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哀郢二首原文及翻譯

哀郢二首原文及翻譯

《哀郢二首》是宋代愛國詩人陸游的組詩作品,表達了對宋朝國土喪失的痛惜。這是小編整理的哀郢二首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前來查閲。

哀郢二首⑴

【其一】

遠接商周祚最長⑵,北盟齊晉勢爭強⑶。

章華歌舞終蕭瑟⑷,雲夢風煙舊莽蒼⑸。

草合故宮惟雁起⑹,盜穿荒冢有狐藏⑺。

離騷未盡靈均恨⑻,志士千秋淚滿裳。

【其二】

荊州十月早梅春,徂歲真同下阪輪。

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從古著羈臣。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髮新。

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濕荊榛⑼。[1]

註釋

⑴哀郢(yǐng):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陸游藉以為題。郢,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⑵祚(zuò):王業,國統。

⑶“北盟”句:戰國時,齊晉兩國都在楚的北方,楚與齊晉聯盟,對秦爭強。

⑷章華:指章華台,春秋時楚靈王所築,遺址在今湖北。

⑸雲夢:湖名。莽蒼:蒼茫廣大的樣子。

⑹草合:野草圍繞。

⑺“盜穿”句:指荒墳被盜,狐獸當作巢穴。

⑻離騷:屈原忠心愛國,反受毀謗被放逐,作長詩《離騷》以抒發怨恨。《離騷》也是屈原辭賦的統稱。靈均:屈原的號。

⑼廢城:指郢城。荊榛:荊樹叢。[2-3]

創作背景

公元1164年(南宋孝宗隆興二年),張浚大舉北伐,符離戰敗,宋朝廷再度向金屈膝求和,達成隆興和議。公元1166年(乾道二年),官居隆興(今江西南昌)通判的陸游,也以“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説張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罷黜回鄉。陸游在家鄉(越州山陰)窮居四年,方於公元1170年(乾道六年)出任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初夏,他從家鄉出發,沿長江西上入蜀,九月過荊州(今湖北江陵)。此地為戰國時楚故都郢,他觸景生情,懷古傷今,遂嚮慕屈子,慷慨悲歌,以屈原《哀郢》為題,寫了兩首七律,以抒發自己熾烈的愛國情懷。

作品鑑賞

第一首從回顧楚國興起和發展的.歷史着筆,與其衰落敗亡的結局以及今日遺址荒蕪的景象,作強烈的對比。“遠接商周祚最長,北盟齊晉勢爭強。”是説楚國遠承商周二代的王業,國統由來久長,在發展鼎盛時期,曾和齊晉結盟,對抗強秦。楚原是商的屬國,後至周,又被周成王正式封為諸侯國。因此可以説“是遠接商周祚最長”了。“祚”,指王統。

第二聯順接上聯意,寫楚國最終由盛而衰,以至為秦所滅。“章華歌舞終蕭瑟”,寫的便是這種歷史的結局。“章華”,即章華台,楚國離宮,舊址有幾處,此當指沙市之豫章台。當年章華台上的歌舞,早已蕭索寂寥了,但是,“雲夢風煙舊莽蒼”:楚地著名的雲夢澤,氣象依舊,風煙迷濛,闊大蒼茫。這裏,詩人以章華歌舞之短暫映照雲夢風煙之永恆,產生強烈對比,抒發物是人非之感歎,揭示出歷史發展之無情。

第三聯由歷史的回顧轉為對眼前景象的描寫:“草合故宮惟雁起,盜穿荒冢有狐藏。”當年郢都宮殿舊址,如今已野草滋蔓,唯見雁羣時時飛起;早已被盜掘的荒墳野冢,如今成了狐兔藏身之所。這景象是多麼淒涼敗落,它既是詩人眼前所見之景,又是當年楚國衰亡的象徵。而導致楚國衰亡的原因,正是屈原在《離騷》中所尖鋭指出的,貴族矇蔽君王,嫉賢還能,朋比為奸惑亂國政。這一歷史的教訓,使得千秋仁人志士莫不感到感慨萬分,熱淚沾裳。末聯“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是詩人對楚之衰亡所作的結論,也是全詩主旨之所在。“靈均”是屈原的字,“靈均恨”,既是屈原在《離騷》中所無法盡情宣泄的家國無窮之恨,也是陸游在這首詩中所要表達的與屈原共命之歎。

第一首以議論起筆,以抒情落筆,中間兩聯寫景,情寓於景。第二首則首尾寫景,中間抒情,情因景而發。第一聯:“荊州十月早梅春,徂歲真同下阪輪。”“荊州”,即指郢都;“徂歲”,猶言過去的歲月;“下阪輪”,即下坡的車輪,這裏用以形容流光迅速。此聯是説荊州十月便是早梅初開的小陽春氣候了,時光的流逝的感慨,這是一個胸懷大志、迫切要求報國效命的志士的感慨,是在對自然界客觀規律的認識中包含着對人事代謝現象的探尋。第二聯由對屈原的懷想而抒發對古往今來仁人志士壯志難酬的憤慨,這是傷古,又是悼今。“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自古著羈臣。”寫得極為沉重。是啊,天行有常,何曾有導致壯士途窮困厄之心;自古以來,皆因人事之非,以致多少像屈原這樣的貞臣節士去國離鄉,放逐江湖。這一切怎不令人頓生怨憤,非淋漓痛飲焉能排遣,非慷慨悲歌何以發泄。詩的第三聯“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髮新。”正是表達這樣一種感情。但是,詩人心中那報國無門的怨憤和苦悶是無法解脱的,所以“淋漓痛飲”於長亭薄暮之中,更顯孤獨;“慷慨悲歌”於白髮初生之際,自增惆悵。這種心情只有澤畔行吟的屈原可以與之相通,美人遲暮悲今古,一瓣心香吊屈平。但眼前卻是“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濕荊榛。”末聯勾畫出的這種荊榛滿地、霜露侵入的慘淡景象,深深地印在詩人的心上,也引起讀者的沉思。

陸游的優秀詩篇大都回蕩着愛國激情。在這組詩中,詩人的一紙詩情,又是通過郢都古今盛衰的強烈對比來表現的,並且借屈原的千古遺恨來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楊萬里説陸游詩“盡拾靈均怨句新”(《跋陸務觀劍詩稿》),正可概括這首詩的特色,讀後,確如朱熹所云:“令人三歎不能自已。”(《答徐載叔賡》)公元年1178(淳熙五年)五月,陸游又寫了《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皆抒發同一感慨。

標籤: 原文 翻譯 二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v9rg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