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範文合集6篇

【精選】説課稿範文合集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説課稿範文合集6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問路指路》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的聽説課,也是這一冊中最後一次聽説訓練。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序

本學期聽説訓練的要求是能聽懂別人講的一件事,邊聽邊記住內容,並學會簡單交際應用中的應對用語。《問路》則是延續《打電話》後第二次進行交際性聽説的教材。

它由三部分組成。為什麼要問路、怎樣問路指路和結果怎樣。因為小蘭把寫着鼕鼕家地址的小紙條不知放哪兒去了,小蘭到鼕鼕家玩,於是就要問路。小蘭邊問,民警叔叔邊指,最後小蘭找到鼕鼕的家。教材按照不清楚具體地址——小蘭問路、民警指路——找到鼕鼕的家這樣的事情發展順序寫下來,思路清晰,條理清楚,便於學生述説。

(2)有物

這節聽説訓練的重點則是問路和指路的對話訓練。如何讓學生較易地掌握應對用語呢?教材圖文並茂,插圖的適當出現,則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上民警叔叔的姿勢、臉部的表情和手指的動作來體會他指路時的熱情態度。文章則可以引導學生閲讀,在民警叔叔指路的那段話裏,除了態度熱情外,還要注意指清路名、方向、標記等,這是很重要的基本知識。同理,小蘭問路時態度該怎樣,注意什麼,禮貌用語該怎樣運用等都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體會、——掌握。教材有血有肉,聲情並茂,變一段枯燥乏味的聽説訓練為一段連貫生動的對話訓練。

(3)有用

本節課的問路指路用的日常應對用語,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又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加之教材內容豐富,畫面形象,在訓練學生的會話能力上又能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真正體現了聽説訓練的廣泛性、交際性和實用性。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按知識、能力、情感三條線,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懂得問路時態度要有禮、問得要得體;指路時態度要熱情、指得清楚。

(2)初步學會問路和指路,能説清一段連貫的對話。

(3)能把學校到自己家裏的路線説清楚。

3、教學重難點

本節聽説訓練的重點內容有三大塊:①問路和指路要注意什麼?②分角色表演問路和指路。③能説清學校到自己家的路線。三塊中難以掌握的是理解指路時必須注意什麼。這必須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去概括。由於指路時關係到實際的方向,可能和地圖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相矛盾,所以説清學校到自己家裏的路線也是一個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

由於這是一篇具有生活氣息的生動活潑的聽説訓練教材,於是沿襲傳統的“揭題——出示圖片——指導觀察——小段分説——整篇總説”的聽説訓練模式,大膽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融“優美的動畫揭題,多種形式的説話訓練,讀讀説説、演演説説、畫畫説説、評評説説”於一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教師的主導精神,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2、學法

學生是學習主體,聽説技能的掌握也必須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熟練。因此這節聽説訓練以學生的自學和表演為主。通過自學讓學生明白聽説訓練的要求,懂得問路和指路時須注意的問題,再通過表演、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在操作中提高交際會話能力,出色地達成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程序

1、講述精彩故事,展示生活畫面——揭題

運用故事激發興趣,是我們教學中常見的導入揭題方法。但多媒體計算機集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動畫、視頻圖像於一體。它的大容量信息向學生提供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感性素材,為聽説訓練創設了優美的情境。於是,上課一開始,我就邊講故事《糟糕的大頭兒子》,邊又為它添上新奇的一筆——動畫展現生動畫面。如“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春遊的好季節。”馬上畫面上就出現鳥語花香、桃紅柳綠的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再如當講到“當大頭兒子來到第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糟了!爸爸給的路線圖不見了。”畫面上先出現一個十字路口,再出示一個大頭兒子摸摸後腦勺的頭像,最後音樂提醒,出現字幕:“糟了,路線圖不見了。”這樣畫面清晰,條理清楚,形象生動,其中也藴含了大頭兒子接着為什麼問路的原因。同理接下來“大頭兒子沒禮貌地問路,小白鴿不負責任地指路,以致最後大頭兒子仍在十字路口,傷心地流下眼淚”也都出示了一連串的動畫,不但讓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瞭解故事,饒有興趣地走進課堂。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大頭兒子在小白鴿的指路下,為什麼找不到長城呢?它們到底該怎樣問路和指路呢?教師在學生懸念迭起,思維被疑問所激活的時候順勢揭題,導入聽説訓練。

2、勇闖三關,紮實訓練

美國蓍名教育家布盧姆曾説:“如果學生對教學目標有明確標準的話,如果學生在學習遇到困難時能得到幫助,所有的學生均能掌握學校所教的大量東西”。於是我就帶領學生去闖聽説訓練三大關。第一關就是內容關。如圖所示:這三道題其實就是本節聽説課的重點,特別是後兩道題問路和指路的要求更是本節課的中心。讓學生通過自學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接着訓練聽説技能。技能是明確目標、掌握方法後通過不斷的變式訓練而形成的。緊接着我就出示:

當學生自由表演、指中表演,再議議評評後,已初步具有操作問路和指路的能力時,我就帶他們闖進第三關:

以上三關,從熟悉要求——掌握方法,初步運用——兩次遷移,多次運用;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同時勇闖三關,爭奪金盃,形式新穎,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為攻克內容關,學生迅速地積極憑藉教材,閲讀思考,解決問題。接着分角色表演,學生在活動中主動探索,掌握方法。為順利闖過練習關,學生必須動腦、動手、動口來攻克難關。教師則重在指導、點撥、評價,還可以讓學生再次藉助電腦形象演示行走的路線(包括方向、路名、標記等)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指路的難點。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整個課堂教學實現優教、優學。

3、首尾呼應,小結回味

好的課堂教學結尾,不僅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當學生闖三關後,我又重新帶領他們回到故事中,把故事揭題中留下的問題放在課內將結束之際解決,讓學生判斷剛才大頭兒子糟糕在哪?他該怎樣問路呢?小白鴿又該怎樣正確指路呢?讓學生在辨析明理中再次提高認識,也從學生的信息交流中反饋教學的效果。這樣首尾呼應、完整鮮明。最後課在大頭兒子經過小白鴿的指點,終於找到長城,師生共同欣賞長城美景的愉悦氣氛中結束。學生得到了美的享受,課也得到了美的昇華。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來伊通第五中學的錢小平。今天,我説課的題目《光的折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4章第4節的內容,為了使本次説課清晰流暢,明瞭直觀。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五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後幾節凸透鏡的學習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結合學生的情況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將教學目標定位以下三個維度: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側重於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將教學重點定為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將教學難點定為: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二、説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但是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在前一節已經學習了一些關於光的反射知識,學生能夠密切聯繫實際,擁有簡單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

三、説教法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特點,為了強化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的教學要求

採用以下的教法:講授法、實驗法和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

四、説學法

選用以下的學法:觀察法。實驗、歸納等活動使學生主動獲取必要的感性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五、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第一環節:聯繫生活實際,引入新知。

在農村教學的幾年中,每年身邊都會聽到學生野外洗澡溺亡的事件,教材中,明確指出清澈見底,看起來不過齊腰的池水,不會游泳的人千萬不要貿然下去,因為它的實際深度會超過你看到的深度,可能會使你驚慌失措而發生危險,為什麼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呢?這與光的折射現象有關。這樣的設計,從身邊實例出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探究新知。

教師演示,引導學生來初步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象。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麼。

演示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體演示)

學生可觀察到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在界面處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教師指出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特別強調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的概念。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光的折射規律,(這樣的設計是我個人認為,學生雖然接觸物理學實驗不是很多,而且自主探究能力較弱,但是,在上節光的反射定律時,已經認識了入射點,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角,反射角 及法線,那麼就很容易突破這節光的折射的名詞了。也為後面的實驗中發現光的折射定律順利進行,降低難度。)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由於這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首先由我提出:“光的折射遵循什麼規律呢?”以明確探究目的。緊接着,啟發學生思考,讓同學們進行討論,分析自己之前的猜想,在設計中,學生可能對現象感到困難,我將使學生結合光的反射定律

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再經過一番討論,〖提出問題〗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係如何?

③隨着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④當入射光線垂直於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着問題觀察演示實驗。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並思考規律,得出結論。

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問〗如果光線從水中到空氣中,那折射角是否小於入射角。

繼續演示:

〖結論〗:

①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②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讓學生動筆畫出光折射的光路圖,並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3、拓展應用

用光的折射解釋以下現象:

〖現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什麼會彎折[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象二〗原來碗底的硬幣看不見,倒入水後卻能看到硬幣[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問〕我們看到河水的深度(視深)跟河水的實際深度那個大[利用電腦課件解釋河底變淺的原因]

[提問]若從水中看岸邊的物體位置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

第三環節:感悟收穫,課堂小結。

最後以學生彙報有哪些收穫來小結本節的的內容,因為本節課堂始終保持輕鬆、和諧的氛圍,我相信同學們不僅帶着知識滿載而歸,同時,會帶着新的問題離開課堂,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求知狀態。

第四環節:當堂檢測,鞏固昇華。

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採用了多層次的練習題,以便於學生能及時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具體問題中。

六、説板書設計

第四節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

①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上;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④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着增大;

⑤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2)光從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4)人從空氣看到水中的物體是看到物體的虛像。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女媧補天》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敢於奉獻的精神。文章選入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

二、説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讀悟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瞭解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類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過程。

2、能夠複述故事並積累優美生動的詞句,在閲讀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學習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

三、説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的目標中指出,

要關心作品中人物命運和喜怒哀樂,在學法指導中強調要使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加強情感體驗。要關心作品中人物命運和喜怒哀樂,這個過程一定要讓學生讀得充分,才能領悟課文語言的情味感,才能使學生讀出課文的情趣,讀出課文的情感,讀出課文的神韻。

四、説流程:

一、回顧導入,鋪墊情感基調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女媧補天這篇課文,誰來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那麼究竟發生了一場怎樣的大災難呢?你能看着圖片説一説嗎?【讓學生看圖複述女媧補天的原因,感受悽慘的景象,災難的可怕,鋪墊情感基調】

2、真是一場可怕的大災難,看到這麼可怕的景象,女媧的心情怎樣?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個神話故事。

二、研讀感悟,體會女媧精神

1、看到這樣的景象,女媧的心情怎樣?她又是怎麼做的呢?

2、女媧急得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如果你是女媧,你會怎麼求雨神呢?雨神答應了嗎?【通過換位思考,體會女媧的奉獻精神】

3、人們獲救了,但是危險還依然存在,女媧又做出了什麼決定?

4、女媧是怎麼補天的呢?請你快速讀讀課文,想想能不能用三個詞來概括女媧補天的經過?

5、女媧是怎樣找五彩石的?為了找五彩石,你覺得女媧去了哪些地方?【找石部分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讀活文本,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敏鋭地捕捉語句中的關鍵詞,領悟其作用。想象女媧找石的艱難畫面,練習説話。】

6、五彩石找齊了,而這僅僅只是補天的第一步。接下來,女媧又做了什麼呢?女媧是怎麼煉石補天的

7、在女媧的努力下,補天用的液體終於煉好了,女媧往上一潑天空出現了什麼變化?【補天部分主要體現了女媧的神奇。通過引導學生朗讀文本,從一裝、一端、一潑中,體會女媧的神奇和了不起。】

8、老師發現這段話裏有很多動詞,你們發現了嗎?快圈一圈。自己讀一讀這些動詞,想一想你能不能將這些動詞連起來説説女媧煉石補天的過程?

9、同學們,天補好了,災難過去了,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類得救了,作為被女媧拯救的人們,你想對女媧説點什麼?

三、迴歸整體,拓展課外閲讀

1、同學們,當災難發生時,我們的身邊也有像女媧這樣捨己為人、無私奉獻的人,比如……【從課文延伸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從身邊的人物中體會不怕困難、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精神】

2、同學們,女媧是古代勞動人民心中的一個神,其實也是許多優秀勞動人民的一個縮影,讓我們在敬佩女媧的同時,也為像女媧那樣的人感到驕傲吧!

説課稿 篇4

我今天的説課題目是語言領域活動《月亮的味道》。下面,我將根據本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園教育現狀及自身授課特點從活動的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活動過程、活動反思六方面闡述我對此次教學活動的認識和想法。

一、説教材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滿童趣、充滿傳奇想象和智慧的圖畫書。月亮,究竟是什麼味道的呢?冷的?熱的?甜的?還是鹹的?這個在成人看起來滑稽可笑的問題,在繪本《月亮的味道》中被描繪成一個優美的童話故事。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愛思考、好奇心強,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我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們共同活動共同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情感上:學習看畫面猜測故事內容,初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 認知上:嘗試想象並講述故事們的活動與對話

3. 能力上:能仔細觀察圖,較敏鋭地感知故事表達的意思

活動重點:學習看畫面猜測故事內容,初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活動難點:嘗試想象並講述故事們的活動與對話

三、説教法學法

猜測討論法:通過猜測討論法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開拓幼兒的思維,教師通過多樣性,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的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説的興趣,創造幼兒説的空間,有效完成目標

觀察法: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等感官,積極參與活動,通過觀察,直接獲得印象。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學習的習慣,在看的基礎上幼兒才會想説、有話可説、説的生動。

在活動中,幼兒主要採用的是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法。

三、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方面的準備:

1.硬件的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月亮的味道》PPT、輕柔的音樂、收集的一些有月亮的風景圖片(公園、高山、森林、海邊、沙漠等)。

2.知識的準備:幼兒有晚上看月亮的一些經驗

3、教室準備:講活動室拉上窗簾,在一面牆上貼上有月亮的大幅夜景畫

四、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我首先會問幼兒“你見過月亮嗎?你見過的月亮是什麼形狀的?”引導幼兒發現月亮是有變化的。然後播放輕柔的音樂,和幼兒一起欣賞風景畫。並請幼兒講講畫中的風景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然後從其中選擇一副自己最喜歡的畫,並説一説為什麼喜歡。幼兒會説出喜歡月亮。我會用一句話導入,“很多動物也非常喜歡月亮。你們猜猜他們為什麼喜歡月亮?”引出故事《月》,並引起幼兒的閲讀興趣。

2.自由閲讀

幼兒有序地取書,教師和幼兒一起觀看熟的封面,認識書的名稱。提出要求:你們能不能從書中發現動物喜歡月亮的原因?

3.細緻讀圖,深入理解

五、活動延伸 :將頭飾投放到區域讓幼兒嘗試合作表演。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形成種羣,種羣作為一個整體具有一些個體所不具備的特徵。其中,種羣密度是種羣最基本的數量特徵,這也是我們的教學重點,本身概念不難理解,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掌握調查種羣密度的方法,課文中介紹了兩種調查種羣密度的方法:樣方法和標誌重捕法。其中樣方法主要是用來調查植物種羣密度的方法,在用樣方法作調查時一定要做到隨機取樣。標誌重捕法適用於活動能力比較強、活動範圍比較大的動物。種羣的這四個特徵也不是沒有聯繫的,其實都是圍繞種羣數量這個核心來講的。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在實際調查種羣密度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根據本章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考試要求的具體內容和複習要點,確定以下複習目標:

二、複習目標

(1)列舉種羣的特徵。

(2)嘗試用樣方法調查種羣密度。掌握樣方法的實際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

(3)通過種羣密度調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通過了解種羣的概念,使學生樹立時空觀念和變化發展、相互聯繫、統一整體等觀點。通過了解種羣特徵,對學生進行適應、整體等生命科學觀點教育,並注意聯繫人類種羣對學生進行人口教育。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種羣的特徵。

教學難點樣方的選擇和確定。

學生是教師教學對象的主體,他們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行為對學習的效果有很大影響,以下是我對我校學生學情的分析。

三、學情分析

1。學生整體定位:我校學生學習狀態不理想。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2。知識基礎: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定認識,但掌握不牢固不繫統,部分知識點已經遺忘,不能舉一反三。

3。能力定位: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但思考問題的認知能力有限,實驗分析、實驗設計和歸納總結能力有待提高。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課題設定的複習目標,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學情的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知識點清晰,內容看似簡單,但知識較抽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以下是我的教學策略:

四、教學策略

1、教學方法設計

(1)採用題組複習法:精心設計複習教學程序。通過生生課堂互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用科學方法指導學生複習。

(2)啟發引導式:通過設疑、質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深入挖掘教材,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認識水平巧妙地組織教學,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3)組織討論:構建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探究學習中去,展開討論、推理、猜想,激活學生的思維。

(4)小循環,多反饋:教師針對每一個知識點,設置相應的合理的題目。加強練習的應用性,突出實效性。在課堂中應用發展性教學評價,鼓勵創新,使學生體驗成功(貫穿始末)

2.學法指導設計

(1)自主解決問題法:通過複習學案,學生主動複習,使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2)討論法:結合學案,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啟發引導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利用現代化媒體教學課,展示圖、文,突出重點、難點,直觀易懂,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必修三第四章種羣和羣落的內容,試着建立本章的知識網絡圖。(課前板演圖)

(二)回顧必修一、二、三中有關種羣的概念,並結合你的回顧,談談你對種羣的認識。並思考以下問題:①種羣內部的生物之間結成了什麼關係?②種羣和物種是同一概念嗎?我們通常所見到的物種是否就是指的種羣?③種羣和生物的進化有什麼關係?④種羣和生物的繁殖有什麼關係?⑤種羣和羣落有什麼關係?

(1)①必修一P5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在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是一個種羣)。

②必修二第七章第二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P114:

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做種羣。

③必修三第四章章首語P59: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形成種羣。

(2)兩個條件: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兩個要素:同種、全部

三個基本單位: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

是羣落的構成單位

兩個關係:①與個體的關係:種羣的特徵是個體所不具有的,個體只能具有性別、年齡、出生、死亡等特徵。

②與物種的關係:同一物種在不同區域可以形成多個種羣,

一個種羣內的個體一定屬於同一物種。

(3)種羣內部的生物關係(種內關係):種內互助和種內鬥爭。

種羣是一個有種內互助和種內鬥爭起作用下的活的有機統一體,它有其發生、發展、繁榮、衰退和滅亡的過程。

複習中要開展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的點撥,啟發引導。通過這種途徑一方面讓所有的學生主動參與到複習的過程中,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創設展現自我的機會。

(三)種羣的數量特徵有哪些?它們與種羣數量變化有什麼關係。並思考以下問題:①直接反映種羣的繁榮與衰退的特徵是什麼?②能夠直接決定種羣大小變化的特徵是什麼?③能夠預測種羣變化方向的特徵是什麼?④能夠間接影響種羣個體數量變動的特徵是什麼?

直接反映種羣的繁榮與衰退的特徵是種羣密度。

能夠直接決定種羣大小變化的.特徵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夠預測種羣變化方向的特徵是年齡組成。

能夠間接影響種羣個體數量變動的特徵是性別比例

學生彙報導學提綱,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直觀的完成種羣的數量特徵與種羣數量變化關係的複習,並最終完成題目,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種羣密度調查方法的種類、適用範圍、過程、計算方法及其注意事項(與課本P61中的實驗相結合)。

方法樣方法標誌重捕法

適用種羣活動能力弱和活動範圍小的種羣,如植物、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活動能力強和活動範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昆蟲類等動物。

基本程序在被調查種羣的分佈範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羣密度,在被調查種羣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份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數的比例,來估計種羣密度。

計算方法以所有樣方種羣密度平均值作為該種羣的種羣密度估計值。種羣數量=標記個體數×重捕個體數/重捕標記數。

注意事項①計數時若有正好長在邊界上的,只計樣方相鄰兩條邊及頂角上的個體(即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②植物的大小不同,樣方的面積也應不同。③要大膽捨棄特別懸殊的數值,取多組鄰近的平均值。④不能隨意更換位置和麪積。⑤選取總面積大的相應樣方也應多取些。①標誌物和標誌方法必須對動物不會產生有損其壽命和行為的傷害。②標誌不能過分醒目,以防可能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係。③標誌符號必須能維持一定的時間,在調查研究期間不能消失。④在調查期間沒有較多個體遷入、遷出、死亡。

生活中應用知識:重點考察學生們對各個考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

課堂自我評價:教師用親切的語言與同學交流。學生從各個層面對知識進行總結,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經驗,給學生創設展現自我的機會。

六、板書設計(略)

七、課後反思:複習過程注重開放,突出主體。

(1)突出學生自主梳理的過程

“看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做一遍”。在教學時,要求學生在根據複習提綱自己梳理基礎知識的,並且就相關內容提出問題。這樣一方面變學生“要我解決問題”為“我要解決問題”,使學生更加主動學習。另一方面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瞭解學生對知識的領悟程度,是膚淺還是深刻,是簡單的識記還是靈活應用,而教師也可以在此過程中反思自我問題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突出複習方法的滲透

複習課中要重視讓學生説“學”,即在學生自主梳理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説”所學的內容,“説”學習方法、“説”思維過程。總結設計實驗的方法、分析説明題和識圖題的解題技巧。不光“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

(3)注重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

本課設計的許多環節,如討論交流、提問質疑、聯繫實際等,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設想,學生願意參與,積極參與,學習主動,思維活躍,課堂的效率就高。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樹立解答較難題目的信心。

不足之處

本課值得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教師要控制好每一個環節的時間,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於時間緊,留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相對較少。今後要儘可能為所有學生創造一個表現的機會、獲得成功的機會,要善於引導、善於鼓勵,還要在有效控制和利用時間上多下功夫。

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謝省教研室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讓我們有一次展示自我和互相學習的機會。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有趣的手指畫》,本次説課我將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即一、説教材;二、説教法、學法;三、説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手指畫》是贛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中的第5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目的是通過看看、印印、想想、畫畫等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通過對指印和手印的聯想,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精神,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讓學生認識手指畫,瞭解創作手指畫的基本方法。

2、學會用手的不同部位壓印、擦刮出不同的圖形,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聯想,添畫成有趣的形象,再以合作的形式創作一幅完整的手指畫作品。

3、激發學生創作手指畫的願望,體驗其創作的喜悦,從而熱愛繪畫,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體驗印製,聯想和添畫的樂趣。

教學難點:對指印、手印的聯想及畫面的合理佈局。

二、説教法、學法

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我把學法與教法有機結合起來,採用欣賞法、比較法、觀察法、發現法、聯想法,啟發學生聯想,經歷創作過程,體驗成功樂趣。

三、説教學設計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為活躍氣氛,我藉助多媒體播放了一首兒童歌曲《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孩子們在愉快的歌聲中,跟着節奏做拍手遊戲,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熱烈起來,接着我藉助多媒體播放課件,讓學生通過課件認識指腹、指尖、掌心等部位,為後面的教學作了輔墊。

(2)欣賞作品、提示課題

《課標》明確指出,教師可藉助各種形象的教學手段,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提高其審美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我先借助兒化語言,激起學生思考,激發其探究慾望,“手不拿筆能畫畫嗎?”接着我又藉助多媒體,播放精美的手指畫課件,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美的情境中,這樣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探究慾望,為後面的學習打開了情感目標的大門,並作了紮實的鋪墊。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新課。

(3)嘗試壓印、體驗樂趣

在帶領學生進入新課後,我首先讓學生在視覺上獲得對指印的感受。於是,我一邊在指腹上塗上顏色,壓印在紙上,示範給學生看,一邊告訴他們塗色,壓印時需注意的問題。為了讓學生了解手的其它部位也能壓印和擦刮出不同的圖形,我把問題拋給學生:“除了用指腹,還能用什麼地方印?不同部位印出的形狀是怎樣的?用手指按一按會出現指印,那用手指來擦一擦,刮一刮又會是怎樣的呢?”接着讓學生主動探究,嘗試用手的不同部位通過按、擦、刮等方法在紙上隨意造型,讓他們在五顏六色中體驗用筆無法獲得的樂趣。這其中學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調色時,水放多了,以致於印出來的造型不清晰,多種顏料混在一起導致畫面色彩灰暗等。這時,我把這些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明白正確的方法,為後面的創作奠定基礎。

(4)啟發聯想,小組創作

為拓展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展開豐富的聯想,我拿出一張學生已印好的各種圖形問學生,看到這些不同的形狀,你會想到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聯想進行添畫,把它們變成各種有趣的形象,讓學生眼前一亮,達到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目的。因這些形象彼此之間無聯繫,擺在一起又比較零亂,畫面沒有整體美感。此時,我再提出疑問:“它們就這樣擺在一起,美不美?”學生回答:“不美!”於是我就讓他們去找不美的原因,並出示了幾張完整的示範畫,通過比較,他們很快就得出了結論:畫面的合理安排和色彩的有機搭配,才能組成美的畫面。這正應驗了《新課標》中的一句話:美術課程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接着在創作過程中,我讓他們分小組進行合作,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加強了他們之間的交流,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並將集體的力量轉化為智慧的結晶,他們創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這些作品都充分地展示了孩子的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本環節這樣設計既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又亮出了教學精彩的一面。

(5)展評作品,促進交流

在《課標》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評價,就無法客觀、公正地判斷課程目標是否達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進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展評作品中,我採用了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每小組選派一名學生對本組的作品進行介紹,觀察他們在作業中能否較好地表現出自己的創意及想法,並讓學生相互評價,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並講出喜歡的原因。之後,教師再給予綜合評價,在評價過程中達到發現並糾正問題的目的。最後,我和大家一起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獎。

本課的教學活動,從聽一聽到評一評,從教師的步步引導到學生的主動探索,無不體現了教與學的相輔相成,學生從體驗中獲得快樂,收穫了成功!

以上是我的説課設計,不足之處敬請專家評委指正!

標籤: 精選 範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ke9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