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文言文:《君不自詐》原文及譯文

文言文:《君不自詐》原文及譯文

上學的時候,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君不自詐》原文及譯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言文:《君不自詐》原文及譯文

文言文:《君不自詐》原文及譯文篇1

有上書請去佞臣者,上問:“佞臣為誰?”對曰:“臣居草澤①,不能的②知其人,願陛下與羣臣言,或佯怒以試之,彼執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順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譎③小數接④其臣下者,常竊恥之。卿策雖善,朕不取也。”

(選自《資治通鑑》)

【註釋】

①草澤:邊野荒地,泛指社會下層。②的:準確。③權譎:狡詐。④接:接觸。

【文化常識】

皇帝的自稱自從秦始皇混一六國後,結束了封分制,實行了郡縣制,中國就有了第一位皇帝。皇帝二字的意義是:“功過三皇,德配五帝”。皇帝一般自稱“朕”、“為王”、“寡人”。本文中唐太宗自稱“君”。臣子、百姓稱皇帝為“陛下”、“天子”、“皇上”、“萬歲”或“聖上”等。

【譯文】

有上書給唐太宗請求去除奸佞的臣子的大臣,太宗問上書者:“奸佞小人是誰?”上書者回答説:“臣下居住在邊荒野地,不能準確地知道誰是奸佞小人,希望陛下和大臣們説,請陛下佯裝大怒來測試大臣們,那些堅持真理不肯屈服的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權勢順從旨意的大臣,是奸佞的大臣。”太宗説:“皇帝是朝政的源頭;臣子就像水流。源泉渾濁而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皇帝自己都做欺詐的事,怎麼能要求大臣們的行為正直呢?我正用誠信來治理天下,看到以前的帝王喜歡用狡詐的伎倆來和大臣們接觸,我私下常常認為這是可恥的。你所説的方法雖然很好,但我不能採納啊。”

文言文:《君不自詐》原文及譯文篇2

君不自詐有上書請去佞臣者,上①問:“佞臣為誰?”對曰:“臣居草澤②,不能的知其人。願陛下與羣臣言,或佯怒以試之,彼執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順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為詐,何以責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譎小數③接其臣下者,常竊恥之。卿策雖善,朕不取也。”

(選自《資治通鑑》)

【註釋】①上:皇上,這裏指唐太宗。②草澤:邊野荒地,泛指社會下層。

③權譎(jué)小數:權術和詭詐的'小計謀。

【小題1】根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義項,為下面句中劃線的詞選擇恰當的解釋。(2分)

①不能的知其人()

A.必定,一定B.目的,目標C.確實,確切D.鮮明、明亮的樣子

②以權譎小數接其臣下者()

A.接觸,對待B.連接,連續C.承接,收受D.接待,迎接

【小題2】下面選項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A.佞臣為誰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B.或佯怒以試之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狼》)C.濁其源而求其流之清義不殺少而殺眾(《公輸》)D.畏威順旨者感極而悲者矣(《岳陽樓記》)

【小題3】對文中畫線句子解説正確的一項是()(2分)A.君主自己做假使詐,憑什麼要求臣下正直呢!B.君主自己是奸詐之徒,為什麼還要責怪臣下的耿直呢!C.君主自己説假話,指責臣下是不值得的!D.君主自然要假裝,怎麼可以直接責備臣下呢!

【小題4】唐太宗開創貞觀盛世,被稱為英明的君主。從這則短文看,唐太宗的英明體現在哪裏?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2分)

答案

【小題1】①C(1分);②A(1分)

【小題2】D(2分)

【小題3】A(2分)

【小題4】不採納大臣提出的用小計謀去除佞臣的建議,以至誠對待大臣,治理天下。(2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①句中“的”是個古今異義字,在這裏是“確實,確切”的意思,而在現代漢語中常作為組詞,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語氣,常與“是”相應;在“有的放矢”中是“箭靶的中心”的意思。所以①句應選擇C項。②句中“接”也是個古今異義字,在這裏是“接觸”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常作為“繼續,連續”的意思,如“接力”;或作為“承受,收取”的意思,如“接受”。所以②句應選擇A項。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為文言字詞選擇恰當解釋的能力。

點評:學生平時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的常規用法是必須知道的。文下註解裏面的詞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於心。並在此基礎上,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另外根據語境去推斷也是一種極佳的方法。本題還可以將幾個備選項分別代到句中去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從而找到最佳答案。

【小題2】試題分析:A項中兩個“為”都表判斷,“是”的意思;B項中的兩個“以”都是表目的“來,用來”的意思;C項中兩個“而”都錶轉折關係,可理解為“卻”;D項中,前一個“者”是“……的人”的意思,後一個“者”有指代作用,可指代人,也可指代事物。此處是指代事物。可譯為......的情懷。根據分析本題應選擇D項。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3】試題分析:“為詐”→做欺詐的事;“何以”→“以何”的意思,“以”:憑,憑藉,“何”什麼,“以何”:憑什麼;“責”→要求;“直”→正直。理解了這些關鍵字詞,那選文中劃線句的意思就顯而易見了。本題選擇A項。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

點評:句子翻譯也是文言文閲讀的一個常考題型,翻譯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翻譯,儘量做到通順、流暢,表意清晰。

【小題4】試題分析:中國的歷代統治者擁有無窮無盡的小聰明,並以在人前耍小聰明為榮,很少有人想到誠實執政,坦白對人。結果當政者用詭計馭使部屬;部屬也依樣畫葫蘆用詭計矇蔽首腦。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到誠實執政的唯一一人,他在任時對臣僚趟開胸懷,不行欺詐之術;臣僚也盡忠職守,不搞欺瞞哄騙的傳統官場妓倆。選文中説“有大臣上書(給太宗)請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建議唐太宗用“佯裝大怒來測試大臣們”時,唐太宗卻以“我要讓全天下都講求信義誠信,不想用欺詐的方法教化民眾,你所説的雖然很好,但我不能聽信啊”作答可見唐太宗以至誠對待大臣,治理天下。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點評:根據文章的內容分析人物形象,關鍵在於抓住文中有關人物的典型事例,根據事例來分析人物形象即可。如唐太宗的形象,根據他回答“上書者”的話來分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8337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