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初中化學説課教案

初中化學説課教案

説課是教師資格證面試的組成部分。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初中化學説課教案。

初中化學説課教案

 初中化學説課教案(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質》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學科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這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起到了鋪墊作用,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過量的二氧化碳會導致温室效應,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卻又有廣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進植物光合作用、作滅火劑,可製造化肥,在工農業生產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時,本節課的學習又為第七單元內容的展開打下了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聯繫性質瞭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及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思考,勇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知識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會使用實驗方法獲取信息,並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總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二氧化碳的探究實驗認識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並對探究的結果進行總結,落實知識,學會應用。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二、説學情

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已對氧氣性質有所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得到發展,這對學習二氧化碳有幫助。但是學生對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反應的生成物不易理解;學生的觀察能力不足,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不全面;表達能力不足,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和現象的解釋可能會辭不達意;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

 三、説教法

(一)教學方法

1.實驗法。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建構理念。我演示和學生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

2.談話法。在做實驗的同時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展開討論。可以是老師提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

3.講解法。在做實驗、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對重要知識點及難點進行講解。

(二)教學用具:大理石、稀鹽酸、醋酸、石灰水、膠頭滴管、試管、燒杯、水槽、集氣瓶、鐵皮架、玻片、塑料瓶、鐵架台、紙袋、、蠟燭等。

四、説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現代的教學,應以發現為重點,確實幫助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怎樣學習”。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我力求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兩種學習方法:1、實驗探究法,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分組準備實驗,分組討論,使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準備一瓶碳酸飲料,打開飲料瓶蓋,會有氣泡出現,讓學生觀察發生的現象。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1.氣泡裏氣體的成分是什麼?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應用這種氣體?聯繫實際,用貼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課,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學生只有明確目標,才能學有方向、學有動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並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二)實驗探究

1.發現問題

通過實例引出問題:2000年文昌市錦山鎮有一户人家為了清理庭院旁的一口很深的枯井時,請來了兩位民工,結果在清理過程中,第一位民工進去後就不省人事;第二位見狀馬上進去,結果也不省人事;户主見狀也進去,結果三人都死在井裏。同學們猜猜可能是什麼原因導致三人死亡?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相關內容,並在小組內討論其可能原因。教師進行總結歸納:CO2不能供給呼吸,含量過大可以使人死亡,但人類要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為什麼又離不開CO2呢?

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逐步讓學生養成看問題,不能單看表面,更重要的是學會分析問題的本質,幫助學生理解客觀事物的發展時量變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質變的哲學道理。

2.提出假設

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內容為:根據碳酸飲料的氣泡及上述實例對二氧化碳的性質作出假設和推斷。

3.實驗求證

每個實驗組桌上都正立着一瓶預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讓學生觀察二氧化碳的顏色、狀態、聞氣味並讓學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培養學生觀察並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能力。補充説明:我們呼出的氣體,絕大部分燃料燃燒後產生的氣體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此讓學生意識到化學知識隨處可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內在動力。

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參照下圖進行演示實驗,並提提問:倒入二氧化碳的紙袋一端向下傾斜,説明了什麼?讓學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接着問學生,為什麼在擁擠的人羣裏,蹲着比站着難受?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打開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能也不支持燃燒。教師進行演示實驗:點燃“階梯形”鐵皮架上的兩支小蠟燭,將鐵皮架放入燒杯中;從燒杯的一側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也不支持燃燒。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溶解性。請學生參照書上114頁圖6-13,自己動手做一做。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於水。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探究(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老師指導:往醋酸、鹽酸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它們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説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指導學生取剛才可樂瓶中液體少許於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問題):是什麼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呢?學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設計實驗):根據自己的猜想,設計一個實驗來進行驗證。(討論交流):請各小組展示方案。(實驗探究):選擇學生有代表性的一組。從而讓學生得出結論--CO2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課件展示課本實驗6-6.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若干組實驗,此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因實驗得出而興奮起來,掀起一個小高潮)。

學生繼續分組實驗探究:將實驗7中變紅的溶液加熱。觀察現象:有氣泡產生,且溶液又變成紫色,説明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養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

學生展示:每個實驗小組自己預先準備的兩瓶石灰水,其中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保存。與學生一起討論完成提綱第4題,提出問題:敞口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層白色固體,這是什麼物質?進行猜想:是不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發生反應?設計實驗:往澄清石灰水吹氣。觀察:石灰水變渾濁。學生得出結論--CO2與石灰水反應。CO2+Ca(OH)2==CaCO3↓+H2O.通過觀察、推理、加上學生的參與,一下子把課堂氣氛推到最高潮。

4.得出結論

由以上實驗,讓學生歸納總結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教師進行點評。

(三)拓展應用

讓學生利用所學性質瞭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用課件展示,增大知識容量,縮短教學時間。這樣既能使學生懂得學習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際意義,又以新的形式鞏固了新課內容,加強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從而瞭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設置課後思考(多媒體體現),將學生的探究慾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五)佈置作業

1. 課本119頁-120頁,第1題(①、②、④、⑥、⑦、⑨)

第3、4、7、9題

2. 舉例説明生活中二氧化碳的用途

 六、説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的性質

1.不能也不支持燃燒

2.溶於水

3.與水發生反應

初中化學説課教案(二):化學式與化合價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4的內容。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質化學式的寫法,這位過渡到本課題起到了鋪墊作用。為之後學習第五章《化學方程式》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化學式的涵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能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並能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瞭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並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計算物質的組成;能看懂某些標籤或説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討論交流,活動探究,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瞭解化學式,知道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2.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

3.瞭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並會應用解決問題。

二、説學情

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説,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元素的概念和物質的微觀構成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對數字的基本運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這為化學式的有關知識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三、説教法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採用談話法與講解法。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面向全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的問題,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四、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我將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前面學過的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麼我們前面學習的氧氣、二氧化碳這些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新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jzep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