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經 >

陟岵(先秦 詩經)全文註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陟岵(先秦 詩經)全文註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先秦]詩經

陟岵(先秦 詩經)全文註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

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

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無偕。

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註釋:

【1】陟(zhì):登上。

【2】岵(hù):有草木的山。

【3】父曰:這是詩人想象他父親説的話。下文“母曰”“兄曰”同。

【4】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對他的稱呼。

【5】夙(sù)夜:日夜。夙:早。

【6】上:通“尚”,希望。

【7】旃(zhān):之,作語助。

【8】猶來:還是歸來。

【9】無:不要。

【10】止:停留。

【11】屺(qǐ):無草木的山。

【12】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13】無寐:沒時間睡覺。

【14】岡:山脊。

【15】偕(xié):俱,在一起。

【16】無死:不要死在異鄉。

作品賞析

此詩寫一個遠在他鄉服役的徵人,想象他的父母兄長在家鄉正在思念他,抒發了主人公思念家鄉的情懷。全詩三章,皆為賦體。

全詩重章疊唱,每章開首兩句直接抒發思親之情。常言:遠望可以當歸,長歌可以當哭。人子行役,倘非思親情急,不會登高望鄉。此詩開篇,登高遠望之旨便一意三複:登上山頂,遠望父親;登上山頂,遠望母親;登上山頂,遠望兄長。言之不足而長言申意,思父思母又思念兄長。開首兩句,便把遠望當歸之意、長歌當哭之情,抒發得痛切感人。

然而,詩的妙處和獨創性,不在於開首的正面直寫己之思親之情,而在於接下來的從對面設想親人之念己之心。抒情主人公進入了這樣的一個幻境:在他登高思親之時,家鄉的親人此時此刻也正登高念己,並在他耳旁響起了親人們一聲聲體貼艱辛、提醒慎重、祝願平安的囑咐和叮嚀。當然,這並非詩人主觀的刻意造作,而是情至深處的自然表現。在這一聲聲親人念己的設想語中,包含了多少嗟歎,多少叮嚀,多少希冀,多少盼望,多少愛憐,多少慰藉。真所謂筆以曲而愈達,情以婉而愈深。千載下讀之,仍足以令羈旅之人望白雲而起思親之念。

這種從對面設想的幻境,在藝術創造上有兩個特點。其一,幻境的創造,是想像與懷憶的融會。漢唐的鄭箋孔疏把“父曰”、“母曰”和“兄曰”,解釋為徵人望鄉之時追憶當年臨別時親人的叮嚀。此説初看可通,深究則不然;詩人造境不只是追憶,而是想像和懷憶的融合。錢鍾書指出:“然竊意麪語當曰:‘嗟女行役’;今乃曰:‘嗟予子(季、弟)行役’,詞氣不類臨歧分手之囑,而似遠役者思親,因想親亦方思己之口吻爾。”(《管錐編》,下同)如古樂府《西洲曲》寫男“下西洲”,擬想女在“江北”之念己望已:“單衫杏子黃”、“垂手明如玉”者,男心目中女之容飾;“君愁我亦愁”、“吹夢到西洲”者,男意計中女之情思。《西洲曲》這種“據實構虛,以想像與懷憶融會而造詩境,無異乎《陟岵》焉”。別具賞心的體會,也符合思鄉人的心理規律,因而為歷代思鄉詩不斷承襲。其二,親人的.念己之語,體現出鮮明的個性。毛傳在各章後曾依次評曰:“父尚義”、“母尚恩”、“兄尚親”。這雖帶有經生氣息,卻已見出了人物語言的個性特點。從詩篇看,父親的“猶來無止”,囑咐他不要永遠滯留他鄉,這語氣純從兒子出發而不失父親的曠達;母親的“猶來無棄”,叮嚀這位小兒子不要拋棄親孃,這更多地從母親這邊出發,表現出難以割捨的母子之情,以及“娘憐少子”的深情;兄長的“猶來無死”,直言祈願他不要屍骨埋他鄉,這脱口而出的“猶來無死”,強烈表現了手足深情,表現了對青春生命的愛惜和珍視。在篇幅短小、語言簡古的《詩經》中,寫出人物的個性,極為不易,而能在從對面設想的幻境中,寫出人物的特點,更為難能。這在後世同類抒情模式的思鄉詩中,也並不多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ing/dpg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