚;只有蜀偏安於西南一隅,處於不利地位。所以説“益州疲弊”。

(2)諸葛亮為什麼向後主提出“開張聖聽”?明確:一為發揚光大先帝遺德,激勵振奮忠心為國的臣下士氣;二為避免阻塞“忠諫之路”。“以光先帝遺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譯成“來”;“諮臣以當世之事”的“以”表憑藉,可譯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層次。

板書: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背誦第1段。

2預習2—5段。

標籤: 初中 語文課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40kv2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