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找規律説課稿(通用10篇)

找規律説課稿(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找規律説課稿範文(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找規律説課稿(通用10篇)

找規律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找規律》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49頁的內容。本課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習時,已經結合有關學習內容,探索過一些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簡單規律的經驗。而本課主要讓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的簡單規律。例題呈現的是兔子樂園中的情景,讓學生分別觀察、分析兩種事物之間排列的規律及個數的關係,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並通過發現規律體驗成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試一試部分又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自我探索的時間,把操作學習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去尋找其中的規律。想一想部分,重在將今天學習的找規律知識還原到生活中去,與生活中的例子相結合,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認識更加的清晰和形象。更能較好的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並初步體會和認識一一間隔排列中的兩種物體數量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3.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一一間隔排列規律的探索過程,找到並理解“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相同,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中間物體比兩端物體少1”這一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説教法: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設計上,留意重點內容的處理,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我主要是結合遊戲教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教法,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輕鬆又能充分感受到規律在遊戲中的體現。

説學法:

本課中我指導學生採用了觀察、分析、操作、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可以運用這些學法學習其他類似的數學內容,使學生有法在手,樂於自學。

説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1、遊戲激趣,初感規律

2、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3、聯繫實際,應用規律

4、總結評價,回顧規律

一、遊戲激趣,初感規律

在課始,我沒有創設複雜的情境,而是通過我畫你猜的遊戲,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該畫什麼?學生在老師畫出的圖形的排列中感受到排列是有規律的,使學生初步體會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為研究這樣排列的兩種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礎,也為後面探究規律留出了時間。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出事小兔樂園情境圖,讓學生分別觀察情境圖中的夾子和手帕,木樁和籬笆,樹和繩子這幾組圖,看圖想一想每組的兩種物體——兔子與蘑菇、夾子與手帕、木樁與籬笆的排列有什麼特點?他們的個數有什麼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然後再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每兩隻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的只數要比蘑菇的個數多1;在每兩個夾子之間有1塊手帕,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規律: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時,排在兩端的物體的個數比另一種物體的個數多1。接着又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和圓片,讓學生深刻理解“一一間隔排列”中的規律,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去“找規律”,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最後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用一個對着一個的方法尋找規律,抓住了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數量之間關係的本質,還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操作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通過追問:一一間着擺,還可怎樣擺也只要4根小棒和4個圓片。這是對規律的拓展,讓學生抓住現象中的本質及聯繫,幫助學生全面的認識排律現象中存在的規律。整個探索活動培養了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比較的能力。

三、聯繫實際,應用規律

首先讓學生自己説説生活中有哪些這樣的排列現象。接着就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題目。目的是鞏固所學規律,能聯繫實際應用規律,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玩排隊的遊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欣賞數學,激發學好數學的慾望。

四、總結評價,回顧規律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式發現了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裏面的那種物體多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找規律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藴含了深刻的數學思想,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

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而本課時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我在本節課教學時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信息技術等多種工具的強有力支持下,給學生提供多種素材,以實踐活動為主線貫穿全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出事物的變化規律,並學會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説學情分析

1、一年級的學生直觀感知、形象思維仍佔優勢,他們認識事物的特徵也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直觀形象性。

2、本年齡段學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時間不長,因此,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新穎、生動、富有情趣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現實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的事物很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礎,並能體驗到一種美的享受,在此基礎上,結合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發現事物的規律,進而按自己的審美觀點創造規律,體現教學的開放性。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事物的簡單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通過塗色、擺學具、佈置教室等生動活潑的情境,培養學生概括、推理和創新的能力,主動探究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在教師和信息技術手段的幫助下,使學生初步學會發現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並學會創造規律,能夠對思考過程進行簡單的描述;運用規律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規律,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自由發揮想像力創造許多美麗而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髮現、欣賞、創造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體會數學的價值。

其中,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四、應用信息技術的依據和思路:

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能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與日常生活經驗聯繫緊密的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日常生活中事物排列規律的普遍性,找出直觀事物的簡單變化規律。

2、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能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事物規律的發現、欣賞、創造過程中去,並能將創作作品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平台進行展示,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和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知

1、欣賞圖片: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些美麗的照片,一起來看看吧!(請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一些有規律的照片和圖片)

[屏幕依次顯示:日出日落、春夏秋冬、新年街上懸掛的燈籠、斑馬線等。]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這麼美的照片中有些什麼呀,我們一起來叫叫它們的名字吧!”

學生依次讀出。

3、明確目標:

教師引出課題——這些照片中的事物是有一定的順序的,都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使用意圖:藉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可以感知到我們身邊有些事物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事物是很美的,自然產生認識規律、探究規律的慾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探究中發現、活動中創造

第一次探究:

1、創設情景

六一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慶祝一下,開個聯歡會。瞧,他們正在佈置會場呢!

[課件出示課本上的主題圖——未佈置完的會場]看了這個會場,你想説些什麼?

2、自主探索規律:

①學生髮言:根據自己的觀察來説説這個會場是用什麼來佈置的;或發現這個會場還沒佈置完;或發現彩燈、彩旗和彩花掛的時候是有規律的……(如果學生沒有發現,我會提示他們)

②小組討論:這些事物有什麼規律?

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説一説。

③自由彙報,初步認識規律。

引導學生彙報:彩旗是按一面紅色、一面黃色交替出現的;燈籠是按紫、金黃這樣的順序一直襬下去的;彩花是按紅、綠、黃這樣的規律來佈置的……

3、根據認識的規律佈置會場。

①教師提出問題: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了彩旗、燈籠、彩花布置的規律,這個會場還沒佈置完,如果繼續佈置的話,該怎樣佈置呢?下面我們就親自動手幫他們把會場佈置完。

②根據剛才初步感知的規律,請學生選擇下一朵花、下一個燈籠、下一面彩旗的顏色,繼續佈置會場。

[計算機適時給予評判和鼓勵]

[使用意圖:通過多媒體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研究的素材,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也有利於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開展有效地探究,促使人人都有發現,人人的發現都有價值。]

第二次探究:

經過大家的努力,看看我們共同佈置的會場漂亮嗎?(展示佈置完的會場。)

【設計意圖:將學生們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會場佈置好了,小朋友們在會場中跳起舞來。(課件演示小朋友們手拉手跳舞,並伴隨着有規律的音樂。)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又是按怎樣的規律站的?(音樂停,小朋友靜止。)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跳舞的同學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他們是按一個女同學一個男同學這樣的規律站的;如果跳舞的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男同學帶頭就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女同學帶頭就是按一女一男這樣的.規律站的……

大家看:課件演示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排成一排的兩種情況。

【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最全面答案的理解,突破難點。】

第三次探究:出示入場券(教學例題3)

1、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顯示聯歡會入場券或用練習卡出示入場券]要求學生用塗色工具或彩色筆按規律塗一塗,畫一畫,塗對了,畫對了就能參加聯歡會。

2、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

3、當驗票員,校對結果。

誰來當驗票員?(請幾名學生上台驗一驗其他學生的“入場券”)。

[設計意圖:通過“填聯歡會入場券”的活動更能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為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

4.參加聯歡會

(1)第一個節目是“請你跟我這樣做”;

①跟着老師做

我做一串有規律的動作,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跟着往下做。

②每組設計一串動作,展示並帶着大家一起做。

(2)第二個節目是“請你跟我擺一擺”(88頁例題2)

①跟着老師擺

我在上面擺圖形,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擺的那個圖形舉得高高的,好嗎?

②自己擺一條規律

我擺的規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們想自己來擺規律嗎?

(小組合作,用各種圖形創造一條規律。)

③小組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一條規律,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總結中提高、生活中運用

1、聯歡會結束了,通過今天的聯歡會,大家有什麼收穫嗎?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規律?

2、佈置實踐性作業。

[出示“美麗的校園”圖,旁邊設置許多可移動“小樹”、“小花”和“小草”]

這是我們美麗的校園。春天來了,請小設計師們運用我們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我們温馨的家吧!

[使用意圖: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用多媒體設計我們的校園,使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美術課程相互融合。學生興趣盎然中,將學到的知識再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新理念。]

六、板書設計

找規律

猜顏色畫一畫

擺圖形做一做

找規律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於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及圖形的排列規律。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襬、往後塗,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4、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説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説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麼規範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麼引導學生跳一跳再夠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後,聯繫生活、發現規律,最後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説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裏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於以上理念,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並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繫生活,發現規律

4.動手操作,擺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四、説學法

本節課要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有數字、算式及圖形的排列規律。學生在學的時候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比較法;

2、討論交流法;

3、練習法;

4、動手操作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今天老師來變個魔術,猜猜老師今天會變什麼?學生説(……)説完後,教師先從口袋裏變出一朵紅花,又問:猜猜老師還會變出會什麼?(生猜……)接着教師從口袋裏變出一朵紫花,接着讓學生猜猜老師下面一朵是什麼花?學生説,老師出示,並説説自己的理由。繼續讓學生猜下一朵是什麼,接着把花全部拉出來,讓學生説一説這些花是怎麼排的(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

師:看來規律能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花的顏色。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這部分設計是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首先讓學生猜沒有規律的東西,學生猜不準,接着讓學生猜有順序的花朵(即有規律),學生一片高興,這樣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對比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二)新授

師:過幾天是什麼節日呀?(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有一個一年級小朋友正在佈置教室,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佈置得漂亮嗎?

出示課件:

師:誰能説一説天花板上有什麼?是怎麼排列的?

1、出示主題圖,引導觀察:小花是怎樣放的?燈籠是怎樣放的?小旗是怎樣放的?同學們站得有什麼規律?(學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從什麼地方來研究它的規律呢?

生1:紅旗按紅黃、紅黃這樣排列的。花是按綠紫、綠紫排列的

師:他是從

生:顏色上觀察的。

生2:他們都是一種一個的。

師:哦,你是從數量上來觀察的,也就是XXX對嗎?

(教師邊説邊板書:XXX)

2、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發現了這組圖形不僅在形狀、顏色上有規律,而且在數量上也是有規律的。

3、講解例1,課件出示例1,後面一個應是什麼?

師:小朋友們,你能猜猜後面一個應該是什麼嗎?請在你的書上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説説理由

4、師小結:像這樣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這樣的稱為一組,像這樣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我們就把它稱為有規律。

讓學生練習説“紅旗是一面紅一面黃重複排列,花是一朵綠一朵紫重複排列……”

5、闖關遊戲

(小朋友們真聰明)

師:你能應用你剛才學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闖關遊戲嗎?看看誰闖關又快又好,老師就送給他一個紅蘋果。

(1)第一關,擺一擺

課件出示例2,先讓學生説説哪些圖形為一組,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

小組討論後彙報。

(2)第二關:塗一塗

課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並説一説它是按什麼規律重複排列的,應該怎樣來塗?

(3)第三關,猜一猜

課件出示做一做,

把題目改成,猜一猜是什麼顏色的?

先讓學生猜,再獨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數學

(1)先小組討論再説一説,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比如説:我們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圖案。

(2)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擺放的,請看(播放動畫)

7、小結

師:小朋友們,能説説你今天學到了什麼嗎?

8、拓展練習

師:小朋友,你們説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你的作品嗎?

用準備好的圓片按一定的規律擺一擺,可以擺成條形的,也可以擺成正方形的。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邊展示邊説:我設計的是xxx的圖案按一個x一個x依次重複排列。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組重複三次以上稱為有規律

找規律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規律》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探索並發現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根據規律確定是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學生對生活經驗及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想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某個序號確定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

3、 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理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是:能確定幾個物體為一組,在有餘數或沒有餘數的情況下這樣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二、説學情

根據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現在,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一些數學規律,並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三、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哦採用了猜遊戲、分析、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較與練習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説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分為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猜遊戲,體驗規律,揭示課題。

課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活動,先出示一個神奇的紙盒,在紙盒中放有兩種顏色的球—紅球和黃球,先拉出第一個球是紅色,請同學猜第二個球是什麼顏色,再拉出第二個球……第四個球是黃球,然後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會哪種顏色的球。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體驗規律,為後面的教學作了鋪墊。

(二)觀察場景,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

這個環節,我以國慶節的情景作為導入,出事教材例1的場景圖,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藍、一盆紅;彩燈是按一盞燈、一盞紫、一盞綠;彩旗是按兩面紅、兩面黃這樣的規律排列,從而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本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平台,先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什麼顏色的花?接着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三種策略,即是畫圖發、列舉法、計算法,這裏注重分析計算法。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計算法的簡便實用。最後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用計算法解決類似的問題應注意三點:

(1)找準物體的規律;

(2)分組、確定除數;

(3)列式計算。

同時讓學生懂得計算結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得數有餘數;一種是整除,如果有餘數,餘數是幾?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相同,如果好似整除,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最後那個相同。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

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後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因此適度、適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能讓學生通過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我特設計了兩大道練習題,第1大題是基本訓練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2題是開放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活動,對於規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時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這道題學生的參與度廣,不但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五)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環節,先讓學生自己談談:通過今天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自己表現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然後舉例生活中的一些週期現象供同學們欣賞。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找規律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50頁到第51頁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分為兩段學習。①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學具,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這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獲得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②經歷規律的再認識,解決稍微複雜的實際問題,感受規律的應用。本節課的教學是第一階段的內容,重點在有序的“找”規律。

2、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初步的符號感。

3.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合作探究,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小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找規律》這堂課是從常見的生活現象中找隱含的規律,發現這個規律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這些現實生活的現象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用多媒體課件和遊戲活動,在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慾望,從中發現這個規律。

三、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生活中發現和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將主要採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先用談話導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將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後,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擺學具,找規律,對規律的認識得到提高將做到教學思想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海南有許多旅遊景點(出示風景圖片),小青和爸爸媽媽想到三亞玩。這次旅遊,媽媽給她準備了2件上衣(出示學具):一件綠色的和一件黃色的。還準備了3條裙子(出示學具):粉紅色的、藍色的和大紅色的。你喜歡什麼顏色的上衣配什麼顏色的裙子呢?請同學們給她提些建議吧。

學生交流,教師操作。

小結:像這樣,一件上衣配一條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搭配。(板書:搭配)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這樣從學生喜歡的旅遊活動談話導入,讓學生觀察自己觀察和思考,產生問題懸念,達到“不憤不發”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合作探究,體會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況都找出來。

要求: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記錄。

教師巡視,學生彙報,同學演示。

指名同學小結:一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較方法。

提問:大家觀察後,你喜歡哪一組同學搭配的方法?為什麼?

學生交流,體會有序搭配是比較好的方法。

小結: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板書:有序,不重複,不遺漏)

3.理解方法。

談話:你們能像剛才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誰能具體地説一説,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1)選上衣,配裙子。

(2)選裙子,配上衣。

4.小結。

談話:把2件上衣和3條裙子進行搭配,可先用上衣進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進行有序搭配。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合作的基礎上,將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不同的探索過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找規律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意圖:

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上的延續學習。一年級下學期以簡單的週期排列為主,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則以圖形中的循環排列規律為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習發現規律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習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發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二、教學策略

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就從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出發,變教師角色由單純的指導者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情感距離,給孩子一個自主發現與創造的空間,使他們體驗成功,體驗快樂,產生不斷學習的內心需要。

教學方法:

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循環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

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徵。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遊戲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説學法: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各抒幾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的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課堂裏找到自信。

三、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開始,我以動畫卡通形象米老鼠,唐老鴨,米妮公主,高飛的慶祝圖導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要探究的學習內容——找規律。

2、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牆面和地面圖案的內容和色彩豐富,都是同學們平時喜歡的。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使學生產生一種 "這麼漂亮的圖案肯定想研究研究的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角色,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概括規律,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教學理念。

3、自由設計、深化新知

這一環節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地面圖案鋪滿的教學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再次感知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併為下面例1的畫一畫提供心理上的導入,讓學生產生:循環排列的規律居然會設計出這麼漂亮的圖案,我也想動手畫一畫。二是遊戲環節的設計,此環節是為了讓循環排列的規律走進學生的身邊,融入學生的心理,以便於在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進行更好的靈活運用。

4、實踐操作、鞏固新知

請學生當小小設計師,這個提議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説肯定是個很大的誘惑。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再次循環排列的規律,對這個知識印象深刻,進行鞏固。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

找規律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首先來説説我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內容着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的規律,共安排兩道例題。教科書第48頁的例題着重引導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的數量之間的關係,發現相應的規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根據間隔排列的手帕與夾子圖、蘑菇與兔子圖、籬笆與木樁圖分別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分別感受兩者個數之間的關係,感知這些事物之間的共同特點。接着讓學生思考、歸納,發現其中的規律。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用數學的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根據教學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作為重點。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作為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我來談談我對教法、學法的認識,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三、説教學程序

我來談談我對教學程序的預設,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並分為如下的五個教學環節:(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首先讓學生們做遊戲,5位女生排成一隊,在每兩個男生中間站一個女生。讓學生們數一數男、女生的人數。接着提問:照這樣排,6個男生中間可以站幾個女生?7個呢?20各呢?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課題:找規律)。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課件(例題中的圖畫)讓學生觀察圖中畫了那些物體?哪兩個物體間是有聯繫的: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麼規律嗎?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這樣設計的意圖不僅可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也能鍛鍊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接着分別出示夾子和手帕圖,蘑菇和兔子圖,籬笆和木樁圖,讓學生説説它們是如何排列的,發現了什麼規律,引導學生概括。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然後讓學生在桌面上擺小棒和小圓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進一步體會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的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們舉間隔排列物體的例子,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的空間。

接着出示課件(想想做做的第2、3題)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屏幕的演示,讓學生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然後通過做遊戲。發現新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知識得到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我讓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並且發言。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能把所學的知識結合,對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説板書設計:(最後來談談我對教學本節內容的板書預設)

找規律

一一間隔排列

夾子手帕

蘑菇兔子

籬笆木樁

兩端中間

多1少1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將本節課所學內容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瞭然,記憶深刻。

以上是我對本節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預設,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找規律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8和89頁,《找規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2、教材簡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節課的3“找規律”作為新單元的第一課,非常重要。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如果這節課沒有把握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繼續學習將會造成阻礙。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過程與方法:通過“猜一猜”,舞蹈動作等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規律現象,通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塗色與擺學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數學的美。

4、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5、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彩筆、塗色卡等。

二、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在教學設計上,注意重點內容的處理,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手段上,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找規律、創造規律的主要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故做神祕:你們想知道這袋子裏裝的是什麼嗎?這裏面裝着小圓片,只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紅色的,一種是綠色的。下面我們來做個猜一猜小遊戲,好不好?(老師第一次拿出的小圓片是什麼顏色)

2、師從袋子裏拿出一個紅色的小圓片。

3、老師第二次拿出的小圓片是什麼顏色?(綠色)再問第三次呢?再拿一次呢?……(共6個)

4、哇,猜得真準,你們怎麼猜得這麼準?

5、原來你們是根據這樣的規律猜的。那麼後面的排列你們知道了嗎?[出示省略號]

6、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像這樣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有規律的排列,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找規律。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猜一猜圓片顏色的遊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僅要求猜一猜結果,學生憑直覺做出判斷,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二)自主探索,尋找規律

課件出示主題圖:

1、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

2、這些彩旗、燈籠、和花朵是不是亂擺亂放的? 你發現它們有什麼規律嗎?把你發現的規律悄悄地告訴給你身邊的小夥伴好嗎?

3、我們先來看看小旗的規律。

4、小旗的規律找到,下面看看花兒的規律

5、再來看看燈籠和小朋友的排列規律

6、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今年是我們巴馬瑤族自治縣成立50週年,壽鄉的美化綠化真的很不錯,看多美的小花園。(課件出示)

7、新建的廣場地板磚快鋪完了,大家能幫忙嗎?(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本環節從主學生熟悉的聯歡會及縣慶美化壽鄉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同時也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並滲透熱愛家鄉的教育。

(三)模仿中理解規律

1、剛才我們應用規律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你們能不能按規律來擺圖形呢?

2、好!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好了,請大家4人一組把信封裏的東西全倒出來,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

3、小組裏的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想按什麼規律擺,商量好了大家才動手擺。

4、那一組願意把你們擺的規律拿上來展示給大家看?

5、你能向大家介紹你是按什麼規律擺的嗎?

6、還有哪一組願意拿上來?(你想讓他們説説你們組是按什麼規律擺的嗎?那你怎樣問他們呢?)

7、還有哪一組想拿上來?(你能象他剛才那樣也提出一個問題嗎?)誰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8、指其中一張:我也想提出一個問題可以嗎?

按照這樣的規律排列下去,第12個應該是什麼圖形呢?請你獨立想一想(誰來説一説)

9、到底是什麼圖形呢?請你拿出桌面上的這張學具卡片,接着畫一畫,看第12個是什麼圖形?

10、畫好了嗎?誰來説説你畫到第12個是什麼圖形?

11、拿出你的彩色筆按規律塗一塗。

設計意圖: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找規律內容具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規律”的內容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的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擺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繫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判斷,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已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環節設計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滲透猜想、驗證的學習方法。

(四)生活中尋找規律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東西也是有規律的?(一週的星期一到星期天、街上的紅綠燈、人行道的斑馬線等)

2、你真會説,大家表揚他。(啪啪 啪啪啪 啪啪 啪啪啪)

3、剛才的表揚聲,有規律嗎?你還能接着往下拍嗎?

4、用有規律的動作跳舞。(《春天在哪裏》)

5、你也能自己創造一些規律嗎?(每個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着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和發現中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五)欣賞規律,感受數學美

1、課堂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律的現象:例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日落,時間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小朋友們要珍惜時間,勇於探索生活中的規律,做生活的小主人。

2、課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悟規律所帶來的數學美。(插入輕音樂)

(1)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2)一年春、夏、秋、冬依次不斷的反覆出現。

(3)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邊下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悟規律所帶來的數學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對規律美產生無限的遐想,使知識得到延伸。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作為課堂教學語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具有啟發性、藝術性、指導性、應用性,並應發揮引、導功能,引學生之思,導學生之路。本節課的板書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整個黑板主要用於展示學生塗畫規律的作品。這樣安排既便於學生觀察,又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找規律説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一)課題:找規律

(二)課型:新授課

(三)教材位置:

本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

(四)意圖和前後聯繫:

本課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是新編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五)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認識,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簡單的規律。

2、學能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六)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發現圖形簡單的規律。因此,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髮現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是本課時的重、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材安排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例子,這些例子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動手操作的內容比較多,應該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教學時,還需要教師採用多媒體、教具等輔助教學,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形象性,使學生願學、樂學。

三、教法設想、學法指導:

(一)教學方法:

本課我以開放式教學為主,以觀察、討論法為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活動為主軸,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研究活動來主動獲取知識。

(二)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法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

四、教具、學具準備:

1、教具準備:投影儀(片),圖形卡片。

2、學具準備:各種圖形卡片。

五、教學過程:(略)

(一)欣賞感知

1、欣賞圖片。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圖片,一起來欣賞欣賞吧!(投影出示:小朋友們參加聯歡會時的情景圖。)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美在哪裏?

3、揭示課題:找規律,並板書。

(通過學生喜歡的生動有趣的畫面引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給孩子們營造了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二)探究活動

學習例1。

(1)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開個聯歡會。大家剛才已經發現了會場的彩旗、彩燈、彩花和小朋友們佈置的規律,但是這個會場還沒有佈置完,如果繼續佈置的話,該怎樣佈置呢?下面我們就幫他們佈置完吧!

(2)師生共同佈置會場。(投影出示佈置完的會場。)

標籤: 説課稿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0l2q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