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兩小兒辯日》的教案

《兩小兒辯日》的教案

《兩小兒辯日》的教案

《兩小兒辯日》的教案

《兩小兒辯日》

教學目標

(1)瞭解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內容。

(2)積累一定的文言詞語。

(3)學會有計劃地整理所學的知識。

教學重點

1、文意的疏通,文言詞語的積累和文章藴含意義的挖掘。

2、如何對待身邊的事物和評價身邊的人。

3、瞭解有關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係的天相知識。

學習內容

整體感悟

中華民族是人類歷史上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最早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人們的思想不但進步,不斷成熟。他們不斷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並隨時以豐富多彩的文學樣式記錄下自己對身邊世界的思考。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個大學問家。可是,大學問家也有遭尷尬的時候。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文章充滿了思辯的智慧和冷靜的思考。《兩小兒辯日》記載了兩小兒對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的辯論,告訴我們要敢於探究,並客觀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全文自然形成三大塊:

第一塊:見兩小兒辯鬥。作者把兩小兒辯鬥的故事放在孔子東遊列國的途中,暗示讀者:孔子作為大教育家、政治家,學識非常淵博,再加上週遊列國,一定比常人更加見多識廣,這個穩穩當當的開頭和戲劇化的結尾形成強烈的反差。

第二塊:聽兩小兒辯鬥。這一部分的內容採用對話的方式介紹了兩小兒辯鬥的具體情況。首先兩小兒各提出自己的觀點。甲小兒認為:太陽初出時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乙小兒認為:太陽初出時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接着兩小兒各自從自我感覺的角度陳述自己的理由。甲小兒從視覺的角度出發,認為早上太陽大,中午太陽小,因而太陽初出時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乙小兒從觸覺的角度出發,認為早上温度低而中午温度高,説明太陽初出時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

第三塊:評兩小兒辯鬥。兩小兒對於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和觀點,又有聽上去讓人難以駁倒的事實依據,因而連大學問家孔子也無法判定孰是孰非,不僅如此,還遭到兩小兒的奚落。

由於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文化思想的侷限性,即使是大學問家,也不可能瞭解這個方面的天文知識,其實兩小兒的説法都不正確。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雲氣看太陽,就顯得太陽大;中午雲氣散盡,就顯得太陽小。夜裏,太陽照到地面的熱度消散了,因而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照到地面,因而感到熱。其實,不管太陽是大還是小,人的感覺是冷還是熱,都不能説明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但正是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辯鬥,啟發了人們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同時也告訴人們要正確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不能被表面現象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文章在語言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主體部分採用對話的形式,在簡單的言語中,作者善於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一句是“如車輪”,一句是“如盤盂”,從視覺的角度具體地説明了太陽的形狀和大小。而“則其日中如探湯”則採用類比的寫法,從觸覺的角度,説明了太陽給人的感覺。此外,文章在語言上最大的特點是三次運用反問句,這些反問,充滿了自以為是的肯定和對大學問家智慧的懷疑。這都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細細品味的地方。十三四歲,正是如夢如幻的年齡,處於這個階段的中學生們興趣廣泛,好奇心強,肯質疑,有主見。但又往往容易自以為是,犯以偏概全的錯誤,所以在要求弄清文章大致意思,積累了一定文言實詞的同時,也要善於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並正確、客觀地認識身邊的人和事。

研讀與賞析

1、文章藝術特點:本文較好的體現了《列子》一書的藝術特點,一是文辭簡約,一是描摹生動。

本文共117個字,通過對話來表現人物,展開情節,層次分明。同時,文章描摹生動,一方面,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描摹太陽的形狀用了“如車輪”、“如盤盂”,既符合孩子的語言特色,又形象生動。另一方面,文章的語言錘鍊到位,極富表現力:如“滄滄涼涼”一詞,就把清涼的感覺表達得淋漓盡致,而結尾一個“笑”字,更把兩小孩當時的俏皮和嘲諷的形象刻畫出來了,倍增諷刺效果。

2、孔子東遊時,見兩小兒辯鬥,為什麼主動去“問其故”?如何理解孔子問之後“不能決”並且受到兩小兒的嘲笑這一內容?

孔子游學,本身就帶有學習和傳播儒學的目的,見兩小兒辯鬥而主動去“問其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連聖人也不能免。《列子》屬於道家著作,而孔子是屬於儒家學派,又以博學著名,因此《列子》裏寫這個故事,有意譏笑孔子的無知。

學法指導

1、反覆朗讀文章,熟讀釋疑。

2、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知識積累。要注重對文中“辯鬥”、“盤盂”、“滄滄涼涼”、“探湯”等重點字詞進行理解和積累。可以通過流利地朗讀古文,來培養文言語感;可以複述故事,分析故事所藴涵的道理,培養閲讀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3、對文中涉及的有關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可以自己蒐集資料,課堂交流;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課文,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這樣可以開闊思路,提高文言文個性化閲讀能力。

4、要學習古人探求自然,大膽質疑和務實的精神,注重品德的修養。

體驗反思

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應該明白知無止境的道理,不能因為片面的看法而對客觀事物和人作出錯誤的評價。

拓展延伸

閲讀《破缸救友》,完成以下練習。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註釋:(1)了:明白,懂得。(2)指:同“旨”,意思。

1、翻譯句中帶點詞的意思:

a. 退為家人講 為:

b. 羣兒戲於庭 於:

c.眾皆棄去 去 :

d.破之 之: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這篇短文讚揚了兒時的司馬光的哪些優秀品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vyvq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