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孟浩然的代表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

孟浩然的代表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⑴,涵虛混太清⑵。

氣蒸雲夢澤⑶,波撼岳陽城⑷。

欲濟無舟楫⑸,端居恥聖明⑹。

坐觀垂釣者⑺,徒有羨魚情⑻。

註釋

⑴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宰相。

⑵涵虛: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混太清:與天混為一體。太清:指天空。

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雲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着岳陽城。雲夢澤:古代雲夢澤分為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窪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⑸欲濟無舟楫:想渡湖而沒有船隻,比喻想做官而無人引薦。濟: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槳。

⑹端居恥聖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卻閒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閒居。聖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聖明,社會就會安定。

⑺坐觀:一作“徒憐”。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是説,看着人家垂釣,只能白白的產生羨魚之情了。這是隱喻想做官沒有途徑,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張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羨魚,《淮南子·説林訓》中説:“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譯文

譯文一: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閒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閒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譯文二

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

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

詩歌賞析

孟浩然早年有志仕進,曾人京求仕,失意而歸。唐時,士人要進人仕途,必須有達官貴人引薦。此詩是詩人寫給張九齡的,希望張薦引他。張九齡在唐玄宗時曾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因事徙嶽州,孟浩然此時遊經嶽州,故作此詩。

全詩先寫景後抒情。

前四句以景物點出“望洞庭湖”的題意,展示了詩人所望的洞庭湖的壯觀遠景。這時已屆八月之秋,湖水漲滿,一片汪洋浩瀚,水天相接,洞庭湖與太空混而為一;湖上迷濛,似乎整個洞庭湖都籠罩在雲夢澤所蒸發的水汽之中;湖裏波翻浪湧,其磅礴的聲勢,使整個岳陽城都受到震撼。這幾句寫出了洞庭湖的雄偉壯闊,空濛浩瀚的撼動乾坤的氣勢,也表現了詩人此時爽朗開闊的胸襟。

後面四句由寫景轉人抒情表志,透露出以此詩“贈張丞相”的心意。先以“欲濟”一句承接上文寫景,似乎詩人在歎惜沒有船可以渡過洞庭,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後面“端居”一句方表露出真意。兩句意思説:我要進人仕途可是沒人引薦,在這聖明的時代閒居獨處真是有愧啊。最後兩句運用《淮南子》“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的典故,説獨坐着看別人出仕,而自己空有這種願望,沒有這種機會。説得十分委婉,沒有直接提出要求,而實際正是要求張九齡為他的出仕出力薦引。

全詩借景抒懷,表現了詩人積極用世的思想,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詩人寫此詩匠心獨運,與一般干謁詩不同。先從寫景人手,寫雄偉壯闊的景觀,暗寓自己的心志。然後以“欲濟”一句作為過渡,既承接前面寫景,又巧妙地轉人抒懷。而在抒懷之中,沒有直接説出請求薦引的話,而是運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明瞭自己的希望,而請求薦引之意也無須直接表白而自明瞭。

此詩不僅抒情婉轉巧妙,寫景也很出色。詩人緊扣詩題,突出湖水,不寫其他。用“平”字寫出湖水漲滿之後,以廣闊的太空、雲夢澤和雄壯的岳陽城與之映襯,又用“涵”、“蒸”、“撼”等字加以點染,從而顯出了洞庭湖水的雄偉壯觀和震撼乾坤的氣勢。“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因之成為詠唱洞庭湖的名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9l73z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