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孟浩然 >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典型的干謁詩。干謁,顧名思義,古人為求顯聲揚名或經世致用而求見達官顯貴,希望他們能夠賞識自己,薦舉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這類題材的詩謂之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投贈當時位居宰相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器重。干謁詩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風骨、人格。有的滿篇卑躬屈膝,奴顏媚骨;有的滿篇叫苦不迭,乞人憐憫;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而孟浩然的這首干謁詩則寫得情采飛揚,不卑不亢,點到為止,含而不露骨,實為干謁詩的精品。下面依循文路,剖析詩心,一探主旨。

前面兩聯寫景,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壯景造勢,勢涉情思。八月秋高,湖水盛漲,圓圓滿滿,與岸齊平;遠遠望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涵”字點明洞庭湖汪洋浩闊,與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萬象的恢宏氣度,頗似范仲淹岳陽樓記》的描寫:“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平”字橫向着眼,極見湖水浩渺,視野開闊。“太清”縱向描繪,給人以天高地闊,宇玉澄清之感。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潤澤着千花萬樹,容納了千溪萬河。三、四兩句實寫洞庭。水汽蒸騰,如煙似霧,彷彿江邊湖畔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水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鬱鬱葱葱。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洶湧,穩固如山的岳陽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顯得異常渺小。“蒸”字渲染一種濕漉漉,水淋淋的氣氛,給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動態感;“撼”字猶如萬鈞雷霆,“炸”得岳陽城天搖地動,幾近坍塌;極顯湖水喧囂動盪,桀傲不馴的自然偉力。這兩句錘鍊詞語,以靜襯動,凸現洞庭秋水虎吼雷鳴的勃勃生機。

四句寫景,看似不涉干謁,不關情思,其實不然。才情卓異,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潑墨如水,濃描洞庭,決不是等閒之筆。孟浩然的'高明就在於表達心意,旁敲側擊而不顯山露水。這天地之間的浩蕩汪洋的一湖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經世致用的凌雲壯志和積極進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張九齡寬宏大度,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壯景奇觀,驚天動地,隱喻風流俊傑即將橫空出世。此為借景傳情,託水言志!

詩歌後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觸景興懷,就近設喻。詩人面對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滿腹經綸,滿面懷壯志,卻無人接引,無人知賞,不禁悲從中來,就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端居恥聖明”,意謂在這個偉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該一展宏圖,大有可為;現在卻是閒居無聊,浪費光陰。詩人心有不甘,氣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於見人。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志,説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卻找不到門路。最後兩句詩人向張丞相發出呼籲。“釣魚者”暗指當政掌權的人物,其實是專指張丞相而言。這兩句的意思是:德高望重,權傾朝野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造福萬民,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謙卑遺憾的字句之下暗含隱忍待發,將以有為的心機。

縱觀全詩,寫景過半,干謁心明。浩浩湖水,垂垂而釣,氣定神閒,雍容大度,稱頌對方,極有分寸而又不失身份;波瀾動遠空,“欲渡無舟楫”,闡述心聲,不卑不亢,露壯志才情,隱寒傖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氣磅礴,才氣縱橫而又開合有度。如此干謁,實為天地之間第一等文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menghaoran/pxzv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