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百戰奇略·第八卷·避戰》原文及翻譯

《百戰奇略·第八卷·避戰》原文及翻譯

原文:

凡戰,若敵強我弱,敵初來氣鋭,我之勢弱,難以相持,且當避之,伺其疲敝而擊之,則勝。法曰:“避其鋭氣,擊其惰歸。”

漢靈帝中平六年,涼州賊王國圍陳倉,以皇甫嵩討之。董卓請速進,嵩曰:“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之。是以善用兵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陳倉雖小,城〔守〕固備,未易拔。王國雖強,攻陳倉不下,其眾必疲,疲而擊之,全勝之道也。”國攻之,終不拔,其眾疲敝解去。嵩進兵追擊之。卓曰:“不可。兵法:窮寇勿迫,歸眾勿遏。”嵩曰:“不然。前吾不擊,避其鋭也;今而擊之,待其衰也。所擊疲師,非歸眾也。國眾且走,莫有鬥志。以整擊亂,非窮寇也。”遂獨追擊而破之。卓由是有慚色。

譯文:

大凡作戰,如果敵人強大、我軍弱小,加之敵人初到士氣鋭盛,我軍應當暫且避而不與其交戰,等待敵人疲憊困頓之時再進擊它,就能取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説:“要避開敵人初來時的鋭氣,而打擊其氣衰退歸之時。”東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涼州叛亂者王國率軍圍攻陳倉,朝廷命以皇甫嵩為左將軍率兵前往討伐他。前將軍董卓建議儘快發動進攻,但皇甫嵩説:“百次作戰而百次取勝,也不如不經爭戰而使敵人屈服為好,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總是先創造條件以使自己不被敵人所戰勝,而等待敵人可以被我所戰勝的時機。

陳倉雖然城小,但城防堅固且有準備,是不容易被攻克的。王國兵力雖強,但因攻城不下,其部隊必然疲憊鬆懈,乘其疲憊鬆懈之時再進擊之,這才是取得全勝之策。”王國久攻堅城不下,部眾已經疲憊不堪,終於解圍而逃。皇甫嵩下令進兵實施追擊,但董卓竟反對説:“不可以追擊。因為兵法上説了,對陷入絕境而拚死掙扎的‘窮寇’不要追擊不捨,對保存實力而退回本國的‘歸眾’不要過分逼迫。現在我們要追擊的王國部隊,正是逼迫的‘歸眾’,追擊的‘窮寇’呀!”皇甫嵩反駁説:“你説的.不對。開始我不主張出兵進擊,是為了避開敵人的鋭氣;現在我們要追擊它,是等到了敵人力疲氣衰的時候。因此,我們所追擊的是疲睏之師,而不是歸國之眾。況且王國在逃,兵無鬥志。我們以嚴整有序之軍所追擊的是潰亂之敵,並不是陷入絕境而拚死掙扎的‘窮寇’。”於是,皇甫嵩獨自率軍實施猛烈追擊,結果大敗敵軍。董卓因此而有慚愧之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m0y3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