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彝族民歌音樂教案(通用5篇)

彝族民歌音樂教案(通用5篇)

彝族民歌音樂教案

教案的編寫依據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發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大多數學生,同時注意培養優秀生和提高後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彝族民歌音樂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彝族民歌音樂教案(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彝族民歌音樂教案1

能力目標:

1.通過欣賞、學唱、律動,使學生理解雲南彝族民歌的音樂風格。

2.通過欣賞,培養學生分析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

3.通過創編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音樂的表現手段,即音樂的基本因素的回顧。

2.通過對雲南彝族民歌的欣賞,增進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3.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對彝族民歌音樂風格的理解和認識。

2.《跳月歌》的節奏感受。

教學難點:

形成彝族民歌音樂風格因素的分析和探究。

教學用具: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看一組雲南彝族服飾、火把節及民間集體舞“跳月”的圖片。

設問:這組圖片描繪的是哪個民族的哪種節日?這種民間集體舞叫什麼?

學生經過討論認為是雲南彝族的火把節。

教師引出“跳月”這一舞蹈形式及《跳月歌》。(出示課題)

二、傾聽與感受

(1)欣賞《跳月歌》

a.介紹作品

流行於雲南彌勒西山彝族阿細人之中。在節日或農閒的月夜裏,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夥子們手拿笛子、月琴、小三絃、中三絃、大三絃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隨着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

b.欣賞作品(大屏幕出示歌曲曲譜)

要求學生注意感受作品的節拍、節奏和情緒等風格特點。

教師小結:這是一首歡快、跳躍、活潑的彝族民歌,表達了彝族人民獲得幸福生活的愉快心情。

c.設問:音樂是如何表達歡快、跳躍這一情緒特點的?

回顧音樂的基本要素,即音階、調式、旋律、節拍、節奏、速度、力度等。

但不要求學生立即作出回答。

(2)教唱《跳月歌》,更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彝族民歌的風格特點。

要求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注意旋律、節奏、節拍的特殊性。

(3)復聽全曲,繼續體會作品的音樂風格。

(4)引導學生認識作品的基本節奏和節拍,注意它們在音樂中的重要性。(出示節奏型)

a.講解5/8拍,並且用手拍出的節奏型。

b.把《跳月歌》的歌詞用固定節奏型進行拍手説唱。加深對這一節奏型的認識,理解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性。

(5)引導學生跳彝族舞蹈的基本舞步。(講彝族民間關於“火”的傳説故事,使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作品的舞步特點。)

(6)隨着《跳月歌》,學跳彝族舞蹈,加深對這一民間舞蹈音樂的認識。

組織幾名學生隨音樂跳舞,其他學生在最後兩拍拍手配合。

三、分析探究

(出示樂譜)

A.從音樂的基本要素方面分析形成雲南彝族民歌《跳月歌》特殊音樂風格的原因。

引導學生排列作品音階,分析曲譜。

教師小結:全曲只由1、3、5三個音組成,採用5/8節拍。有一個固定節奏型貫穿全曲,旋律活潑跳蕩,富於動感,節奏鮮明而有特色。

B.分佈區域、地理環境、生活特點、風俗習慣也是促使彝族民歌音樂特點形成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A.欣賞另外一首《阿細跳月》的作品,引導學生注意節奏的變化。

教師: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彝族音樂也走出了山寨,與其他地區、其他國家的音樂進行了融合,形成了另一種具有現代氣息的歌曲。

B.欣賞山鷹組合的《七月火把節》片斷,進行對比,感受這部作品所展示的音樂風格。

設問:你認為這部作品與本土氣息濃郁的《跳月歌》有什麼區別?

教師:《七月火把節》更具有時代特徵,節奏感強,它融合了非洲的音樂元素,美洲的爵士和搖滾的特點,顯現出獨具特色的風格。

五、創作活動

要求學生用5/8拍,以1、3、5為主,以固定節奏型進行創編具有彝族風格的旋律。

教師先展示自己的創作,學生進行參照對比。

教師巡迴在各小組進行輔導。最後展示學生3~5人的作品,並鼓勵學生在課下積極進行創新性的創作嘗試。

六、課堂小結

A.彝族民歌的音樂風格特徵不是抽象的,而是可感的,它主要體現在構成音樂作品的音階、調式、旋律、節奏、節拍、演唱、演奏法和表演形式等方面。

B.音樂的民族風格在民歌裏最能得到直接、鮮明的體現。音樂離不開人民和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生活,人民在民歌裏直接生動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習俗、語言特點、思想感情。可以説,哪裏有人民、有生活,哪裏就有民歌。

c.民族音樂也應該有全球化的意識。然而,當前人們並不是很重視民族音樂,而是一味地去學習歐洲音樂,脱離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喪失了主體,失去自己的文化身份。我們只有拿出自己具有特色的內容,才會平等的與其他國家進行對話、交流。因此,我們大家應該積極踴躍地去了解其他民族的作品,努力做民族音樂的傳承者,為弘揚民族音樂做一些貢獻。

教學反思

1.能夠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無論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美育目標,在本課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所涉及的目標基本符合學生的能力範圍,從講課中感受的目標比較實際,而且容易達到。但能力目標第三點由於時間關係,體現的略顯不充分。

2.傾聽與感受這一環節設計比較合理。通過重複播放歌曲,學唱旋律,按照歌曲節奏説唱歌詞,學跳跳月舞,使學生在聽、唱、跳各方面都體驗到了作品的風格特徵。但這一部分容量大,時間的控制較難掌握,因此,在重複播放時聽一段即可(全曲只有10小節,演唱時重複了兩遍)。

3.教學難點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解決。在傾聽與感受這一環節,提出了作品要通過音樂的基本要素來表達情緒情感,在曲譜展示、演唱及拍節奏時,都暗示性的涉及到教學難點要解決的內容。因此,事實上,在分析探究時,學生很輕鬆地找到了答案,教師小結後即可順利進入下一環節。

4.課堂小結延伸的“全球化意識”非常有必要。因為只有具備與其他各國進行平等對話、交流的意識,我們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來關注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5.由於創作活動時間安排略緊,不能充分輔導學生進行創作。因此,只能以本課《跳月歌》曲譜為參照,進行幾小節的旋律創編,有些創新性的任務只能安排在課下進一步完成。

彝族民歌音樂教案2

教學內容: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科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教材分析:

彝族——是雲南人口最多、分佈面積最廣的少數民族。他們能歌善舞、聰明、智慧。他們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風俗民居、迷人的歌舞、神話傳説深深吸引學生們,本課讓學生初步瞭解雲南彝族生活的民情、民俗等特點,欣賞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學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通過學唱歌曲表現歡快的情緒,熱情洋溢地讚美了彝族兒童的幸福生活。

教學設計意圖: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好奇,好動,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遊戲比賽等從視、聽等多個角度,給學生一個豐富、直觀、形象的教學氛圍,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也力求達到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快樂地掌握歌曲的知識點──節奏 和 的練習,並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在學唱歌曲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和音樂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創設情境,蒐集教學需要的詳實的材料,讓學生更深刻地瞭解彝族的風土人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思想感情;通過聽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彝族音樂的特點,用身體動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韻味。

教學重點:

準確掌握節奏。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對歌曲進行再創作。

教學準備:

音樂帶,與彝族相關的圖片,錄像,節奏城圖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同學們好!(老師好)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上課,首先讓我們以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一起來進行快樂律動。(拍手歌)

(設計意圖:教師簡短的幾句話,讓學生倍感親切,隨音樂律動環節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郁的音樂氛圍中進入課堂,也為老師的導語作鋪墊。)

二、音樂知識──彝族簡介

1.導入:同學們的動作做得真漂亮,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彝族的音樂宮走一走,表現出色的同學將獲得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小禮物,看哪位同學今天能滿載而歸,出發!(設計意圖:課堂開始,老師就為學生設置了一條情境線,以帶他們去彝族的音樂宮為線索及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小禮物等吸引學生,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興趣及積極性。)

2.圖文結合,讓學生了解彝族的有關風土人情師介紹(出示我國地圖,播放錄像片段):彝族是我國人口比較多的民族,主要分佈在四川、雲南、貴州,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他們居住的地方景色很美,有全國聞名的瀘沽湖景區。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節日,節日期間人們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開展許多活動,如摔跤,同學們快看,美麗的瀘沽湖就在腳下。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的介紹方式,讓學生耳目一新,一幅幅美景很快吸引了學生,簡短的設計讓學生有意猶未盡之感。)

三、節奏練習

1.導入:同學們,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環境很美,他們的音樂宮更富有神奇的童話色彩,我們現在一起去感受。

2.節奏練習(出示。)

師:節奏城的大門緊鎖着,怎麼進呢?(引發學生的懸念)彆着急,這有金鑰匙和銀鑰匙,試一試,用哪一把?(出示帶有節奏的兩把鑰匙)

師:用哪一把鑰匙來開門呢?認為用金鑰匙的同學到左邊來,用銀鑰匙的同學到右邊去。現在老師來開門。(銀鑰匙把門打開了,裏面出來兩段話)

師:同學們快看!節奏城的朋友正在歡迎我們呢!(節奏為歌曲的節奏)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符合事物的發生順序,同時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課歌曲的基本節奏,為學習新歌打下鋪墊。)

3.旋律填空練習

導入:(師很驚奇地説)同學們,音符城發生了一件怪事,旋律媽媽丟了幾個小寶寶,正着急呢,你們快去幫幫她。(出示不完全的節奏譜)

師:一起來看一看。哦!原來是音符寶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幫幫它。(教師彈旋律,讓學生聽辨哪一個更有結束的感覺)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樂於助人的特點,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促進了學生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能力。)

四、新歌學唱

導入:同學們,你們運用智慧幫了旋律媽媽的大忙,為了感謝大家,旋律媽媽送給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譜)

1.師:聽老師為你們來唱一唱,一起來學習。

2.用La來模唱旋律。

3.按節奏試讀歌詞(聽伴奏帶試讀兩次)。

4.跟着磁帶聽唱。

5.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演唱。

6.分組比賽。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歌曲學得又快又好,你們能為這首歌起個好聽的名字嗎?(讓學生為歌曲起名,找出最具有説服力的作為歌曲的名字。)

五、深入拓展(對歌曲進行再創作)

導入:音樂宮裏有一個神奇的智慧屋,進去的同學會變得更聰明,我們一起去瞧瞧智慧老爺爺為我們準備了什麼?(出示四個有吸引力的創作要求)

(設計意圖:智慧屋、智慧老爺爺都是學生喜歡的,以此引導學生按要求進行創作,讓知識點更富吸引力。)

1.小小詞作家們,請從這裏做起:用另外的襯詞代替歌曲中的“阿里裏”。

2.小小舞蹈家們,發揮創造力,展開想象,為歌曲創編律動。

3.小小歌唱家們,努力練習,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充分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鞏固歌曲,用喜歡的形式來表現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樂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即興創作的能力;另外,本環節的設計使音樂與其他學科更好地結合,把視覺感受轉化成多種感受,既體現了創新教學的要求,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六、自我展示

師:同學們的創作真精彩,快快為彝族小朋友表演。(分小組展示)

師小結:今天的活動開心嗎?有哪些收穫?我們的活動即將接近尾聲,最後,我們一起大聲歌唱,把我們的歌聲留給彝族的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錄音。(用磁帶記錄學生的歌聲)

(放錄音)師:希望彝族的小朋友能喜歡我們的歌聲,向彝族小朋友們説“再見”!(聽着錄音走出教室)

彝族民歌音樂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和了解西南地區彝族的民間音樂,感受這個民族的音樂特色。

2、欣賞彝族民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瞭解混聲合唱的一般知識。

3、能用自然圓潤、略帶彈性的聲音和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阿西里西》,並能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設計演唱形式。

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能夠了解彝族的民族音樂特色。

教學難點:

能夠準確地把握歌曲情緒,並加以完美表現。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導入:同學們好!請看一段視頻資料(彝族火把節),説説:

1、這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

2、他們在慶祝什麼節日?

二、感受欣賞

(一)、彝族和彝族音樂(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知道更多知識)

1、(講授)彝族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

2、彝族音樂豐富多彩,富有特色,舞蹈多與歌唱相伴。民間敍事長詩《阿詩瑪》,塑造了一位美麗、勇敢、堅貞的撒尼姑娘的形象。(出示課件,介紹)

3、彝族的民間樂器有30餘種,流傳最廣的有無膜短笛、葫蘆笙、三絃、月琴,以及巴烏、馬布和口弦等(出示課件)

(二)、欣賞《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1、背景介紹:做於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團及中央歌舞團相繼演出,1957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中,這首歌獲得了金質獎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這首混聲合唱是根據撒尼(彝族的一個支系)

民歌及彝族民間藝人金國富的歌曲改編而成的。歌曲表現了雲南彝族人民在豐收後的節日裏,與遠方的客人共度佳節的歡樂心情,同時也表現了彝族人民熱情好客的習俗與風尚。

2、仔細聆聽這首歌曲,回答下面的問題:

(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2)歌曲採用了哪種演唱形式?

(3)歌曲表達了彝族人民怎樣的`心情。

3、進一步欣賞,加深理解(深入欣賞,加強理解和感受,找到彝族音樂的特色(熱烈、歡快、常帶有滑音等裝飾音))。

這是一首混聲合唱曲,在演唱過程中,有女聲領唱參與其中。

歌曲可分兩大部分:

1)、三個樂段(A、B、B1)

A女高音聲部呈現,男高音聲部予以重複;

B女聲領唱,而後混聲合唱予以呼應;

B1是第二樂段的變化重複。

2)、第二部分基本與第一部分相同,但第一樂段有所減縮,後面又加了一段尾聲。在這一部分裏,進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進一步表達了彝族人民對美好未來、對偉大祖國的衷心祝福。

4、復聽。引導學生唱一唱這首歌的兩段音樂素材。初步體驗歌曲的風格及襯詞的作用。

三、實踐創編:

同學們,彝族的歌唱多與舞蹈相伴,我們聽到這樣活潑歡快的歌曲,會很自然的想跳起來,那麼,彝族的舞蹈是怎樣跳的呢?(老師示範: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擊掌等等),讓我們隨着音樂跳起來吧!(播放彝族歌曲{趕圩歸來阿哩哩},進一步加深對彝族音樂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枝朵花,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裏,每一朵花都開得那麼絢爛美麗。下節課,老師還要帶領你們去領略西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的風采,這節課的內容就到這裏了,下課。(在《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的歌聲中走出教室。)

彝族民歌音樂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夠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過唱、舞等音樂形式簡單滲透彝族民俗,有濃厚的興趣學唱歌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情緒,自主處理歌曲,創新延伸。

教學難點

一字多音處。

教學準備

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導入:春天是一個鳥語花香的季節,這個時候出去旅遊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讓我們一起組成“快樂旅行團”,由老師帶領小朋友到雲南去旅行。讓我們跟着音樂出發吧!

(出示課件:雲南簡介以及雲南彝族生活的圖片,課件中配有歌曲的伴奏音樂。)

2、提問:圖片將我們帶到了哪兒?(啟發學生回答)引出彝族,簡單介紹彝族人民的風俗習慣、解放後生活的巨大變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勞勇敢、粗獷豪爽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點。

3、你們聽,彝族的小朋友們用歌聲迎接我們啦……聆聽《彝家娃娃真幸福》聽覺衝擊。

二、寓教於樂

(一)自主學習,感受音樂

1、問: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聽?你聽出了哪些歌詞?引導學生説出“阿里裏”。

2、小結:真聰明——“阿里裏”是雲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襯詞。

3、你能隨着歌曲感受一下“阿里裏”這句歌詞嗎?

4、還有哪些歌詞?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二)多次聆聽,學習新歌

1、再來聽一遍歌曲,聽的時候注意以下歌曲的速度。

2、討論歌曲速度(稍快)。

3、什麼樣的情緒用稍快表現比較合適?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活潑歡快)

4、你能用這種情緒隨着原唱哼唱一下嗎?

5、同學們表現的真不錯,現在讓我們一起用la來模唱一遍歌曲。

6、你能給歌曲填詞嗎?讓我們一起來試一下,請同學們大膽表現。

7、你學會那一句了?唱給大家聽一下。

8、同學們唱得真不錯,老師也忍不住要表現一下,你們歡不歡迎?

(三)演唱歌曲,體驗音樂

1、聽鋼琴單手彈奏旋律,核實音準,注意一字多音處。

2、完整伴奏,演唱歌曲。適當為歌曲加上律動。

3、師生接龍,演唱歌曲。

4、歌曲中你還有哪些小絆腳石,讓我們一起清除掉。

三、創造表現

(一)合作探究,創造實踐

1、你知道嗎?彝族小朋友除了會唱歌之外,舞蹈也很不錯。一起來看一段視頻舞蹈。請同學們觀看的時候,注意一下舞蹈中的服裝,看一下他們的服裝都有哪些特點?

2、討論:銀項鍊,白衣白帽等都是彝族人的傳統服裝,也有其特殊的含義。

3、你能跟隨視頻跳起來嗎?

4、讓我們也入鄉隨俗,舉行一場篝火晚會吧!分小組進行排練,形式自定,小組成員互相合作,共同完成。

(二)表演展示,交流評議

1、各小組彙報演出,背景音樂為歌曲伴奏。其餘同學也可以為其演唱。

2、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促進提高。

(三)拓展延伸,開闊視野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彝族僅僅是其中的一個,讓我們繼續旅行,一起來欣賞一下其他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感受我們國家的大好河山。

四、完美結課

1、討論: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以後我們該做些什麼?

2、演唱歌曲走出教室。結束本課。

教學反思:

藝術課程把自己的課程性質定位為人文性,強調圍繞人文主題進行藝術學習;重視營造藝術能力形成的環境,強調學生在所營造的環境下學習探索藝術;重視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在明確藝術知識技能與藝術審美能力教學目標的同時,強調提高生活情趣,培養尊重、關懷、友善、分享的品質等充滿人文關愛的教學目標。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彝族的樂曲、歌曲、舞蹈中感受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圖片出示讓學生了解少數民族的人文景觀、風土人情、服飾文化等,最後跳起《阿細跳月》,濃濃的民族風情貫穿始終,體現了藝術教學的美。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着不足,如語言不夠簡練,學生阿細跳月的舞蹈的舞步整齊。

彝族民歌音樂教案5

教學內容

1、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

2、聽 《快樂的羅嗦》動 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用輕巧、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初步瞭解彝族的風土人情,對少數民族音樂產生興趣。

2、 學生能安靜一聆聽樂曲《快樂的羅嗦》,感受到樂曲折表現的情緒。初步養成聽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3、 學生能較準確地把握“×××”和 “ ××××”的時值,能夠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並能用恰當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節奏明快,旋律流暢,採用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調和節奏寫成,矩小簡潔,很適合邊歌邊舞。《快樂的羅嗦》也是一首富有彝族特色的樂曲。通過這兩個音樂作品,可以使學生對彝族音樂的風格特點有初步的瞭解。

教學重點

學習用輕巧、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創編節奏為樂曲伴奏。

教學難點

讓學生大膽自信地表現;養成良好的聽賞習慣。

教學過程

一、 音樂律動

教師帶領學生進教室,隨音樂節奏變換動作,初步感受樂曲歡快熱烈的情緒(律動音樂《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 創編節奏,為樂曲伴奏

師:同學們,要是能給這段音樂配上打擊樂器,效果會更好,找一找,你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用用作打擊樂器?

師:試一試,你能用什麼樣的節奏為這段音樂伴奏呢?

1、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組討論,嘗試敲擊各種節奏。

2、 選擇合適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3、 引導學生尋找身邊合適的音源,如凳子、文具盒等,為歌曲伴奏。

三、 歌曲新授

1、 導入

師:這麼美的樂曲要是配上歌詞就更美了!大家想聽嗎?

2、 範唱(教師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3、 學唱歌曲

A讓學生隨琴完整學唱歌曲

B對於個別難唱的樂句採用分句模唱法教唱。

C要求學生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襯詞“阿里裏”。

4、 表現

A歌表演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書中的插圖,自行創編動作進行表演唱。

B分組合作,表現歌曲

部分學生演唱歌曲,部分學生為歌唱伴舞,同時部分學生運用打擊樂器伴奏。

四、 欣賞《快樂的羅嗦》

1、 導入

師:你們真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彝家娃娃!彝族的風格文化多姿多彩,彝族的歌舞美妙動人。聽,那邊的山寨裏又傳來了什麼音樂?

2、 感受

播放樂曲《快樂的羅嗦》,進行整體聽賞。

3、 交流感受,表現樂曲

A師:你好像聽到了什麼?又彷彿看到了什麼?樂曲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B讓學生採用相應的手段(如:色彩、肢體語言、表情等)不表現樂曲歡快的情緒變化,並隨着樂曲表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089kx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