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認識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

“認識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體積和容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9—20頁的例6、例7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五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等活動,體會到物體是佔有空間的,而且佔有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

2、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造,提高學好數學的積極性。

教材簡析:

這節課的內容對大部分學生來説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體驗,沒有什麼知識基礎,正確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對學生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要非常重視這節起始課的教學。

例6主要通過三個層次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初步體驗體積的意義。

第一層次,讓學生感知桃佔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間;

第二層次,讓學生感知不同的物體所佔的空間是有大小的;

第三層次,通過操作,來推理驗證對三種水果所佔空間大小的判斷。

有了這三個層次的活動,學生不僅能體會到物體總是佔有一定的空間,而且能夠體會到物體所佔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是可以比較的。在操作的過程中,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第一,要將操作的過程清晰地呈現給學生,以便學生進行觀察思考。

第二,在每一次操作時,要提醒學生看清操作前的狀態和操作後的結果。

第三,在操作過程中,要適時地提出問題,以啟發學生結合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並在思考中不斷豐富對體積意義的認識。

例7的教學要緊緊抓住體積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自然過度到容積的意義。

教學過程:

教學例6

1、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體是佔有空間的

出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邊操作邊講述:請同學們看,這裏有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左邊的盛滿水,右邊的放了一個桃。

提問:同學們先預測一下,如果把左邊杯子裏的水倒入右邊的杯子,結果會怎樣?

學生猜測後提問:那誰來倒一下試試。(學生倒)

提問:結果和同學們預測的一樣,那誰來説一説,為什麼會剩下一些水?

引導學生説出:原來兩個杯子裝的水是一樣多的,現在放進去一個桃子,杯中有一部分空間被桃佔去了,能裝水的空間就少了。使學生體會到物體佔有一定的空間。

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物體是佔有空間的。

2、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體所佔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出示兩個完全一樣的玻璃杯,邊操作邊講述:還是這兩個玻璃杯,一個杯子裏放的是桃子,另一個杯子裏放的是荔枝(教師準備時,可選擇大小差異較大的兩種水果),同學們想一想,往這兩個杯子裏倒水,倒進哪個杯裏的水會多一些?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講述:實際的結果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試試。讓一個學生到前面倒水(老師只給學生一個杯子)。

提問:怎樣驗證呢?

引導學生説出:把兩種水果拿出來,就可清楚看出哪個杯子裝的水多了。和你們剛才的預測一樣嗎?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兩個杯子能裝的水同樣多,桃佔的空間大,因而相應杯中的水就少;荔枝佔的空間小,因而相應杯中的水就多。

小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物體不僅佔有空間,而且佔有的看見還有大有小。

3、揭示體積的含義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水果,提問:同學們看,這3個水果,哪一個佔的空間大?把它們放在同樣大的杯中,再倒滿水,哪個杯裏水佔的空間大?

學生獨立思考後讓同組的同學交流。

全班交流,使學生明確:哪個水果越大,所佔的空間就越大。相反,把它們放在同樣大的杯中,再倒滿水,哪個水果越大,哪個杯裏水佔的空間反而越小。

提問:通過剛才的3次活動,你有什麼感受?

引導學生説出:物體是佔有空間的,一個物體越大,它佔有的空間就越大,反之,一個物體越小,它佔有的空間就越小。

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同學們感受到物體不僅佔有空間,而且佔有的空間還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體積小黑板出示體積的含義)

提問:你能舉例比比兩個物體體積的大小嗎?

學生自由説,讓學生體會到:一個物體越大,它所佔的空間越大,體積就越大;反之,體積就越小。

[設計意圖:“體積”的概念對於六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抽象的,他們可能知道體積的意思,但讓他們用數學的語言把它準確表述出來還有一定的困難。於是,藉助直觀的且大小不同的水果,讓學生在感興趣的猜測、驗證活動中一步步概括出“體積”的定義,對學生來説,這樣的概念揭示是感性而不空洞的,是有效的。]

教學例7

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書盒子,拿出盒子裏裝的書,提問:你能看出哪個盒子裏書的體積大一些嗎?

講述:左邊的書體積大,説明左邊的書盒子容納的體積大,右邊書的體積小,説明右邊的書盒子容納的體積小,可見,不同的盒子,容納物體的體積也是有大有小的。我們把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板書課題:容積小黑板出示容積的含義)一個容器所容納的體積越大,它的容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提問:那麼這兩個盒子,哪個的容積大,為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

[設計意圖:學生正確理解了體積的概念,藉助直觀的'大小不同的書盒子理解容積的概念是比較容易的,教學時,幫助學生理解到一個容器容納的空間越大,容積越大,反之就越小就可以了,不必花太多的時間。]

完成“試一試”的題目

學生的方法可有多種,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最簡單可行的。

三、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

四、鞏固提高

完成“練一練”的題目

第1題

先讓學生根據示意圖直接進行判斷,引導學生從體積、容積的含義上去分析原因。

提問:左邊杯子溢出的水的體積相當於哪個物體的體積,右邊的呢?

第2題

讓學生根據容積的含義進行解釋。

完成“練習五”的第1~4題。

第1題

引導學生説出:因為它們都是由同樣大小的8盒餅乾堆成的,所以它們所佔空間的大小也就一樣,因此體積也就相等。

通過這道題的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物體的體積與它的形狀沒有關係,只與它們佔有空間的大小有關。

第2題

學生回答,讓學生明確,同樣多的飲料,倒的杯數越少,説明每個杯子的容積越多。

第3題

事先讓每個學生準備12個同樣大的小正方體。

讓學生根據要求逐題操作,同桌互查。

第4題

先讓學生説説體積和容積分別指什麼,有什麼不同,使學生明確:容積是指裏面的空間,四周的厚度應排除在外。而體積是指整個盒子所佔的空間,四周的厚度也包括在內。

[設計意圖:這裏的部分習題,雖然也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運用不同的知識進行解釋,但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有關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去思考,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體積”、“容積”的含義,並能正確運用這一概念去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標籤: 體積 教學 容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0lze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