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體積和容積的説課稿

體積和容積的説課稿

“體積和容積”一課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中的起始課,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

體積和容積的説課稿

一、 教材分析

這節課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是關於概念的教學。本節教材把兩個全新的概念安排在同一節課中,目的是期望利用對比的方法理解辨別,領悟概念的內涵。但教材中割裂開的情境不利於學生探索兩者間的關係,教材中牽引性的問題不利於學生主動思考。為了突出教材的設計目的,我改變了教材安排,只用一個情境主線,借助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把學生的認知錯覺和表述含混作為教學起點,通過對問題的層層剖析達到理解概念,對比差異,把握內涵的目的。

二、 學情分析

此前學生已有長度、面積的相關知識,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並且,在掌握這些內容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但是,教材把這兩個全新的概念安排在一課中,而且這兩個概念有着密切聯繫,學生掌握起來容易產生模糊的認識。

三 、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節課所要達成的知識目標是:使學生在比較活動中,體驗、概括、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及關係,其中理解兩者的'關係是教學重點,理解兩個概念是教學難點。同時,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培養學生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和深入思考的習慣,成為本節課的過程與情感目標。

四、 教法和學法

學生的腦力勞動是教師腦力勞動的鏡子,教師透過這面鏡子,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的習得。

本課中,我利用學生的認知衝突創設情況,引領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辨析明理,以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反思深化所學內容,從而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同時,在活動中,學生通過發現、思考、實踐、反思、再實踐,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達到能夠自學的目的。

五、 教學環節設計

教材把兩個全新的概念放在同一節課中,就是要使學生在對兩個概念的不斷比較中,在對兩者關係的不斷深化中,充分理解兩個概念的內涵,達到在學習知識和掌握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的目的。

正是基於對教材這樣的理解,我設計了這個統領全課的問題,即“哪個盒子裏裝的米多?為什麼?”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兩者間的關係並引領學生不斷反思,要準確判斷哪個盒子裏裝米多,不能僅關注它的表面,更應關注它的裏面,這還不夠,還要綜合的關注它的各方面,從而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綜合的眼光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這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對兩個概念的理解。

理解體積概念要三個層次,理解容積概念要兩個層次。

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教師藉助三個裝滿大米、大小不同的盒子與學生談話:“這三個盒子中,哪個盒子裝的大米多?為什麼?”以往的教學實踐證明,多數學生的第一反應是盒子大裝米多,盒子小裝米少。通過交流“盒子的大小指什麼?”這一問題,引發學生對體積概念的關注,為新知在學生原有經驗基礎上自然生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學生通過思考:“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這個問題,深入探索體積概念中“佔空間”這一難以理解的詞語的含義,如“石塊佔了水的空間”“書本佔了書包的空間”等,在這些生活實例中,學生體會到:“佔空間”不僅指物體佔據平面的位置,還包括它的高度和厚度,也就是由長、寬、高共同構成的三維空間,依此,突破了對抽象的數學名詞的理解,使難點得到細化。

一個概念的得出,不能僅憑一兩個現象,而需要從眾多的現象中發現共性的特徵,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概括,更紮實地掌握,更靈活地運用概念,學生彙報的大量實例和對實例的細緻比較使體積概念的得出變得水到渠成。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歸納推理的數學思想,而且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探究問題的方法,突破了概念抽象時語言提煉的教學難點。

至此,體積概念得以化解。

學生的思考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

本節課,教師以一個問題統領全課,意在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加大學生的思維深度,從而提升學生的思考力,在這一個環節中,通過“利用衝突引反思”和“彙報交流細分析”兩個層次理解容積的概念。

在理解了容積概念後,兩者的關係就水落石出了。

我們的教學,不應該使學生成為人云亦云的人,而要培養獨具慧眼,思考縝密的人。當學生再次思考到底哪個盒子裏裝的米多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和直觀演示,反思這個結論是錯的,為什麼錯了?一定是錯的嗎?怎樣才能不錯?使學生明確,容積和體積有內外之別,有共指空間大小之同,只有在壁厚相同的情況下,這個結論才成立,為後續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培養了學生深入思考的習慣,進而突出了教學重點。

這節課,學生在一個統領問題的引導下,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學會了用數學眼光審視生活中的現象,用數學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用數學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進而提高數學素養。

標籤: 體積 説課稿 容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2n2x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