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宋史·魏能傳》原文閲讀及譯文

《宋史·魏能傳》原文閲讀及譯文

原文

《宋史·魏能傳》原文閲讀及譯文

魏能,鄆人也。少應募,隸雲騎軍,後選補日騎左射,又隸殿前班,七遷散員左班都知。舊制,諸軍辭見,才器勇敢或迥異出羣者,許將校交舉以任,使毋枉其志。能時戍外藩,鹹未有舉者。太宗曰:“能材勇過人,朕可自保。”由是進用之。端拱二年,加御前忠佐馬軍副都軍頭,歷殿前左班都虞候、領溪州刺史,加秩轉馬步軍都軍頭。鹹平三年,真拜黃州刺史。明年,為鎮、定、高陽關三路前陣鈐轄。五年,知鄭州團練使,復任威虜軍。契丹入寇,能當城西,與諸將合戰,無憚色,大敗其眾,斬首二萬級。契丹統軍鐵林相公來薄陣,能發矢殪之,並其將十五人,奪甲馬、兵械益眾。契丹復入能率州軍逆戰南關門遣其子正與都監劉知訓間道絕敵行勢戰數十合退薄西山下破走之獲器甲十八萬。契丹嘗謀入鈔,能偵知,即發兵逆擊,生擒酋帥,殄滅殆盡。六年,改威虜軍部署、知軍事。士民詣闕下乞留能,詔嘉之。會浚順安軍營田河道以扼寇,徙莫州路部署。石普屯兵順安之西境,詔能與楊延昭、田敏掎角為備。景德初,破敵長城口,追越陽山,斬首級、獲兵器益眾,詔賜錦袍、金帶。復以所部禦寇於順安。六月,召拜防禦使,復出為寧邊軍路部署。詔推能果略,再任以威虜,使副精兵伺敵動止。邊人百餘掠居民,樹蕃僧為帥,能與田敏、楊勛合兵設伏擊之,擒其帥。賊來逼城,能出兵拒之,少衄,即卻陣入城,張凝以兵擊卻之。明年,以自陳,特改官右驍衞大將軍、虢州都監,累遷加領康州團練使。大中祥符八年,卒。錄其子正為閣門祗候,靖為三班奉職。(選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有刪減)

譯文

魏能,鄆人。年輕時應徵入伍,隸屬雲騎軍,後選補日騎左射,又隸屬殿前班,七次升遷任散員左班都知。按照成例,諸軍到朝廷辭別或謁見天子時,對於才器勇敢或迥異出眾者,允許將校交相舉薦以任職,使他們不會徒有其志。魏能當時戍守外藩,完全沒有人舉薦。太宗説:“魏能的.才能勇武過人,朕可以保舉。”魏能因此被選拔任用。端拱二年,加封御前忠佐馬軍副都軍頭,歷任殿前左班都虞候、兼溪州刺史,加秩轉馬步軍都軍頭。鹹平三年,實授黃州刺史。第二年,任鎮、定、高陽關三路前陣鈐轄。五年,知鄭州團練使,復任威虜軍。契丹入侵,魏能在城西抵擋,與諸將一起作戰,毫無懼色,大敗敵軍,斬首二萬級。契丹統軍鐵林相公逼近陣前,魏能放箭將他射死,連同其將十五人,奪得甲馬、兵械很多。契丹再次進犯,魏能率領州軍在南關門迎戰,派遣其子魏正與都監劉知訓從小路切斷敵人的歸路,戰鬥數十合,撤到西山腳下,將敵軍擊潰,繳獲器甲十八萬。契丹曾圖謀入侵劫掠,魏能偵察得知後,隨即發兵迎擊,生擒其首領,殲敵殆盡。鹹平六年,改任威虜軍部署,掌管軍事。將士百姓赴京城乞請讓魏能留任,詔令予以褒獎。恰逢疏通順安軍營田河道以扼制敵寇入侵,改任莫州路部署。石普在順安的西境屯兵,詔令魏能與楊延昭、田敏成掎角之勢保持戒備。景德初年,在長城口大破敵軍,越過陽山追擊他們,斬敵首級、繳獲兵器甚多,詔令賞賜錦袍、金帶。又率所部在順安禦敵。六月,徵召魏能任命為防禦使,又出任寧邊軍路部署。詔令推舉魏能的果敢和謀略,再度任命為威虜軍,讓他掌管精兵察看敵軍動靜。有邊民一百多人劫掠當地居民,立外族僧人為首領,魏能與田敏、楊勛合兵設伏攻擊他們,活捉了他們的首領。賊寇前來逼近城池,魏能出兵拒敵,稍稍失利,立即撤回軍隊回到城中,張凝率兵擊退了賊寇。第二年,以其自己陳述,特改任官右驍衞大將軍、虢州都監,屢經升遷加領康州團練使。大中祥符八年,去世。錄用其子魏正為閣門祗候,魏靖為三班奉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zwx0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