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幼兒園《容積和容積單位》説課稿

幼兒園《容積和容積單位》説課稿

我們要使學生們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升、毫升,掌握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幼兒園《容積和容積單位》説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容積和容積單位》説課稿

一、説教學內容。

二、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們理解容積的含義,知道容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會計算容積。

2.理解容積和體積的聯繫與區別。

3.感受毫升、升的實際意義。

4.培養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説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概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係。

四、説教學難點。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説設計意圖。

一般情況下,學生們要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等

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在引導學生們複習舊知的基礎上進行容積概念的教學,我聯繫生活,一開始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使學生們認識到有些物體能容納東西,有些物體則不能,從而感知容積。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們做實驗,直觀地發現只有裝滿沙子的體積才是容器的容積。 同時,為學生們提供足夠的'實際例證,讓學生們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積所表示的含義,從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積。

在讓學生們感受容積和體積的聯繫時,我採取小組討論的方法,強調學生們自主探索,經歷觀察—思索—討論—驗證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從而明確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後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從容器的裏邊測量長、寬、高,計算出實物的容積,這樣引導學生們根據所學知識,充分放手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

讓學生們明確在計量容積的時候,一般都用體積單位。但要強調這是一般情況,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生們對升和毫升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時,我事先讓學生們準備好各種裝液體的瓶子,如礦泉水瓶、墨水瓶等,讓學生們通過實際觀察,發現裝有這些飲料的瓶子商標上淨含量的單位都是升或毫升,學生們就會發現液體的體積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單位。

讓學生們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個難點,我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調動學生們的各種感官去感受,通過對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個比較重、比較多的印象;對於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裝在了滴管裏,從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後我把滴管裏的水滴出,讓學生們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當全部的水都滴出來的時候,發現正好接近一個小瓶蓋,使學生們很快的產生一個可以橫向類比的標準。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讓學生們進行估算,這樣有層次地操作,可以為學生們留下適當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

在學生們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後,我讓學生們説一説生活中見過那些物體是用升和毫升做單位的。在設計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這部分時,我讓學生們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積是一升的容器中,學生們通過實驗,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學中藉助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們構建數學模型,讓學生們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豐富了學生們的數學體驗,提高了學生們的應用能力。

學生們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後,我告訴學生們一個生活小常識,那就是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一個人除了正常的進食以外,平均每天應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當於2瓶半礦泉水那麼多。本節課的最後我給學生們留下了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如何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為下節課預熱。這樣課後給學生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嘗試、去探索,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本節課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充分給予學生們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們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jev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