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必備】説課稿錦集10篇

【必備】説課稿錦集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説課稿錦集10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節,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它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孩子們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性概念,但是所學習的圖形周長的計算,都是一些直線圖形,而這一次所要進行研究探討的,是曲線圖形的周長的計算,對於孩子們來講,轉變思維的方式是一個重點。因此這一節課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應該讓孩子們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想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並驗證等過程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意義和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2.通過讓孩子們參與測量、計算、猜想、驗證等過程,培養他們的觀察、比較、分析、動手操作等能力並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通過閲讀《你知道嗎?》,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運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課件一套、繩子。

學具準備:大小不同的三個圓、直尺、繩子、帶有圓形的物品等

四、教法及學法指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加強啟發性和探索性,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交流、思考來探究圓的周長計算方法,逐步導出和掌握計算公式。

在教學中,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①讓學生學會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②能用較規範的數學語言來表述。③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④滲透孩子們將複雜轉化為簡單、未知轉化為已知的處理事情的方法。

五、 説教學流程

(一) 情景導入,認識周長。

1、籃球運動的起源:

【設計意圖:俗話説: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巧妙的導入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環節處理當中,我邊口述邊播放相關的圖片,力爭實現圖文並茂。我設想:這樣的引入一定會讓孩子們頓時感到耳目一新--咦!今天的數學課怎麼講這些呀?究竟上的是啥課?接下來孩子們一定會做到全神貫注的去參與。另外,這樣設計我還想達到以下幾個目的:1、打破學科界限,努力實現學科的兼容性;2、提升我的人格魅力,(數學老師不僅懂數學,還懂別的,了不起!)讓學生因愛我而更愛數學;3、以身示範,感染孩子們主動去博學多才!】

2、切入正題:

①、大家可別小看這個“鐵圈”,圈太小--一個球也進不去;圈太大--進球率太高,不能真正反映球技水平,因此它是有尺寸規定的。工人叔叔在製作“鐵圈”時,如果連接處忽略不計,所用鋼筋的長度就是求--(孩子們齊説圓的周長)

②、在生活中找到了圓,你能借用一些實物或工具,畫出一個圓,並給同桌指出圓的周長在哪嗎?(在活動期間,我要及時參與進去,瞭解孩子們的情況)

③、理解了圓的周長的含義,那麼圓的周長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同時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測量周長。

1、小組合作、研究方法:

在這一環節,出示合作步驟和要求:①、先獨立思考,然後把你的想法與其他組員商量一下;②、達成共識後,動手測量圓的周長並做好記錄;③、彙報交流。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這時要作為一個參與者融入到學生的交流中,巡視時如果發現活動有困難的小組,則適時點撥;如果發現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時表揚,同時邀請他們在彙報時上台展示、講解。

預設:孩子們可能會從滾動法、繞繩法等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兩種方法的處理都採用學生展示、教師點評、播放課件的形式進行。也可能還有孩子會在透明膠或雙面膠上做上記號,把膠帶拉開一週,用直尺直接測量;還有可能將紙條向這樣圍固體膠一週後,做上標記用直尺進行測量等等。

方法的多少取決於課堂的生成,無論有幾種方法,我一定要在及時點評之後,進行總結:不同的方法卻體現了用一種轉化的思想,那便是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思考是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在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自由地去探究,去發現,親自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

2、教師點撥、總結方法:

①、杜老師這裏也有一個圓,請你測量出它的周長。

我展示在運動中產生的圓,孩子們會發現以上方法存在着

侷限性,需要尋找一個一般方法。

思考:長方形的周長跟誰有關?正方形的周長呢?

②、大膽猜測:圓的周長可能跟誰有關呢?

接下來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學具中的3個圓進行

測量、填表、計算、觀察、分析、比較、交流的活動

並得出結論:

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

圓的周長(cm) 圓的直徑(cm) 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

③、我們今天的發現,其實早在20xx年前,就有人發現了,他是誰呢?請大家自己默讀63頁下面的《你知道嗎?》

閲讀完畢請孩子談談從中有哪些收穫及感受,從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設計意圖: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獨立意識,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渴望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能力。課堂中學生以積極愉悦的狀態參與到實踐過程中,主動尋求多種解題方法,迸出創新的火花,使學習真正成為人的主體性、能動性不斷生成、發展和張揚的過程。同時這樣處理環節也很好的突破了難點。】

3、水到渠成、導出公式: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π取3.14

C=πd

C=2πr

圓周率就是古代著作《周髀算經》中説的“周三徑一”,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它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現在計算機計算的圓周率,小數點後面已達到上億位,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在小學階段,如果沒有特殊要求,π一般取3.14。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請用剛學到的公式計算一下你所畫的圓的周長是多少?

2、已知籃球板上鐵圈的半徑為20釐米,求其周長。

3、如下圖,要給一塊枱布鑲上花邊,所鑲花邊的長度是多少?

4、隨機練習四分之一圓的周長求法。

【設計意圖:從基礎練到拓展練,把數學放到了更廣闊的生活環境中,讓學生在掌握了圓的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結束語:同學們,祖沖之所創造的偉大學術成就能夠在國際上遙遙領先1000多年,我們雖不見得有他那樣的`天賦與智慧,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因與他同一個國籍而驕傲、而自豪!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奮勇拼搏、為國爭光!

説課稿 篇2

一、 説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選文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探索與發現”,旨在讓學生關注海洋,關注自然,從而關注我們人類自己的生存空間,《海洋——21世紀的希望》正符合這一特點。

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説明文。課文告訴我們,海洋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21世紀人類已迎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海洋成了人類在新世紀的希望。行文簡潔流暢,綱舉目張,條理清楚。

二、説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如自主預習、邊讀邊畫邊批註……懂得蒐集信息;但對生活關注不夠,對海洋瞭解不多,作為我們北方學生,對海洋瞭解少之又少,因此注重師生間的交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利用生活資源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瞭解海洋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為什麼説海洋是21世紀的希望 ?

四、説教法。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感受。”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採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朗讀、默讀、瀏覽、速讀等多種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圖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引導他們關注生活,利用生活資源領悟課文,加深理解和體驗,認識到保護環境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愫。

説課稿 篇3

今天有幸聆聽了聶老師執教了《植物的睡眠》的第一課時,張老師在執教本堂課中有許多成功之處和諸多的靚點,值得學習。她對學生進行了學科學、愛科學、研究科學的教育。我對本堂課作一簡評:

第一教學環節環環相扣。

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緊密,使用了四環節教學。先出示具體的學習目標,再出示自學輔導1:(1)自讀課文,看課文介紹的植物有哪兩部分的睡眠情況不一樣?哪些段落是寫葉子的睡眠?(2)哪些段落是寫花的睡眠。完成任務後又出示了自學輔導2:(1)思考再讀課文,看葉子、花朵睡眠的植物有哪些?怎樣睡眠的。在完成新課學習之後,將老師帶全班同學總結全文,讓學生明白了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

第二教學過程詳細。

聶老師,利用圖片邊看圖邊引導孩子自主提問時做得還不錯,先問問孩子你是怎樣睡覺的?孩子紛紛發言,然後引導孩子自主提問:看到這樣一個有趣的題目,你想知道哪些問題呢?孩子紛紛舉手: 植物為什麼要睡眠?有哪些植物需要睡眠呢?植物睡覺時的樣子怎樣呢? 聶老師再講課時重難點突出,充分利用圖片資源,課下蒐集資料,看看他們有哪些奇妙的變化。培養和激發學生探求大自然奧祕的情感,受到了愛科學的教育。

總之,聶老師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教態自然,課件字體清晰、問題明確、逐步展開、次序性好,使我們深受教育和啟發,這是一堂成功的優質課。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美術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精美的報刊》,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本課的説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設計·運用”學習領域,通過對設計精美的報刊、雜誌、畫冊、掛曆、招貼、網頁、唱片封套的鑑賞,瞭解版式設計在生活各個領域中的運用,以及版式設計所包含的視覺要素、構成要素;採用設計製作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校園文化建設壁報,探索版式設計的基本原則與規律,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與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平面設計意識與能力,初步形成設計方面的基本素養。

活動一:“欣賞與瞭解”通過欣賞優秀的報刊雜誌等版式設計作品,認識版式設計中圖片、文字、色彩等視覺元素,瞭解標題、欄目、文章、圖片等各構成要素在版式設計中的編排處理方法。

活動二:“體驗與實踐”運用所學的版式設計知識,分組自擬主題,設計製作一份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壁報。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報刊設計製作的學習,培養其熱愛校園文化生活的情感和同學之間良好合作的精神

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瞭解報刊的知識,使學生掌握報刊的設計及製作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從設計報刊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充分體會美術與自己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

教學重點 掌握報刊設計的基本知識、技巧、方法

教學難點 報刊版面設計創意

二、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七年級學生。基於學生興趣、能力和需要考慮,本課教學從面向全體學生出發,儘可能地使課堂具有開放性、互動性、主體性。 本課主題是圍繞報刊設計基本知識的學習,通過讓學生看、聽、想、練等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對版面的認識和了解報刊設計基本知識,激發學生創新設計的慾望。

三、 教法學法

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為了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求知,在教學中我採用談話法、比較分析法、問答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範例的欣賞,感受理解空間,進而有創造性地表現空間。

在學法上,由教師引導通過學生欣賞、比較、感受、思考、討論、動手實踐等方法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體

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集中注意力。

導入

1、在教師的引導下複習前兩課所學的知識,教師提供服裝設計、報頭圖案資料和有關圖形圖像資料。導入新課的內容《精美的報刊》。

講授新課

2、教師通過大屏幕多媒體課件講解報刊的定義、要素、設計方法、製作方法等,啟發學生設計思路。在講解的同時向同學們提出問題:如我們教室裏的報刊都有哪些要素?我們的報刊都採用了哪些製作方法等。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

提出作業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幅報刊作品。

3.實踐階段

將學生分成小組,由組長分工,設計一幅報刊作品(教師巡迴指導)。

活動程序:

(1) 由組長進行分工

(2)首先研究討論確定主題。

(3)由版面總設計將各欄目負責人完成的報刊要素加以選擇、

整理(設計欄目標題、安排文章、插圖、尾花等要素的位置和大小),組合成完整的壁報,全小組同學對報刊的設計初稿提出修改意見。

(4)全班集中展示報刊設計圖。由各組推舉代表講解本組報刊的設計內容及特點,經全班討論認可,進行整體調整完善,完成定稿。

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5

唱遊與律動課以其獨特的藝術美,陶冶學生的情操、淨化學生的心靈、美化學生的行為,對促進智障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有針對性的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肢體協調能力,音樂表現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在本課的學習中讓學生也得到“愛”的教育。本節課為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學生

本次教學活動對象是智障輕度五年級的學生,共11名,其中四人為唐氏綜合症,三人為智力障礙兼語言障礙,兩人為自閉症,兩人為智力障礙伴隨多動症。他們的智商介於65~50之間。他們非常喜歡音樂,有着良好的音樂表現力,在課堂上能較好的完成教學活動。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學生分為A、B、C三層:

A層:節奏感強,能準確的感受歌曲的節奏,並能正確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能根據歌詞意境做出相應的表情動作,理解歌曲意境能力的較強;在歌唱中吐字清晰,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B層:節奏感較強,能較好的感受歌曲的節奏,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在教師的提示下能根據歌詞意境做出相應的表情動作;在歌唱中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C層:節奏感較弱,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能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理解歌詞意境的能力較弱,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模仿教師做出相應的表情動作;口語能力較弱,咬字吐字不清晰,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能跟隨音樂進行哼唱。

二、説教材

本課選自我校校本教材唱遊與律動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這是一首以動物為題材的兒童歌曲,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歌曲單樂段四樂句,曲調簡練,節拍2/4拍,是一首深受學生喜愛的歌曲,該歌曲教育學生愛不僅僅是索取,更重要是付出和奉獻。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歌曲的節奏、演唱、表演以及讓學生懂得愛、學會愛,學會感恩。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學習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將分為三個層次:

A層:

1、能準確理解故事內容,並能表達出自己對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相互關愛行為的感受。

2、能準確掌握節拍規律,並正確運用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伴奏。

3、通過有感情的演唱及表演,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旋律。

4、通過歌曲學習,懂得“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B層:

1、能夠理解故事內容,在教師的提示下表達出自己對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相互關愛行為的感受。

2、能較好的掌握節拍規律,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伴奏。

3、通過演唱及表演,初步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旋律。

4、通過歌曲學習,初步懂得“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C層:

1、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通過語言或動作表達出自己對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相互關愛行為的感受。

2、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運用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伴奏。

3、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跟隨音樂進行哼唱,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旋律。

4、通過歌曲學習,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懂得“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四、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問題教學法、講授法,通過聽一聽、説一説等活動引導學生去感悟、去發現。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歌曲的節奏開始本課學習,把語言(理解歌曲)、音樂(歌唱)、舞蹈(含樂器伴奏)三者結合起來了,使音樂教學充滿活力,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運用聽唱法、表演法,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創造快樂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創編動作”來感受、理解、表現音樂,使唱遊與律動課的內容豐富多彩。通過教法與學法的和諧統一,讓學生在輕鬆、活潑、興奮、愉快的狀態下學習音樂,陶冶情操。

五、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分為三個方面,1、在聆聽中步入,營造“愛”的氛圍;2、在感受中體驗,開發即興表演的潛能;3、在理解中昇華,表達成長的心聲。

(一)在聆聽中步入,營造“愛”的氛圍

教學起始,以烏鴉反哺故事的導入,讓學生體會烏鴉媽媽和娃娃之間的深厚感情,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談一談感受,同時請學生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為故事命名,從而引出本課課題《小烏鴉愛媽媽》。

(二)在感受中體驗,開發即興表演的潛能

1、感受旋律,拍打節奏

引導學生在聆聽歌曲的基礎上運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啟發學生運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四二拍強弱關係。對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正確掌握四二拍的強弱關係。

2、學習歌詞

首先指導學生朗讀歌詞,初步理解歌曲意境。其次指導學生結合圖畫粘貼表情卡,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母子情深、烏鴉媽媽老了以後不能動的傷心、難過的心情,小烏鴉着急飛出去給媽媽捉蟲子的情緒,以及小烏鴉喂媽媽吃蟲子時的愉快心情。通過粘貼小練習,營造一種探究式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表達出對歌詞的個性化理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對歌曲的內容得到深刻的理解。

3、學唱歌曲

首先要求學生專心的聆聽歌曲旋律, 其次要求學生用最自然的聲音跟着琴聲哼唱旋律,注意音準。教師根據學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糾正。如: “吃”“翅”的發音;演唱感情變化的處理;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方法;音準地把握等。還採取齊唱、對唱、接龍唱的形式,注意學生演唱時音調的統一,聲音的和諧,幫助學生熟練的掌握歌曲的演唱。通過哼唱旋律,讓學生掌握歌曲音調;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採取聽唱法,並運用多種演唱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通過音樂會的形式,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並分別請其他學生演唱歌曲和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表演分兩場進行,第一場教師扮演烏鴉媽媽的角色,起到示範的作用,學生扮演小烏鴉,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積累表演經驗。並要求學生扮演小烏鴉時積極的和老師互動,師生合作自然、和諧。第二場,老師做觀眾,學生自主進行角色扮演。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歌曲表演,關注學生在表演中的動作的表現和情感的流露以及在表演中的獨創動作並及時給於肯定與鼓勵。

(三)在理解中昇華,表達成長的心聲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談一談歌曲所表演出來的母子情深、孝順、尊敬、愛護等“愛”的行為。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啟發學生理解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六、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力求簡潔精要。中間書寫歌曲的名稱(小烏鴉愛媽媽),下面部分,寫歌曲特點(活潑、歡快)以及歌曲節拍(四二拍)。

葉聖陶先生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課前的教學設計只是精心的預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動態生成教學細節。根據生成我將會隨之調整教學行為,讓它更適合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發展。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是英國作家王爾德所寫,收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體裁是童話。

二、説教學目標

無論是小説,還是童話,都需要通過刻畫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揭示主題。所以,我把刻畫人物形象,挖掘主題放在了第一個教學目標,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孩子們的到來,給巨人帶來了春天和歡樂,是巨人發生從自私到充滿愛心這種鉅變的原因,要對它闡述明白,讓學生真正理解愛的偉大力量,因此我把“引導學生領會巨人發生變化的原因”放在了第二個教學目標,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説課時安排

這雖然是一篇自讀課文,但我認為,它對學生有很深的啟發和教育意義,因此安排了兩課時來學習。給大家展示的是第二課時。

四、説教學過程

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分解為四個活動:活動一,導入;活動二,刻畫人物形象;活動三,理解主題;活動四,品味語言。如果課堂時間允許,還可以把“作業佈置2”作為活動五,課堂拓展。

五、説教法。

在這一課時裏面,我主要採取“創設情境,以問題驅動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問題的解決,完成教學目標。針對具體情況,加以適當引導和點撥。

六、説學法。

學生採用“勾畫、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必要時,通過朗讀來加強感知,增進理解。

七、説問題與活動設計

我把全文內容分解成四個模塊,每個模塊下又設置幾個不等的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來完成教學目標。問題的設置都較為簡單,主要是直接提問和引用提問。

結束語:

各位領導、各們老師,再次感謝大家的聽課。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不吝賜教。謝謝!

説課稿 篇7

課題背景説明:

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是中學化學中學到的酸鹼指示劑,它們是一種弱的有機酸。在溶液裏,隨着溶液酸鹼性的變化,指示劑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而顯示出不同的顏色。

石蕊試液遇酸變成紅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石蕊試液遇鹼溶液變藍色,酚酞試液遇鹼溶液變紅色。像石蕊和酚酞這類能跟酸或鹼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做酸鹼指示劑,通常也簡稱指示劑。

在自然界裏,有許多植物都有不同的顏色。這些植物色素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嗎?

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1尋找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的物質---自制指示劑。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課題的前期準備:

瞭解什麼是酸鹼指示劑;常見的指示劑有哪些;某些溶液的酸鹼性。

課題實施方案:

本活動綜合了資料查閲、分析總結和實驗探究的不同研究方式。在活動過程中,首先需要學生通過查閲資料瞭解獲取蔬果中色素的簡單方法,然後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進行酸鹼指示劑的萃取,並檢驗酸鹼指示劑在生活中常見溶液以及實驗室中常見酸鹼試劑中的變色情況,通過比較篩選出較好的酸鹼指示劑。

首先要確定研究的課題——帶顏色的植物都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嗎?

其次要討論並制定工作的步驟和程序。限定時間並組內分工:選取哪些有色物質、查找資料、需要什麼儀器、藥品。

再次就是進行實驗。將所需器材和藥品列出清單,提前請實驗室教師作準備。為了更具有科學性,應該有對照比較實驗。

根據實驗小組寫出實驗報告,説明哪些帶顏色的植物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最後將成品裝入試劑瓶,貼上標籤,寫清名稱、日期。

總結與評價:

研究出成品展示給全班同學,傾聽同學和老師的評價。採納有價值的建議,進行實驗的補充、完善。 實驗室設置學生作品專櫃,展示成品和實驗報告。

説課稿 篇8

我發現班級裏的孩子對於《學習活動》中《爸爸本領大》,所做的爸爸調查表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對於自己爸爸的職業特別好奇,想知道這些職業具體的工作。所以,我通過演示與交流,讓中班的孩子知道自己爸爸的工作在社會中的作用,進行低結構性的教育活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採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1、直觀教學法

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分層次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口等多種感觀來展開活動。

2、啟發提問法:

T:小朋友們!你們都愛自己的爸爸嗎?

T:下面老師給你們聽一個聲音、我們來聽聽這是什麼聲音?

T:好、現在讓XX自己告訴我們,他的爸爸是幹什麼的,他的爸爸本領有多大~等來引導兒童開拓思維。

(一)活動重難點

中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語言發展比較好,但讓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用散文的形式表現出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難點為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因此,讓幼兒開拓性的討論各種職業,並用詳細具體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活動目標:

鼓勵和培養幼兒能用較為完整的語句介紹爸爸的職業信息,也通過了解每個職業的不同制服以及不同環境逐步瞭解社會上的一些職業,以製作愛心卡的方式表達對爸爸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本次教學活動先是以啟發提問式的方式展開活動,播放炒菜的音頻讓小朋友説一説是誰在炒菜,展示PPT讓小朋友説一説爸爸的職業。通過教師自己的示範,為幼兒自己介紹爸爸做鋪墊。播放PPT(教師的爸爸的休閒照)讓小朋友説一説我的爸爸的職業。提示幼兒用較完整的語句介紹自己手中的"爸爸調查表",讓小朋友用詳細具體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爸爸,並通過其他小朋友的介紹瞭解其他小朋友的爸爸的職業,並知道爸爸們的工作在社會中的作用。最後製作愛心卡,引導幼兒孝順父親,力所能及為父親做些事情(製作愛心卡)。通過用自己的雙手為自己的爸爸做些愛心卡。在製作卡片過程中,注意小朋友使用工具的安全性。

説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小學語文組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草原》。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大板塊來進行我的説課。

首先,説教材。我將從教材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四個方面來説教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老舍先生,這是一篇敍事散文,記敍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陳巴爾虎旗的經歷,描繪了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主人的熱情好客,表現了蒙漢情深。作為本組課文的首篇,對本組課文的教學具有示範引領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再根據第三學段的目標要求,我將從三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品析優美語句,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草原的美好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情深的深厚情誼,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

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認知水平,我確定教學重點是感受大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難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激發學生熱愛西部的情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教法學法必須遵循課標、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材施教。我所教的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為此,我將採用引導點撥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法展開我的教學。在學法的選擇上我將引導學生採用朗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學法學習。

各位評委老師:接來下我將重點説説我的教學過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從五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課伊始,我將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我的導入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聽了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麼呢?是不是有種置身大草原的感覺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老舍先生一起到大草原看看!——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為此,我將按排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同時在讀的過程中對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有疑問的句子勾畫出來,並做好批註。待學生閲讀完畢,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交流討論彙報,教師隨機點名學生回答,適時點撥進入下一環節教學:

(三)研讀品析,體會情感

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應着重培養學生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的能力。為此,我將安排同學們再讀課文並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草原之美的?閲讀完畢,點名學生回答,現有學生自評反饋,教師再做總結。隨後,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文章重點句子,讓學生朗讀感悟,如: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學生朗讀感悟後,同桌間交流體會和感受,教師適時加以引導點撥。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基於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體現。

(四)總結全文,深化鞏固

經過前幾個環節,對課文的分析學習,教學進入了總結階段。在這一環節,我將通過多媒體播放大草原錄像。播放過程中要求學生觀看,看後結合課文內容談談感受。這一設計能從視覺上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五)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一堂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是應當以此為新的起點,激發學生再次學習的熱情,為此,我將本課的作業設計為:

1、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

2、背誦課文第1、2自然段。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的教學過程安排,下面我將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教學的導航圖,根據作者寫作思路。我將在黑板板書:

自然風光

草原 蒙漢情深

風土人情

這樣設計的板書形象直觀,簡明扼要,有利於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對學習具有促進作用。

説課稿 篇10

秋天的天空是碧藍碧藍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黃金黃的,秋天的楓葉是火紅火紅的,秋天的大雁是一排一排的。是呀,秋天在小朋友們的眼裏是多麼美麗!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個主題。教材佈置了“找秋天”、“秋天的遊戲”、“留住秋天”三個活動,共三個課時,我根據同學實際把教材進行了整合,把“找秋天”和“留住秋天”定為第一、二個課時,把“秋天的遊戲”放置到本單元第三個主題“秋遊去”一起開展。圍繞主題,我確定以下幾個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觀察認識秋天的季節特徵,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行為與習慣目標:感受活動、創作的快樂,發展想象力、發明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激發同學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讓同學發現秋天,體驗秋天;難點是描繪秋天,讚美秋天,讓同學真正走進秋天,熱愛大自然和生活。

4、活動準備

(1)帶領同學在學校裏找秋天,安排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在氣候和植物的變化、動物活動、人們衣着與活動中尋找秋天,並畫或寫觀察記錄。

(2)秋景課件,兩棵紙樹模型,歌曲《秋天多麼美》,剪刀,水彩筆,固體膠、卡紙。

二、教法學法

同學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根據教材特點,本課教學我將主要採用體驗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我結合本地實際和同學生活,設計了“發現秋天”、“留住秋天”、“唱響秋天”三個活動,目的就在於引導同學在自身的真實生活中學會用各種方式瞭解秋天的季節特徵;學會在描述、讚美秋天的活動中感受秋天的美、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學會在觀察、探究自然的活動中維護自然、更好地享受生活。

三、活動過程

本課的第一課時,我帶領同學到學校中,去尋找秋天,並以畫或者記錄形式完成收集卡:你發現那些秋天的東西?假如可以帶回的話,那請你把它裝在塑料袋裏。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去發現秋天,指導他們去細細觀察、發覺。師生一起實實在在走進秋天,感受秋天。並安排小朋友們課後到自身的生活中尋找秋天。這樣便為我第二課時的課堂活動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具體論述我的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新課標指出:貼近同學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擬,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同學受到情緒上的感染。一開始我就播放起輕柔的音樂,通過温馨、動人的秋天楓葉畫面,將同學引領走進秋天的課堂,激發同學情感和高漲小朋友的交流的熱情。板書課題:秋天在哪裏

(二)、融情體驗,發現秋天

本環節是在銜接第一課時而設計,也是本課時的重要組成部份,我讓同學分小組,把自身收集的“秋天”先到小組裏進行交流,達到知識的共享。然後小組派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同學在第一課時收集了資料的基礎上,一定會彙報出秋天的樹葉變黃了,並落了下來;秋天裏的果實幼稚了,有許多好吃的水果、秋天的天氣轉涼,人們都加厚了衣服,連動物們都忙着儲藏糧食,準備要過冬了等許多秋天中的事物或景象。教師除了在用褒揚性的語言肯定這個小朋友觀察的細仔,收集信息豐富的同時,還要總結小朋友們是從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氣候、秋天的豐收幾個方面真實的感知到秋天的。

這裏我具體是這樣做的:

比方:從落葉、花兒中找到秋天,我就他們拿出收集到的葉子,比較它們的顏色,這裏我利用了課件,展示秋天的落葉的迷人景色,讓小朋友們陶醉於秋天美麗的色彩中。告訴小朋友們,也正是因為秋天的美,許多人都選擇秋天去旅遊,感受大自然的這位偉大的調色師!

比方:從豐收這方面找到秋天的,讓他們拿出本地的農產品、水果等實物進行展示,真正的觸摸到秋天;感受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在享受生活的同時要顧惜勞動效果和熱愛勞動

比方:發現天氣轉涼的。我就隨機採訪幾個同學,比較他們夏秋兩季衣着的不同,引導同學感受秋天天氣的涼爽,從氣候方面來説明秋天來了。並告誡小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不要着涼,不要被秋天傷着!

教師和時評價在本環節中教學活動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只要給同學對與錯的判斷,更要給予正確的導向,讓每個小朋友學會收集信息。恰當的鼓勵激發了同學更大的參與積極性。再借助多媒體手段和配以靈活、開放式的處置,真正的讓小朋友們在愉悦的氛圍中獲得了知識積累與技能培養。

緊接着我又播放課件,展示各地的秋天的美景,提問:看了祖國各地的秋天,你有什麼感受?

有小朋友會説:我真想到這些地方去逛一逛。

有小朋友也許會説:秋天又美麗、又好吃、又好玩的季節。

師生一起總結秋天的發現和其特點。由於教師課前帶領同學在學校裏找秋天時,有機滲透了學法指導,進行了示範。因此同學在自身的實際生活中尋找秋天時,運用了多種方式收集信息,收集的信息也非常豐富。課堂上從生活中常見、同學感興趣的身邊的秋天入手,讓同學交流所見所感,很容易發生參與與探究的熱情和願望,也正是在這種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他們才有體驗、有感悟。全面瞭解到秋天的季節特徵,充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熱愛自然、關愛自然之情油然而生。

(三)、憧憬真情,留住秋天

這裏我首先拿出日曆,告訴小朋友們到了過了十一月七日冬天就會來臨,秋天就會離我們遠去,你們捨得讓秋天走嗎?(非常捨不得)你想用什麼方式記住秋天的樣子、留住秋天的影子呢?根據你們的生活需要和特長喜好想一想吧。

結合同學的特長,讓同學分小組去商量自身怎麼來留住秋天。並彙報你們留住秋天的方式。依照小朋友們彙報的意見,進行分組來描繪秋天。想用繪畫來描述秋天的同學,我們就把黑板當作畫紙,把粉筆和你們的雙手當畫筆,一起繪製一幅美麗的秋景圖;(老師在黑板上貼上兩棵紙樹模型,示意同學可以把剪好的果實和樹葉貼到樹上)。其他的同學可以自由選擇“扮演組”、“飾品組”、“拼盤組”、“葉畫組”。

播放輕音樂,同學分組畫一畫、剪一剪,貼一貼、切一切、擺一擺、編一編。讓他們以畫畫、製作葉畫、編兒歌、扮演小動物的動作等方式來記住秋天。教師巡迴指導各組學會分工合作,提高操作效率。將葉畫、乾果項鍊手鍊和水果拼盤。然後組織同學分組進行展示交流,並讓小朋友們嘗一嘗記住秋天的味道。

反思:把同學收集的秋天的資料和時用做資料來記住秋天、留住秋天,自然又巧妙。教師適時引導同學聯繫生活考慮問題,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同學的自主性、發明性得到很大體現。同時也協助同學建立了一種關注生活的態度,認識到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是考慮之源、發明之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小組活動中合作交流,相互分享,自主探究,相處十分融洽

(四)、昇華情感,唱響秋天

在教師深情的話語中播放歌曲“秋天多麼美”。讓小朋友們一起拍手唱吧,跳吧!用舞蹈,用歌聲來讚美秋天的美!

結束告訴小朋友們:多姿多彩、氣候宜人的秋季,正是我們開心玩耍和大飽口福的好時候,讓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好好享受生活,盡情地欣賞秋天特有的美景,吃秋天特有的美食,做秋天特有的遊戲活動,感受秋天帶給我們的樂趣與美麗吧!

這樣即在歡快的歌舞中結束了本課時的教學!

結束語:總之,這節課,我以同學為主體,以情感為紐帶,以多媒體為手段,以體驗活動為中心,通過教師充溢激情的話語字字入情,句句含意,使同學感受美的情感被激發,通過親身體驗讓小朋友們與秋天對話,打開了小朋友們的心扉,愛美護美、關愛自然之情溢於言表,保護秋天、維護自然之行也一定會在延伸的活動中養成。

以上是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指正。謝謝大家!

標籤: 錦集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7373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