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相送原文、翻譯、賞析4篇

相送原文、翻譯、賞析4篇

相送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相送原文、翻譯、賞析4篇

客心已百念,孤遊重千里。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賞析

開頭兩句寫詩人臨別時那種長期飄泊異鄉的惆悵孤獨之情。“客心”謂異鄉作客之心;“百念”,謂百感交集。何遜一生仕途並不亨通。他先在揚州刺史、建安王蕭偉幕中掌記室,“後薦之武帝,與吳均俱進俸。後稍失意……自是疏隔。”(《南史》本傳)遂遷安成王蕭秀幕中參軍事,兼尚書水部郎。中丁母憂歸。後又除廬陵王蕭續幕府記室。大約四十歲左右即死去。故其作客異鄉,當與仕途坎坷有關。所謂“百念”,諸如異地思鄉之愁,羈旅行役之苦,仕途渺茫之憂,人情冷暖之感,友朋難捨之念等,皆在其中。不難想見,其心情已經夠沉重了,更何況而今又將孤身一人再度千里奔波飄遊遠方呢!眼前尚有朋友餞行送別,聯句慰勉;頃刻之間,就將煢獨孤舟,餐風飲露了。“孤遊”,既突出自己征途中的孤獨寂寞,又包含着對友朋的無限惜別之情。兩句通過“已”、“重”二字構成遞進關係,進一步加重了這種複雜感情的重量,而與送者臨別依依難捨之情也就隱然藴藏在字裏行間。

三四兩句,既是寫分手時江上的實景,又是借景寓情,含有象徵意義。江天忽然濃雲密佈,煙靄黯然籠罩江面,一場暴雨即將來臨;“山雨欲來風滿樓”,狂風乍起,江水頓時湧起滾滾白浪。這雲暗天低,煙波浩渺之景,恰與詩人此刻百感交集,愁緒茫茫之情相切;這狂風巨浪,暴雨將臨,不僅是詩人心潮澎湃的感情外化,而且還形象地象徵着、預示着旅途中等待着他的將是江上風雨一般的無窮無盡的艱難險阻、嚴峻考驗。

送行留別這類詩,一般多是以情結出主旨,或惜別,或勸勉,或叮嚀、或祝願。試看《何遜集》中此類篇什亦多如是。如《贈江長史別》:“安得生羽毛,從君入宛許?”《送韋司馬別》:“棄置勿復陳,重陳長歎息。”《別沈助教》:“願君深自愛,共念悲無益。”《臨行與故遊夜別》:“相悲各罷酒,何日同促膝?”《送褚都曹》:“本願同棲息,今成相背飛。”這是何遜為朋友送行。至於他留贈為他送行的朋友,則如《贈韋記室黯別》:“無因生羽翰,千里暫排空。”《相送聯句》三首結尾雲:“一朝事千里,流涕向三春。”“願子俱停駕,看我獨解維。”“以我辭鄉淚,沾君送別衣。”無不以抒情結出主旨。唯這首以景作結,不僅以寫江上實景見工,並且景中寓情,物我融一。比興之意優遊不竭,耐人尋味。堪稱別具一格。陳祚明評何詩“經營匠心,惟取神會。”(《采菽堂古詩選》卷26)沈德潛亦稱其“情詞宛轉,淺語俱深。”(《古詩源》卷13)殆指此類。

聯句源於相傳漢武帝與臣僚共作的《柏梁台詩》,但每人各作一句;晉代賈充夫妻聯句,則人各二句;自陶淵明與愔之、循之聯句,才發展為人各四句。南北朝時,聯句之風盛行,鮑照、謝朓、範雲、庾肩吾等人所作皆夥。與聯句相對,凡無人續作或續而未成,則僅存的四句便稱為絕句。“絕句”之名粱代始正式出現,何遜正當其時。此篇不僅兩聯對仗精妙,且詞句精煉、風格清新,短短四句中,既有對過去的回味,對現在的描寫,又有對未來的憂慮,包孕豐厚,已開唐人五絕氣象。唯所押為仄韻,而平仄尚未完全規範,則又帶有格律詩草創階段的痕跡。

相送原文、翻譯、賞析2

百里陰雲覆雪泥,行人只在雪雲西。

明朝驚破還鄉夢,定是陳倉碧野雞。

翻譯

大雪紛飛,路途泥濘,百里陰雲濃重。我應召前往梓州幕府,告別親人,一路西行。

希望在途中做一個還鄉夢,卻被雞鳴無端驚醒。定是陳倉的碧野雞,打破了雪夜黎明的寧靜。

註釋

雪泥:積雪融化,道路泥濘。

陳倉:縣名,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改名寶雞。

碧野雞:糅合陳倉故城寶雞神祠及益州之碧雞之神。

創作背景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冬初,李商隱赴興元(今陝西漢中)入令狐楚幕,離別之時,詩人在途中寫下這首詩寄贈友人。

賞析

“百里陰雲覆雪泥,行人只在雪雲西。”這兩句先寫冬日的陰冷景象並點明詩人的去向。“陰雲”可連綿延續“百里”,亦見冬日昏暗無光之極。“覆”字又狀盡陰雲低垂之態。“雪泥”寫初冬的雪易於溶化,落地之後和泥土融成“雪泥”,使路程更為難行。這句詩表面摹寫路途雪泥交加的冬景,實則以此灰暗的色調揭示自己離別友人時依戀不捨的壓抑心情。由於詩人此番赴興元入令狐楚幕下,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令狐楚是文宗時的朝廷元老,又是一位有名的駢文家。李商隱第一次謁見他時年僅十六歲。十年來不斷得到他的獎掖和資助,以致使李商隱得以迅速成長並考上進士。所以詩中不宜過多渲染消極氣氛,故而次句“行人只在雪雲西”就顯得比較飄灑、輕捷。上句已言“陰雲”有百里之闊,現又言詩人只在“雪雲西”,故今日雖一時分別,卻無須多時即能重新見面。因為興元只在長安附近,往返極易。這句詩一改前句沉滯的氣氛,使詩作的情感頓時轉為温馨起來,彷彿是詩人在勸慰友人:你我之間只有一雲之隔,無須過度悲傷,來日自有重聚之時。

“明朝驚破還鄉夢,定是陳倉碧野雞。”在這兩句詩中,詩人又抒發了自己對親朋友人的殷殷深情。一方面李商隱對於令狐楚邀其入幕,並且可能導致從此仕途通達,是極感興趣的;但另一方面,他對親人特別是母親,還有弟妹及其他親朋也是十分眷戀的,因此才拖延了入幕的時間。以上李商隱在對待親情和仕宦問題上的矛盾心理,便是這首詩後兩句的創作思想基礎。他既為自己能大展宏圖而興奮不已,同時亦情不自禁地沉緬於天倫之樂和友情相聚之中,故人還未到興元,就在詩中流露出濃厚的鄉情了。

這首詩在藝術上可以説很有李商隱初期詩作穠麗挺拔的特色。在敍述離情別意之時,這首詩同其他不少離別詩有較多的相異之處,主要表現在敍述離情別意時能夠做到豁達而不過於傷感纏綿,同時還雜揉進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説故事,顯得頗為飄逸別緻。

相送原文、翻譯、賞析3

原文: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譯文

(在昨日)蠟燭點點、滴淚成灰,悽悽滿別情的送別宴席上,(您的兒子)十歲的韓偓文思敏捷的就像東晉的袁虎一樣,走馬之間即成文章;

(不久,您將帶您的兒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萬里長的丹山路上,桐花盛開,花叢中傳來那雛鳳的鳴聲,一定會比那老鳳更為清亮動聽(您兒子的才華會比你這隻老鳳凰的聲音還清亮)。

我在靠近劍門棧道的巴蜀之地,你在有風檣的江南,我們倆天各一方。當初分別正值冰天雪地的時候,沒想到,現在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

如果將韓冬郎的詩才比作何遜,將我自己比作沈東陽的話,為了休聯句,我就要像沈某人般瘦盡了。

註釋

十歲: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韓偓十歲。

裁詩:作詩。

走馬成:言其作詩文思敏捷,走馬之間即可成章。《世説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歎其才。”李白《與韓荊州書》:“雖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冷灰殘燭:當是當時餞別宴席上的情景。

桐花:《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現常用後句,泛指後起之秀將更有作為,不可限量。桐,梧桐,傳説鳳凰非梧桐不宿。

丹山:《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史記·貨殖傳》:“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現常用後句,泛指後起之秀將更有作為,不可限量。丹山:傳説為鳳凰產地。

雛鳳清於老鳳聲:此戲謔韓瞻,並贊其子韓偓的詩才。《晉書·陸雲傳》:“陸雲幼時,吳尚書廣陵閔鴻見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龍駒,當是鳳雛。’”又杜甫有“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詩句,商隱此言“清”“老”,當即此意。在商隱赴梓幕後不久,韓瞻亦出任果州刺史,韓偓必隨行,所以這裏説丹山路上,有“雛鳳”“老鳳”之聲。"雛鳳"指韓冬郎,“老鳳”指韓瞻,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意思。

劍棧:劍閣棧道,此指李商隱在梓州柳仲郢幕府中。

風牆:當指赴蜀途中的一段水程,指韓瞻在江南之地。

各苦辛:兼指水陸行程。

別時冰雪到時春:商隱大中五年冬赴梓,故説“別時冰雪”。大中十年春隨柳仲郢還長安,故説“到時春”。

憑:請。此詩“別時冰雪到時春”巧妙聯合何遜與範雲聯句中的“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姓沈人:沈約曾為東陽太守,其《與徐勉書》中説到自己的老瘦:“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此處以何遜比偓,以沈約自比。

賞析:

這首詩用一條長題説明作詩的緣由。冬郎,是晚唐詩人韓偓的小名。小字冬郎,是李商隱的姨侄,他少有才華。他的父親韓瞻,字畏之,是李商隱的故交和連襟。大中五年(851)秋末,李商隱離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府,韓偓才十歲,就能夠在別宴上即席賦詩,才華驚動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隱返回長安,重誦韓偓題贈的詩句,回憶往事,寫了兩首七絕酬答。這是其中的第一篇。

詩中最後兩句名句,將冬郎及其父親畏之比作鳳凰。丹山相傳是產鳳凰的地方,其上多梧桐。桐花盛開,鳳凰偕鳴,其中雛鳳鳴聲清圓,更勝於老鳳。

相送原文、翻譯、賞析4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其一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譯文一

十歲就能夠即席作詩,

酒宴上的蠟燭燒殘了大半,燭芯的灰燼也冷卻了。送別的筵宴已近尾聲,在座的人觸動離情。

遙遠的丹山道上,美麗的桐花覆蓋遍野,

丹山路上不時傳來雛鳳清脆圓潤的鳴聲,應和着老鳳蒼亮的呼叫,顯得更為悦耳動聽。

譯文二

(在昨日)蠟燭點點、滴淚成灰,悽悽滿別情的送別宴席上,(您的兒子)十歲的韓偓文思敏捷的就像東晉的袁虎一樣,走馬之間即成文章;(不久,您將帶您的兒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萬里長的丹山路上,桐花盛開,花叢中傳來那雛鳳的鳴聲,一定會比那老鳳更為清亮動聽(您兒子的才情就像雛鳳一樣一定比你這隻老鳳凰的聲音還清亮)。“老鳳”之聲。

註釋

⑴韓冬郎:韓偓,浮名冬郎,是李商隱的連襟韓瞻的兒子,是晚唐大有名氣的詩人,有《翰林集》一卷,《香奩集》三卷。“連宵侍坐徘徊久”是殘句,原詩已佚。老成:指冬郎雖年少,但詩風老練成熟。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他日追吟: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李商隱將赴梓州柳幕,離長安時,韓偓父子為之餞行,偓曾作詩相送,其詩有“連宵侍坐徘徊久”句。至公元856年(大中十年),李回長安,因作二首絕句追答。畏之:韓瞻的字。

⑵十歲: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韓偓十歲。裁詩:作詩。走馬成:言其作詩文思敏捷,走馬之間即可成章。《世説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歎其才。”李白《與韓荊州書》:“雖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⑶“冷灰”句:當是當時餞別宴席上的情景。

⑷“桐花”句:《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史記·貨殖傳》:“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現常用後句,泛指後起之秀將更有作為,不可限量。桐,梧桐,傳説鳳凰非梧桐不宿。丹山:傳説為鳳凰產地。

⑸“雛鳳”句:此戲謔韓瞻,並贊其子韓偓的詩才。《晉書·陸雲傳》:“陸雲幼時,吳尚書廣陵閔鴻見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龍駒,當是鳳雛。’”又杜甫有“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詩句,商隱此言“清”“老”,當即此意。在商隱赴梓幕後不久,韓瞻亦出任果州刺史,韓偓必隨行,所以這裏説丹山路上,有“雛鳳”

賞析

唐大中五年(851)秋末,詩,才驚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隱返回長安,重誦韓偓題贈的詩句,回憶往事,寫了兩首七絕酬答。這是其中的第一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9lqm0q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