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孟浩然 >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翻譯及鑑賞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翻譯及鑑賞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歎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註釋

①選自《孟襄陽集》(《孟浩然集》)一作《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張丞相(673-7400,即張九齡,時任丞相,同時也是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張丞相:即張九齡,公元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擔任丞相職務。

②涵虛混太清:誰映天空,與天混同,形容湖水與天空混然一體。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③雲夢澤:雲夢,古澤名。在湖北省長江南北兩側,江南為夢,江北為雲,後世大部分淤成陸地。今屬江漢平原及周邊一帶。

④岳陽城:今湖南嶽陽市,在洞庭湖東岸。

⑤濟:渡河。⑥端居:平常居處,閒居。

⑦端居閒居不仕,有愧於聖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閒居不仕。恥聖明:有愧於聖明之世。

⑧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眼睜睜的看着別的釣魚的人,自己心裏也想得到魚,卻又苦於沒有漁具,空存想望。這裏比喻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坐觀:坐視,旁觀。徒:白白地。羨魚情:想得到魚的願望。出自《淮南子·説林訓》:“臨河羨魚,不如退而織網。”意思是説有理想,就要採取實際行動。

譯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漲與岸齊平,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天空。

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

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賞析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

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虛”,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裏。“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雲、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説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後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撼”,搖動(動詞,生動形象)。“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嶽陽市。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雲夢澤”),讀到這裏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王維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menghaoran/px3mmx.html
專題