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兩小兒辯日》教案4篇

《兩小兒辯日》教案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兩小兒辯日》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兩小兒辯日》教案4篇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1

7年11月29日,“柯城區語文中堅力量教學比武”在巨化中學舉行,參加這次活動的都是四十週歲以上的老師,農村、城市的老師都有,可謂是精兵強將的聚會,聽了七節課,特別是聽了白雲學校方建良老師執教的《兩小兒辯日》後,有一些感想,表述如下。

第一、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我們的語文教學裏正日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前幾年課件引進語文課堂後,大家爭相使用,凡是公開課都必採用,語文課堂顯得很熱鬧,電影、動畫也出現了。但是在我看來語文的的本色已經被淹沒了,有一次徐為全老師在書院中學的賽後評課中也曾説,今天的課大家都使用了課件,但是如果哪節課不使用課件,反而會更新穎,更能體現這堂課的特色。但是在幾年後的今天,在這堂課上我看到了多媒體被教師合理的使用了,與課堂教學溶為一體。課件上的課題,生字注音,簡潔明白,“我能讀順課文”、“我能讀懂課文”、“我來辯一辯”、“我能讀出感情”等環節條理清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卻並不喧賓奪主,課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看來通過幾年的使用,語文課對多媒體的認識已經趨於理性了。

第二、新課標的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發揚,三維目標在課堂上得到了體現。在課堂開始,“你們誰能説説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這個環節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了,有四、五位同學舉手發言。到底什麼時候太陽距地球近呢,老師並沒有直接搬己的觀點,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鍛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主動探究在整堂課裏得到了體現。請學生提出的學習難點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到了自學的重要性,也培養了在學習中思考的習慣,而不是隻會跟在老師的屁股後面亦步亦趨,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課文最後對孔子實事求是的充分挖掘,讓學生認識到正確的價值觀,體現了老師對文本的深刻理解。

第三、老師在課堂上體現出對學生情感上濃濃的關愛。教師對用語言、表情、肢體語言等手段鼓勵學生,使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始終顯出飽滿的學習態度。學生幫學生回答了問題,還不忘提醒説謝謝,老師的對課堂的關注很全面。通過努力,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情感關係,到最後學生甚至提醒老師要兑現唱歌的承諾,而老師也動情地唱了,學生打節拍,下課了還戀戀不捨,很動人的場面,很感人,説明學生很投入,這樣的情境是教學的良好基礎。

第四、教師對文體特點、學生狀況深入的瞭解,並在備課上課中充分體現,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接觸不多,但是的內容又比較淺顯,老師採用了反覆朗讀的教學方法,齊度、個別讀、範讀,形式多樣,讀順課文、讀懂課文、讀出感情,要求一步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始終不減,為學生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總而言之,方建良老師的這節課環節自然,教態大方,激勵充分,目標合理,是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課堂是最能體現老師綜合素質的地方。在這次教學比武中,我發現我們這個年齡的老師有良好的素養,敬業、執着,洞察入微、激情依舊,在課改的浪潮裏奮力前行,是一羣可敬的人,是我們真正的中堅力量。教師是個很特殊的職業,他們是民族的希望。在課堂上他是一個引領者,一個謙虛的傾聽者,一個文化歷史的傳播者,一個個性張揚的促進者,一個平等的合作者,他是學生的楷模,也許把這些加在語文課堂上會使我們很沉重,但是教書育人始終是教師的天職,而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語文教師似乎承載着更多的責任。所幸的是在這次活動中,我發現我們的語文老師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並且已經在承擔着這樣的責任。是我在這次聽課中一些不成熟的體會,歡迎指正。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2

一、依據課標説教材

《兩小兒辨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文言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兒在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本課的設計理念是:質疑釋疑、合作探究、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及課文藴涵的深刻道理。

二、緊扣特點説教材

《兩小兒辨日》一課語言簡潔,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對話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反覆誦讀,理解故事內容,並複述故事。能力目標:熟讀成頌,積累文言文的語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學習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展開故事情節的表達方法。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教學重點:這是學生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該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理解文意,解開“辨日”之迷。

三、説教法

由於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在詞語、句式方法差別較大,學生學習時有一定困難。教學時,我堅持師生互動的原則,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練中創”。

四、説學法

1、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與疑。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導入時,我就讓學生從課題的“辯日”進行提問,讓學生主動探究。

2、讀書入境法

?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合作討論法

?為了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團體協作能力,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他們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智力互補,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教學流程

(一)初讀生疑

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後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引導學生理解課題,導出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為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創設情景,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二)熟讀成誦

作為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教學的重點。首先,把握好範讀這一環節,通過教師聲情並茂、流暢自如的範讀,來激發學生的朗讀的興趣。同時,通過教師節奏分明的範讀,把語句的停頓、詞語的語氣輕重選擇等信息傳遞給學生。這樣,引導學生聽,體會交流,準確把握節奏和輕重音,為誦讀乃至背誦奠定基穿?採用領讀、伴讀等形式,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通,並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夥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充分讀,使學生熟讀成誦。

(三)讀中自悟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教學本課時,對於理解文意這個難點,可採取結合註釋,反覆吟誦,自悟文意的方法來突破。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誦讀古文的`能力,增強了感性認識,也為學生的理解從感性向理性上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古文文意的自主感悟。引導學生結合註釋,逐詞逐句讀,逐詞逐句悟。通過誦讀感悟,明白課文講的是兩小兒在爭論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問題,以及他倆的看法截然不同的原因,從而對整篇課文有了總的整體認識。

(四)講述拓展?

?當學生對課文《兩小兒辯日》有了感性認識之後,上升到理性認識成了學生迫切的期望。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和續編故事,在學生講述續編故事中,學生通過再造想象,填補和豐滿了課文的空白。如:續編孔子聽了兩小兒的話後,孔子會怎樣,有的學生説:“我想孔子會説‘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的學生説:“孔子會説‘雖然人們稱我為聖人,説我博覽羣書,可宇宙無限,知識無窮,我也有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呀。所以我還要多看書多學習,多找資料豐富自己,使自己日臻完善。’”。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藴。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時空。

(五)辯論內化

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對課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一些獨到見解,對“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中有無變化”會形成三種認識:其一,認為“太陽距離地球早晨遠,中午近”;其二,認為“太陽距離地球早晨近,中午遠”;其三,會有學生根據課前查閲的資料認為“太陽距離地球一天內沒有變化”。為此,根據三種觀點,把學生分成三組進行辯論,在辯論中,張揚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創新品質。辯論結束,教師在發表自己的見解,並給學生播放《宇宙與人》的錄像片,讓學生到廣闊的宇宙中,認識自然,追求客觀真理,體現我們開放而鮮活的語文教學。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3

師:剛剛見面,彼此都不認識就要上課,會有很多困難,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的介紹很短一共有6句話,但這6句話中有真有假,你們要認真聽,學會分辨、要辨別真假。

師:辨別分認它所以用辨,讀這個字,進行組詞。

生一:辨別。

生二:辯論。

生三:識辨、辨識。

生四:辨解、辨論。

師:因為要用嘴説話,所以應該用這個辯。不要怕錯,只要敢説就行。讀一下題目──兩小兒辯日。我呀就不懂這個題目,今天我當學生,你們當老師,咱們師生互換一個位置。今天你們是師,我是生,兩小兒辯日誰來告訴我這是什麼意思?

生:我認為是兩個小孩在辯太陽。

師:古文用了五個字就説了你剛才的意思,哪五個字——兩小兒辯日。古文有一個特點一個字,哪個字。

生:簡。

師:古文是簡,但意思卻不少,讀古文第一要把它的意思弄清楚。今天我兩小孩就着太陽的問題用語言來進行爭辯、進行辨別。拿起紙,咱們來讀一讀全文。要進入讀文言的絕境,因此這樣讀起來和現在的白話文不一樣,請同學們流暢地讀一讀。兩小兒辯日齊讀。

生:讀。

師:我有一個字不認識,這個字“盂”念什麼呀,你們以前認識嗎?

生:認識。

師:是怎麼認識的呢?

生:。

師:我要是不認識的話,還有一個辦法,問老師,不是,識聲旁識字。什麼是“盂”。

生:就是裝酒的器皿。

師:嗯,比盤子的邊高一些,比碗的邊要矮一些,這種叫什麼?叫盂,讀一下盂。回到課文就讀這一段,讀全文,趕緊讀。

師:當我遇到困難需要幫且,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嗎?任何人遇到困難都需要幫助。所以你們這四人就當老師的小小的備課組,你們一起研究這篇文章到底怎麼讀,文章到底怎麼解。我發給你們材料中也有註釋,也有其它註釋。看哪個組最好,給五分鐘時間,自己組解決,只給五分鐘。

生:討論。

師:這是六年級的課文,再早些時是初中的課文。今天我們五年級就來讀,讀了五分鐘,事先也沒有接觸古文,我請你們讀一讀,看你們自學使用之後能達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效果。請你們看偏字,看講義,不要看大題目,你們看題目的閲讀和看書的閲讀,要用不同的視覺掃一下。你們看偏字,誰來讀,我不喜歡齊讀,喜歡一個人一個人讀。好,你願意讀嗎?在她讀的時候,所有的同學都注意聽,聽什麼呢?聽她是不是在讀古文,古文與現代文有什麼不同,古文有古文的韻味,聽她有沒有讀出這種味道。你不慌,準備好。

生: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師:讀得真好,全班照她讀的那樣讀一遍。

生:(齊讀)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師:你先別坐下,你們看我讀,孔子東遊,遊是什麼意思,是遊玩的意思嗎?

生:不對,是學習的意思。

師:對,這裏的遊是學習、交流的意思,你跟人家學習、學流,這叫遊。見兩小兒辯鬥。鬥什麼呢?為什麼用鬥,鬥是什麼意思?

生:鬥就是辯鬥就是爭論、辯論。

師:問其故,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問明原因。

師:用白話説就是問你們在爭什麼,問其故就是問他們爭辯的原因。要把它的意思放到古文中來,你再來讀這一句。

生: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生:(齊讀)。

師:所有的同學把紙給扣上,跟我背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生:(齊背)。

師:多好,把古文的特點和我們的生活、體現和現代文的意思結合起來。這沒有什麼難的,你們説是吧。現在請你們其中一組替我講一講。(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我要求一個組起立,一個人一個人講,其他人補充。他所講的是代表你們組的水平,哪組來,不是你一個人,是你們組五個人,明白嗎?

生:明白。

師:你們行嗎?

生:行。

師:你們各組聽一聽,一是抱學習的態度,二是抱挑剔的態度。好,開始。

生:我請請其他小組補充,就是一個小孩説,我認為太陽出來的時候離我們比較近,而到中午的時候太陽離我們比較遠,因此另一個他認為,早上太陽出來的時候離我們比較遠,中午的時候離我們比較近。

師:你們認為她説的對不對。好請你讀出它的意思。

生: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師:什麼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這個意思嗎?日初出,這個初,日初出,日剛出,它為什麼念初?你看這是“刀”,這是“衤”這是衣服。你買來布要做成衣服,首先要幹什麼,第一步就要裁剪。刀把布裁開,引申為開始,所以叫做初。

生:這個初字以前跟衣服有關。

師:對了,你這個知識是從哪裏來的。

生:聽人家説的。

師:好,道聽途説也是長學的一個辦法。對不對,但是要記住,要追問他,你這個故事從哪來的呀,怎麼會跟衣服有關係?每次孔子看見一件事都要問個明白,而且要再三追問。問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你懂了嗎?再讀,你就會讀的很好。

生:讀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師:你們都能讀得這麼好嗎?一齊讀。

生:(齊讀)。

師:你們讀得對,但沒讀好。你們沒有讀出那個情,沒讀出古文的韻味。怎麼讀呀,也是什麼意思?是個語氣詞,沒有什麼意思,相當於現在的“呀、啊、哪”。有人説讀古文最難的是感歎詞,這是不對的,難的是實詞。也就是説,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比如説“盂”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我不懂,什麼叫車蓋,什麼叫滄滄涼涼?我都不懂,這比呀、啊好懂嗎?全班再讀這個句子,讀出韻味,讀出味道來。

生:(齊讀)。

師:就這樣讀,讀得非常好,你們組能勝過他們嗎?讀下一個,讀了這段,意思懂嗎?懂什麼意思?一個小孩認為什麼,另一孩兒認為什麼?

生:一兒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近,中午太陽離我們遠,一兒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遠,中午太陽離我們近。

師:下面就講到為什麼一個説遠,一個説近?這二段我請兩組來比較一下。哪組來?你們既向他們這組學習,也審視他們這裏。要説明情況,要幫助他們。好,讀吧。

生:(齊讀)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能給我和同學們講解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這句嗎?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説:難道不是在遠的地方就小嗎?在近的地方就大嗎?

師:你把全段的意思説一説。

生:就是一個小孩子説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像車的蓋一樣大。

師:什麼叫車蓋?

生:車蓋就是一種馬車的一種蓋。

師:蓋是什麼形狀的,圓的。以前只有王爺的馬車有遮擋,五將的車沒有遮擋,所以這個蓋就像傘那麼大。接着講下去。

生:當太陽升到天中央的時候,卻像盤子那麼小,這不是在遠的地方東西就小,在近的地方東西就大嗎?

師:這個地方,誰有提問。我知道你要説什麼,站起來。

生:她説遠的地方和近的地方都是同指一個太陽,你不能説遠的東西就小,近的東西就大。

師:你們説遠的和近的東西就變成幾個太陽了。

生:兩個。

師:你們比編書的編者還高,你們打開教學參考看看,人教參上寫,這不是遠的太陽比近的太陽大嗎?這句話是錯誤的,不應該説這個遠的小,近的大。而應説遠時小,近時大。如果説遠的小,近的大,就變成兩個太陽了;遠時小近時大,這時就只有一個太陽。哪個準確?

生:遠時小,近時大。

師:我把人教社的教參原始地給你們印出來在後面。這兩位同學我就特別注意,她站起來我就想到她準會提這個問題出來。這説明什麼,同學們初學古文就那麼咀嚼、消化,去一點一點地品味、去讀。這種閲讀品質太可貴了。請你繼續把這段講完。

生:一個小孩説當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的蓋子那麼大,當太陽升到天空中央的時候卻只有盤子那麼小,難道不是遠時小,近時大嗎?

生:(疑問)老師,她不是當升到天空中央的時候,而是到了中午的時候。

師:及就是到了的意思。懂嗎?講得真好,還有什麼疑問?給他們鼓掌,哪一組講得好?接着講下一段,你們組敢講嗎?請你告訴我,敢嗎?

生:(小聲)敢。

師:説敢,要有點勇氣。四個推一個代表,不行,你一定能講好的,你最敢講。所以我想請你做代表。

生:試一試吧。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師:什麼叫探湯?為什麼叫探湯?

生:因為湯是指熱的水,把手伸到熱水裏面試試,所以叫探湯。

師:這到底是湯還是熱水?

生:熱水。

師:我們現在的湯是煲出來的,而古時的湯就是熱水。有一句話叫“固若金湯”這裏的湯就指熱水。這裏有一盆熱水,我把手伸進去叫探湯。到中午的時候,熱不熱就好像把手伸到熱水裏面。你接着往下讀。

生: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相信他能進步嗎?給點掌聲,再讀一遍。你看老師們期望着你,同學們盼望着你。多好,我幫助你一齊讀,你一定能成功。你看着黑板,咱倆一塊讀。

師:我們就看着同學們在課堂上生成,課堂上在我們的幫助下進步,這是我們大家最欣喜的事情,比自己進步還要高興。你姓什麼,叫什麼。陳曉旋,我可以跟你握握手嗎?

生:可以。

師:我可以擁抱你嗎?

生:可以。擁抱。

師:還不鼓掌,等什麼時候。你們一起讀,大聲讀,從一開始不敢讀到現在你敢讀,會讀嗎?能愛讀嗎?

生:敢、會、愛。(小聲地)

師:愛,又害羞了,今天不愛,明天不愛,慢慢你就會愛了,懂嗎?全班讀這兩段。

生:(齊讀)。

師:給課文分個段,實際古文是沒有段,有時連個標點也沒有,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讀這兩段要連在一起,為什麼?是一個層次。因為第一個小孩説,離得近,為什麼,因為看起來很大;為什麼中午遠,為什麼,因為看起來小。早晨看起來大,中午看起來小,所以説近大遠小。另一個小孩説,早晨看起來遠,為什麼,因為感覺冷,中午看起來近,為什麼,因為感覺熱。兩個小孩針鋒相對,把兩段合起來讀,懂那意思特別好,大家看着書讀,讀出味道來。

生:(齊讀)。

師:這時候兩個小孩就問孔子了,孔先生,你説我們兩個到底誰説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

生:不能。

師:古文怎麼説?

生:孔子不能決也。

師:再讀,用現在的話就是,孔子不能判斷。兩小孩笑曰:“孰為汝多知乎!”什麼意思?

生:誰説你知道的事情比我們多。

師:對呀。誰説你知道的比我多。孰就是誰;為就是認為、説;汝就是你;多知就是知道的多;乎就是呀、哪。“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孩是怎麼説的這句話。

生:笑。

師:研究這笑是一種什麼笑。你説。

生一:諷刺。

生二:譏笑。

生三:嘲笑。

生四:嘲諷。

師:諷刺、譏笑、嘲笑、嘲諷、冷笑,還有嗎?對嗎?聽老師讀,然後體會,這是善意的笑還是惡意的。到底是善意還是惡意?

生:善意,因為你的語氣越來越低,如果是惡意的語氣應該是越來越高。

師:文章並沒有表成,是我讀完文章以後的感受而讀的。到底這笑是什麼笑?

生:是惡意的,是嘲諷的笑,怎麼可能是善意的呢?

師:好,咱倆的觀點不同,我請教你一個問題,孔子知道大小的問題嗎?不知道就説不知道,這叫什麼?

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是,用今天的話説就是實事求是。該嘲諷嗎?該冷笑嗎?

生:不該。

師:孔子實事求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他們會感到怎麼樣?

生:會感到失望,他們以為孔子能幫助他們解答。

師:哦,是失望的笑,但是那兩小孩不認識孔子,他以為只是胡弄地笑?他們知道不知道孔子,從文中哪裏可以看出?

生一:知道,因為孔子有一個實事求是的態度。

生二:知道,因為根據兩小孩的話:“誰説你知道的比我們多?”這是一個反問句,孔子是一位聖人。

師:你是聖人,就一定知道的比我們多嗎?你是聖人不也答不上來嗎?是不是這個意思。那你説他們知不知道孔子。知道,好,越點越明,就是要這樣學,學不但要問,而且要思;不但要思而且需要辯;不但需要辯而且要服從真理。只要人講的有道理,我就服從人,你們説孔子做的對嗎?對在哪裏,你説。

生:孔子他怕自己亂説會給小孩子誤導。

師:對了,孔子雖是聖人,但他不是所有的天下事都知道,對不對,有沒有天下所有事都知道的人?可能嗎?

生:不可能。如果當時科技發達一些,孔子就知道了。

師:恐怕在今天孔子知道的科學知識都沒有你們知道的多呢?時代的侷限、歷史的限制、科學技術的限制,你們承不承認。你們説是早上的太陽遠還是中午遠,是早晨的大還是中午的小?趕緊看材料,替孔子解圍。同學們回去後去網上查一查,找出更的答案來解釋。看完且明白的請舉手,明白的請起立。這就是閲讀的收穫,我讀了而且還明白了。好,我問三個問題就知道你懂不懂。

師:早上和中午的太陽是不是一樣大。

生:一樣大。

師:是早上大中午小?還是早上小中午大?

生:都不是。一樣大。

師:為什麼它早上看大,中午看小呢?

生:視覺、錯覺。跟背景有關,不是近大遠小的問題。

師:另外,太陽冷熱與遠近有關係嗎?

生:沒有,中午感覺熱是因為太陽曬了老半天,地面就很熱。

師:同學們都學過《太陽》這篇課文,太陽嗖地面距離有多遠?

生:有1.5億遠。

師:還有什麼問題沒有,我們現在要把古文寫成白話文有好幾百字,甚至上千字,而用古文寫這段話,用了多少字,知道嗎?117個字。就是你們稿紙的五行多一點。這麼短就把故事寫完了。下面我請同學演兩小孩,我們演一演,行嗎?

生:行。

師:誰扮第一小孩,誰扮第二小孩?我扮孔子行嗎?你們現在開始辯,辯得越熱鬧越好,你們自己什麼觀點都記住了嗎?

學生表演。

師:到底怎麼樣,我樣一起背誦全文。

學生背誦。

師:就這樣一篇一篇讀,一篇一篇地積累。把這故事的原文出處都記下來。以後讀書一要用心二要記住三要做筆記。記要準確地做筆記,遇到不明白,有爭論的地方標出來,當別人説的有道理時,要服從,這是最良好的學風。這節課我向在座的小老師們學到了不少東西,因此在課堂上你們也是老師,我也是學生,我們師生互動。

附: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 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 瞭解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有執著的探索精神;

3. 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教學設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同學們對語文感興趣,我認為辦法之一就是不斷地換換上課的花樣(尤其是文言文),如:課本劇、朗誦比賽等。本文兩篇文章篇幅短小,內容並不難懂,故教學時重點應放在朗讀和背誦上。但朗讀與背誦離不開字詞句的理解,於是我想到了每節課的三分鐘演講,想先讓大家整體感悟兩個故事,然後引出一場擂台賽。

【課前準備】

1.分好兩大語文興趣小組的任務;

2.反覆朗讀兩篇短文。

【教學過程 】

一.整體感悟:

1.(第一大組代表)三分鐘演講(由一位同學講《夸父逐日》的故事,一位同學拿道具太陽、桃林,一位同學演夸父。)

2. 評講三分鐘演講引出第二大組自認為更勝一籌的節目《兩小兒辯日》(旁白1人,兩小兒2人,孔子1人,孔子的學生1人,老師可參與扮演孔子。)1

3. 兩小組皆不認輸,引出老師準備好的一場擂台賽。

二.重點研讀:

1. 老師給兩大小組分任務:第一大組負責《夸父逐日》問題解答;

第二大組負責《兩小兒辯日》問題解答。

2. 老師提要求:a.各大組把本組所負責的文章讀熟、讀透,預測老師可能會提哪些問題。(字詞句讀背都要注意。)

b.分組討論:相互解答本組成員所提出的疑問(側重讀與背)。

c.其間,老師為了讓學生全員參與,可把兩大組學生的學號分別放在兩個抽籤盒中。

三.合作探究:

1.擂台賽開始:

(1).老師先分別從兩個抽籤盒中各抽一個學號,讀本組所負責的課文,老師選出讀的最好的為擂主先答題,如答不出來,有兩次向本大組求援的機會,答對一次得一分。

(2).老師出題:.《夸父逐日》:(如第一大組為擂主,先出以下各題)

a、生字注音:逐 渭 澤

b、生詞解釋:逐走 入日 不足 大澤 鄧林

虛詞:飲於河、渭 道渴而死 棄其杖

c、翻譯句子:飲於河、渭 道渴而死 化為鄧林

d、刪去標點,讀全文(略)。

E、三分鐘內背誦全文。

《兩小兒辯日》:(如第二大組為擂主,先出以下各題)

a、生字注音:盂 孰 汝 滄

b、生詞解釋:辯鬥 去人 日中 盤盂 滄滄涼涼

虛詞:問其故 一兒以日初出遠 而日中時進也

c、翻譯句子: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其日中如探湯 孰為汝多知乎

d、刪去標點,讀全文(略)。

E、三分鐘內背全文。

(3)老師統計總分,選出下一輪(附加題)擂主。

(4)附加題: 《夸父逐日》:説説你對夸父這一神話人物的認識。

《兩小兒辯日》:由孔子不能決也你受到什麼啟示?

(5)師生共同評出這次擂台賽的冠軍,給予鼓勵。

(6)全體同學齊聲朗讀兩文。

四、課內延伸。

聯繫實際啟發學生學習古人執著探索的精神和謙虛誠實的品德。

1)、《夸父逐日》這篇神話表現了夸父無比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可聯繫同學們平時的學習情況,鼓勵大家要像夸父那樣在學習上做到堅持不懈、敢於探索。

2)、〈〈兩小兒辯日〉〉這篇短文説明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所以要謙虛誠實,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可聯繫同學們平時的學習情況,告誡大家學習中不能不懂裝懂,要謙虛好問,才能有所收穫。

五、佈置作業 。

(1)〈〈讀〈夸父逐日〉有感〉〉或〈〈讀〈兩小兒辯日〉有感〉〉

要求:A 字數300字左右。

B 要聯繫實際。

(2)兩大興趣小組在練習本上完成剛才對方的賽題。

專家點評:

這一教學設計滲透着新課標關於閲讀教學的新理念。它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可操作性強。它關注學生的發展,力圖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既注重合作是學習,又注重發展學生的審美個性;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強調了文言文閲讀教學中的言,即積累文字法、詞法等知識,構建其知識結構,又不淡化文言文閲讀教學中的文,即從文本中獲取審美體驗。

標籤: 小兒 教案 辯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0zrn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