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體積和容積説課稿

體積和容積説課稿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有關體積和容積的説課稿,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體積和容積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的第一課時《體積與容積》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對以後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以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有着鋪墊的作用.

這節課,我主要採取實驗活動,來幫助孩子們瞭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使學生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在動手操作、探索、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識,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在深入地鑽研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我全面把握了教學內容,基於以上教學目標的制定,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並感知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建立體積和容積的概念。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體積與容積的區別。

【教學資源】

為了讓學生在課上不斷體會感受,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因此,我和學生準備了豐富的課堂資源,引導學生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教學中要用到課件、量杯、紅薯、土豆、杯子、等是我這節課要準備的教具。而小長方體、橡皮泥等是學生要準備的學具。

【教學程序】

本着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識過程。為此,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

做一個活動“比大小”,在這活動中有兩環節:

1.老師手中拿了兩個鉛筆盒,哪個大?哪個小?哪個裝的多,哪個裝的少?

2.誰能“説一説”生活中哪些物體大,哪些物體小?

(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説一説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物體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體有多有少”)

第二環節:實驗探索,獲取新知(由三個活動)

1、.提出問題

物體有大有小,老師手中的土豆和紅薯,請同學們猜測一下誰大誰小?

2、演示實驗

實驗時,在兩個有刻度的量杯中放入同樣多的水,第一次讓學生觀察水面在哪裏,瞭解兩杯水是一樣多的`。然後,慢慢將兩個物體放入杯中,再讓學生進行第二次觀察,並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觀察後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兩個杯子的水面分別發生了什麼變化,説明了什麼“”兩個杯子現在的水面不一樣高,又説明了什麼“。讓學生在討論中逐步明白,物體放入水中佔了一定的空間,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樣,説明大小不同的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也不一樣。在體驗的基礎上,可以再舉一些實際例子,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隨後提示體積概念。

3,自己設計實驗

又提出”哪個杯子裝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來解決。實驗方法是多樣的,如把兩個不同形狀的杯子裝滿水,然後將水倒入同樣大小的量杯中,再看哪個量杯中的水面比較高,其次是把其中一個杯子裝滿,往第二個杯子裏倒入,如果出現水溢出來的情況下,就説明第一個杯子的容積比較的,如果未溢出來的話,説明第一個杯子的容積比第二個杯子的容積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容器容納物體的體積的大小,再揭示容積的概念。

(從模仿演示實驗到自己設計實驗和從體積的概念上升到容積概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密切聯繫生活經驗,舉出有關體積和容積的實例,為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作好過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第三環節:加大練習,鞏固新知

我設計了四個鞏固體積與容積的作業讓學生完成:

1、比較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設計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後面所學計算體積做基礎,通過這道題讓學生明白不僅可以數,而且還可以有策略的計算出誰的體積比較大!)

2、捏橡皮泥,(讓學生動手操作後發現同樣物體形狀無論怎麼變化,體積依然是不變的!)

3、比較三堆硬幣的體積(有兩個目的,(1)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同樣多的的硬幣體積不一定就想等,(2)擺放的方式不同體積不一定就不相等。)

4、1瓶飲料分別倒給小明和小紅? 這道題的設計是讓學生體會到如果每個杯子的大小不同,那麼3杯就可能等於2杯,這是為後面體積單位的教學作鋪墊。)

第四環節: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這一環節讓學生檢測本節課是否真正做到了體積與容積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我的板書意圖是:儘量用簡單明瞭的文字來表達重點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在通過研究教材,研讀教法,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順利的結束了。 回顧起來有如下幾點體會:

1、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中,理解體積、容積的概念。體積、容積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我認為體積概念最難理解的是“佔空間”、容積概念最難理解的是“能容納”,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過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我通過實驗讓學生看到“水面升高了”來體驗“物體佔有一定的空間”,比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學生體驗“物體所佔的空間有大有小”。通過杯子和瓶子誰的容積比較大的實驗,讓學生體驗“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有多有少”這樣將難以理解的“佔空間”“能容納”變得可觀察、可感受。通過這些具體的實驗活動,基本上達到了學生初步建立了體積和容積的概念教學目標。

2、密切聯繫實際,引導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理解概念。教學中我不僅僅通過一個實驗來讓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而且聯繫實際,藉助生活經驗使學生對體積有初步的認識,在本課開始時,我就讓學生舉出許多在教室裏、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體所佔的空間比較大、哪些物體所佔比較小的例子,感知物體的體積有大有小,在此基礎上揭示概念,有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3、在課堂知識結構的連貫性方面,從體積過度到容積的教學,考慮不夠成熟。整節課前鬆後緊,體積佔用的時間長,容積佔用的時間少,對內容安排不夠合理。

4、教學效果不是很良好,容積學生掌握不好。由於在前面備課的時候把體積容積的有關知識挖的過於深,導致我在昨天的試講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如提出的問題學生不知該怎麼回答,前面做土豆紅薯的實驗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後面很多的內容都沒有講完,所以經過修改我還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某些環節處理上本來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結果為了後面能完成本節課的內容,我就自己演示了實驗的過程,只是讓學生説説發現了什麼而已,同時教學過程中還出現了語速過於快,過於着急,沒有做到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動手實驗,所以最後呈現在各位老師面前的這堂課還很不成熟,希望再坐的各位老師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提出您寶貴的建議。

標籤: 容積 説課稿 體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qpm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